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钟南山张文宏预判:
今冬疫情挑战非常严峻
在9月18日上午举行的2020中关村论坛全球科学与生命健康论坛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通过视频,介绍中国新冠肺炎的防控策略。
钟南山说,控制传染是今冬明春防控工作的一个关键,佩戴口罩和洗手很重要。今年冬天或明年春天疫情应该还会继续存在,同时很可能发生局部地区的暴发。
“我相信进行全面的核酸检测,密切监测,这种方式看起来行之有效。因为大家知道无症状的患者传播力也很强,所以一定要做。”钟南山说。
↑↑↑视频:张文宏谈疫情,今冬的挑战非常严峻!
2哈佛惊人发现:
新冠或永不消失
近日,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了一篇Science:根据论文中的描述,无论是否能研发出疫苗,新冠病毒都可能会陪伴人类到2025年。
那么,2025年以后人类能摆脱新冠病毒吗?不,只是到时我们就已经习惯了这种隔离的生活方式了……
具体来说,这篇论文关键说了这几点:
1、被我们寄予厚望的疫苗,作用很可能会非常小!
因为人类感染者产生的抗体有效期可能只有40周(<300天),比疫苗的研发周期都要短!
如果疫苗不能起作用,那么新冠将会变成一个10-50倍致死率的流感,在全世界范围内反复爆发收割人头。
2、未来各国的策略,就是尽可能采用疏离措施,把感染率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以确保医疗体系不崩溃。
3、新冠会长期成为老年人类的头号杀手,而人类整体的医疗支出会大幅上升,预期寿命会降低。
现在看来更可能的情况是:以后的每一年,病毒都会呼啸而来,直到地老天荒.……
3新冠病毒已突变,感染力暴增中国最新的一项研究显示,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康复后,体内的抗体可能只能维持2到3个月。尤其无症状感染者,抗体维持时间会更短。
中国研究人员日前在英国《自然·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他们在重庆市进行的调查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痊愈后体内抗体水平会迅速下降。此外,无症状感染者的免疫反应弱于有症状感染者。
据介绍,重庆医科大学学者领衔的团队在重庆市启动了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追踪研究,研究对象为285名感染者,其中包括37名无症状感染者,从而系统分析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临床和免疫学特征。
调查发现,约90%的病例在出院后2个月总抗体水平会降低70%以上。这项研究瞬间震惊了世界同行,毕竟,这是世界上第一份研究这类患者免疫反应的文献。
世界卫生组织也发表科学简报,称“没有证据”能证明感染新冠后产生的抗体能保护人体免于第二次感染。
据福克斯新闻6月17日报道,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名女子最近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她在两次感染新冠肺炎后的心酸历程。
据外媒报道,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6月22日表示,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仍在加速,其影响将持续数十年。谭德塞说,世界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病毒本身,而是“缺乏全球团结和全球领导”。
“在一个分裂的世界里,我们无法战胜这种流行病”,他说,“疫情的政治化加剧了这一问题。在我们所有人都安全之前,没有人是安全的。”
世卫组织在发布会上还表示:新冠病毒进行到现在,已经很可能成为一个长期性问题。目前来说,已经再难预知病毒何时结束,或者永远不会消失了。新冠病毒或者它的变异病毒会将成为类似流感、水痘这种顽疾一样长期和人类共存。
医疗专家解读称,这一不乐观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当前病毒样本的变异性。简单的说,根据《卫报》日前公布的研究者提取的来自全世界5000多份样本中,发现当今世界上已经流行着至少三种新冠肺炎病毒了。
有一种更是占了700多份比例,另一种只占了30多份。也就是说,除了我们最大群体感染的那种,还检测出毒株结构不一样的其他种类的新冠病毒B类和C类。
6月18日,中国公布病毒基因组序列数据,表示这些样本带有D614G突变,认为是欧洲 D614G毒株的分支。
中外专家均认为D614G突变让新冠病毒传染力增强;有研究认为感染能力提高约9倍!
而哈佛大学的这篇论文,已经在不少程度上得到了验证!
4出现全球首例二次感染死亡的老人据央视财经消息,12日,荷兰研究人员报告称,荷兰一名89岁女性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后死亡。
此前,多个国家已经陆续报告了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病例,但二次感染后出现死亡的,这是全球首例!
荷兰研究人员报告说,这名89岁高龄的女性患有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这是一种罕见的血液淋巴恶性肿瘤,一直接受化疗。
她首次感染新冠病毒时,出现发烧、严重咳嗽等症状,住院5天后治愈出院。但在大约两个月后,她再次感染新冠病毒,第8天,患者病情恶化。两周后死亡。
央视财经《正点财经》栏目视频。
研究人员分析称,因为患者一直接受化疗,免疫功能下降,抗体效应减弱,因而无法抵抗新冠病毒的二度侵袭。
12日,英国《柳叶刀·传染病》杂志刊发有关美国首例确认“二次感染”新冠病例的研究报告,显示新冠患者康复后仍有可能再次受感染且症状可能更严重。
潘多拉的盒子打开,疫情在全世界蔓延,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五年、十年,甚至可能一直持续下去,彼此间的隔离将成为常态,人与人之间日常的交际会显著减少,甚至传承了成百上千年的很多风俗习惯也会彻底消失。
未来的服务业将受到极大的抑制,人们会压缩非必须的服务业需求,除了医疗、教育等必须的服务需求外,其他都将尽可能地抑制。
例如对于人类的旅游业、餐饮业、院线、商业地产等等以及其他一切服务业相关行业可能都是重大的打击,可能彻底改变旅游业的业务逻辑。
中老年人因为身体多少有基础病的因素,被列为了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因此,感染了新冠的老人在中国乃至世界并不在少数。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对于咱们中老年朋友来说,一旦感染新冠病毒,煎熬整个病期和余生,为了自己和家人,请绷紧抗疫的弦,勤洗手,出门记得戴口罩。
来源:综合自北美观察家、中国新闻网、北京日报客户端、央视财经
如果疫情一直下去,病毒变种反复突破疫苗,十年后的世界会怎样?
对于今后这样的斗争情况,钟南山院士是怎么回复的呢?早在一年多前,钟南山院士就有过预测:估计在三、五年之内才会有一款相对理想的疫苗。
钟南山院士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以美国为首国家的消极抗疫政策,使得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和大面积传播,也为新冠病毒的变异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2. 新冠病毒通过不断变异对现有的新冠疫苗发起了一次次的挑战。
作为人类过去百年遭遇的最强大敌人,新冠病毒在通过不断变异适应人类。就奥密克戎毒株相对于德尔塔毒株来说,虽然毒性有所降低了,但是,其凭借着传播速度快和逃逸能力强的特点,取代了后者,成为了过去一段时间的全球主要流行毒株,而这样的变异趋势还未有停止。
3. 更有针对性的新冠疫苗也在研发之中。
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新冠疫苗都是我们防御新冠病毒的有效武器,病毒发生了逃逸现象,人类也在研发更有针对性的新冠疫苗,比如说,国药集团研发的奥密克戎毒株新冠疫苗已经进入到了临床实验阶段。
4. 人类必将取得抗疫斗争的胜利。
尽管新冠病毒还会发生新的变异,既然人类有足够战胜它的办法,那么,战胜的时间,也只是早晚的问题,所以,对于这一点,我们不应过于悲观。再回首人类的社会发展史,历史过程本身就是人类和各种困难斗争的过程,我们既然遇到了这样的困难,就应勇于面对和尽快战胜它。
大疫不过三年,这是一句老话。具体意思指,即便是重型疫情,也能够在三年时间内彻底结束。
目前上海、北京的疫情已初步得到控制,我们要利用这一段窗口期,抓紧准备,做好迎接更大疫情的准备。首先要加强科技研发,升级新冠疫苗,提高对奥密克戎BA.4、BA.5的免疫力,加强疫苗储备;其次要提高新冠病毒检测技术,开发出来可以检测新冠病毒气溶胶的技术,优化抽样检测技术,有效控制检测成本;再次,要研究中药预防汤剂和养生导引操,提升人体免疫力;最后要加强国家统筹,坚持动态清零,制定全国统一的防疫、人员流动和货物流通的政策,实现全国一个健康码通行,精准防控。
对于这个问题,在第十四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钟南山院士是这么说的:我们要在疫情防控当中,依靠科技、战胜疫情、发展经济。也就是说,我们要凭借科技的手段战胜疫情,同时,也要好好地发展我们的经济。
如何靠科技手段战胜新冠疫情?钟南山院士提出了三个科学:
1. 科学管理。具体来说,就是借助科技手段,使疫情防控更加精准化,不仅要加快疫情的控制,还要缩小疫情的影响。
2. 科学预防。科学预防包括普及新冠疫苗的接种,使用异种疫苗作为序贯接种,研发更有针对性的新冠疫苗等,通过这些办法,我们将不断加固防疫屏障。
3. 科学治疗。新冠药物是未来我们对抗新冠病毒和削弱病毒影响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有多款新冠药物进入到了临床试验三期阶段,不久后将会面市。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39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