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宜坐木
俗话说:“夏不坐木,冬不坐石”。世间一切万物都是盛久必衰,衰久必盛。天气最炎热的时候,也正是阴气初生的时候。故不能过于贪凉快,而应当让机体出汗降温。
另外,夏天气温高,湿度大,木头,尤其是久置露天里的木料,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会向外散发出湿热,使人易患皮肤病、风湿和关节炎等。
二、不宜多吃冷食
在炎热的夏季,如果胃肠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会加快蠕动,缩短食物在小肠里的停留时间,影响人体对食物营养的吸收。
同时,由于夏季气温高,体内热量不易散发,胃肠内的温度也较高,如果骤然受冷刺激可导致胃肠痉挛,引起腹痛。
三、不宜“快速冷却”
炎夏,人们外出归来为尽快消汗除热,往往喜欢冲冷水浴来“快速冷却”,但由于人在阳光下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如此“快速冷却”,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使热量不能散发出而滞留体内,引起高热,还会因脑部毛细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重者还可引起休克;而且此时人体抵抗力降低,感冒就会“乘凉而入”。
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先将身上的汗擦干或待汗发散干之后再冲洗。同样的道理,夏天出汗多,有人一下子喝进很多水,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下降,甚至可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渴极了应先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再喝。
四、不宜夜晚露宿
盛夏时节,身上的汗腺不断向外分泌汗液,以散发体内的热量,睡着后,机体处于放松状态,抵抗力暂时下降。
此时如果正值夜晚,气温下降,再遇冷风袭来,露水加身,容易导致头痛、腹痛、关节不适,并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夜晚露宿还易被蚊虫叮咬,可能染上疾病,如大脑炎等病。
五、不宜缺少午睡
夏季昼长夜短,气温高,人的新陈代谢旺盛,消耗量也大,容易疲劳。加上夜间炎热,睡不安稳,导致睡眠不足。
因此,中午睡上一两个小时,对健康大有裨益。可使身体各系统得到休息,也是防止中暑的一项好措施。
六、空调不宜开得太大
空调能给人带来舒适的环境。但如室内外温差太大,使人对室内外温度变化难以适应而容易“伤风”“感冒”,而且如室内外温差太大,不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会使室内空气混浊,致使各种病原微生物孳生。
若人的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就容易患病。因此,夏天使用空调温差不易太大,最好在摄氏5-8度之间,最大不能超过10度。
七、不宜戴过深或过浅的太阳镜
太阳镜能避免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但如镜片颜色过深,会因视物不清而影响视力;如镜片颜色过浅,紫外线仍可透过镜片损伤眼睛。
因此,夏季选择太阳镜应允许15%-30%之间的可见光线穿过灰色或绿色的镜片,不但可抵御紫外线,而且视物清晰度最佳,透视外界物体颜色变化也最小。
这是一句和养生有关系的话,意思非常的好理解,就是说在夏天的时候不要坐在木头上,在冬天的时候不要坐在石头上。那么为什么不能做呢?其中的道理说出来让人惊叹,也是古人花了很长的时间才观察才得出的结论,为我大中华人民的智慧点赞!
木头是一种很好的工具和原材料,尤其是在古代,被用来制作房、车和船,房里的很多家具比如说椅子、床也都是用木头制作的。如果这种木质的椅子常年放置在室外,自家的院子里也算,那么在夏天就不能坐上去,因为这椅子吸水侵染了湿气。
?
在中医里面湿气还是很难治愈的,这种湿气常年被困在人体内,会诱发很多疾病,比方说各种皮肤上的问题,还有风湿关节类的疾病,造成很大的痛苦。所以在夏天千万不能坐木头椅子,小心湿气缠身。那么冬天不能坐石头呢?
大家应该都比较了解,石头的温度和环境温度一般成正比,夏天的时候石头滚烫能烧鸡蛋,冬天的时候石头会变得冰凉坐着冰屁股。如果坐久了会伤害人体内的肾脏等器官,造成身体的新陈代谢不稳,还可能出现各种感染的症状,在古代来说很难有治愈的方法。
当然就算是现代也别去作死,毕竟谁也不想生一场大病还花钱去医院受罪吧?所以老家人的话得听,老祖宗的忠告得牢记,过来人的经验总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1、吃黄鳝
俗语:小暑黄鳝赛人参。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
2、“夏不坐木”:小暑潮气重,不坐久置露天的木料
民间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
3、吃藕
一直以来,民间素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Vc钾和膳食纤维比较多,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早上老师路过二村“为善最乐石”那里,有个老叔在那里打了口井,在那里摇水。我作了一副对联,我想到井水、泉水、为善最乐的石头。
为善心如摇水越摇越多,最乐财似流泉积小成大。
他听了很开心!帮助人家善心像摇水,不断的摇就很多,家中做生意的货如轮转。财源广进,就像泉水一样不断地积就变江海了。
对联文化,对联对于文学来说就像珠玉缀在锦绣上,特别光彩。学子也要学典故,巧妙地用典故,第二要学对联,对联像群花之主。
图片
比如说读书的时候,老师曾经在书桌上面,写书的时候要查很多资料,因为刚开始查资料,人会觉得很枯燥,容易烦,查好久才查到。我就想到捉迷藏,藏那么久才捉到很开心,不应该排斥。所以我就写到:治学当如蜂酿蜜,读书诚似燕衔泥。
像婉瑜作《方名释义》的注疏,每天注两三条两三条,200多条得要注两三个月,这就是治学当如蜂酿蜜。蜜蜂要酿好一箱蜜要好几个月,鸟雀要在屋檐下做一个窝也要好长时间,如燕衔泥。人耐不住寂寞就不如蜂跟燕,人不学不如物。
好,我们看新的条文,187暖肝煎。今天讲学可以来快一点,因为快可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慢,可以蚂蚁爬行,观赏本地风光。
图片
暖肝煎间出自《景岳全书》,是治疗虚寒疝气的专方,常用方。它有一派温肝肾的肉桂茴香枸杞乌药生姜,再加上行气活血止痛的沉香当归,还用茯苓去寒疝水湿,疝气睾丸痛,属于阴寒所致的比较好。
一个小孩久坐湿地,睾丸肿大,水晶晶的,透亮的,服暖肝煎3剂就消失。
又一个,陕中医杂志上记载,老人腹股沟斜疝,天冷的时候就胀大,疲劳的时候增大,服用暖肝煎加补中益气汤,痊愈。
还有一例小学生,肚腹痛反复多年,医院检查肠痉挛,可是就是缓解不了。后来才知道这女娃子喜欢吃冰饮,冰结少腹。寒主收引,不通则痛。用暖肝煎暖腹,连服五剂,诸痛自除。
所以肠痉挛是病名,肝寒肾冷才是病因。治病要看穿病名,直取病因。暖肝煎能治疗寒引腹痛的一个道理。
为什么暖肝煎可以治睾丸痛?
还有一个小家伙,他学骑自行车的时候,被车栏杆撞到睾丸,这个隐痛一直多年未好,稍微用大力或者吃冷的就痛。用暖肝煎加茴香橘核丸,5剂痛去若失,完全消失。
图片
肾主骨,肝主筋。人体的睾丸有宗筋跟肾一起组合而成。所以肝筋下络阴器,这个暖肝煎对这个睾丸的外伤有好处。
那天老师叫一个老人不要坐石头,他行走累了就坐在石头上,晚上还打露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他说现在是春天,那我说晚上就是冬天,冷了。他说难怪经常腰痛。这个石头不坐了,搞条毛巾垫下去,这个腰就没有那么痛了。
可怕的不是病,而是你在病中还在造病因;令人忧虑的不是苦,是你在苦里还造苦因。
暖肝煎有当归枸杞子补够肝肾血,小茴香肉桂温暖肝肾的寒,乌药沉香行走肝肾的气机,茯苓生姜能够祛水寒,去水者茯苓,去寒者生姜。
总体来说这个汤方很好理解。疝气是不是鼓起来有郁结,有郁结我们就要行气,那郁结在哪里?在肚腹以下,它不在上面,如果它在胁肋,就用柴胡郁金。如果它在颈项,那么就要用苏叶桔梗。它现在在肚腹下面鼓一个包。
图片
老师今天要分析病因病机,直接用药。你们听完以后永远记得暖肝煎,不用背方歌。
暖肝煎就是郁结在肚腹以下的疝气,疝气就是包,包就是肝气郁结,肝气郁结在下的我们就找行下焦之气的,那就是小茴香沉香乌药,此三香可以行气解郁,特别解生殖系统肚脐以下的郁。
有些人说我生气了,怎么睾丸肚子阴道阴器都很痛,你就要知道这种气要用乌药小茴香沉香去解。他说我生气的两肋很痛,这种气就要用木香郁金柴胡去解。有人说气得面红脖子粗,脖子很胀,这种气要用桔梗厚朴或者紫苏去解。它们解的是不同部位的。
疝气首先是结,其次它是水亮水亮的,蹭蹭的,水湿在那里,一包水。化水的就是茯苓生姜,茯苓能化水,水非温不化,必须要加生姜。水非淡不能渗。淡渗能利水,所以茯苓能淡渗利水,生姜能温化水,两个乃是治水名药。可是它在下半身,必须加肉桂,干什么?
图片
肉桂可以帮助生姜茯苓发水力量更强,肉桂配生姜,能够点命门火。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者,州都之官,气化水液自出。生姜肉桂能气化命门,配茯苓可以让水出。
最后为什么要加点当归枸杞子?因为久病多虚,当归补肝血,枸杞子补肾精,肝血肾精并补,推动有力。这个汤方一下子就会了。
至虚之处,便是容邪之所。你不虚,它怎么会容,我通过当归枸杞子充其血,让疝气水囊包块去后不复再作。
学校有一个鞘膜积液的患者,检查说鞘膜积液,阴囊周围,积液就是一团水,积在那里的水液。暖肝煎十剂,再去拍片子,积液没了。这是一个启发。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44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