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腺淋巴瘤是恶性肿瘤
腺淋巴瘤是恶性肿瘤的一种,所以在患有腺淋巴瘤之后应该积极治疗,这样可以防止肿瘤蔓延也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而且在患有腺淋巴瘤之后应该积极地切除,这样可以防止癌细胞病变造成更多的疾病,腺淋巴瘤主要发生在人体的上半身,有的时候发生在腮腺,所以有的时候腺淋巴瘤也是腮腺导致。
腮腺腺淋巴瘤来源于腮腺上皮及腮腺内和腮腺周围淋巴结。本病首先由Albrecht和Arzt在1910年报道,1929 年由Warthin 命名为乳头状淋巴囊腺瘤,该肿瘤95 %以上发生于腮腺, 极少数见于颌下腺,男女比例在1.6∶1 到10∶1 ,有多灶性和双侧涎腺发病特点,偶有家族性发病的报道。
在腮腺肿瘤中,腺淋巴瘤发病率仅次于腮腺多形性腺瘤, 约占涎腺良性肿瘤的6% ~10%。有文献报道85%的腺淋巴瘤患者有长期吸烟病史 。
二、腺淋巴瘤病因
很多学者研究发现,腺淋巴瘤的发生与吸烟有关。俞光岩等对128 例腮腺腺淋巴瘤吸烟吸进行调查,并与136 例腮腺混合瘤作对照,结果发现腺淋巴瘤吸烟比例(96. 9 %) 明显高于混合瘤(24. 3 %) ,对男女患者分别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相同,认为吸烟与腮腺腺淋巴瘤的发生有关。关于吸烟诱发腺淋巴瘤的机制,俞光岩认为,烟焦油中含有苯芘、砷等有害刺激物,这些物质长期作用于淋巴中迷走涎腺组织,导致这些组织导管上皮增殖,发生瘤变,并推测这些刺激物可能是通过作用于口腔或口腔黏膜后通过淋巴引流到腮腺淋巴结中的迷走涎腺组织中的,这种推测也解释了为何烟的有害刺激物不作用于腮腺实质中的组织而仅作用于异位于淋巴结的涎腺组织的问题。
腺淋巴瘤的发病是否与病毒感染相关,目前仍有很多争议。Takezawa 报道在95 %的腺淋巴瘤内可检测到EB 病毒DNA。文献报道在多发腺淋巴瘤组织中有30%~69%EB 病毒整合,而正常腮腺组织中EB病毒整合阳性率仅为15% ,因而作者认为EB病毒感染与多发的腺淋巴瘤有较强的联系。Tornoczky 等[12]发现鼻咽癌中EBER-RNA-ISH 的免疫组化反应明显强于LMP-1 ( latent membrane protein-1) ,而在腺淋巴瘤中仅有LMP-1 蛋白表达,Ogata[13]则对18 例腺淋巴瘤进行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有61. 9 %的样本EB 病毒阳性,但所有标本的EB 病毒RNA 阴性,而且没有发现单克隆增殖的EB病毒阳性肿瘤上皮细胞。因此有的作者指出该病毒与腺淋巴瘤的发病无关。EB 病毒是与人类肿瘤关系密切的病毒之一,但是否与腺淋巴瘤的发病相关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腺淋巴瘤的病状体征
淋巴瘤性乳头状囊腺瘤好发于腮腺,最常见的部位是在腮腺后下极部分,多为无意中发现,有些则是因有炎症发作而就诊。肿物生长缓慢,无任何症状。但若伴发炎症则有疼痛或胀感,由于炎性肿胀可呈现近期生长加速感。触诊肿块常位于下颌角后下、表面光滑、质地较软的活动性肿块。有些病例发生于耳屏前。淋巴瘤性乳头状囊腺瘤可呈多发中心,甚至双侧发生。俞光岩分析的100例中,14例为同侧多灶性,11例双侧腮腺发生。有3例伴发腮腺多形性腺瘤。Lamelas报告多发中心占12%~2%,双侧同时发生为3.2%。肿瘤大多生长缓慢,病期长短不一,平均2年9个月,其中3个月以内者约占40%,较其他良性肿瘤为短,其原因是部分肿瘤伴发炎症反应,促使患者就诊。疼痛症状在涎腺良性肿瘤中极为少见,但部分淋巴瘤性乳头状囊腺瘤可伴有疼痛。McGtirk等报告为18%。Eveson等分析278例淋巴瘤性乳头状囊腺瘤,有疼痛症状者占8.6%,其中梗死型淋巴瘤性乳头状囊腺瘤伴疼痛症状者达25%。国内一组报告总结的216例患者中,有胀痛症状者占11.9%。肿块时大时小,有消长史是淋巴瘤性乳头状囊腺瘤突出的临床特点之一。本组18.3%病例有明显消长史,发作时腮腺区明显肿胀,可伴有疼痛,感冒或其他上呼吸道感染可成为其诱因。出现消长史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肿瘤中富有淋巴样间质,容易发生炎症反应;②囊腔内的分泌物溢出后,组织对渗出物发生异物反应;③肿瘤上皮下区的肥大细胞与浆细胞中的IgE结合后,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导致急性炎症反应。扪诊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很少有结节;质地较软,有弹性感,周界清楚。部分病例肿块与皮肤有轻度粘连,有波动或压痛。肿瘤常呈多发性,包括双侧腮腺肿瘤及同侧腮腺多个肿瘤。
四、腺淋巴瘤诊治措施
1)腺淋巴瘤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大多发生在男性身上,所以一旦患有恶性淋巴瘤应该积极的治疗,这样可以防止病情蔓延,而且在患有腺淋巴瘤之后更应该用药物控制病情,这样可以防止恶性肿瘤蔓延造成病情加重。
2)患有腺淋巴瘤之后应该做好治疗措施,在这个期间应该积极的吃药,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吃药可以有效的控制腺淋巴瘤症状,而且在患有腺淋巴瘤期间应该注意自己的饮食措施,不能吃辛辣刺激的食品,这样有利于腺淋巴瘤有效的治疗,也可以帮助腺淋巴瘤早日恢复。
3)腺淋巴瘤对身体会产生影响,有的时候会造成头疼或者是腮腺炎等症状,所以在患有腺淋巴瘤之后应该控制好病情,这样可以防止带来其他疾病,而且在患有腺淋巴瘤之后应该做好治疗措施,应该积极的控制病情,而且应该积极的治疗,引腺发淋巴瘤的原发疾病。
我们提示患者,腺淋巴瘤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所以在患有腺淋巴瘤之后,应该控制好病情积极治疗,如果严重的患者还应该积极切除,因为腺淋巴瘤很可能造成其他疾病,有可能造成腮腺炎,在这个期间还应该用药物控制自己的病情,这样可以防止其他疾病的入侵,也可以防止癌细胞病变引发疾病蔓延。
常用的治疗手段如下:
1.放射治疗
某些类型的淋巴瘤早期患者可以选择单纯放疗。放疗还可用于系统化疗后巩固治疗及移植时辅助治疗。
2.手术治疗
淋巴瘤手术治疗多适用于没有局部发作和远处复发转移,瘤体较小且患者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特别是早期患者更为适宜;对于中晚期淋巴瘤患者来说,如果原发灶已经切除,转移灶又单一,身体状况较好也可以进行转移灶的切除。
3.化学药物治疗
淋巴瘤治疗多采用联合化疗,也可以结合靶向治疗药物和生物制剂等,如免疫药物治疗、或免疫细胞治疗等。
4.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在恶性淋巴瘤的治疗中,最常用的是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或自体骨髓移植,少数患者可考虑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5. 靶向药物治疗
相比于化疗,靶向药物能更精确地对淋巴瘤细胞起作用,从而在有效治疗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利妥昔单抗是第一种用于治疗淋巴瘤的靶向治疗药物,还有许多其他靶向药物用于淋巴瘤患者的治疗,一些已经获批上市,而另一些还处在临床试验阶段。
6. 免疫治疗
PD-1/PD-L1抗体免疫治疗在淋巴瘤治疗领域成绩也是十分可观的,即使是多线治疗失败的复发难治性淋巴瘤,PD-1/PD-L1抗体治疗仍然收获不错的疗效。其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抗CD47单抗、LAG-3通路抑制剂等在淋巴瘤治疗中也显示不错的疗效。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是近年来最火的免疫疗法之一,CAR-T细胞疗法提取患者自身的关键免疫细胞——T细胞,给它嵌入一种嵌合抗原受体(CAR),该受体能够在识别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同时,激活T细胞杀死肿瘤细胞。该治疗在淋巴瘤领域也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淋巴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癌症之一。一般来说,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这四种。以下就是淋巴瘤的常规治疗方法。
淋巴瘤的常规治疗有哪些:
1、放射治疗:
(1)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肉瘤及网状细胞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对放疗也敏感,但复发率高。所以仅低度恶性组中临床I、II期及中度恶性组病理I
期可单独使用放疗扩大野或仅用累及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原发病灶如在扁桃体、鼻咽部或原发于骨骼的组织细胞型,局部放疗后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长期缓解。
(2)霍奇金病:放疗效果较淋巴肉瘤和网状细胞肉瘤为佳,治疗时重要器官给予保护,皮肤反应轻,可出现骨髓抑制。
2、手术治疗:在结内恶性淋巴瘤患者,手术主要用于活检行病理或用于分期性部腹探查术。对于原发于脑、脊髓、眼眶、唾液腺、甲状腺、肺、肝、脾等处的结外恶性淋巴瘤常先作手术切除,再辅以放疗和/或化疗。原发于肾脏、膀胱、睾丸、卵巢、子宫、皮肤、乳腺等处的恶性淋巴瘤宜早期手术切除,术后再辅以化疗、放疗或cls生物免疫疗法。
3、化学治疗:对于已有播散的Ⅲ-Ⅳ期淋巴瘤或有明显播散趋向的Ⅰ-Ⅱ期淋巴瘤应先行化疗;对于有较大肿块(直径10厘米或纵隔肿块超过胸腔横径的1/3)以及空腔脏器淋巴瘤也应先行全身化疗常感到头颈肩及臂麻木,然后根据需要进行局部放疗。
4、生物治疗:生物治疗是以DC-CIK免疫治疗技术为主导部分,具有不伤身体、无痛、无需住院等优点,减轻患者放疗毒副作用的同时,还能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与生活质量,并适用于所有的肿瘤疾病。(信息来源:重庆新桥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854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女人不孕有哪些原因,怎样预防女人不孕
下一篇: 脏躁能治愈吗,脏躁的饮食禁忌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