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常吃这种口味的人寿命更长、更不怕癌!你爱吃吗

凌泉 2023-07-19 07:13:43

酸、甜、苦、辣,大家最喜欢哪一种口味?哪一种口味最健康呢?

今天跟大家说的一个研究结果可以解答这个问题,它是世界上三大最优秀的学府牛津大学、哈佛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布的:

三院校联合做了一项持续8年,覆盖近50万名年龄在30~79岁的中国人的研究显示:每天吃辣的人过早死亡的风险较低,经常吃辣尤其能降低癌症、心脏病和呼吸疾病的死亡风险。

天呐,不是说要忌口吗?为何重口的辣味又能帮助长寿了?我们要怎么吃辣才能避免便秘、腹痛等负面效果,收取正面效应呢?

50万人研究结果:两天一次辣味死亡率降低14%,癌症、心脏病风险降低

在这一次世界三院校联合进行的研究中,数据总体显示出的趋势是:相比那些不常吃辣的人而言,一两天就吃一顿辛辣食物的人死亡的可能性低了14%。经常吃辣尤其能降低癌症、心脏病和呼吸疾病的死亡风险。

这篇文章里所说的辣味,并不等同于辣椒。我们人类吃辣的历史确实很长:据记载,辣椒是古代印第安人重要的补充食物,大约公元前2000年,因为喜欢吃辣椒,秘鲁当地的印第安人开始种植辣椒,辣椒迅速风靡了全世界。

如今国人虽然嗜辣,但是辣椒在中国的历史还不到400年,我们对辣味的好处了解得还不多,所以今天名家名方给大家好好讲一下。

辣味的好处:10大好处

在这次研究中,虽然没有直接得出具体是靠辣味中哪种香料能带来这么惊人的健康好处,但是据以往的研究,辣味的食物(辣椒、姜、蒜)中含有一种类似辣素的化学物质,确实具有抗肥胖、抗氧化、抗炎症和抗癌特性。

促进食欲

辣椒中有辣椒素,这种营养物质可有效改善食欲不振,还能排除消化道中积存的气体,并且起到治疗口臭的作用。

促进血液循环

很多人都不知道,辛味食物同样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适量的嗜辣可帮助人体起到“除风发汗,行痰,除湿”的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也认为食用辣椒等辛辣食物,可帮助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改善怕冷、冻伤、血管性头疼等不适的症状。

减少心脏病和中风

辣味的东西还有助于减少动脉粥样硬化,促进纤溶活性,防止导致血栓形成的某些因素,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减少心脏病或中风的机会。

对抗感冒

辣味食材中辣椒的活性物质辣椒素具有稀释鼻黏液的功效,进而有助打通感冒导致的鼻塞,使呼吸更顺畅,有益感冒痊愈。

保护心脏

心脏病患者在平时生活中可以适量地吃些辣椒、葱姜蒜等辛味食物,它可以有效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起到保护心脏,让心脏变得更年轻的作用。

保护皮肤

辣椒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能促进体内维生素A的形成,起到保护皮肤,保护体内粘膜完整性的作用。

另有研究表明,辣椒中的抗氧化成分含量是苹果的42倍、橘子的12倍,良好的抗氧化性能让皮肤保持更好的弹性。

预防胆结石

常吃青椒能预防胆结石。青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可使体内多余的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从而预防胆结石,已患胆结石者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青椒,对缓解病情有一定作用。

健胃、助消化

适量吃辣味的东西,对口腔及胃肠有良性的刺激作用,能增强肠胃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食欲。

我国一些医学、营养专家对湘、川等省进行调查,发现这些普遍喜食辣椒的省区,胃溃疡的发病率远低于其他省区。这是由于辣椒能刺激人体“前列腺素E2”的释放,有利于促进胃钻膜的再生,维持胃肠细胞功能。

去寒气,缓解关节疼痛

辣椒含有辣椒素、大蒜中的蒜素、葱中的挥发油,可以通过刺激某些神经细胞,阻止传递疼痛信号的神经递质,以阻止疼痛,从而缓解痛感~

外敷止痛、消毒

中医记载,辣椒为一味传统蒙药,辣椒性味辛、热,具有散寒止痛功效,可外敷用于治疗蛇咬伤、风湿、褥疮、创伤和腰痛的药方中。( 辣椒粉不能直接外敷哦~)

辣味不等于辣椒

4个辣招,吃辣不怕副作用~

当然了,我们所说的“吃辣”可不单单指辣椒,而是包括辣椒、姜、葱、蒜等在内的食物,这在中医讲的“辛”。

在此“名医养生”为您提供一些养生“辣招”,大家可以日常多吃,增寿、远离疾病~

大蒜:

每天2~3瓣,广谱杀菌远离癌症

俗语说,“大蒜治百病”,大蒜是公认的保健食品,很多家庭做菜都会拍几瓣蒜放在菜中,既调味又杀菌。医学界对大蒜的研究较为彻底,认为每天以 2 ~ 3 瓣为宜。

大蒜中含有大蒜素等成分,具有强大而广泛的杀菌消毒、抗癌、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等作用,是深受大众认可的一种辛辣健康食物。由于大蒜中硫化物含量高,维生素E丰富,故此对预防感冒也有一定的作用。

大蒜吃法很多:黑蒜、糖醋蒜、生蒜…生吃效果好,但能接受的人不多,所以,大蒜作为调料来佐餐是比较合适的。

做菜习惯用大蒜炝锅的朋友,注意油温不要过高,拍碎放入锅中一下即可,这样减少对杀菌成分的破坏~

生姜:

仔姜炒菜,老姜熬汤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姜集保健品、驱寒品、调味品多种功能于一体,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姜的种类丰富,常见的是子姜和老姜:

子姜适合炒菜吃的。

仔姜等于嫩姜,是生姜的幼年时期,六七月份是子姜上市的季节,子姜食物纤维少,皮薄肉嫩,口感脆,又能驱寒、暖胃、助消化,吃姜的朋友常用来做泡菜或炒菜食用。

老姜就用来煮水吃的。

成熟之后的生姜、仔姜就是老姜,皮厚肉坚,味道更辛辣。老姜易储藏,有效成分更丰富而稳定,保健作用也更强。

煮红糖姜水一般用的就是老姜,女性在经期喝红糖姜水暖宫活血,补气补血,促进血液流通。

葱:

当配料、每天可吃

很多人不吃葱,觉得不好吃,其实葱真的是个好东西,作为配料吃,可以调理、避病于无形,民间食疗材料,性温味辛可养肺、助消化,葱的挥发油可杀菌、健脾胃。

葱里面的辛味就包括很多,不光是咱东北喜欢的大葱,像洋葱、小葱、都属于辛味的东西,都应该进入我们每天的餐桌。

洋葱虽然是个舶来品,但是它是集营养、保健、医疗于一体的“菜中皇后”。作为配菜,南方人一般熟吃,北方生吃者较多,它中间的前列腺素 A 有助于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是三高人群的理想蔬菜。

辣椒:

也有维生素

辣椒中含有大量维生素 C,所含维生素 C 居蔬菜首位,红辣椒的营养元素含量更高于青椒。

广西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会长陈绍萱医师说,吃辣助消化、增食欲,他本人虽然并不能承受太辣的食物,但当吃饭不香没有食欲时会产生吃辣的念头,可见辣可以增加食味。

然而,陈绍萱医师也说,吃辣要适当,过辣食品让人的嘴、眼、耳咽管、肠胃如灼烧般,喝水也难救火,容易对人体产生伤害。

吃辣的注意事项

◎要根据体质和时节吃辣

手脚容易发凉、贫血的人可适当多吃一些辣椒,患有不宜食辣的疾病的人,一定要少吃或不吃。而北方人在春秋干燥时节,也要少吃。

◎酸辣的比麻辣的好

最好吃鲜辣椒,因为其营养更丰富。辣椒最好做熟了吃。另外,酸辣口味的剁椒由于加了醋,可减少上火几率;麻辣里的花椒辛热,使人更易上火,要少吃。

◎搭配食辣才健康

吃辣时要选择辣椒的“好伙伴”,以减少辣椒的负面影响,比如:

吃辣时可以佐以甜和酸的食物,甜能遮盖辣味,酸能中和辣椒素;

再比如用滋阴、降燥、泻热的食物来搭配,如鸭肉、虾、鲫鱼、苦瓜、丝瓜、黄瓜等,也可以煮点清凉的绿豆粥、荷叶粥败火;

餐后宜多吃含鞣酸、纤维素等物质的酸味水果,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加速肠胃蠕动,滋阴润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辛味的东西确实很好,但有的人就是吃不了,比如,几个好友一同享用麻辣火锅,有的人什么事也没有,有的人则胃痛难耐,这就要自己把控了~

50 %癌友不敢吃肉! 5 种常见癌症饮食迷思,你也中枪了吗?

越来越多的治疗方式,让癌症的存活期越来越长,癌友们也有更多的时间来调整自己的饮食健康、抵抗癌症。不过,坊间流传着各种似是而非的说法,让癌友们甚至不知道怎么吃才是正确的。以下就举出5个癌友们常见的饮食错误迷思。

?1 .癌友爱吃素比较健康?

许多人认为,肉类、特别是红肉,是诱使癌症出现的原因,因此为了避免癌细胞持续滋长,干脆就该吃素食。过去有统计指出,有50%对于「吃肉」抱有疑虑。

但是,对抗癌症是非常耗体力的事情,肉类的蛋白质,更是一大营养来源。台湾癌症基金会营养师赖怡君就指出,癌症病人若最近半年体重降幅超过原体重的10%,或过去1个月体重骤降达整体体重的5%,就是营养不良的高危族群。

赖怡君说,若以身体质量指数(BMI)22为标准体重,一般人每公斤体重每天要摄取1公克蛋白质,但是癌症病患蛋白质摄取每公斤最好达到1.2至1.5公克,而每天最好要有5成蛋白质来自蛋、豆、鱼、肉、奶等高优质蛋白质。

癌症病人最好避免「全素」,非不得已可以选择「奶蛋素」,补充抗癌所需的动物性蛋白质。而若全素者建议从植物性蛋白质,如豆浆、豆腐等补充,另吃饭时可多添加红豆、黄豆等五谷杂粮,或在饭上添加白芝麻或黑芝麻等。

?2 .癌细胞爱吃糖,要改采低糖饮食?

近来受到「低糖饮食」风潮的影响,许多癌症患者出现不敢吃甜食与淀粉的倾向。但其实,台中荣总与台湾癌症基金会的讲座中就介绍过,身体细胞需要足够的营养素才能正常代谢,如果采用断食法,或是只食用特定食物,身体细胞会受影响而无法正常运作,且癌细胞反而会窃取体内正常细胞的营养、加速生长。

国内由长庚大学白丽美教授、林威成博士与「分子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发表的研究《癌细胞没那么容易就饿死!长庚团队发现它存活的秘密!》,也指出了,癌细胞可不是省油的灯,如果身体环境呈现低糖状态,会形成「CTP合成酵素线状结构(CTP synthase filament)」,帮助癌细胞「省电」,克服困境并提供生长潜力;国际期刊《The Lancet》曾提出警告,过度的低糖饮食也就是糖份摄取小于总热量 40%时,死亡风险最高。

?3 . 喝鸡汤、鱼汤,就能补足营养?

想到「食补」,大部分的人脑中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鱼汤、鸡汤、猪脚汤等炖品,但是万芳医院营养室主任魏宾慧就指出过,这样偏颇的补充营养方式,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癌症病人的胃口通常不好,魏宾慧表示,汤品具有非常多的水分,容易让癌友产生饱足感,才喝个一小碗就吃不下了,可能事实上根本没吃进什么营养。

4 . 吃不下没关系,打营养针就好?

台大医院新竹分院急诊医学部医师刘士宏表示,临床上并没有「营养针」这个名词,一般坊间所俗称的营养针,只是做为电解质来源的生理食盐水或是葡萄糖液,混入少许维他命的静脉输液,并经由静脉输注方式,提供病人适当的营养,以维持正常的身体机能。

刘士宏说明,临床上针对无法进食的病人会使用「全静脉营养溶液」(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简称TPN),它的成份是胺基酸、脂肪、糖类、水分、维生素、矿物质及稀有元素等药品,需要经由营养师评估,药师再依医师处方调剂,并视病人情况添加其他必要的营养成份。

「全静脉营养溶液」绝对是下下之选,而且只能满足身体最最基本的需求,如果希望身体强壮、继续与疾病奋战,还是要自己张嘴吃饭。

?5 .吃保健食品能提升免疫力吗?

首先需要强调的观念是,保健食品并没有「治疗」的功能,因此千万不能用保健食品来取代正规疗法。名医江守山就指出过,使用保健食品,最重要的就是「观念正确」,否则吃再多,不但对健康一点帮助也没有,甚至还会有副作用,结果就是花了冤枉钱,身体还越补越大洞。

至于保健品是否真的有提升免疫力的效果,其实还是要看相关的研究内容,如果是符合相关规范的保健食品,补充无害,但是又没有效果就不好说了。

经常喝热水的人真的会比爱喝凉水的人会更长寿吗?

中国人习惯喝热水,外国人习惯喝凉水,和不同人的体质关系不大,和生活习惯有关。

从群体上来说,从出生就喝低于20度的凉白开,以后自然就习惯喝凉白开了,小时候如果家里人一直给喂40度左右的温水,以后也会慢慢习惯喝热水。

但是同样一个小孩子,他并不会在喝了凉水的时候就会肠胃不适,他只可能在日常喝热水的前提下,突然喝了冷饮而肠胃不适。

对于习惯喝冰水的日本人或者欧美人,他们喝一口热水,反而会觉得胃粘膜不适。

虽然膳魔师保温杯起源于德国,由日本传播到世界各地,但是保温的解释,其实是更长时间的保持温度。

日本人和欧美人日常喝凉水较多,保温杯在他们的使用中也是用来装冰水,焖烧罐用来盛放冷便当,炎热夏季,在没有冰箱的地方也能保持食材新鲜。

我们如果自己的身体情况允许的话,夏天多使用保温杯的保冷功能,会更觉清爽。冰咖啡、冰可乐等冷饮,不用担心温吞了难以下咽,硬要短时间内喝完,冷饮不会对身体不好,这种饮用方式才会对身体不好。所以膳魔师保温杯的冷饮功能,请务必试一试。

第二点,热水是多热的水,冰水是多冰的水,其实都有一个度。如果经常喝60度左右的热水,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热水的温度最好也要与身体内部的温度保持一致,冬天天气寒冷,可以偏热一些,不超过55度,夏天天气炎热,水温可以偏凉一些,20度左右即可。如果觉得非常燥热,想要冷饮畅快降温,偶尔喝几口0度左右的冷饮也没有什么问题。

喝温水好!


1、温水暖肠胃,冷水比较刺激,对有肠胃问题的人不好。但水太热了也不好,经常吃太热食物的人易得食道癌的。

2、喝温水有利于血液物质物质循环,特别是夏天,运动后出了一身汗,千万不要喝太多冷水。

3、温水的营养价值最高。不要小看,水也是有营养的哦。在温水中,含氧量最高,对人体最有利!

但有一点例外,如果有便秘问题的朋友,早上可以喝些冷水,却有利于肠体的收缩。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52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