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从口入
零食大家都爱吃,有种零食第一次吃大家不喜欢,但是吃多了就会上瘾,它就是槟榔。然而这款零食却被国家卫健委点名了!原因是槟榔对于口腔健康的危害。这款小零食为何威力如此之大?一起来了解一下。
槟榔被国家卫健委点名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
《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
提出在有咀嚼槟榔习惯的地区
要加强对口腔健康的检查
▼
槟榔这个小果子,不爱吃的人受不了那味道,爱吃的人甘之如饴。民间还流传:槟榔加烟,法力无边;槟榔加酒,越喝越有。
但同时也是这颗小果子,让无数人深陷痛苦之中。
早已被拉黑为一级致癌物
早在2003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就把槟榔列入“黑名单”,和烟酒、砒霜等同列为一级致癌物。201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转载发布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
其中槟榔被归类在1类致癌物清单中。
一类致癌物指的是对人体有致癌性的物品。我们所熟知的“苏丹红”,也不过是三类致癌物。
槟榔会致癌,不是危言耸听
槟榔,主要分布在南亚、东南亚、东非、大洋洲的热带地区。槟榔的可食用部分,是槟榔的种子,即槟榔子(Areca nut)。新鲜采摘的槟榔,椭圆,青绿色,也称为“青果”。将“青果”分成两半,去除果核,加上荖花(贩卖时称为榔叶)包裹的石灰,就制成了大家常吃的槟榔。虽然味道又苦又涩,但令口舌生津,神清气爽,随之满口鲜红,别有一番风味。在我国境内,嚼槟榔主要流行于台湾、湖南、海南、福建等地。
嚼槟榔是会上瘾的。槟榔跟烟、酒、咖啡因一样,属于第四类精神活性类物质,在嚼槟榔的人群中,有一半人都已经上瘾。更可怕的是,这种瘾比烟瘾都难戒。
在槟榔中含有槟榔碱,它可以刺激内源性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让肾上腺素产生更多肾上腺皮质激素。
简单来说,就是它能让人变得兴奋。所以,有人就说,吃过槟榔之后如同喝酒,人会变得极其兴奋。当你吃一次尝到这种甜头后,就很容易刹不住车,多吃几包后就已经上瘾了。
“慢慢地觉得口中少了点什么味,得放包槟榔才安心,一天一包、一天两包、一天三包、一天四包,一嚼就停不下来。”
槟榔为何会致癌?
原因主要有三个:
物理性损伤:咀嚼槟榔时,槟榔纤维的摩擦会造成口腔粘膜的局部外伤和粘膜损伤。长期咀嚼槟榔,会导致损伤迁延不愈,形成局部的慢性损伤,从而引起慢性炎症、氧化作用增强和细胞增殖。研究表明,咀嚼槟榔者口腔粘膜细胞脱落频率明显增加。
生物毒性:槟榔含有大量的多酚和多种生物碱,其中槟榔碱是最主要的成分,约为干槟榔净重的1%。槟榔碱能明显促进上皮细胞的凋亡,并干扰细胞外基质大分子(胶原、弹性蛋白等)的沉淀和降解过程。此外,与槟榔一同咀嚼的荖花和石灰也有一定的基因毒性。主要是由于其中含有的亚硝胺、丁香性多酚、活性氧化剂共同作用所致。
与烟草的共同促进癌症:单纯咀嚼槟榔即可明显促进口腔癌的发生,而同时吸烟的槟榔爱好者发生口腔癌的几率更高。吸烟本身也是口腔癌一个单独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咀嚼含烟草的槟榔,唾液中的毒性物质会显著升高,对细胞DNA合成等过程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台湾国民健康局制作的拒绝槟榔标语
早在13年,一篇《槟榔王国中的“割脸人”》横空出世,引起了广泛讨论。
其中有一个故事:
43岁的刘桑果,因为常年嚼槟榔,他不幸患了口腔癌,他的左脸下颌、左牙床和淋巴都被切掉了,萎缩的脸皮都已经陷成了拳头大小的深坑,左眼也因为神经被压迫彻底瞎了。
曾经精壮的汉子变成这副模样,完全都是因为槟榔惹的祸。2013年7月,已经被割脸的刘桑果,检查出癌细胞已转移至肺部和大脑,最终在悔恨和痛苦中离世。
什么是口腔癌的癌前病变?
口腔癌是发生于口腔的恶性肿瘤之总称,在各种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中,以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见。口腔癌的癌前病变,则是指一些口腔粘膜的病变,虽然还不属于癌症,但具有明显的恶变成口腔癌的潜能。咀嚼槟榔与口腔粘膜下纤维变性、口腔白斑、口腔红斑等有密切关系。这几种都属于癌前病变的临床表现,可以发生在口腔中的任何部位,最容易发生在舌部、颊部和牙龈粘膜。一般表现为增厚,粗糙的红色或白色/灰白色斑块。通常不会疼痛,可能会有灼烧感,也可能伴有溃疡。其中,红斑的癌变率最高,可达51%。
另外,口腔溃疡如果持续2个星期以上还没有消失、且不断加重,也需要警惕。不管你嚼不嚼槟榔,有以上这些症状的,请尽快去口腔医院的黏膜科进行检查。
嚼槟榔的其他危害
除了带来口腔癌的危险,嚼槟榔还会带来一些其他影响。
对牙齿本身不好:长期嚼槟榔,对牙齿磨耗严重。
对牙周不好:槟榔汁跟石灰混在一起,容易形成牙结石,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影响牙周健康。槟榔纤维粗硬,还可能会刺伤牙龈或堵塞牙缝,造成牙龈的压迫而发炎。
对口腔黏膜不好:轻则可能引起粘膜病变,重则演变为口腔癌。
对颞下颌关节不好:长期咀嚼会加大颞下颌关节负重,引起关节弹响,疼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导致关节盘穿孔。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槟榔部分成分会损害味觉神经与唾液分泌,影响消化功能。此外,槟榔渣也刺激胃壁,严重可导致胃粘膜发炎甚至穿孔。
为了健康着想,
还是少吃这款零食吧!
癌从口入可不是开玩笑,
发出去提醒更多人!
“半农半医”的村医,实现转正入编......
国家明确
村医身份要变了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答复函,经商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针对《关于加强乡村卫生健康队伍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的提案》作出回应。
近年来,由“赤脚医生”演变而来的村医,逐渐走向正规化和职业化,但一直没有正式纳入编制,难以摆脱“半农半医”的尴尬。
作为最贴近亿万农村居民的健康“守护人”,村医的这一困境应当尽快解决。对此,国家卫健委明确回应,要改革用人机制,转变村医身份,并解决好村医的编制问题。
这显然意味着,长期以来困扰村医的身份问题将得到全国性的解决,村医2.0时代,要来了。
编内编外村医
收入差距有多大?
从目前现状看,各地主要探索实施“乡聘村用”,来落实村医的身份。一些地区政策、财政支持到位,很多村医早已纳入事业单位管理。国家卫健委也明确,将积极推广这些先进地区的经验,让更多地区的村医享受到编内的福利。
总的来说,根据现行的村医的管理政策,村医身份分以下几类:
1、事业编制村医
村医具有乡镇卫生院正式事业编制,按照有关规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社保,享受编内人员待遇。具体按照工作工龄和职称来落实工资。
重庆市按照乡聘村用的原则,县里拿出乡镇卫生院事业单位正式编制招录村医。彭水县的村医表示,如今把基本工资、绩效奖励、公共卫生补助等算在一起,每年达到近10万元。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单独为村卫生室核增337个编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在收入分配、养老保障等方面与所在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享受同等待遇。
2、员额制、备案制村医
员额制、备案制是一种灵活的人员编制,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铁饭碗”,但待遇等同在编人员,由财政拨款保障,也可参加机关事业单位社保。
贵州遵义市实行员额制改革后,村医每月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个别村卫生室村医月收入超过15000元。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首创村医“备案制”后,普通乡村医生一年平均提高3.8万元,记者采访到当地一位村医,五年间收入足足涨到了12万。
3、编外聘用村医
村医为乡镇卫生院聘用的编外人员,享受国家各项补助,单位应保障其依法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将村医纳入村卫生室卫生院内部人员管理,月平均工资在7000元左右。
广西百色市田东县则为乡聘村用的村医每月多发3000元的基本工资。
但从现状来看,各地对这类村医的待遇支持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地区已经为这类村医设置了基本工资;但有些地区的聘用村医却只能缴纳灵活就业养老保险。
4、普通、个体村医
一部分村医虽然也受乡镇卫生院管理、承担公卫任务,但由于并未与乡镇卫生院签订“乡聘村用”合同,所以未能享受聘用人员待遇。
发布报道,这类村卫生室大都取消了出诊费,只依靠基本药品补助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费,一年下来也就2万多元。
而一些未纳入公卫、基药管理的卫生室和个体诊所无异,可以通过诊疗和药品差价来自负盈亏,收入差距很大。但是疫情之下,这类小型医疗机构受到很大冲击,往往入不敷出。
可以看出来,同为乡聘村用,编内聘用或编外聘用的收入差异也许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然而,是否纳入“乡聘村用”成为了村医之间收入差距的鸿沟,这显示出普通村医转变身份的急迫性。
国家频频发文
村医入编政策将落地
从目前来看,乡聘村用仍然是村医转变身份的第一步。无论是进入事业编制还是编外聘用,如果能和乡镇卫生院正式签订劳动合同,村医的收入就真正有了保障。当然,在此基础上,仍然要加大村医入编的力度,让有能力的村医“优绩优得”。
一方面,国家卫健委明确要推动地方落实乡村一体化管理和“乡聘村用”政策,落实好村医的身份;另一方面,国家卫健委此次的答复,也意味着基层医疗机构的编制将下沉到村卫生室。
事实上,根据国家近期的政策动向,我们已经能看到村医转正入编将成为大势所趋。
8月15日,国家卫健委下发《“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要求实行县域内编制、岗位的一体化。根据服务人口等需求,按区域核定医疗卫生人员编制总量,各个村卫生室都有均等的机会入编。
7月12日,国家卫健委下发《卫生健康系统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若干要求》,明确动态调整各县域内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总量,有能力的乡村医生可以考取卫生院编制,岗位仍设在村卫生室。
国家的一系列政策,无疑让广大村医吃了定心丸。作为一名奔走的乡间的村医,我们无比渴望解决编制问题,提高基本工资待遇,真正摆脱“半农半医”的尴尬身份......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39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长不长寿,不用看基因,看脚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