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冬至吃饺子,肉馅里只要加点这个,吃一顿补肾治胃胜吃药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2023-07-17 14:27:26

吃饺子

饺子馅那么多,该选哪种馅来包了吃呢?

吃饺子,怎能少了这种馅

抗衰,功效胜补药

那就是用茴香菜做馅,为什么呢?

1.补肾升阳驱寒邪茴香主要入肾经,直接温补肾的阳气。阳虚的人,也就是体质虚寒,平时比较怕冷的人,最适合多吃茴香,可以补肾助阳。茴香不仅能调虚寒,也能调实寒。外感寒邪的时候,吃茴香可以发散风寒

2.抗衰老茴香是B族维生素的优质来源,这有助于保持皮肤健康,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以保持皮肤细腻紧致。

3.茴香是胃病克星茴香也入胃经,能暖胃、开胃、养胃,调理各种胃寒型胃病。胃寒胃痛的人吃茴香,能暖胃止痛;食欲不振的人,吃茴香能开胃;消化不良的人,吃茴香能帮助消化;情绪抑郁的人,吃茴香能振奋精神。

4.防止骨质疏松一项研究成果表明:食用茴香能防止骨骼矿物质的流失和骨质疏松症产生。这是因为茴香能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从而对骨骼起到了保护效应。

知道了茴香那么好,我们来学学怎么包茴香饺子吧~

茴香包饺子

吃了一年都健康

食材:茴香苗750g、面粉800g、猪肉馅600g、油30g、生姜一大块、花椒1小茶匙、酱油20g、精盐1.5茶匙。

1、茴香苗择洗干净,晾干水分。面粉和成柔软适度的面团饧着备用。

2、花椒、生姜用水煮开晾凉后捞出花椒和生姜。

3、把花椒生姜水浇入猪肉馅中,边浇入边搅拌肉馅。

4、因为用茴香苗做馅,肉馅的松软程度要搅拌成稀糊程度,用筷子挑起肉馅,肉馅能流动的程度最好,不然饺子馅太干,没有多汁的口感。

5、把茴香苗切碎放入肉馅中,调入熟油、精盐、酱油拌匀入味。

6、面团饧到柔软油润后再次揉匀。把面团揪成小剂子,擀成饺子皮包入调好的饺子馅,捏成饺子。

7、包好的饺子下到开水锅里。

8、中间分多次点入凉水。

9、盖锅煮馅开锅煮皮,待饺子白胖、鼓胀后,即可捞出大快朵颐了,来点老陈醋调蒜泥就饺子。哦,别忘了,再来一碗饺子汤……

不要犹豫了,冬至吃饺子,最好的馅儿就是它!

冬至吃饺子的做法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为“冬节”,所以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冬至节气的到来,也预示着冬天的到来,这一天白天最短,晚上最长。在我国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娇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
猪肉茴香馅

材料:猪肥瘦肉末350克、茴香250克
调料:葱末50克、姜末5克、盐8克、味精3克、老抽15克、香油20克、固体猪油35克
做法
1、茴香洗净,切成末。
2、将肉末搅拌粘稠,放入茴香、葱末、姜末搅拌均匀。
3、放上盐、味精、老抽、香油、固体猪油再一起搅拌均匀起劲即可。

萝卜猪肉馅

材料:猪肥瘦肉末100克、萝卜500克
调料:葱末、姜末个10克盐、花椒粉5克、鸡精2克、酱油10克、植物油20克
做法
1、将萝卜去皮洗净擦成丝,用盐腌渍20分钟,倒掉杀出的水分,清洗两遍之后挤干水分备用。
2、猪肥瘦肉末加入酱油、鸡精、姜末、盐,拌匀,加入少许清水,朝一个方向转圈搅打,等上劲后继续加点儿水,继续搅打,直到肉馅起劲。
3、加入萝卜丝和植物油,顺着一个方向搅拌上劲至黏稠即可。
猪肉茄子馅

材料:猪肥瘦肉末100克,,紫茄子500克
调料:姜末、葱末、老抽、辣椒油各10克,蒜泥15克、味精2克,盐、白胡椒粉各5克,豆瓣酱25克,植物油适量
做法
1、将茄子洗净去皮切丁,过油炸后捞出,沥干油备用。
2、炒锅内倒入植物油炒香豆瓣酱,加入猪肉末略加煸炒,倒入茄子丁和各种调料,稍微煮一会,大火收汁勾薄芡,淋上辣椒油即可。

“冬至不吃肉,冻掉脚趾头”这句话是怎么来的?

1、因为北方天气寒冷,所以需要吃一点肉来恢复体力,也让身体更加的强壮。

2、由于过去生活艰苦,吃肉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所以就流传出这种说法,也可以让大家在寒冬腊月有一个吃肉的理由。

冬至是中华民族最为传统的节日之一,冬至之日,在塞北农村中人们很是讲究,俗有“冬至大如年”之称,农民用一年辛勤的劳作,开始宰杀喂肥了家养的猪羊,将宰杀的猪羊用大锅扣在院落的阴暗角落里,用雪厚厚的覆盖着进行冬藏,为日后解馋和过年做好准备。冬至之日,北方塞外俗有吃肉、包饺子的习俗,俗有“冬至不吃肉,冻掉脚趾头”的说法,可想塞北之地有多么的寒冷。

扩展资料 冬至吃肉馅饺子,冬至也是阖家团圆的日子:

冬至大如年,冬至是家的节日,也是异乡回归的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天南来北往的,东奔西走的都要为这个日子进行庆祝,都要在这个冬日里聚人气,庆团圆,近处的都要回归家的怀抱,远处的也要打个电话问寒问暖。

正如远游的海龟,无论它漂游得再远,也要回归生它育它的那片沙滩;正如远方的游子,无论他身在何处,也要回归生他养他的那方泥土。在这个白昼最短的日子里,享受漫漫长夜中团圆的烛火,亲情的寒暄,啃上一块酥嫩的骨头,吃上一碗香甜的饺子,肉香中有亲情的温润,饺子里有撕骨的牵挂。

演繁露上记载的冬至吃饺子的说法

中国北方冬至、过年都有吃饺子的习俗,俗称〝安耳朵〞,河南民俗也流传〝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的习俗。传说这种习俗是从东汉〝医圣〞张仲景在河南施药济食而留下来的。

东汉的临床大医家张仲景(150年-219年),出生于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和镇平县一带)。唐代甘伯宗《名医录》(亡佚)记载:〝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

东汉末年世局非常动乱,瘟疫大流行。张仲景告老还乡回到河南,上门求医的人络绎不绝,他有求必应,整日里非常忙碌。但是他心中牵挂着一群在白河边上冷飕飕打着颤,两只耳朵都冻烂了的乡人。

百忙中的张仲景研制出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传说这〝娇耳〞就是今天人们都知道的〝饺儿〞,即水饺的源起。张仲景的这道〝祛寒娇耳汤〞不仅让穷人饱了肚子,而且能够袪寒,治疗了他们的烂耳朵。

就在汉代末年的一个冬至日,张仲景让徒弟在南阳东关某处搭了个棚子,架上大锅煮沸了水,为穷人施食、舍药治病,这药就是〝祛寒娇耳汤〞,其实就是含有袪寒药材的羊肉水饺,那样子就像耳朵,又有防止耳朵冻烂的功效,所以张仲景给它取名叫〝娇耳〞。

张仲景让徒弟们从冬至日连续到过年给穷人赈济、舍药〝祛寒娇耳汤〞,来的穷人都可以吃一碗娇耳汤,里有二个娇耳。吃过后的人浑身发暖,两耳生热,耳朵也不再受冻烂掉了。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37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