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脏躁能治愈吗,脏躁的饮食禁忌有哪些呢

夕阳红 2023-07-07 16:11:02

一、脏躁能不能治愈呢

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脏躁该怎么治疗呢?

1、心血不足治法:养心安神,甘缓和中。

方药:甘麦大枣汤加味。

炙甘草10克 淮小麦30克 大枣10枚 炒枣仁10克 柏子仁10克 生地12克 麦冬10克仇灯心2扎 合欢皮12克 郁金10克加减:头晕者,加生石决明15克(先煎)、白蒺藜10克;痰多者,加制半夏10克、陈皮6克;哭笑无常者,加菖蒲10克、远志10克。

2、阴虚火旺治法:滋阴降火,平肝清心。

方药:百合地黄汤加味。

野百合30克 大生地15克 知母12克 珍珠母30克(先煎)煅龙骨20克 生石决20克(先煎)杭白芍15克 麦冬12克 炒枣仁10克 夜交藤15克 怀牛膝10克加减:胸闷抑郁者,加苏梗10克、合欢皮12克;

便秘者,加柏子仁10克、瓜萎仁10克(打)。

3、痰火上扰治法:清热涤痰,安神开窍。

方药:温胆汤加味。

制半夏10克 陈皮6克 云茯苓12克 枳实10克 竹茹12克 远志10克 菖蒲10克 郁金10克 生地15克 赤芍10克 黄连5克 大枣9枚加减:痰迷心窍,神识不清者,加猴枣散1.5克(吞);苔白腻者,加苏合香丸1粒,吞服。

4、 肝肾不足治法:补益肝肾,平调阴阳。

方药:二仙汤加减。

生地12克 知母10克 黄柏6克 仙茅10克 仙灵脾10克 女贞子12克 首乌12克 淮小麦20克 炙甘草10克 大枣10枚加减:精神抑郁者,加远志10克、菖蒲10克、郁金10克;夜不成寐者,加炒枣仁10克、柏子仁10克、夜交藤30克。

二、脏躁有哪些饮食禁忌呢

饮食适宜:1、宜食富含维生素B1、B6、B12的食物;2、宜食高蛋白、高纤维、高热能饮食;3、宜食润肠作用的食物,以保持大便的通畅;4、补充足量的水分。

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

葡萄柚。高量的维生素C不仅可以维持红细胞的浓度,能够增加身体的抵抗力,而且维生素C也可以抗压,对抑郁症的预防有利。建议适量食用。

香蕉。含有一种称为生物碱的物质,可以振奋人的精神,提高信心,而且香蕉是色胺酸和维生素B6的来源,这些都可帮助大脑制造血清素。可以帮助大脑制造血清素,减少产生 抑郁症的可能。

菠菜。缺乏叶酸会导致脑中的血清素减少,导致忧郁情绪,而菠菜是富含叶酸最著名的食材。是常见抑郁症的预防推荐用菜。

饮食禁忌:1、忌食过量辛、辣、腌、熏类等有刺激性食物;2、忌酪氨酸含量高的食物和饮料;3、禁忌有加工食品和甜食。

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

丁香。性温,味辛的食物,倘若抑郁症患者多食或久食,那么就容易助热上火耗阴。要切忌多吃常吃丁香之类五香调味品。

酱油。酪氨酸含量高抑郁症患者在饮食上要禁忌的。

辣椒。性大热、味辛辣的食物,也就是一种大辛大热的刺激性食品,吃完之后极易伤阴动火。而抑郁症患者多属肝肾阴虚,内火偏旺,所以,辣椒尤当忌吃。

三、脏躁有哪些症状

癔病,又叫歇斯底里症,是神经官能症中的一种类型。本病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感情用事,富于幻想和好表现自己等性格特点。常由于精神因素如激动、惊吓、委屈、悲伤等,而突然起病,出现各种躯体症状或精神障碍。表现可轻可重,多种多样,有的甚至很严重,但无器质性病变。中医根据其精神忧郁,烦躁不宁,悲忧善哭,喜怒无常等表现称之为“脏躁”。

躁病多发于妇女,男人亦可得之。脏躁多属内伤虚症,以精血不能营养五脏,阴阳失去平衡,虚火妄动,上扰心神,或灼伤肺金,或心肾不交,或心肝火旺,肝阴受损,或素体有痰,痰火交炽而致。故见烦脏躁,情智失控,神情恍惚,哈欠频作,不能自主等。对脏躁病进行辨证论治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脏躁的症状有哪些?

1、本病是以精神情志异常为主的病证,可发生于妇女各个时期。与病人的体质因素关系密切,易发于阴液不足之体,临床以虚证多见。

2、本病与更年期综合征之鉴别,更年期综合征发生于更年期,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导致内分泌功能失调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产生的一系列症候群,可见阴阳失调的多种症状。

3、本病与经行情志异常有相似之处,但后者主要在于伴随月经周期性发作。

4、脏躁与百合病相似,但脏躁以哭笑无常,悲伤欲哭为主;而百合病以沉默寡言,抑郁少欢为主。

四、脏躁有哪些病因

脏躁一词始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妇女精神忧郁,烦躁不宁,无故悲泣,哭笑无常,喜怒无定,呵欠频作,不能自控者,称脏躁。若发生于妊娠期,称“孕悲”;发生在产后,则称“产后脏躁”。

脏躁为情志抑郁、心脾血虚或心肾不交所致[4]。

脏躁多因七情内伤,情志过极,忧伤恼怒,损及心营,营血不足则气盛火炎,加之思虑过度,心脾损伤,致精血化源不足发病。

或因火热煎熬生痰,痰热上扰神明;

或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

或因突受惊恐,恐则精却,以致精血内亏,浮火妄动,气机逆乱,上扰心神而发脏躁。

现代医学认为多因大脑皮层遭受过度刺激,导致皮层和皮层下相应关系的功能失调障碍发病。

脏躁与癔病颇为相似,是常见的神经官能症,精神创伤和长时间的精神紧张是诱发的主要因素,多发于神经类型抑制性弱型者,患者有特殊的性格特征,如思想方法片面,胸襟狭隘,理智缺乏,自我克制能力差,容易感情用事,感情反应强烈而不稳定。

秋燥要如何预防?秋燥有哪些危害?

秋燥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很多人都有过秋燥的症状,因为秋天天气干燥,所以很容易引起秋燥。在生活中,我们要预防秋燥,最常见的预防方法就是饮食预防,在秋天多吃一些滋补润肺的食物。那么秋燥要如何预防呢?秋燥有哪些危害呢?
1、秋燥要如何预防
中医认为,白色归于肺,白色的食物大多都偏寒凉,有补肺的作用,对缓解秋燥有良效。
1、梨
梨味甘、性凉,一直是治疗秋燥的良药,可以起到生津润肺、清热化痰的作用。现在市面上也正卖有不同品种的梨,每天坚持吃两个,能有效减少秋燥的症状。
2、莲藕
莲藕生吃熟吃两相宜。生藕性甘、寒,可消淤清热、化痰止咳;熟藕性甘、温,可养胃滋阴,益血止泻,干燥而爱出鼻血的人可以多吃一些藕汤。
3、银耳
银耳既可补脾开胃,也可滋阴润肺,是营养滋补的佳品。与莲子、百合等白色食物一起煮成粥,能起到润燥安神的作用。
4、杏仁
《本草纲目》中记载,杏仁“润肺、消积食、散滞气”,因其止咳、润肺、平喘的作用,可有效应对秋季咳嗽的症状。杏仁可制成杏仁露饮用,也可制成杏仁豆腐。
5、山药
山药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等功效,男女老幼都适合食用。除了解秋燥外,山药还可防女性更年期的“脏躁”,维持雌激素水平。不过对山药黏液过敏的人在烹制山药时要特别注意。
2、秋燥有哪些危害
1、对咽喉的伤害
秋燥容易引起咽喉的干燥和瘙痒,常常出现干咳、声音嘶哑等现象,这也导致了一些人在秋季咽炎发病的一个原因。
2、鼻腔瘙痒
秋燥导致鼻腔黏膜干燥,继而容易出现瘙痒现象,同时鼻腔的分泌物会结痂,易鼻出血。
3、容易感冒
秋燥导致呼吸道粘膜抵抗力下降,更容易被病毒入侵,而引起感冒现象。
4、头发枯燥
在秋季出现脱发的人群不在少数,因为秋季人体的气血循环差,头发缺乏气血的荣养,自然容易发生干枯、脱发和变黄现象。另外,一些干性皮肤人群,在秋季发生头皮屑现象也常见。
5、便秘
秋燥容易导致人体内的水分减少,同时因为秋季人体出汗少,不容易口渴,这也给便秘的出现制造了机会。
6、口臭问题
秋燥带来的最明显问题之一便是口臭,秋燥导致人体的胃肠道功能失调,如胃火大、便秘等都容易导致口臭、口腔溃疡发生。
7、嘴角溃烂
通常大家都认为春季才会发生嘴角溃烂、口角炎现象,其实秋季容易发生。通常表现为唇部和口角潮红,影响说话和吃饭。
3、秋燥适合喝什么
1、沙参玉竹汤
用料:沙参、玉竹各20克,葱白25克,猪心、猪肺各100克。
制法:沙参、玉竹用纱布包好,与猪心、猪肺、葱白同放炖盅内,加水适量炖至猪心、猪肺熟烂,加盐调味。
功效:此方有养阴清肺,益气润燥作用,用于口干舌燥、干咳声哑、心烦口渴等症。
2、青龙白虎汤
用料:青橄榄10枚(捣破),萝卜250克(切片)。
制法:将两味用料加适量水煮汤。
功效:润肺滋阴,消痰理气,解毒利咽。适用于咽喉肿痛、扁桃体炎。
3、芡实莲藕羹
用料:芡实60克,莲藕、荸荠各100克,大枣20枚。
制法:将莲藕、荸荠均捣碎,大枣去核。加水共煮成糊状,放适量冰糖食用。
功效:适用于口渴咽燥、大便秘结等症。
粥品
4、冬瓜仁薏米粥
用料:冬瓜仁20——30克,薏米15——20克,粳米100克。
制法:先将冬瓜仁洗净,煎取汁,去渣。再与粳米、薏米同煮为稀粥。
功效:健脾、化痰。
注释:薏苡仁有健脾、清热、排脓之功效。冬瓜仁性味甘寒,功能清肺化痰、排脓,用于肺热咳嗽。

心烦易怒、睡不好?中医有办法


脾气坏,一定是肝火旺吗


容易发脾气就一定是肝火旺吗?其实,还有一些情况会引起脾气急躁。


(图源:百度图片)


体虚也爱发脾气


在临床上,就有很多脾气不好的人非一派弦脉,反之,呈现一个细弱脉,而这类病人常伴有 头晕、气短、注意力不易集中、不喜嘈杂、面色白、舌象淡 等表现,这类爱发脾气的人应属中医的气血不足之人 。因此,针对这种脾气不好的人绝不能用清肝泻火的方法解决。


(图源:百度图片)



调养气血是关键


黄帝内经》所言:“阳气者烦劳则张。”如果人过于烦劳,阳气就会出现“张”的情况,即阳气亢盛。烦劳就是超过限度的劳累,劳则耗气伤血,不管是精神还是体力的过度劳累都会导致这种状态。这里的阳气亢盛其实是虚性亢奋,这种情况就不是好事了,此时再被外界事物干扰就容易发脾气,对于原本气血不足的人来说,烦劳更易导致这种状况,所以气血不足的人会出现阳气虚性亢奋的脾气不好,会无缘无故发脾气。他们不是个性不好,也不是心情不好,而是身体气血不足。心藏神,血养神,气血不足,神失所养而出现心烦无耐性,表现为脾气不好。所以,调养气血是治疗这类脾气差的关键。


(图源:百度图片)



日常饮食调理


《黄帝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从来”。这句话道理很简单,就是无欲无求,则正气能存,邪气不可扰。气血不足之人,应尽量做到劳逸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导致气血更加亏耗,同时,配合药食进行调养,则更相得益彰。对于气血不足的人,平时要注意补气养血,同时略加安神定志之品以益气和脾。平时可用 党参、黄芪、龙眼肉、五指毛桃、太子参、当归、大枣等甘温补养气血之品 煲汤水。气血充盈则心定神安,而脾气自然缓和。



(图源:百度图片)


古方甘麦大枣汤 治疗脏躁一证,即同此理。亦可将甘麦大枣汤更换为甘麦大枣粥食疗方,做法如下:粳米、小米、小麦各50克,大枣5枚,甘草6克,加水煮粥食用。功效:调补气血,缓和情志。


(图源:百度图片)





穴位调理


此外,还可以通过穴位按摩的方法来通调气血,如揉按: 足三里、百会、四神聪、气海、关元 等穴位来达到补养气血的效果。

(图源:百度图片)




(原题:心烦易怒、睡不好?中医教你怎么调)

中山市中医院编辑部

温志安 中山市中医院

二审:刘卫红

三审:高大伟

为什么会得脏躁病

脏躁一词始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妇女精神忧郁,烦躁不宁,无故悲泣,哭笑无常,喜怒无定,呵欠频作,不能自控者,称脏躁。若发生于妊娠期,称“孕悲”;发生在产后,则称“产后脏躁”。

【病因病理】
本病之发生与患者体质因素有关,脏躁者,脏阴不足也。精血内亏,五脏失于儒养,五志之火内动,上扰心神,以致脏躁。
1、心血不足 忧愁思虑,心脾两伤,营血不足;
或产后精神创伤,失血过多,心失血养,神不守舍。
2.阴虚火旺 情志素激或久郁化火,火灼阴液,上扰心神。
3.痰火上扰 素体脏虚或五志过极化火,熬津成疾,痰火上扰清窍。
4.肝肾内亏 年近七七,肝肾亏虚,阴阳失调,虚火上扰心神。

【诊断要点】
1.本病是以精神情志异常为主的病证,可发生于妇女各个时期。与病人的体质因素关系密切,易发于阴液不足之体,临床以虚证多见。
2.本病与更年期综合征之鉴别,更年期综合征发生于更年期,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导致内分泌功能失调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产生的一系列症候群,可见阴阳失调的多种症状。
3.本病与经行情志异常有相似之处,但后者主要在于伴随月经周期性发作。
4.脏躁与百合病相似,但脏躁以哭笑无常,悲伤欲哭为主;而百合病以沉默寡言,抑郁少欢为主。

【辩证分型】
1.心血不足 神疲恍惚,喜怒无常,呵欠频频,心烦不安,心悸失眠。苔薄舌淡,脉细弱无力。
2.阴虚火旺 心烦易怒,夜寐久安,梦多善惊,坐卧不定,时悲时笑,搜赤便秘。苔黄舌红,脉细数。
3.痰火上扰 心胸痞闷,喉中痰黏,烦乱即怒。
甚则狂怒,殴打扯衣弃物,或意识不清,语无伦次。
4.肝肾不足 神志恍惚,无故悲伤喜哭,不能自控,呵欠频频,彻夜不寐,轰热汗出,心悸神疲。苔薄,脉细。

【分型治疗】
1.心血不足治法:养心安神,甘缓和中。
方药:甘麦大枣汤加味。
炙甘草10克 淮小麦30克 大枣10枚 炒枣仁10克 柏子仁10克 生地12克 麦冬10克仇灯心2扎 合欢皮12克 郁金10克加减:头晕者,加生石决明15克(先煎)、白蒺藜10克;痰多者,加制半夏10克、陈皮6克;哭笑无常者,加菖蒲10克、远志10克。
2.阴虚火旺治法:滋阴降火,平肝清心。
方药:百合地黄汤加味。
野百合30克 大生地15克 知母12克 珍珠母30克(先煎)煅龙骨20克 生石决20克(先煎)杭白芍15克 麦冬12克 炒枣仁10克 夜交藤15克 怀牛膝10克加减:胸闷抑郁者,加苏梗10克、合欢皮12克;
便秘者,加柏子仁10克、瓜萎仁10克(打)。
3.痰火上扰治法:清热涤痰,安神开窍。
方药:温胆汤加味。
制半夏10克 陈皮6克 云茯苓12克 枳实10克 竹茹12克 远志10克 菖蒲10克 郁金10克 生地15克 赤芍10克 黄连5克 大枣9枚加减:痰迷心窍,神识不清者,加猴枣散1.5克(吞);苔白腻者,加苏合香丸1粒,吞服。
4. 肝肾不足治法:补益肝肾,平调阴阳。
方药:二仙汤加减。
生地12克 知母10克 黄柏6克 仙茅10克 仙灵脾10克 女贞子12克 首乌12克 淮小麦20克 炙甘草10克 大枣10枚加减:精神抑郁者,加远志10克、菖蒲10克、郁金10克;夜不成寐者,加炒枣仁10克、柏子仁10克、夜交藤30克。

【中成药】
1.知柏地黄九 每日2次,每次6克,吞服。适用于阴虚火旺者。
2.猴枣散 每日2次,每次1克,吞服。适用于痰火扰心,神识不清者。
3.苏合香丸 每日工~2次,每次1粒,吞服。
适用于痰浊内闭、舌苔白腻者。
4.礞石滚痰丸 每日2次,每次5克,吞服。适用于痰迷心窍、狂躁不安者。

【简便方】
1.验方 丹参15克、远志10克、磁石30克(先煎)、琥珀末2克(后下),煎服。
2.百合鸡子黄汤 百合45克,浸一宿,出白沫,去其水,用清水煮,加鸡蛋黄搅匀再煮,放白糖或冰糖调味。

【其它疗法】
1.耳针 神门、心区(埋针)。
2.体针 针期门、少冲、内关、心俞、隔俞,轻刺激。

【注意事项】
1.本病之发生与素体脏虚、阴液不足有关,平素宜服滋阴润燥之品,忌服辛苦酸辣之物,以免灼伤阴液,导致阴虚火旺,热扰心神。
2.生活要有规律,要注意摄生,避免紧张和情绪过激,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心情要开朗,愉悦。
3.本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可配合精神心理疗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854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