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人体两个“祛湿口”,一个化湿、一个排湿!

七里香 2023-07-15 22:36:34

面对湿气,许多人恨不能除之而后快。但苦恼的是,这湿气究是个什么东西,怎么老除不掉?

黏糊糊的湿,为何缠绵不去?

黄帝内经》曰:“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寒暑六入,故令虚而生化也。”作为六气之一,“湿”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有着重要的作用,能润养人体,一旦缺失,人就会变得干巴巴。可如果湿气过重,则会成为致病因素,表现在机体,则会遏制气机,气机上通下达不畅,使人浑身不对劲。湿气分两种

1外湿即环境中的湿。如南方地区普遍全年潮湿,回南天、雨天时,更是湿上加湿,此时,湿邪易从外侵袭人体,称之为外感湿邪。外湿难挡,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潮湿天关好门窗,避免湿气入室;衣服没晒干,切勿往身上套,以免湿邪侵身。2内湿即人体自产的湿。当体内水液运化障碍时,会使得湿邪内生。这主要与脾胃功能有关。脾主运化,脾气强时,水液就能正常运化转输;如果脾气虚弱,则运化水液的“功力”大不如前,水就会在体内停滞、堆积,从而导致水湿内停,湿邪内生。体内湿不湿,就看三阶段

第一阶段:容易疲劳,经常觉得累,倦怠乏力;脾主运化,胃主受纳,看到食物没食欲,吃东西不香,这是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脾胃排斥饮食的摄入。第二阶段:吃东西不消化,饭后打嗝,肚子胀的难受;脾虚则生湿,痰湿蒙蔽头目,出现头晕目眩;聚湿生痰,痹阻心胸,引起心悸。脾湿还会导致浮肿。第三阶段:经常拉肚子,反复耗气,对脾循环伤害;脾胃功能不足以吸收代谢过量的营养脂肪物质,再加上活动消耗量少,日久形成脂浊痰湿,从而造成肥胖。身体有两个“祛湿口”

1阴陵泉穴:健脾化湿阴陵泉为脾经之合穴,而脾有运化水湿之功,在临床上,阴陵泉有“健脾利湿第一穴”之称,可用于各种水肿、黄疸、心胸痞满、小便不利之症。日常可通过按揉、刮痧、艾灸等操作,刺激阴陵泉穴,从而达到健脾祛湿的效果。2委中穴:畅通水道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而膀胱经作为人体的祛湿排污通道,委中穴是这个通道的排污口,如果此处不通畅,湿气便排不出去,就会导致关节炎、腰痛等疾病的发生。具体操作:每周或隔周腘窝处连续拍打5~10分钟,会出现青、红、紫、黑等类似刮痧时候的出痧反应。同时拍打腋窝的极泉穴和肘窝的曲池穴,能增强祛湿效果。1、按揉每天坚持按揉10分钟左右。同时,可配伍按揉足三里穴、承山穴、丰隆穴3穴。按揉以上穴位时,会有明显的酸胀感,坚持按揉一段时间后酸胀感减轻,这是湿邪渐散的征兆。2、刮痧取刮痧板(或光滑、钝圆的物件如汤勺、牛角梳炳等),在阴陵泉穴上涂上刮痧油(甘油、润肤油等黏稠润滑的液体即可)。然后,使刮痧板与皮肤成45度夹角,施行刮痧。注意:力度由轻到重,以耐受为宜,刮至皮肤发热、发红即可,建议隔天进行一次,刮2至3分钟为宜。可配伍刮血海穴、丰隆穴、承山穴3个穴位。3、艾灸调理时长每个穴位15-20分钟,经常艾灸,可把湿毒和多余脂肪排出去。艾灸取穴:中脘穴、水道穴、阴陵泉穴、丰隆穴、涌泉以上几种方法都可以很好地祛湿,无论是按揉、刮痧还是艾灸都很适合。如果您目前对湿气感到困扰,那么一定要试试。

体内湿气太重怎么办?教你认识人体4个祛湿“开关”

不少人看中医,舌头一伸,总被医生说“体内有湿气”特别是南方地区的朋友,中招率特别高,很多疾病都是由于湿气引起的,特别是女性很容易深受困扰。体内有湿气怎么办?当然要祛湿,我给大家分享我们身上的四大祛湿开关。

如何判断身上是否有湿气?

1.看形体

中医总说“瘦人多相火,肥人多痰湿”虚胖的人体内多有水湿,严重的还会出现下肢水肿等问题。

2.看胃口和食欲

湿气重的人到该吃饭的时候,没有饥饿的感觉,吃一点东西就觉得胃胀,时常还有隐隐的胸脘痞闷感,这种感觉就像吃下去的东西自己往上顶似的。这是典型的脾虚湿困表现。

3.看状态

湿气明显的人常常感觉身体特别困,懒得活动,头脑不清爽,关节沉重,浑身酸痛,这是湿气黏滞,阻碍经络的表现。

4.看大便

体内湿气重,往往大便不成形,就算大便成形,便质也很松软,粘在马桶上很难冲走,人总感觉有大便排不尽的感觉。

5.看小便

小便常表现为尿不多,次数多或者尿不痛快,有灼热和涩痛感,个别女性朋友还有白带量多,都是湿气重的表现。

6.看舌头

判断有无湿气最准确的方法就是看舌,寒湿症的人士常是舌淡胖,舌边有齿印,苔白腻。而湿热证候的人士常是舌红苔黄腻。

7.看耳朵、头发

耳朵里耳屎呈油状易流出也提示有湿热症候明显,此外,如果毛发容易油腻出油,面部皮肤油腻油亮或早晨眼皮肿,有下眼袋,面色晦暗或发黄也常提示体内有湿气。

身体的四大祛湿开关

中医专家指出,按摩师很好的祛湿方法,经常刮身体的这四大祛湿穴位,有很好的祛湿效果。

1、丰隆穴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或食指间关节点按该穴3分钟,然后顺时针揉按穴位约5分钟。

功效:通调脾胃气机、祛湿化痰。

2、足三里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按压或顺时针揉按穴位5-8分钟,局部有酸胀感效果佳。

功效:足三里除具有调理脾胃、疏风化湿功能,还能补中益气、扶正祛邪,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3、中脘穴

按摩方法:用指端或掌根作用于穴位,顺时针按揉2-5分钟,如果大家对中医按摩治疗感兴趣,可加群一起探讨。

功效: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效,适用于湿滞、胃脘饱胀、嗳气者。

4、曲池穴

功效:可泄大肠湿热,用于肛门灼热、大便黄烂、排不尽者,亦可治疗湿疹等皮肤病症。

按摩这四个穴位是非常好的祛湿气方法,在家就可以经常做,如果觉得麻烦,也可尝试艾灸,艾灸也是非常好的祛湿气理疗方法,不过还是没有按摩穴位方便,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的 健康养生 图文信息,特别是当涉及食疗、药品、配方、针灸技术等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冶疗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非专业人士请勿随意使用!若有侵仅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湿气重怎样快速调理?这4个方法,让你的身体湿气越来越少

湿气重的人应该多进行调理,以防湿气过重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以下是一些调理湿气重的方法:
1.饮食调理: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甜食和寒凉食物,多摄取蔬菜、水果、粗粮和清淡的食物,适量增加饮水量,有助于排出体内湿气。
2.运动锻炼: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加速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有助于排湿和降低湿气堆积。
3.温热调理:保持室内通风干燥,减少湿气滋生的环境,使用除湿机或空调进行湿度调控。
4.中药调理:根据个体情况,可咨询中医师进行中药调理,常见的湿气调理药物有茯苓、石斛、山药等。
5.穴位按摩:可以按摩脾胃经穴位如足三里、关元等,有助于调理湿气。
6.心理调理: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压力和焦虑,有助于调节身体的湿气平衡。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23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