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这2穴位专治“不通”,每天按一按,拍一拍,排毒护肝胆!

百薇 2023-07-17 04:06:26

肝胆不通毛病多

1气机疏泄人体五脏六腑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气机正常运转作为基础。气机不畅,会影响脏腑机能,造成多种疾病。

....................................................

2藏血解毒中医认为,血在安静的时候全都归纳到肝脏里,由肝脏来净化和解毒。血液的质量决定生命的质量。肝的这方面功能受影响,滋养生命的物质基础就不牢固。

....................................................

3影响情绪一个人鲁莽暴躁或优柔寡断,这些都是肝胆主情志、主决断所决定的。

....................................................

4影响消化肝胆二经对脾胃有密切的影响。当肝胆功能不好的时候,会直接导致腹胀、纳差、呕吐、恶心、食欲不振等问题。

肝胆二经不通的原因归纳起来,无外乎两个方面:

一,思虑忧伤太多,导致情志抑郁、肝郁化火。

二,肥甘厚味摄入太多,导致肝胆湿热、难以排解。

两个穴位来帮忙

肝胆不通,小编推荐大家一个日常养生好方法:刺激阳辅穴和外关穴。

1阳辅穴阳辅穴位于小腿外侧,在外踝尖上四寸的位置。作为少阳胆经的腧穴,能清除肝胆郁热,疏肝解郁,通络止痛。

2外关穴外关穴则位于前臂的背侧,当阳池穴和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和桡骨之间(它的对侧就是大名鼎鼎的内关穴)。外关穴为手少阳三焦经腧穴,能清除三焦邪热,通经活络、疏风清理。

这两个穴位,每天用指尖按压36次,力道以感觉酸胀为佳,实为养生之宝。

两者都是少阳经穴位,经脉相通、同气相求,对于肝胆方面的问题有特别好的调理效果。

就疾病而言,凡少阳病、肝郁气滞者都可以应用,肋间神经痛、胆囊炎、肝炎患者也可以用;就保健而言,它们可以帮助我们通三焦、清内热。

能拍出痧效果更佳~~

拍打胆经保气血

如果时间宽裕,两个穴位还不够满足您养生保健的需求,这里还推荐敲打胆经,只要您每天敲打腿部外侧胆经5-10分钟,保证您气血充足、精神倍棒。

情绪不舒畅,肝经就会产生阻滞。肝胆经互为表里,肝经不畅就会向胆经施压,胆经循行在大腿外侧,容易感受外邪,二者由因都会让大腿变得不协调,长肉。

也有人会敲打胆经上火,因为胆经的热敲打后会进入三焦经,如果上火,用刮痧板刮刮手臂的支沟穴。

敲胆经很简单,具体做法:坐在床上伸直双腿,或者把脚放在一个小凳子上,用拳头去捶大腿两侧。或者直接用拍痧掌拍打腿外侧胆经即可。

从大腿外侧根部开始一直敲到膝盖,敲50组 (敲完一整条线为1组)。

大家可以利用工作休息间隙,坐在座位上敲打,没事就用拳头去敲大腿两侧,可以稍微用一点力,敲到有痛感就行,无需过度用力。

另外,晚上11时之后是肝疏泄的时间,肝胆互为表里,这个时候大家就不要敲了。

6个穴位解决肝脾不合,养肝护目多吃这些

6个穴位肝脾不合

1、大敦穴——泻肝火

位置: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

作用:调理肝肾、熄风开窍、安神定痫、理血。

按摩手法:指压时强压7-8秒,才慢慢吐气,每日就寝前重复10次左右。

2、足三里——调理脾胃

位置:在小腿前外侧,距离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作用:可调节身体免疫力、降低血脂、助消化、调节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等。

按摩手法:每天按揉足三里30-50次,有酸胀感。

3、中脘穴——舒肝养胃

位置:位于上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当脐中上4寸)

作用:舒肝养胃、消食导滞、和胃健脾、降逆利水可缓解胃痛、腹痛等。

按摩手法:伸出双手的食指、中指四根手指,四指并拢,点到中院穴上,用力向下点,力度以自己能够承受为准,坚持10秒钟,松开,一般3-5分钟。

4、行间穴——疏肝理气

位置:位于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璞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稍靠大拇趾边缘。

作用:缓解头痛、目眩、目赤肿痛、宿醉不适、肝脏疾病等。

按摩手法:用大拇指指尖掐,按压行间穴5秒钟,压倒有酸感后,休息5秒钟再按压,一共20次。

5、中脘穴——舒肝养胃

位置: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

作用:可给心脏供血,对情绪压抑,生闷气后产生的反应可疏泄,起消除肝脏郁结的作用。

按摩手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同样按揉。

6、行间穴——疏肝理气

位置:位于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璞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稍靠大拇趾边缘。

作用:缓解头痛、目眩、目赤肿痛、宿醉不适、肝脏疾病等。

按摩手法:用大拇指指尖掐,按压行间穴5秒钟,压倒有酸感后,休息5秒钟再按压,一共20次。

二、养肝护目宜多吃

1、决明子:第一,清肝明目;第二,润肠通便。决明子是来源于《神农本草经》中使用了很多年的老药,属于药食同源的品种,既可以作为食用,也可作为药用。

2、绿豆:青色入肝,含有的球蛋白和多糖,可以促进体内胆固醉在肝脏分解成胆酸,加快胆汁里胆盐的分泌,降低小肠对胆固醉的吸收。

3、菊花:味道辛、甘、苦,性微寒,主要归肝、肺经。可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4、猪肝:含有的丰富的维生素,其中的维生素B2可(V增强肝脏的功能,提高肝脏的解毒代谢能力因此猪肝对肝脏也起到保护的作用。

5、西红柿:内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以及番茄红素,中医认为能够达到滋阴护肝的效果。

疏肝健脾除春困,中医师推荐这些保健穴位,一学就会

有约君说

顺时 养生 ,是中医 养生 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春天,肝气旺盛而升发,人的精神焕发。可是如果肝气升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就容易伤身,累及脾胃,随之而来的还有恼人的春困。

平时在家,有没有什么预防保健的妙招?除了顺应天时变化,对日常饮食起居、精神摄养进行调整,中医还建议配合穴位按揉法调养。

每天花几分钟揉一揉,舒服又保健~

疏肝理气:

按摩首选太冲穴

春天是肝旺之时,肝火偏亢,就容易伤脾胃。因此,疏达肝气、清泄肝火是春季 养生 的“必修课”。

太冲穴

首先要介绍的就是太冲穴。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常按摩有平肝息风、清热利湿、通络止痛的功效。

位置: 太冲穴在脚背上大脚趾与二脚趾结合的地方,向脚腕脖子方向推,推到两个骨头连接的尽头就是太冲穴。

按揉方法: 仔细找到最痛的点,每日按揉3-5分钟即可,能养肝护肝,帮助疏通经气运行。

三阴交穴

另一个保健穴位是三阴交穴,它是三条阴经的一个交会点,所以对于肝、肾、脾三条经脉的气血调节有突出的作用,经常按摩三阴交可养肝护肝。

位置:三阴交穴在人体的小腿内侧,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按揉方式:首先要正坐,抬起一只脚,放置在另一条腿上,然后一只手的大拇指除外,其余四指轻轻握住内踝尖,大拇指弯曲,用指尖垂直按压胫骨后缘,会有强烈的酸痛感,每天早晚各按1次,每次大约揉按1-3分钟。

健脾祛湿:

按阴陵泉穴、丰隆穴

阴陵泉穴

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也是祛湿要穴。

位置: 阴陵泉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

按揉方法: 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每次左右腿穴位各按摩60至100下,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即可,以穴位感到酸胀为适度。有条件的也可用艾柱熏灸此处3-5分钟。

丰隆穴

丰隆穴在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按摩丰隆穴,可以增强脾胃对痰湿的运化能力。

位置: 垂足取穴,在外踝尖前缘与外膝眼作一连线,在此连线中点处即为丰隆穴。

按揉方法: 用大拇指或中指指腹按压丰隆穴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以穴位感到酸胀为度,按揉2 3分钟。

此外,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就是按摩腹部。团摩上腹,左手掌心叠放在右手背上,将右手掌根放在上腹部,适当用力做顺时针环形摩揉0.5 1分钟,以腹部发热为佳,具有宽胸理气、健脾和胃之效。

春困疲乏:

百会、风池来帮忙

春天是肝气主导的季节,因此时肝气旺盛,容易造成 脾失运化、水湿内停 。加上春季阴雨绵绵,外湿困阻脾阳,更会引起气血 运行不畅、经脉不通 。此时,人体就会感到疲乏、嗜睡。

如果有春困之扰,首先要健脾祛湿,除此之外,按摩百会穴、风池穴也可帮助提神醒脑。

百会穴

中医经络学认为,督脉由百会穴进入脑内,所以刺激百会穴能够起到醒脑提神的作用。

位置: 以我们头顶正中线为“经线”,两耳朵最高点的连线为“纬线”,在“经纬线”的交点可以摸到一个凹陷的、浅浅的“小坑”,这就是百会穴。

按揉方法: 食指和中指并拢,点按在百会穴上,轻轻按揉(不拘于按揉方向),力度以头顶稍酸麻为度,每次做10分钟左右即可。

风池穴

还可以按按风池穴,可以提神醒脑,缓解疲劳。

位置: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在头额后面大筋的二旁与耳垂平行处

按揉方法: 以双手拇指或食、中二指指腹按揉双侧风池,使局部酸胀,每日2-3分钟即可。

春季别忘运动

中老年人最推荐健步快走

在中医的理论中,春属木,与肝相应,要热爱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多运动,多锻炼,多享受阳光、陶冶性情。

中老年人的活动建议在天气和暖的时候进行,运动的目的应该是健身,以打太极拳、八段锦、健身操及健步走为主,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增强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其中 快走或健步走 ,是最提倡的中老年人运动项目。它的秘诀是“抬头、挺胸、收腹、甩开手、迈大步”,这样的姿态,让人体肩、颈、腰、髋、膝、踝、肘等各处关节的大部分肌肉、韧带、骨骼、关节都得到运动。

老年人健步走,可选择匀速步行,步速80 90步/分,每次15 20分钟;或快速步行,步速5 6公里/小时,每次步行25 30分钟。

怎么判断自己的运动项目、运动量是否合适?心率可谓“硬指标”。一般来说,170-年龄=合适心率,比如50岁的人,中老年人跑步中发现心率超过每分钟120次,就要留心。如果有条件,可通过佩戴运动手环,随时察看运动心率。

5个床上健身方法

高龄老人不妨一试

对于高龄老人,健身运动必须更加小心,以下几种适合高龄老人的床上健身方法,不妨一试——

仰头部

坐在床上,双腿伸直,挺直上半身,两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头缓缓抬起,仰视角尽量达最大限度,保持此姿势15秒钟左右。有助于改善大脑的血氧供应,健脑提神,还能缓解颈部肌肉的疲劳。

转上身

双腿盘坐在床上,双手掌放在膝盖上,以腰部为轴,慢慢旋转,旋转时腰部要尽量弯曲,上身前俯。先自右向左旋转30次,再自左向右旋转30次,每旋转1次约25秒钟,全部完成约30分钟,一般在睡前进行。

挺腰腹

仰卧于床上,双腿伸直,做深呼吸。吸气时,腹部有力地向上挺起,呼气时放下,一呼一吸为1次,做10~15次,有减肥和促进胃肠消化的功能。

拱脊背

趴在床上,撑开双手,伸直双臂,抬起臂部,像猫儿拱起脊梁那样用力拱腰,再放下高翘的臂部,反复做10~15次,可促进全身气血流畅。

触脚尖

坐在床上,两腿伸直并拢,脚尖朝前,双臂伸直,双手掌心朝脚尖方向做推的动作。同时,上身前俯,向外呼气,双手应尽量向脚尖方向推,推到不能再向前时,保持姿势3秒钟,收回手掌,并吸气。连续往返30次,每天早晚各做1遍。

整合自 健康 有约、广州日报、广东省中医院公众号、北京青年报

封面图/视觉中国

内文配图/网络资料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32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