最近,很多单位都开展年度体检,在众多体检项目中,有一项是检查幽门螺杆菌的。不少人拿到检查报告都会很惊慌:幽门螺杆菌——阳性。这可把大家吓出一身冷汗,幽门螺杆菌到底是什么?怎么就感染上了?它会引起什么疾病?怎么根治这种病菌啊?幽门螺杆菌到底是个啥?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微厌氧,寄生在胃内的细菌,黏附于胃粘膜及细胞间隙,是一种螺旋形、微需氧、对生长环境十分苛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1983年首次从胃黏膜组织中分离出来,是目前所知能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在1994年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所属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I类生物致癌因子。2017年10月27日公布的致癌清单中再次被列为I类致癌物。它有个洋名叫H.pylori,有的医生还会把其简写为“Hp”或“HP”。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平均在58%-64%。也就是说,我国至少有8亿人处于这种疾病的感染状态 ,这些人群都是潜在的胃病甚至胃癌患者。Hp感染是目前最明确的胃癌发生危险因素之一。你是怎么被传染上的?人是幽门螺杆菌的唯一传染源,主要藏在唾液、牙菌斑、胃和粪便里。其传染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口口传播共餐、经常在外就餐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另外一个重要途径是接吻,科学研究发现:胃部的幽门螺杆菌在唾液中也会有所残留,而接吻是交换唾液最直接的方式。幽门螺杆菌可在牙菌斑和龋齿上生长繁殖,所以要认真刷牙,家人之间不要共用牙刷。幽门螺杆菌可能通过半生不熟的肉制品进入到我们的胃里,继而发生感染。二、粪口传播粪便中存活的幽门螺杆菌污染了水源或食物,可令饮水者或食用者感染幽门螺杆菌。三、母婴传播包括不清洁的哺乳,口对口喂食,咀嚼后喂食,亲吻婴儿口唇,或用大人的餐具、吸管等喂食。四、医源性传播
侵入式检查如胃、喉镜,口腔、牙科、鼻腔治疗等,是造成医源性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检查和就医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感染后会有哪些症状?其实并非每个感染者都会有症状,大多数人浑然不觉。但是患有胃病的人大多数是阳性。① 主要症状是反酸、烧心以及胃痛、口臭。
② 会引起慢性胃炎。
主要临床表现有:上腹部不适、隐痛,有时发生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病程缓慢,但是容易反复发作。
③ 可能引起胃黏膜损害。
临床疾病的发生呈现多样性,患者多出现反酸、嗳气、饱胀感等。
Hp感染可能会导致哪些疾病?
HP感染目前是公认的胃癌的元凶之一!除了胃癌,幽门螺杆菌还能引起多种胃病。
1
胃炎
几乎所有Hp感染者都有胃炎,主要可分为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淋巴细胞性胃炎等。其中,1%会转变为胃癌。国际学术界公认胃炎癌变过程为: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癌变。2
溃疡
Hp感染者中,大约15%~20%会患上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疾病。3
肿瘤
约1%的Hp感染者会发生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4
消化不良
Hp感染者大约5%~10%会发生消化不良。5
其他疾病
增生性胃息肉、胃黏膜肥大症等非常见胃病,以及缺铁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维生素B12缺乏症等胃外疾病。孩子也会中招但有可能“自动清除”儿童感染了HP后—— 1
几乎没有症状
儿童HP感染者发生严重疾病的几率很低,大部分感染HP后没有明显症状,少部分有腹部不适,如恶心、呕吐、返酸等消化道症状。2
根除后可能再次感染
儿童HP感染根除后再感染率可能较高;而成人真正根除后,再感染率较低。 3
有些可以自发清除
儿童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一定的自发清除率,大约10%左右;而成人HP感染,不经治疗,不可能自发清除。做哪些检查可以知道自己有没有中招?
1
侵入式检查-胃镜活检
胃镜除了可以看到胃部的情况,还可以“顺手”取一些组织做活检,在做活检时可以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检测。如幽门螺杆菌呈阳性,还可加做一个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对后续的药物治疗有帮助。2
非侵入式检查
① 碳13、碳14呼气试验碳13和碳14检查方式也很简单,吹口气就能完成。具有无痛苦、灵敏度高、检出率和符合率高的特性,是近年来很受欢迎的一种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② 抗体测定法抽血检查血液中是否有抗体。但不能代表是否正在感染,因为即使根除了,抗体依然还是阳性。③ 抗原测定法检查粪便中是否有Hp抗原。感染了一定会得胃溃疡吗?不一定但大多数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都存在Hp感染,因此认为Hp感染是引发溃疡病的主要原因。感染了一定会得胃癌吗?不一定虽然Hp感染率那么高,但在感染人群中真正能患上胃癌的也就1%左右,而且这1%还多见于溃疡病患者。胃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有幽门螺杆菌在作祟,还有——免疫力弱遗传因素长期精神压抑喜欢吃腌制食品抽烟嗜酒......与幽门螺杆菌协同作案,最终招来胃癌。感染了HP与胃癌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仅仅是罹患胃癌的几率增加而已;然而没有被感染者不一定不会得胃癌。这7类人最好及时根治!① 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② 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胃黏膜萎缩或糜烂的人;
③ 患胃癌、胃癌术后或有胃癌家族史的人;
④ MALT淋巴瘤患者;
⑤ 计划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或非甾体类消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的人;
⑥ 患有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人;
⑦ 其他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如淋巴细胞性胃炎、增生新胃息肉、Menetrier病)。
怎样根除这种菌?要想根除Hp,一般需要服用这些药物——抑制胃酸的药物(PPI)两种抗生素铋剂疗程一般是7~14天,根除率达90%以上。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用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不要自行买药回家吃。要想远离幽门螺杆菌你得养成这些好习惯1、饭前便后洗手:洗手应着重清理手心、手背和指尖缝隙,不要给幽门螺杆菌机会。
2、食物要经过高温:幽门螺杆菌有个弱点,就是不耐热,水要烧开才能喝,肉要做熟才能吃,牛奶要消毒才能饮用。
3、少刺激胃:少吃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不吸烟,不喝酒饮食,营养均衡,细嚼慢咽。
4、建议分餐:家里有感染患者应选择使用公筷,直至其完全治愈。
5、禁止口对口喂食:一定要避免给孩子口对口喂食。
6、牙具定期换:建议使用一段时间漱口水和抑菌牙膏,缓解口腔炎症,牙刷三个月换一次。
自小妈妈就教育我们衣物不衣物不要混洗,尤其是贴身的内衣切勿和外套、裤子混洗,很容易感染病菌。但又有很多女孩子不以为然,总觉得只要不和异性的衣物混合在一起就没有关系。但殊不知肉眼看不到的支原体细菌都是通过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进入人体。女性支原体感染的五大常见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衣物感染日常除了我们的衣着物件之外,包括洗漱用品、常用的毛巾、马桶、浴池,如果混合使用,接触之后也会导致交叉感染。
第二、日常不健康的行为习惯也会增加支原体感染,比如喜欢吸烟、频繁吃夜宵、大量饮酒、不爱运动等等。
第三、当然也与性生活有关,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性伴侣较多,不注意性生活卫生,次数较多,感染的频率就更高。
第四、意外受到创伤的情况下,如果不及时治疗,伤口受到感染也会让支原体通过皮肤粘膜的伤口悄悄进入人的身体。
第五、尤其是生病或者每个月月经来临之时,此时身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一不注意很容易遭受到病毒的侵害。?
那么想要避免支原体感染应该怎么做呢?首先要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内衣一定要单独用手搓洗,除了不能与衣物混合之外,就连袜子一定要避免接触。其次洗过袜子的泡沫水也尽量倒掉,不要再次利用用来洗内衣,很容易让细菌传播,出现生殖系统感染。最后千万不要用洗衣机去洗内衣,很多女性生活中较为忙碌,特别懒得用手去洗衣服,所以习惯性将所有的衣物包括内衣混合在一起扔进洗衣机中,殊不知洗衣机里面含有大量的致病菌,更是导致支原体感染的罪魁祸首。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根治方案目前常用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2种抗生素+铋剂。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胃炎最常见的病因,幽门螺旋杆菌是比较难清除,因为幽门螺旋杆菌经口进入胃内,一部分会被胃酸杀死,另一部分则会附着于胃窦部黏液层,寄生于黏膜层与胃窦黏膜层上皮细胞表面,因为寄生部位的特殊,幽门螺旋杆菌不仅避免了胃酸的杀菌作用,同时也难以被机体免疫细胞清除。使用单一的药物治疗是很难清除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过去常用经典三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1种抗生素+铋剂来治疗。为了提高根除率,目前多采用四联疗法,即质子泵抑制剂+铋剂+2种抗生素。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有艾司奥美拉唑、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常用的抗生素有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替硝唑、喹诺酮类抗生素等。常用的铋剂有三钾二枸橼酸铋、果胶铋、次碳酸铋等。具体用药应依照医嘱,根据药效及病人情况进行用药,避免私自用药以免产生不必要的用药风险。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开创了感染性疾病治疗的新纪元。几十年来,挽救了数以千百万计的生命,为人类健康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目前,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在世界上是应用最广、发展最快、品种最多的一类药物。
1978年,人类满怀信心地提出“限期消灭传染病”的乐观口号,联合国成员国并共同签署了《全人类健康2000》的协议,郑重向全世界宣布,人类将在21世纪到来之前,彻底消灭传染病。然而协议签署不过20余年,越来越多的病毒和细菌就向人类发起了严峻的挑战。某些传染性疾病又有了卷土重来的势头。
抗菌药物滥用的现状
1997年,美国学者皮特·布鲁克史密斯在《未来的灾难-瘟疫复活与人类生存》一书中写道:疫苗、抗生素以及近年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造成了一种我们几乎不受疾病影响的假象。然而,几乎与此同时,许多可怕的毁灭性新型疾病正在世界各个角落出现。
目前,全球已有17亿人感染了结核杆菌,约有2000万结核病病人,现在每年新增加病例800万,死于结核病的达300万人,高居传染病死亡人数之首。接着是非洲大陆的埃博拉病毒的蔓延;炭疽热、疯牛病、艾滋病、SARS的推波助澜,就连禽流感这个过去仅在家禽内传播的疾病也开始肆虐人类。
传染病的死灰复燃,归根结底是人类的免疫系统出现故障,而这种故障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人类发明出来抵御细菌和病毒袭击的抗生素。这是自然界对人类的无情报复。
近年来,由于人类对于抗生素的滥用,狡猾的细菌开始对人类展开致命的反击。WHO在国际范围内的多中心调查显示,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约30%,抗菌药物费用支出占全部药费的15%~30%。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曾作了一项调查,两年间总共调查共46 477份儿童的病历。他们发现,抗生素使用的频繁度极高,平均每个儿童一年间接受了3次抗生素处方,美国医师似乎非常喜欢用抗生素,其中有一半的抗生素是正常使用,用于处理中耳炎等问题,而有12%是用在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这些疾病并不一定要使用这些抗生素。在美国,医生每天的处方中有1.5亿张是抗菌药物,其中有50%是不必要的。
美国在1982至1992年间死于传染性疾病的人数上升了40%,死于败血症者上升了89%。其主要原因是耐药菌带来的治疗困难。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仅1992年全美就有13 300名患者死于抗生素耐药性细菌感染。
法国每年大约有900~1 000万人次罹患咽炎,其中90%的人在患病期间服用抗生素,而实际上,只有约22.2%的咽炎属于细菌感染,其他均为病毒感染,服用抗生素根本没有任何作用。此外,医生也常对鼻炎、支气管炎等多为病毒感染的疾病错用抗生素治疗。
英国哮喘病学专家沃特克教授说,在英国、新西兰和北欧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证明,抗生素与引发哮喘有关联。以英国牛津的研究为例,调查结果发现,6个月以下便使用抗生素的幼儿,5岁以后患哮喘的概率是同年龄小孩的3倍。
我国抗生素应用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此造成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尤为突出。临床分离的一些细菌对某些药物的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人将可能自食恶果,率先进入“后抗生素时代”,亦即回到抗生素发现之前的黑暗时代,那绝对是一场重大灾难。
在1999~2002年期间,尽管抗感染用药的销售额占药品市场销售总额的比重持续下降,但其销售额仍然以较高的速度递增。2002年,我国医院用抗感染药物市场规模达到了345亿元人民币,以26.5%的市场份额高居医院用药大类中的榜首(在全球范围内,抗感染药物市场销售额约占药品销售额的15%左右,位居全球药品市场销售额的第二位)。
我国某医院2000年对该院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情况进行调查,住院患者中使用抗生素的占80.2%,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2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大大超过了国际平均水平。
根据近5年的不完全统计,上海、武汉、杭州、重庆、成都等大城市每年药物使用的总费用中,抗生素约占30%~40%,一直居所有药物的首位。上述城市抗生素的使用费用达到了1.4亿~1.7亿元不等。上海人群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80%已经产生了对青霉素G的耐药性。凯福隆、头孢三嗪等第三代的头孢类菌抗生素的应用已日趋普遍,抗生素品种的选用明显超前。如果对抗生素滥用再不加以制止,上海将成为继北京、广州之后下一个“病菌耐药性强”的重灾区。
另一方面,20世纪20年代,医院感染的主要是链球菌,而到了90年代,产生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真菌等多种耐药菌。喹诺酮类抗生素进入我国仅仅20多年,耐药率已经达60%~70%。
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刀枪不入”。绿脓杆菌对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达100%,肺炎克雷伯菌对西力欣、复达欣等16种高档抗生素的耐药性高达51.85%~100%。而耐高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除万古霉素外已经无药可治。
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滥用抗菌素已经使人类付出了沉痛的代价。20世纪50年代在欧美首先发生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这种感染很快席卷全球,有5 000万人被感染,死亡达50多万人 。
专家们说,开发一种新的抗生素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而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要2年的时间,抗生素的研制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目前,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菌感染,抗生素无效。“抗生素的滥用将意味着抗生素时代的结束”,人们不得不担心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种对所有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出现,人类将重新回到上个世纪没有青霉素的年代。
长期使用抗生素危害多
我国约有5 000万~8 000万残疾人,1/3是听力残疾,其中60%~80%的致聋原因与使用过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关。
我国门诊感冒患者约有75%应用抗生素 ;外科手术应用抗生素的情况则高达95% ;我国住院患者的抗生素应用率为79%,这一数字远高于英国的22%和各国平均水平的30%。
美国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长期跟踪研究,该研究比较了2 266名乳腺癌患者和8 000名对照者使用抗生素的情况,结果发现,17年内合计使用抗生素超过500天或者超过25次处方使用,那么患乳腺癌的风险将增加2倍。
研究者之一美国匹兹堡大学公共卫生学院Roberta Ness博士指出:这个风险非常大,远远超出使用雌激素导致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30%~40%的水平。且这个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提出,早在1999年,芬兰的一项1 000名女性的跟踪研究已经得到过相似的结果。
常见的滥用抗生素现象
例一,患者因急性阑尾炎术后静脉滴注林可霉素1 .2克/500毫升预防感染,滴注完毕后,因呼吸衰竭,休克死亡。
林可霉素具有神经肌肉接头阻滞作用,与麻醉药、肌松药联合应用时应该减量,否则可因协同作用而引起呼吸抑制,甚至致死。而本例一次使用林可霉素1.2克,剂量偏大,应该0.6克间隔 8~12小时重复使用。提示,患者的死亡可能与林可霉素剂量过大和林可霉素与麻醉药、肌松药不良相互作用有关。
例二,男性,44岁,因急性胰腺炎入院,庆大霉素24万单位,一日1次,静点29天,肾功能衰竭死亡。
综上所述,滥用抗生素诸多现象中医务人员对使用抗生素缺乏正确认识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包括适应证掌握不严;选用广谱抗菌药物偏多;联合用药过多;预防性用药时间过长;不重视病原学检查,药敏试验过少;不了解药代动力学特点,在给药剂量、途径、间隔时间等不规范操作等。
寻求抵制的对策
面对抗生素耐药性这一全球性难题,世界卫生组织向科学家们发出倡议寻求对策。而1981年成立的组织——慎用抗生素联盟,其成员更是遍布90多个国家。而越来越多的国家更是采取立法手段禁用抗生素。
欧盟委员会颁布了4种抗生素在欧盟范围内使用的禁令。这4种抗生素包括杆菌肽锌、螺旋霉素、弗吉尼亚霉素和泰乐菌素磷,它们占抗生素市场总份额的80%,自1999年7月1日起不得用于家畜、家禽饲养。
目前,卫生部医政司正在起草《合理使用抗生素指南》,明年上半年有望面世。这是国内第一个为某类药品制订的指南,也是卫生部首次用行政命令去控制医生对某类药品的使用。从今年7月1日起,国家规定未列入非处方药药品目录的各种抗菌药,在全国范围内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销售,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管理。
引言:根据调查显示超6成的家庭都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作为胃癌一级致命物,幽门螺杆菌也屡,受大家的关注,在感染上幽门螺杆菌之后,可能会让患者出现口臭的情况,也是因为病毒进入到肠胃当中会引起一系列的反应,会产生一些异味,同时也会让消化能力变差,胃部很容易出现胃溃疡以及胃炎会导致胃部胃酸分泌过多,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情况,如果没有及时的溢出病菌的话,会导致细菌在体内大量的滋生出现比较严重的伤害,对于身体危害还是比较大的。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途径有哪些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主要途径是会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比如集体用餐,尤其是中国人是非常容易聚集在一起,因为幽门螺杆菌会停留在口腔当中,通过口水或者食物进行传播,还有一些会通过粪口进行传播,当垫后不洗手的话,就很容易通过手来直接接触食物进入到人体当中。
感染幽门螺杆菌之后应该注意什么
当感染上幽门螺杆菌之后一定要控制好饮食,避免吃一些生冷或者辛辣刺激的食物,最好多吃一些煮熟的食物,像存放在冰箱里的食物,应该彻底加热之后再吃除了生冷的食物也要避免吃一些高盐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加重肠胃的不适,会让肠道当中受到极大的伤害,饮食上应该多吃一些帮助消炎杀菌的食物,比如卷心菜,姜葱蒜,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这些对于抑制病菌都是有着很大的帮助,平时也应该多喝水帮助肠胃蠕动进行消化,同时也要注意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
总结
最后幽门螺杆菌主要是存在肠胃当中和人体会有长期共存,一旦发生病变的话就有可能引发胃炎以及胃溃疡,对于人体的身体健康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威胁。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52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