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湿邪是各种疾病的根本,会影响人体气机,让人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可能出现疾病。
比如,导致心肝脾肺肾五脏功能失调,引发皮疹等皮肤性疾病;引起肥胖,增加三高、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可见,湿气对身体伤害众多。那么,要怎样才能祛除湿气呢?
很多人会选择薏米。
的确,薏米营养价值很高,且有很好的祛湿功效。
但是,熟悉中医药知识的朋友都知道,用薏米祛湿一定要分清体质。
一般来说,只有热性体质的人,才适宜用生薏米祛湿。而对于寒性体质者,则适宜用炒薏米祛湿。
如果您不能很好地为自己辨证,那么,还真不如选用另一种祛湿佳品——芡实。
芡实祛湿比薏米还厉害
芡实为睡莲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芡实的成熟种子。
新鲜的芡实生长在池沼湖泊中,和莲藕、茭白、荸荠等8种植物并称为“水八仙”,并有着“水中人参”的美名。
在南方,芡实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食物,它还有一种被大家熟知的名字,叫“鸡头米”。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芡实含蛋白质、淀粉、脂肪、胡萝卜素及维生素B1、B2、C等丰富的营养物质,为人体提供能量,保证体内营养所需成分。
此外,芡实能提高人体血清胡萝卜素的浓度,减低肺癌、胃癌的发生率,有防癌的作用。
同时,有实验表明,其活性成分参与人体免疫调节及抗衰老机制。
中医认为,芡实甘、涩,性平,归脾、肾经。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的功效,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等。
因此,芡实特别适宜肾亏腰酸、白带多的妇女,体虚小便失禁的小儿及夜尿多的老人,也可用于遗精早泄、慢性腹泻的患者。
中医的很多典籍也都对芡实有所记载:
《本草经百种录》言“鸡头实,甘淡,得土之正味,乃脾肾之药也。脾恶湿而肾恶燥,鸡头实淡渗甘香,则不伤于湿,质粘味涩,而又滑泽肥润,则不伤干燥,凡脾肾之药,往往相反,而此则相成,故尤足贵也。”
《 本草新编 》载“芡实,佐使者也,其功全在补肾去湿。夫补肾之药,大多润泽者居多,润泽者则未免少湿矣。芡实补中去湿,性又不燥,故能去邪水而补真水,与诸补阴药同用,尤能助之以添精,不虑多投以增湿也。”
意思是说,芡实是很难得的兼具祛湿、健脾、补肾的日常食材。
要知道,脾怕湿气,而肾怕燥气,如果祛湿过猛,容易有点燥,而补肾太过,又容易太润而生湿,而芡实就没有这个烦恼了。
所以医书讲,芡实是真正可以每天都食用的祛湿食材。
芡实怎么吃?
1水煮芡实在《东坡养生集》里,记载苏东坡要每日含服10~20粒芡实。
即取煮熟的芡实数粒,放入口中缓缓地咀嚼,直至满口唾津,再鼓漱几遍,然后徐徐咽下。
2芡实核桃糊材料:芡实粉、山药粉各30g,核桃肉20g,红枣3枚。
制法:将核桃肉打碎,红枣去核备用。芡实粉、山药粉加水适量,打糊,置于火上边煮边搅拌,再入核桃肉、红枣肉,煮熟成糊状,调味即可食用。
适宜人群:本品具滋补脾肾,固涩精气。一般人均可食用,尤适合体弱小儿及体虚老人。
3芡实鸡蛋糖水材料:鲜芡实100克,鸡蛋2个,黄冰糖、桂花(干)少许。
制法:
1、鲜芡实洗净,加适量清水,与黄冰糖一同放入锅中,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10分钟。
2、打入鸡蛋2个,再煮3分钟。
3、最后撒上桂花干,稍搅拌有香气飘出即可关火。
适宜人群:补脾止泻,适合腹泻过后及胃痛频发的人食用。
小贴士:值得大家注意的是,芡实收敛作用较强,便秘、尿赤患者及妇女产后均不宜食用。
无论是趴桌上午睡,还是躺床上晚睡,醒来总会湿一片,黏黏腻腻的哈喇子,流得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都已经成年人了,怎么还是流口水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脾负责统摄体液,口水作为体液的一部分。当脾脏亏虚、功能虚弱时,会无法控制口水,就会出现口水自动流出的情况。
而我们经常看到小孩子醒着也爱流口水,是因为他们脾胃发育还没健全。当成年人还爱流口水,应该就是中医说的脾胃虚了。
脾虚的朋友,通常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舌苔厚腻。有些朋友还会有虚胖、面黄、口臭、腹胀、大便异常、干瘦、无力等情况。
脾胃作为后天之源,一旦虚弱,身体各个地方会缺少营养供给,无法正常运转,自然会出问题。
想要身体好,精神足,脾胃 健康 是第一保证。
1、山药
山药有补脾的功效。《神农本草经》中称其“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将山药打磨成细粉,每次煮粥时,先将它用凉开水调成糊状,然后倒入锅中,用筷子不停搅拌,沸腾后出现薄糊状,吃起来非常棒。
2、山楂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吃酸的能帮助开胃,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山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山楂含有脂肪酶,可以促进脂肪的消化;含多种有机酸和维生素C,能提高胃蛋白酶的活性,促进蛋白质的消化。山楂能促进胃消化酶的分泌,加快食物的消化吸收。
3、薏米
《本草新编》:薏苡,味甘淡,气微凉,性微降而渗,故能去湿利水。
脾胃最害怕的就是湿气,湿气一多,脾就会被困住,无法进行运化,所以祛湿是健脾相当重要的一步。
薏仁的祛湿是从下而祛的,湿气排除的渠道主要是二便。 吃薏仁后,二便增多,甚至可能有腹泻现象,都是正常的排湿现象,只要排便后神清气爽就好。
4、莲子
夏季很多人爱吃莲子,清清甜甜的,直接当零食吃的,但是一次不能吃多了。莲子补气益中,吃多了容易上火流鼻血。而且它补脾止泻,养胃养神,在燥热烦闷的夏季吃再适合不过了。
“这么多健脾的食物,我每天吃一样也吃不过来呀。”
其实,我们的先辈早就解决了这一难题,研发了一款小食方,集合了多种健脾养胃的食物,将健脾作用发挥得更全面,它就是八珍糕。
八珍糕在明代就被陈实功研发出来了,原方用的是 人参、白术、茯苓、芡实、薏米、莲子、扁豆、山药 八种材料,但是经过 历史 变换,方子也根据每个人的症状不同而发生了改变。
但方子秉承的阴阳调和,升降有度,有祛有收的原则,让方子性质平和,适应了平常人家一家老小的补脾需求。
我们现在大多将人参、白术,换成了山楂、麦芽,更多的侧重于消积食,解决腹胀、食欲不振的问题。
大家在家也可以做,做法也挺简单的:
将食材买回来,炒熟,这个动作可以减少食材中的寒性,让有胃寒的朋友也可以食用。然后研磨成细粉,粉末越细越好,有助于消化吸收,口感也更好。
加入粳米粉、糯米粉、白糖,加水搅拌,揉成面团,放入模具中压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待锅中水沸腾后,隔水蒸45分钟左右,就可以装罐食用啦。
一次最多做一个星期的量,需要控糖的朋友就不要加白糖了。每天吃一两块,坚持一个月,你会看到变化的。
没时间制作的朋友,也可以看看成品
「链接」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36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