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研究指美中两国一半老人营养不良

中医世家 2023-07-06 18:03:38

“很多老人正在面临营养不良的威胁。”8月13日,美国“网络医学博士”刊文指出,最新研究发现,美国65岁以上的急诊患者中,16%营养不良,60%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风险,而且超过3/4的老人并不知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营养与食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付萍教授说,我国老人的营养状况更为严峻,同样令人堪忧。调查显示,大多数老人不了解自身的营养情况,还有些老人盲目吃素、减肥,最终瘦到皮包骨头,导致晚年生活质量很差。老人营养不良这个现实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我国一半老人营养不良

美国这项研究显示,营养不良风险最大的老年人群依次为患有抑郁症的老人(52%)、依靠辅助器具生活的老人(50%)、吞咽食物有困难的老人(38%)、难以外出购物的老人(33%)。该研究负责人、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博士蒂莫西・普拉茨-米尔斯表示,这个结果令人感到震惊,老人营养不良的现实已经十分严峻。

付萍介绍说,两年前,我国按照国际通用的营养不良筛查标准,针对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5个城市65岁以上老人进行营养状况调查后发现,超过50%的人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这5个城市都是发展较好、生活水平较高的城市,农村的情况一定更为严峻。如果统计80岁以上老人营养情况,营养不良比例可能更高,会超过一半。”付萍担忧地说。

最近,付萍刚刚完成一项针对北京一家养老院老人营养状况的评估,100多个老人中,好几十人患有比较严重的营养不良。“很多老人都是干瘦,细胳膊细腿,就剩一层皮了,看着真让人心疼。”付萍曾测过一个老人的小腿围,竟然只有20多厘米,而国际公认标准是,小腿围小于31厘米就存在营养不良风险。

胃口好、嘴壮,基本上是所有长寿老人的共同特点,这也反映出吃饭对于老人健康的重要性。然而,调查显示,我国老人每日固体食物摄入量只有800克左右,远达不到1200克~1500克的要求,这也让很多老人陷入营养不良的境地。

多种原因导致营养不良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老年与临床营养室主任张坚说,随着活动能力降低,身体消化、吸收功能衰退,老人摄取食物、吸收各种营养素的能力也严重下降,因此营养不良的问题日益突出。

付萍认为,老人的身体情况有一定特殊性,比如人上了年纪,能量需求明显下降,但叶酸、维生素b6等营养素的需求反而会增加,所以导致老人营养不良的原因也十分复杂。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咀嚼能力下降。老人口腔问题较多,牙齿过敏、牙周炎、牙根松动、脱落等都会影响进食和消化。2.消化能力衰退。90岁以上老人的消化能力相当于5岁小孩,百岁老人则相当于2岁小孩,这会直接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3.味觉功能衰退。年老后,味觉功能可能比年轻时下降80%,吃什么东西都没味道,导致没有胃口。4.心情不好。老人常因退休、丧偶、孤独或儿女不孝等事感到情绪低落,从而导致食欲不振、消化功能紊乱。5.疾病限制营养摄入。比如慢性肾病、肝病会限制蛋白质摄入。长期用药也会影响食欲和营养素的吸收。6.行动不便。老年人如果失去自行购物或自制膳食的能力,胃口也会大大降低。7.舍不得吃。很多老人习惯节俭,什么便宜吃什么,甚至只吃主食,从而导致营养不良。

“从60岁开始注意补充营养,生命最后10年会幸福很多。”付萍建议,可以从以下6方面为老人的营养状况把关。

转变观念。“用中年人的方法管理老年人就会导致营养不良。”付萍举例说,以bmi(即身体质量系数,体重/身高的平方)为例,如果要求老人达到24以下,很多老人可能因此减肥,从而诱发营养不良。实际上,最新的国际研究均表明,老人只要把bmi控制在26以下,越胖越健康,因为抗打击能力强,也禁得住消耗。张坚也表示,老人要改变观念,不能简单地认为减少进食,减轻体重就是健康。另外,中年人往往为预防慢病而减肥,但65岁以后,得糖尿病的人就很少了,反而应多注重补充营养,不能再一味限制饮食。

遵循“十个拳头”原则。人老了,嘴壮能吃就是福。张坚建议,全家人都要积极采取措施,提高老人的食欲,帮老人摄入多样化的食物,特别是补充一定量含优质蛋白的动物性、大豆类食物。付萍说,老人最好做到每天吃不超过一个拳头大小的肉类,包括鱼、禽、蛋、肉;吃两个拳头大小的谷类,包括粗粮、杂豆和薯类;保证两个拳头大小的豆制品和奶制品;每天吃不少于五个拳头大小的蔬菜和水果。除了吃够上述四类食物,还要保证食物的多样性,做到谷类两到三种、肉类一到两种、蔬菜五到八种,最好再吃一些混合坚果,20克左右为宜。

增加用餐次数。有些老人长期食物摄入不足,机体不耐受食物的数量变化,所以增加食物品种和数量时最好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要给消化系统一个适应的过程。一次进食较多不易消化,一天可吃4~5餐,利于吸收。

学会使用营养评分表。3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10公斤、短期内食物摄入量减少40%以上、小腿围低于31厘米,这些表现都说明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国际上针对老人营养特点,制订了一个通行的营养评分表,可以筛查老人营养不良,建议个人、养老机构等学会使用该表,对老人营养不良早筛查、早干预。

推广老人营养餐。在美国,有明确的老人膳食标准。但我国缺乏相关标准,市场上的营养餐没有统一技术要求,也缺乏对老人补充营养的针对性,老人营养餐及标准亟待大力推广和完善。

科学选择营养补充剂。科学补充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鱼油、卵磷脂等营养补充剂,的确可以抗衰老、提高免疫力,但必须谨慎购买,最好咨询医生后再结合自身情况补充。建议到医院或药店购买,谨防被不良商家忽悠。值得提醒的是,65岁到75岁服用营养补充剂的效果最好。

此外,老人还要注意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保持好心情,有助于促进食欲,保证进食量,预防营养不良。

石汉平教授:临床营养不良触目惊心,必须还营养为一线治疗

石汉平,医学博士,外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美国外科学院院士(FACS)、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世纪坛医院胃肠外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肿瘤系系主任。

创立我国肿瘤营养学科,提出肿瘤营养疗法、肿瘤代谢调节治疗、营养不良三级诊断、营养不良四维度分析、营养不良五阶梯治疗、H-C-H 分级营养治疗、整体营养疗法。

现任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营养学会医用食品与营养支持分会副主任委员,并担任 Journal of Nutritional Oncology 等杂志的主编及编委。发表论文293篇,编写专著42部,其中主编17部。专利29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获全国“荣耀医者”公益评选活动“专科精英奖”。

各位好,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来到这样一个讲台,来讲一下关于我对营养的认识问题。

我是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世纪坛医院的胃肠外科医生,同时也兼管临床营养科。我报告的题目是:“还营养为一线治疗。”

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用这个题目?我希望后面的讲座,能够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我们首先来看一看什么是营养不良。

第一个图片大家都知道,是聂卫平先生患病前后的照片对比。

第二个是乔布斯,也是肿瘤患者患病前后的对比。

第三个是我们自己的一个病人。

通过这三个图片,已经对营养不良做了非常好的诠释,照片告诉了我们什么是营养不良。

那么营养不良的发病情况怎么样?大家可能都以为,现在我们整个人类如此的繁荣、如此的发展,营养不良应该是销声匿迹了。

是这样吗?我们来看这个大数据。第一个是 WHO 组织2006年的数据,它说当年全世界死亡是6300万人,其中有3600万人是死于营养不良相关性的疾病。

其实营养不良相关性死亡占整个全因死亡的58%,这是非常大的一个数字,一半以上都死于营养不良相关。

第二个数据是世界粮农组织2007年的报告,它表明当年全世界有9.3亿人营养不足,比原来不但没有减少,还增加了8000万。

第三个数据还是 WHO 组织2013年的报告,说当年全世界儿童死亡最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良,占整个死亡原因的45%。

第四个数据,这是美国2015年的数据。大家知道,美国是当前最发达的国家,那么它的报告有4800万人营养不足,其中1600万儿童,占美国总人口的13%。

基于上述数据,WHO 组织指出营养不良,无论过去、现在还是今后,仍然是整个人类最大的健康威胁和第一死亡原因。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营养不良的危害。

那么,营养不良究竟有什么危害?

大家很多是临床医生,第一个危害我们可以想到,它缩短了病人的生存时间,增加了住院费用,增加了死亡率,这是医院、医生关心的问题。

那么经济学家可能就关心它增加了医疗费用,增加了整个医院的花费。那么花费增加到什么程度呢?我们还来看几个数据:

英国每年因为营养不良的花费是73亿英镑,占整个医疗费用的10%。

荷兰,每个营养不良的病人,每年额外花费10000欧元,这是和没有营养不良的相比。

再一个2009年,整个欧洲营养不良的直接医疗花费达310亿欧元。

基于上述临床的、经济学的、社会的考虑,营养不良它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加重要的它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营养不良的防治。

那么,营养治疗究竟有什么作用?我们也来看数据,用数据说话。

第一个从临床上讲,营养治疗显著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那么反过来说,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率。

第二个从费用上面讲,我们现在政府和各个部门都非常关心医保的费用问题。怎么控制医保的总费用,营养治疗是省钱还是花钱?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都是争议。

首先,我们看看正常人群中的老年社区人群。荷兰的一个报告发现在整个荷兰老年社区人群里面分为两组,一组是进行口服营养补充的,另外一组是没有任何口服营养补充。

两者相比,扣除了购买口服营养补充的花费之后,口服营养补充这一组人群的整个医疗费用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18.9%。

所以从正常人群中老年人群这个角度上验证了营养治疗是省钱的。

那么,住院患者是省钱还是多花钱呢?我们看看美国的菲利普顿的研究,这是目前为止,世界最大的一个研究,有4000万个住院患者参与。

该研究发现在临床住院期间,有口服营养补充和没有营养口服补充的患者相比,两者的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都一样的情况下,发现口服营养补充这一组住院患者的整个住院医疗费用,比没有口服营养补充的这组患者减少了21.6%。

所以基于上述两个数据,一个是社区老人,一个是住院患者,我们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营养治疗不但没有浪费钱,没有增加医疗费用,反而极大地节约了医疗费用。节约了多少?医疗费用减少了将近20%。

所以我们以后的医疗改革,不应该把营养制剂和营养治疗砍掉,恰恰相反,是应该通过增加营养治疗,来节省医疗费用。

我想这个研究,可以为我们国家的医疗改革提供一个参考方向。

再来看看国内、外现状对比。

美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营养治疗是治愈慢性病的最终解决方案。而且2000年加拿大也提出,营养是一线治疗,并且将之列为加拿大的国策。

那么很遗憾,在我们国家的今天,我们的营养治疗、营养诊断,至今没有被纳入医疗收费系统。而且我们的营养制剂,常常是被列为改革对象,都认为它是辅助用药,从而把它删掉。

我们再来看肿瘤在我们国家的现状。

从上面的图能清楚看到我们国家总人口占全世界的18.8%,但是我们国家的肿瘤患者占了全世界的21.6%,超过了1/5。

那我们的肿瘤死亡人数呢?占全世界全部肿瘤死亡人数的26.8%,超过了1/4。这说明什么?高发病、低生存,这是我们国家肿瘤患者的现状。

那么生存率低到什么程度?上边这个数据表达的非常清楚。我国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是30.9%,加拿大82.5%,美国66.9%,可以看出我们国家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即能活到、活过5年的人,不到他们的一半。

那么大家很容易会问,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癌症普查的问题,也有早期诊断的问题,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有一个重要问题,是跟我们营养相关的。

我们看这个数据:美国有78%的住院肿瘤患者得到了有效的营养治疗,而我们国家这个数据只有29%,也就是说在我国有71%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没有得到应有的营养治疗,那么在得到营养治疗的29%患者里面,其中有一半以上的营养治疗是不规范的。

所以说轻视营养治疗,是我们国家肿瘤患者整体五年生存率下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我曾经做了一个预测,如果我们中国的肿瘤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够得到有效的营养治疗,至少可以将我们国家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至少提高五个百分点以上,所以我们要加大努力。

我们该怎么办?

一,要做好科学普及。

比如说,今天这个“肠·道”讲座就非常重要,真正抓住了我们国家的痛点。

那么为什么要重视科学普及?我讲一个数据。大家知道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病原因很多,第一类原因是肿瘤本身的高代谢消耗,第二类是肿瘤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没有得到及时处理,或者处理得不好。

以上原因国内、外都存在,但是我们国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我们国家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营养认知的误区。所以破除营养误区,对肿瘤患者是至关重要的,科学普及的意义就在于此。

那么科学普及,首先要更新观念,认识到营养是治疗,它不是支持、更不是辅助。

其次要纠正很多的错误的观念。一个是忌口,再一个,为了饿死肿瘤选择偏饮偏食。没有任何研究证明说营养治疗促进了肿瘤生长,相反,营养治疗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生长,营养不良反而会使肿瘤患者活得更短、活得更差。

最后,科普的一个作用要直面热点问题,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官方声音,打个比方说前段时间有人说红肉致癌,还有媒体说牛奶致癌。

对于这些问题,一定要有一个科学的,统一的声音。不能说A专家说致癌,B专家说不致癌,C专家说不知道,D专家说可能吧,你自己看着办。对这些问题应该有一个官方的、明确的态度,告诉我们广大的民众。

二,要加强学科建设。

这个是对我们专业人士来讲的。

第一,要统一名词。我们国家很有趣,营养名词不停在变:我们叫体重叫了多少代人,现在冒出来个体质量;我们叫体质指数,叫了多少年,现在叫体重指数和体质量指数;我们叫白蛋白叫了多少代,现在冒出来一个清蛋白。

就像我们这个人一样的,昨天叫一个名字、今天叫一个名字、明天叫一个名字、后天又换个名字,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了。所以要统一名词,应该有一个非常规范的名词,不能经常老变。

第二,重视基础数据的收集。收集人的握力、步数、围度、人体成分分析等数据,很遗憾都没有我们国家自己的数据,都是西方人的数据。但是西方人体跟我们中国人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数据。

我们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会今后三年在我这一届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来调查我们中国人的营养基础数据,用以诊断我们自己的营养不良,不能说拿着其他国家人的标准来套我们的疾病,这样是不对的。

第三,规范治疗行为。规范治疗行为很重要的是分级诊断、阶梯治疗。

大家知道现在讲营养筛查、营养评估,各位都非常熟悉,但是千万不要忘了第三步——综合评价。

我们在营养筛查时发现了风险,在营养评估时发现了营养不良,但是营养不良给机体带来什么,造成什么危害,我们不知道。所以需要第三步——综合评价,也叫三级诊断。

营养筛查是一级诊断,营养评估是二级诊断,综合评价是三级诊断,这是诊断问题。

关于治疗问题,在临床实施营养治疗,一定要遵循阶梯治疗的原则。大家知道抗生素有阶梯,镇痛药物有阶梯,营养治疗同样应该遵循阶梯治疗。

我们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提出了五阶梯治疗法:

第一阶梯是营养教育,营养教育是非常有效并且省钱的方法;

第二阶梯是口服营养补充;

第三阶梯是全肠的营养;

第四阶梯是肠内营养+补充性肠外营养或部分肠外营养;

第五阶梯是全肠外营养。

这个阶梯原则,已经被写入了我们国家2030营养计划里。

第四,简化目前临床营养评价的方法。打个比方说评价食欲,原来是没有办法评价的,有的人说好、有的人说不好,不好多少、好的多少,都不知道。

我们学会发明了一个数值:0代表完全没有食欲,10代表食欲最好,让病人自己在里面画勾。然后还要评价你的摄食量、你的饱感,0代表完全饥饿,10代表非常的饱,也让病人打勾。

还有一个评价调查摄食变化情况,这个特别重要,便于未来评价患者吃饭是多了还是少了。

我们学会设计了一个表格,把复杂的问题,模糊的问题,变成一个简单化的处理,变成量化的东西来处理,通过这样,能够比较好地解决临床中的应用问题。

三,是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从两个方面,一个是学校的教育,一个是继续教育。

关于学校的教育,目前临床营养工作人员来源于两个方向,一个是公共卫生学院或者是食品学院毕业,另一个是医学院毕业。

公共卫生学院与食品专业培养的都是营养师,这些人没有执照,不能开出处方。医学院毕业的叫营养医生,是有医生执照的,是可以开处方的。

我们国家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学校在培养临床营养医生。美国已经把临床营养医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设置出来了,所以这个值得我们学习。

学校教育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所有的医学院校里面,要常规开设临床营养课,把临床营养作为一个必修课来选择。

现在好多学校把它作为一个选修课,甚至有些根本就没有开这个课,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遗憾的事情。

关于继续教育,它应该是多形式、多维度的,应该有规范的教材,同时应该考核,这方面我们国家这几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四,是医疗管理方面。

医疗管理,首先要充分认识营养的治疗作用,从国家层面上要认识到营养是治疗,它跟手术、放疗、化疗是一样的,是另外一个疗法,而且它是基础治疗方法。所有的治疗都离不开营养治疗,对它的认识要明确。

第一个,认识到它是独立的治疗方法,它是基础治疗方法,是治疗的基石。

第二个,要将营养的诊断和治疗行为纳入医院的收费系统,最好是有医保来覆盖。

第三个,要推动“无饿医院”的建设,什么叫“无饿”,就是消灭医院的营养不良。

大家知道,住院患者或轻或重,或多或少地都存在摄入不足的问题,都存在营养不良,或者说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

那么通过“无饿医院”的建设,让患者得到很好的治疗,从而减少疾病的并发症,提高治疗的效果,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节约医疗费用,这就是无饿医院的建设宗旨。

还有一个,要推动规范化病房的建设,推动或者说鼓励有条件的医院为临床营养科设立病房。我们世纪坛医院,是全国第三家有营养科病房的医院。

最后一个,要降低特医食品或者肠内营养剂的准入门槛,要纳入医院的收费系统,由医院来收费。

五,是商业方面。

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回避这个问题,没有商业,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所有的产品、药物,都是企业家或者科学家开发出来,由企业家转化为产品做出来的。

在营养上面一样,希望企业家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为临床服务,再一个要拓展它的销售渠道,还有要鼓励企业家一起参加到推动营养的宣传里面来。

所以说,我认为我们要通过上面的五个方面来做好我们国家的营养工作。

最后做一个小结。

我们现在呼吁要从时间、空间、内涵、外延四个维度,来拓展我们现有的营养治疗体系。

第一个从时间方面,我们传统营养治疗只关注住院期间,家居期间、疗养期间呢?没有人关心这个问题。所以我们现在提倡,建立3H 终身营养治疗概念,这个营养治疗要覆盖医院,出院后以及疗养期间。

第二个从空间方面,我们呼吁建立一个 H-C-H 的模式。什么叫 HCH?医院、社区、家庭,这个分级医疗体制。而且营养治疗的重点,应该放在社区。家庭里面,也应该参与到营养治疗里面去,而不是专门将营养治疗的重点放在医院里面。

第三个从内涵方面,传统的营养治疗只关注人的生理变化,你的体重是否增加,你的白蛋白是否增高,这个远远不够。因为营养不良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生理的,还有心理和行为的,所以营养治疗的效果评价也应该包括生理、心理和行为,从而建立一个 PPSS。

什么是 PPSS?第一个生理、第二个心理、第三个社会、第四个理性,是一种全人营养治疗概念。

最后一个就是外延方面,我们传统营养治疗只关注疾病的治疗,我们现在呼吁,营养治疗应该向疾病的三级预防进行拓展。

一级预防——疾病的预防;二级预防——疾病的治疗;三级预防——疾病的康复。

就是营养治疗要全程进入到疾病预防、疾病治疗和疾病康复里面去,从而建立一个整体营养治疗的概念。

最后我再次呼吁,要改变落后的观念,还营养为一线治疗。

谢谢各位!

举例说明老年人常见的营养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随之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老年人营养是其中之一。

1.老年人在营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营养素摄入老年人的营养与全国城乡居民一样近年有很大改善,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老年人能量摄入达到供给量标准90%以上。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膳食构成变化,我国部分老年人群中已出现营养不平衡问题。一项对大学和科研单位60岁以上老年知识分子进行的营养调查,结果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膳食营养素供给量(RDA)的数值进行比较,发现能量摄入高,是RDA的121%,其主要原因是脂肪摄入量高,脂肪能量占总能量的34%(世界卫生组织建议<30%),动物脂肪占总脂肪的40.2%,胆固醇高达612毫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300毫克);摄入的蛋白质是RDA的110%,其中动物蛋白占总蛋白的41.3%;钙与维生素C摄入量也不足。

(2)老年人群中体质指数分布体质指数(BMl)计算方法是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1988年国际膳食能量顾问专家组提出以BMI作为评价成年人(18岁以上)营养状况的指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BMf<18.5为慢性能量缺乏(营养不良),18.5~25为正常,>25为超重或肥胖。

1992年我国营养调查19436人的体质指数测定结果,老年前期组(45~59岁)BMI>25的男性为16.6%,女性为26.2%,老年组(60岁以上)男性为16.9%,女性为22.4%,均高于全年成人平均数16.8%和18.4%;BMI<18.5者,老年前期组男、女分别为8.7%和9.2%,老年组为16.8%和18.4%,而全国成年人平均为9.1%和9.9%。因此老年人群BMI>25和<18.5者明显高于全国成年人平均数,说明老年人群的体质指数分布向两端分散,也就是说营养不良和体重超重比例高于全国成年人平均值。

我国贫困农村尤其是山区存在营养摄入不足和膳食质量低下的问题,城市中的中老年人群的主要营养问题是超重及肥胖。

(3)微量营养素缺乏及高龄老人营养不良 即使在营养状况良好、甚至“营养过剩”的老年人群中,仍然存在不同程度微量营养素缺乏,最常见的是视黄醇当量、核黄素及钙的摄入量不足。另外高龄老人营养状况堪忧,70岁至80岁以上老人的营养不良比例上升,超重及肥胖比例下降,贫血患病率上升。

老年人贫血患病率在各人群中最高,平均为30%左右。贫血对健康会带来明显影响,尤其是免疫功能,老年人死于肺部感染的比例是比较高的;贫血与膳食的关系密切,老年人群膳食调查结果表明,血红蛋白与能量、蛋白质、动物蛋白质与总蛋白质之比呈显著正相关。

2、老年人的营养及相关疾病从营养与健康关系看,老年人群比较一般人群更加脆弱,更易受到营养缺乏或营养过剩和不平衡的;中击,一部分生活在较贫穷地区的老年人,营养缺乏情况比一般人群更明显;另一部分生活在大城市的老年人,其承受慢性退行性疾病危险因素的威胁较大。

(1)膳食结构与冠心病 膳食结构不合理,脂肪、饱和脂肪、胆固醇摄入过量,常导致血脂升高、体重指数增加,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营养学家曾对二组人群进行了对比,一组职业是商业、饮食业经理,另一组是下岗工人。前者的脂肪和动物性食物摄入过量,每日人均能量、蛋白质摄入量分别达到RDA的111%和145%,动物性食物平均每天达到350克以上,而蔬菜、水果不足250克。结果该组人群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均明显高于工人组。

研究表明,中老年膳食结构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较大。作者还对比了渔岛上居民与渔民两组中老年人群的膳食:二组人群谷类、蔬菜水果摄入量基本一致,渔民组每日的鱼类进食量155克,明显高于居民组的88克,而每日肉类进食量31克,明显低于居民组的100克;渔民组除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明显低于居民组外,红细胞比容、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血栓形成系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率,均明显低于居民组。

(2)膳食因素与高血压 近年来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上升,在影响高血压发生的众多外环境因素中,膳食营养因素是主要因素之一。以往在膳食结构及成分对高血压发病影响方面已取得共识的是高能量、高脂肪、高盐摄入、超重及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平均食盐摄入量每人每日13.9克,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的2-3倍。

(3)膳食因素与糖尿病 II型糖尿病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与肥胖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流行病学调查一致证明,肥胖在II型糖尿病的患病中是一个重要因素。营养治疗是糖尿病治疗中的基础措施,对糖尿病人膳食管理可减少严重合并症,如心、脑血管病,肾衰竭等。

(4)膳食中抗氧化营养素与身体抗氧化功能 抗氧化营养素可以减轻体内的脂质过氧化,提高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对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延缓衰老有重要作用。抗氧化营养素在冠心病、白内障等慢性疾病中的作用也很显著。

我们在社区随机抽样分为两个年龄组即45~59岁为老年前期组,60-79岁为老年组。结果说明两组抗氧化营养素:维生素A、巨及老年组的硒摄入均不足。老年前期组、老年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值均低于青年对照组;老年组的SOD值显著<肝老年前期组。与年龄配对的对照组比较,白内障患者体内抗氧化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在一项对60~79岁老人核黄素营养状况及与体内抗氧化能力的关系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他们核黄素缺乏,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而核黄素摄入不足在我国比较普遍,包括城市居民。因此,为延缓衰老和预防慢性退行性疾病,老年人应重视摄入足够的核黄素。

3、我国老年人的营养对策根据我国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健康需要,老年人除遵循一般成年人的平衡膳食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营养素摄入方面:

①能量、脂肪的摄入应适宜,蛋白质的能量占总能量的比可大于成年人的12%,以12%—15%较适宜;

②微量营养素应充足,包括钙、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尤其是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微量营养素,维生素A、E、C及锌、硒等;

③优质蛋白质应占总蛋白的三分之一以上。

(2)食物消费方面:

①粗细粮搭配;

②蔬菜充足,水果适量;

③鱼、瘦肉、禽肉、鸡蛋搭配;

④乳及乳制品要充足;

⑤适宜运动,维持体重。

我国老年人的营养状况虽与成年人相似,能量及三大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碳水化物)基本满足需要,但是某些微量营养素摄入仍有不足。目前,老年人中营养不良比例咸倍增长,贫血患病率高达30%,加之慢性疾病的困扰,老年人已成为社会中特定的弱势人群。因此,我们要在老年人中提倡合理营养,大力宣传膳食指南,使老年人掌握营养知识,加强自身营养保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这对于减轻国家、家庭负担,稳定社会,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818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