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老朋友在平时可能会出现心痛的问题,而且是每次比上一次都厉害,其实在之前我也是有过这样的经历的,每次心脏都像针扎一样的疼痛,这个疼痛的时间不会很长,但是没有时间观念,随时都可以引起这种疼痛,那么心痛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积极的治疗呢?就让我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几种心痛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其实这种心痛是由于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收缩所导致的,在平时我们称这种心痛的病叫做心绞痛,它可能是由于血管连接心脏供血不足所导致,在平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千万不可过于劳累,在平时一定要服用一些治疗心绞痛的药物进行缓解,但是不可以盲目的用药。
二,心痛的原因不仅只有心绞痛一种疾病所能概括,如果食道管出现疾病也可能会导致心痛的病症,比如说食管癌,这种病症如果是前期可能会有闷胀或者是刺痛的感觉,他会与体内的食物产生一种停滞感,随着时间的加重,他也可能会导致心痛的感觉。
三,还有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心痛的病症,比如说肺部感染、胸膜炎、肺结核等症都是会出现心痛病症的,如果出现这些情况,我们应该及时的找准病因,根据病情情况进行救治,防止在不能确定病情的情况下导致心痛感觉更加剧烈,造成身心以及身体上的伤害。
在平时如果出现心痛疾病的过程中,如果情况比较严重的,我们应该及时送医院进行治疗,如果在病情不严重的情况下,我们应该从生活饮食方面去改善这种心痛的病症,还要从药物跟平时的锻炼相结合,积极的去改善这种心痛病症,为以后的正常生活而努力。
引言:如果平常感觉自己有头晕的症状,就不要再运动了,让自己保持休息。身体出现了不舒服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这样才不会耽误自己的病情,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所有人都梦寐以求的事情。小编今天就来跟大家说一说,有时头晕头昏,前后心痛是怎么回事?
辨析胸口痛的病因
原来不少人都曾胸口疼痛。有人以为心脏病发,更多的人不闻不问。没错,它可能是冠心病的病征,但也可能只是微不足道的胸壁疼痛,或者胃酸作怪。弄清楚,便不会心慌慌。
个案胸口疼痛像火烧
四十九岁的蔡先生,从事建筑行业。三年前,觉得自己两边肩膀疼痛,左肩特别痛得厉害。加上心脏又跳得特别快,怀疑自己心脏有事,便到公立医院看医生。
熟悉蔡先生病情的医生说,其实他还有其它病征,像胃部不适,胸口疼痛兼且感到像被火烧的灼痛,躺下时更因胃酸上涌而不能入睡。
香港肠胃动力学会委员关治邦指出,胃酸反流的人也可能同时患冠心病,尤其像蔡先生般有三项心脏病高危因素——男性、吸?及高胆固醇,医生也忧虑他们会否同时患两种病。
证实只患胃酸反流
蔡先生在公立医院排期等候做各样检查时,仍担心得很,终于他去看私家心脏科医生。医生指没理由患冠心病会胸口灼热,他又服过控制心绞痛的「?底丸」两次,但胸口疼痛依然。
蔡先生听闻冠心病病发时的痛楚,好比三本书压在胸口上,他也拿三本书试试,可是那感觉跟自己所受的完全两回事。
最后,半年间他做过三项不同心脏检查,医生确实找不到他患心脏病的证据,加上照过胃镜,才肯定蔡先生患上胃酸反流及食道炎。
胸口痛有不同成因
心脏专科医生高德谦指出,很多胸口疼痛的病人通常会猜想是心脏病发作。事实上,向心脏科医生求诊的病人中,大部分却是因其它疾病而有胸口疼痛。
普遍排名:第一
■胸壁疼痛(chestwallpain)又称肌肉骨骼疼痛(musculoskeletalpain)
特色
●疼痛的地方只集中一点,病人能明确地指出来。
●疼痛时间不长,每次通常只维持一、两秒,有机会复发。
●病人深呼吸、咳嗽、打喷嚏或转身时,胸口即刺痛,甚至剧痛。
●痛楚可能比其它疾病引起的胸痛更强烈,但大多数于数天至两、三星期内好转。
●任何年龄皆会患上。
病因
●病人扭伤肋骨间的软骨并发炎,即肋骨软骨炎(costochondritis),是较常见的胸壁疼痛疾病之一。
●由流行性感冒等病毒引起发炎,此为Tietze'ssyndrome。(流感本身亦会令人全身骨痛。)
●较罕见的为肋骨断裂,但也最痛楚。
治疗
●发炎的地方不服药也会自行痊愈,医生或处方止痛消炎药(例如异丁苯丙酸,ibuprofen)。
●肋骨断裂的话只能待伤口自行愈合。
●不必服抗生素,因为它不能对病毒产生任何作用。
焦虑致胸口痛
普遍排名:第二
■焦虑引起胸口疼痛(anxiety-relatedchestpain)
特色
●病人声称痛楚维持数小时、数日、数年,甚至十年以上。
●整个胸部任何位置都可能痛,通常病人感觉「翳」、「闷」。
●静止时,例如坐下、躺下或没有工作在手,病人便开始感到胸口不适
●工作时或运动时却不会。
●病人看医生甫坐下,便急?数出多种「病征」:头晕、冒汗、恶心、气促、怕热、怕冷、手脚或嘴唇麻痹,很想医生快点「治」好他的病。
病因
太紧张所致。
治疗
重点处理精神状态,详细解释病人的胸口疼痛与心脏无关。高德谦称,通常说到这里,病人已安心许多。「还要耐心地跟他们谈,引导他们怎样容易地应付压力。严重时需要找精神科医生或临?心理学家协助。」
普遍排名:第三
■冠心病所引发的心绞痛
■病情最严重
特色
●与由焦虑引起胸口痛的病征相反,即走路、运动、追巴士、上楼梯等运动量大时才痛;停下来时痛楚亦停止。
●痛楚维持五至十分钟。
●胸口,特别是上胸位置有压迫感或感到被对象「顶住」。
●如果疼痛持续十五至三十分钟,并且冒汗,可能是心肌梗塞,必须立即到急症室。
病因
供应心脏养分的冠状动脉栓塞。
治疗
冠心病人心绞痛时服「?底丸」能令血管扩张,纾缓病情。或接受「通波仔」、心脏搭桥手术,回复正常血流量。
普遍排名:第四
■胃食道反流症(GERD)
特色
●吃太饱、躺下或睡觉时有东西涌上来。
●胸口有「胀住」及火灼感,口里甚至有酸酸的味道。
●坐起来情?改善。
病因
食道与胃之间的「闸口」(一组括约肌)松弛,胃酸乘机上涌。
治疗
●改变生活习惯,如不要吃得太饱。
●服药控制胃酸分泌。
■胆囊发炎
特色
●吃得很饱时痛。
●范围集中在下半胸至胃之间
●有「顶住」或「胀住」的感觉。
●持续痛数小时。
病因
胆内生石以致发炎。
治疗
需动手术切除胆囊。
胃酸反流与胸口痛
胃酸反流的病人感到胸口灼痛,而冠心病的病人同样胸口感到不适,胃与心虽属不同器官,但关治邦解释,原来两者都由同一条神经线发出疼痛信息。
另外,他亦指出,治疗胃食道反流症引起食道炎的药物,并非直接治愈食道炎,而是药物能压抑胃酸分泌。胃酸上涌少了,刺激食道的时间及次数也减少,受损的食道才有机会慢慢愈合。
一.概述
[病名] 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等病理产物阻于心脉,而引起心脉挛急临床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心痛又名厥心痛、胸痛。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诱发因素常为寒冷、饱餐、劳累及情绪激动。
[沿革] 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并对本病的病因、一般症状均有记载。《灵枢·五邪》篇指出:“邪在心,则病心痛”,又在《素问·脏气法时论》中云:“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把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关于治疗在同书“胸痹心痛短气病”篇说:“胸痹心痛,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后世医家丰富了本病的治法,明·王肯堂《证治准绳》用失笑散,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本病均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西医相关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
二.病象
心痛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发作性闷痛不适。轻者偶发轻微的胸部沉闷或隐痛,或含糊不清的不适感,重者疼痛较剧烈,可以为灼痛、绞痛、刺痛,可以向左肩背沿手少阴、手厥阴经循行部位放散,持续时间较短,多伴有心悸、气短、面色苍白、汗出肢冷,休息、祛除诱因或服用芳香温通药物后,疼痛可以缓解。
三.病位
病位在心,与肝、脾、肾有关。因为心之生理活动赖肝的疏泄以助之,肾精濡养以敛之,脾之生化、转输以升清降浊、鼓舞心阳。
四.病类
本病分虚和实两大类。寒凝心脉、气滞心胸、痰浊闭阻、瘀血痹阻所致者为实;心气不足、心阴亏损、心阳不振而致者为虚。
五.病性
病性为本虚标实。其本虚分气、血、阴、阳之虚;标实为痰浊、气滞、瘀血、寒凝。
六.病程
一般病程长,易反复发作。
七.病因病机
病机关键:心脉挛急。
心痛是由于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寒邪侵袭、年老体虚等原因,使心、肝、脾、肾功能失常,导致气、血、阴、阳亏虚,在正虚基础上形成气滞、血瘀、痰浊,引起心血运行不畅,心脉挛急而成。
1、饮食不当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日久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水湿不化,湿聚成痰,痰阻经脉,或痰留日久,痰瘀交阻,均可使气机不畅,在诱因作用下,使心脉挛急而成本病。
2、情志失调忧思伤脾,升降受阻,运化呆滞,脾虚生痰;恚怒伤肝,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灼津生痰,横逆犯脾,升降受阻,聚湿生痰,日久气滞血瘀痰浊阻于心脉,在诱因作用下,使心脉挛急而成。
3、寒邪侵袭素体阳虚,胸阳不振,阴寒之邪乘虚而入,阴占阳位,寒主收引,或气候突变,寒凝气滞,胸阳不展,血行不畅,在诱因作用下,使心脉挛急。
4、年老体虚年老体虚之人,肾气不足,肾阳虚不能鼓舞五脏之阳,可致心气不足,心阳不振;肾阴亏虚,不能滋养五脏之阴,可引起心阴虚。气虚血行不畅,阴虚经脉失于濡润,均可使心血运行不畅,在诱因作用下,使心脉挛急。
八.诊断与鉴别
(一)诊断
1、 左侧胸膺或膻中处突发憋闷而痛,疼痛性质为隐痛、胀痛、刺痛、绞痛、灼痛。疼痛常可窜及肩背、前臂、咽喉、胃脘部等,甚至可沿手少阴、手厥阴经循行部位窜至中指或小指,兼有心悸。
2、 突然发病,时作时止,反复发作。持续时间短暂,一般几秒至数十分钟,经休息或服用芳香温通药物后可迅速缓解。
3、 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情志波动、气候变化、多饮暴食、过度劳累等诱发。亦有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的。
4、 休息时心电图示心肌明显缺血,心电图运动实验阳性。
(二)鉴别
1.与胃脘痛鉴别 心痛之不典型者亦可出现近胃脘部的疼痛而与胃脘痛相似,二者不同点在于,胃脘痛多伴有嗳气、呕吐、泛酸等胃系症状,而心痛多伴有心悸、气短的症状。
2.与心厥(真心痛)鉴别 心厥乃心痛的进一步发展,表现为心痛剧烈,持续不缓解,伴有汗出、肢冷、唇紫面白、脉微细或结代等危重证候。正如《灵枢·厥论》说:“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3.与悬饮鉴别 悬饮之胸痛与本病相似。但心痛为当胸闷痛,并可引及左侧肩背或左臂内侧,常于劳累、饱餐、受寒、情绪激动后突然发作,历时短暂,休息或服用药物后可以缓解;而悬饮为胸胁胀痛,持续不解,且多伴有咳唾、转侧、呼吸时疼痛加重,多伴有咳嗽、喘息的肺系症状。
九、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疼痛的性质 灼痛多为阴虚、痰热;闷痛多为气滞、痰阻;绞痛多为寒凝、阳气虚;刺痛多为瘀血、痰瘀互结;隐痛多为气虚、阴虚。
2.辨疼痛的轻重顺逆 发作次数少者轻,发作频繁者重;持续时间短者轻,持续时间长者重;容易缓解者轻,不易缓解者重。
(二)治疗原则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三)分证论治
1.心血瘀阻
主症: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加重。
兼次症:胸闷心悸,时作时止,日久不愈,或眩晕,或因恼怒而致心胸剧痛。
舌象: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白腻,或黄腻。
脉象:沉涩,或弦涩,或结、代。
分析:瘀血阻于心脉,络脉不通,不通则痛,故见胸部刺痛,固定不移。血属阴,夜亦属阴,故入夜加重。心脉瘀阻,心失所养,故胸闷心悸。恼怒则肝气郁结,气滞则加重血瘀,故常因情志波动而疼痛加重,时作时止,日久不愈。肝郁化热伤阴,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则眩晕或头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涩,或弦涩或结、代,皆为瘀血内停,气机阻滞之候。舌苔白腻或黄腻,为痰浊或痰热内结之征。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
2、痰浊内阻
主症:胸闷痛如窒,痛引肩背
兼次症:疲乏,气短,肢体沉重,痰多,或时有胸闷刺痛、灼痛。
舌象:舌质淡,或紫暗,苔厚腻,或黄腻。
脉象:滑,或弦滑,或滑数。
分析:痰为阴邪,重浊粘滞,阻于心脉,胸阳失展,气机不畅,故胸闷痛如窒。心之络脉、支脉布两肩,通背俞,因痰浊盘踞,阻滞心之脉络,故痛引肩背。痰浊困脾,脾失健运,故肢体沉重。心脾气虚则疲乏气短。痰多,舌质淡,苔腻,脉滑皆气虚而痰浊内阻之征。久痛入络,久病必瘀,痰阻血瘀,痰瘀互结,则胸闷时刺痛,痛处不移,舌质紫暗,苔厚腻。若痰浊化热,痰热互结,则胸闷时灼痛,舌质或淡或紫暗,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方药:栝蒌薤白半夏汤
3、阴寒凝滞
主症:胸痛如绞,时作时止,感寒痛甚。
兼次症:胸闷,气短,心悸,面色苍白,四肢不温,或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舌象:舌质淡红,苔白。
脉象:沉细,或沉紧。
分析:素体阳虚,寒从中生,阴寒凝滞,胸阳阻遏,复感寒邪,可突发绞痛,因“胸痹缓急”,故时作时止。胸阳痹阻,气机不畅而胸闷,气短,心悸。阳虚生寒,不达四末,故面白而四肢不温。舌苔白,脉沉细,均为阴寒凝滞,阳气不运之候。若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脉沉紧者,为阴寒凝滞之重症。
治法:辛温通阳,开痹散寒。
方药:栝蒌薤白白酒汤加枳实、桂枝、附子、丹参、膻香。
4、气阴两虚
主症:胸闷隐痛,时作时止。
兼次症:心悸心烦,疲乏,气短,头晕,或手足心热,或肢体沉重,肥胖,胸憋闷而刺痛。
舌象:舌质嫩红或有齿痕,苔少,或薄白,或舌质淡青有瘀斑,苔厚腻或黄腻。
脉象:细弱无力,或结、代,或细数,或细缓,或沉缓而涩,或沉缓而滑,或沉滑而数。
分析:心痛日久,气阴两虚最为常见。气虚无以运血,阴虚则络脉不利,均可使血行不畅,气血瘀滞,而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因气虚则疲乏,气短,舌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无力;因阴血虚则心悸,眩晕手足心热,脉细数。气阴两虚重症,气不运血,血不养心,气血瘀滞则可见脉细缓或结、代。偏于气虚,脾失健运,则痰浊内生,而见肢体沉重,肥胖,苔厚腻,脉沉缓而滑;偏于阴虚则心悸,手足心热加重,舌质嫩红,苔少,脉细数。如兼有血瘀则胸闷而刺痛,舌质淡青有瘀斑,脉沉缓而涩。若痰浊化热则脉沉滑而数,舌苔黄腻。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方药:生脉散合人参营养汤。
5、心肾阴虚
主症:胸闷痛或灼痛,心悸心烦。
兼次症:不寐,盗汗,腰膝酸软,耳鸣,或头晕目眩,或胸憋闷刺痛,或面部烘热,汗多,善太息,胁肋胀痛。
舌象:舌质红绛或有瘀斑,苔少或白。
脉象:细数,或促。
分析:病延日久,阴虚而血滞,瘀滞痹阻,故见胸闷灼痛,时作时止。肾阴虚,五脏失其滋润,心肾阴虚,阴虚生内热,故见心悸心烦,盗汗不寐,耳鸣,腰膝酸软。若水不涵木,阴虚阳亢则见头晕目眩。若肝肾阴虚,肝气郁结,则颜面烘热,善太息,胁肋胀痛。热迫汗外出则汗多。因瘀血阻滞,故时有胸憋闷刺痛。舌质红降、有瘀斑,苔少或白,脉细数,或促,均为阴虚内热,瘀血阻络之征。
治法:滋阴益肾,养心安神。
方药:左归饮。
6、心肾阳虚
主症:胸闷痛气短,遇寒加重。
兼次症:心悸、汗出,腰酸,乏力,胃寒肢冷,唇甲淡白,或胸痛扯背,四肢厥冷,唇色紫暗,脉微欲绝,或动则气喘,不能平卧,面浮足肿。
舌象:舌质淡,或紫暗,苔白。
脉象:沉细,或脉微欲绝,或沉细迟,或结代。
分析:心肾阳虚,胸阳不运,气机不畅,血行瘀滞,故胸闷气短,遇寒加重。心肾阳虚则心悸,汗出,腰酸,乏力,畏寒肢冷,唇甲淡白,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若阴寒凝聚,胸阳阻遏,复感外寒,则胸痛扯背,四肢厥冷,唇色紫暗,脉微欲绝。心肾阳虚,开合失常,水饮凌心射肺,而动则气喘,不能平卧,面浮足肿。舌质紫暗,脉沉细迟或结代,皆为心肾阳虚,瘀血阻络,水饮凌心所致。
治法:益气壮阳,温络止痛。
方药:参附汤合右归饮。
(四)其它疗法
滋心阴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2次口服。用于阴虚明显者
冠心苏合丸每服1丸。用于气滞寒凝者。
配合选用葛根素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及参麦注射液。
速效救心丸每次5粒,每日3次,口服。急性发作时10~15粒舌下含服,治疗心痛之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
补心气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2次口服。用于气虚明显者。
十.转归与预后
本病治疗及时,辨证准确,症状一般可得到控制和缓解,若失治误治易发展成心厥,以致危及生命。
十一、预防与预后
注意调摄精神,避免情绪激动。
注意生活起居,寒温适宜。
注意饮食调节,避免膏粱厚味,少食多餐,晚餐不宜过饱。注意劳逸结合,坚持适当体育锻炼。
十二、小结
心痛是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常在寒冷、饱餐、劳累及情志刺激诱因下发病,其病机关键为心脉挛急。治疗上区分气血阴阳之虚及痰浊、瘀血、气滞、寒凝之实的不同,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原则辨证论治,配合科学的护理每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817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美国最新研究显示散步时摔跤几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