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有时候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而忽视一些最简单的一些事物,而有时候往往就是因为这些最简单的事物就能引起我们人体的一些疾病,比如因为我们的生活习惯不良而导致的肺部积热,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需要进行治疗,而老虎脷就是最合适的了。
老虎脷的功效与作用。老虎脷是一种性质寒凉的中草药,它的味道比较发酸,具有清热和解毒的功效,平时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其他中药材使用,对人体的内热所引起的一些疾病,都是有很不错的疗效。老虎脷也可以治疗肺燥咳嗽,因为老虎脷可以帮助人类清除肺部的积热,对肺热引起的一些咳嗽气喘等症状,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什么是老虎脷。老虎脷是一种生长在我国南方各省的一种中草药,它具有治疗人体的肺热气喘,也对清热和解毒有着很不错的功效,平时人们的用法是把它和蜜枣放在一起使用,然后再加入适量的清水,一起煎熬成药汁,这样可以有效的治疗肺燥和咳嗽。
老虎脷适合哪些人使用。由于老虎脷是一种性质寒凉的中草药,所以老虎脷适用于因肺部积热,而引发的一些咳喘和痰多以及气喘等症状,对人类的天疱疮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因为大部分的咳嗽,都是由人体体内热气过旺所导致的,使用老虎脷能轻易治好这些疾病。
总之。老虎脷的功效主要是能够清热解毒,它的作用能够治疗因人体肺热引起的咳嗽痰多以及气喘等症状,平时只需要把晒干的老虎脷和蜜枣加点清水,慢慢煎煮,然后再把煎好的药汁喝下,就能有效治疗肺燥咳嗽。
续上(2019.3.27)怎样认药:
(2)看色。有些植物的花、苞片、叶子的颜色很特殊,让人一看就认识。玉叶金花在开花的时候,一撮黄花配上一、两片和叶子一样的白色苞片。塘边藕开花的时候,顶生的三片叶子变白,所以又叫“三白草”。狗肝菜、红丝线、九头狮子草这三种植物很相似,但狗肝菜叶子很绿,干后还是青的,所以又叫“青蛇仔”;红丝线叶子毛多,干了以后变黑;九头狮子草叶子狭长,常有八、九个碧绿色的大苞片,象狮子头一样。有些植物的叶子上绿下紫,象羊蹄草、蚌花、紫苏等。金银花的花初开全是白的,以后变黄,所以一株同时可以见到金花、银花;马缨丹的花是多种颜色的,所以又叫“五彩梅”。黄花倒水莲的花象一串倒吊的金钟,所以又叫“吊钟黄”。白鹤灵芝的花很多,象一排排展翅欲飞的白鹤。
(3)看“眼”。植物叶子上的腺体、茎上的皮孔,老药农叫“眼”。看“眼”也可以区别叶形很相似的不同植物。小叶双眼龙的叶柄顶部有一对象螃蟹眼睛一样突出的“眼” ,所以叫“双眼龙”。红乌桕和乌桕的叶柄顶部也有一对凹陷的“眼”。蛇王藤的叶形变化很大,但叶柄的顶端都有两个“圆眼”,所以又叫“双目灵”。狗脚迹和地桃花的叶背中脉上有一个带缝的“眼”。
有些植物茎上有突起的点状皮孔。岗梅的紫色茎上有很多白色的皮孔,象秤星,所以又叫“点秤星”。水杨梅和风箱树花很相似,但前者茎上有皮孔,后者没有。裸花紫珠和大叶紫珠很相似,也是前者茎上有皮孔,后者没有。
(4)看点。有些植物的叶子上有一些散在的凸起的痣点。如大沙叶,透过一看痣点象星星一样布满叶面,所以也叫“满天星”。大小罗伞的叶子背面边缘有一行黑点,透光一看整个叶片都散布着小黑点。三桠苦、降真香、黄皮、鹰不泊、两面针、大叶桉、柠檬桉、白千层的叶子透光一看都有很多油珠样小点。胡颓子的叶背是银白色的,上面分布着很多锈点。
(5)看毛。白鹤藤的叶背有一层象丝绸样闪闪发光的毛,所以又叫“白背丝绸”。白朴树的叶背有很厚一层绒毛,所以又叫“白背叶”。大叶紫珠的叶有有很长的灰白色茸毛,上面短耳粗,下面密而长;裸花紫珠的毛短而且是黄褐色的。虎舌红的叶子是紫色的,有很多疣状突起和紫色粗毛,象老虎舌头。毛稔全株都长着紫红色的毛。
(6)看刺。有些植物长一些刺。两面针的叶子上下两面中脉上和幼枝上都有刺;单面针只在叶背和幼枝上长刺。杠板归的茎、叶柄、叶背都有锐利的倒钩刺,民间又叫它作“老虎脷”。蛇泡簕、金樱子的枝、叶柄上都有钩刺;穿破石、拓()、簕柞茎枝上有锐刺;木棉、刺桐茎皮上有圆锥形的皮刺。
(7)看翅。盐肤木的叶上有翅可以与漆树鉴别。葫芦茶的叶柄有翅很象倒放的葫芦。六()菊的叶子下延包茎成翅状。
(8)看断面。剪断或砍断根茎来观察横断面也很重要。铁包金外皮紫黑,木质金黄;穿破石常生长在石堆中,根的外皮金黄,菲薄如纸,挖出后很快爆裂,所以又叫“金蝉脱壳”。大罗伞的根是肉质的,淡紫红色,切面可见到小“血点”,所以叫“朱砂根”。桫拉木的根外层黄色,木质五层,所以又叫“五层龙”。龙须藤的根子断面象梅花心,并有小“血点”,所以又叫“五花血藤”。大血藤、鸡血藤、山鸡血藤切断后都流红色树汁象血一样。但是大血藤是整个断面流;鸡血藤是皮下,木质的每一层都流;山鸡血藤只是皮下流“血”而且少。
待续:期待下回分解
【药 名】:大蓟
【拼 音】:daji
【英文名】:japanese thistle herb or root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
【功 效】:凉血,止血,祛瘀,消痈肿。
【主 治】: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血崩,带下,肠风,肠痈,痈疡肿毒,疔疮。
【性味归经】:甘,凉。①《别录》:“根,味甘,温。”②《药性论》:“味苦,平。”③《日华子本草》: “叶,凉。”④《本草汇言》:“味甘微苦,气寒,无毒。”
入肝、脾经。①《滇南本草》:“入肝、脾、肾三经。”②《本草新编》:“入肺、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用药忌宜】: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①《品汇精要》:“忌犯铁器。”②《本草经疏》:“不利于胃弱泄泻及血虚极、脾胃弱。不思食之证。”
【药物配伍】:配蒲黄,凉血止血,逐瘀;配茜草,凉血止血;配金银花,清热解毒;配小蓟,凉血止血;配侧柏叶,凉血止血。
【别 名】:马蓟(《范汪方》)、虎蓟(陶弘景)、刺蓟、山牛蒡(《日华子本草》)、鸡项草(《本草图经》)、鸡脚刺(《滇南本草》)、野红花(《纲目》)、茨芥(《本草述》)、牛触嘴、鼓椎(《医林纂要》)、鸡姆刺(《质问本草》)、恶鸡婆(《草木便方》)、大牛喳口、山萝卜(《贵州民间方药集》)、猪姆刺、六月霜、蚁姆刺(《福建民间草药》)、牛口刺(《浙江中药手册》)、老虎脷(《广西中兽医药植》)、刺萝卜《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驴扎嘴、马刺刺(《山西中药志》)、刺秸子、马刺草(《中药材手册》)、牛口舌、老虎刺、草鞋刺、刷把头(《广西中药志》)、土红花(《四川中药志》)、野刺菜(《药材学》)、牛不嗅、猪妈菜(《闽东本草》)、牛刺竻菜、竻菜、鸟不扑(《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处方名】:大蓟、大蓟草、大蓟根、大蓟炭、鲜大蓟
处方中写大蓟指生大蓟,为大蓟带根全草去除杂质,切碎晒干入药者。
鲜大蓟为大蓟新鲜品入药者。
大蓟炭为大蓟切碎晒干,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存性)入药者。止血作用增强。
【商品名】:大蓟草:为大蓟的地上部分。
大蓟根:又名土人参、土洋参、六轮台,为大蓟的根。
大蓟:为大蓟的带根全草。以色绿完整、带有花序、无杂质者为佳。
【药用部位】:考诸古代本草书籍亦以用根为主,故有“土人参”、“土洋参”之名。
【动植物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药材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华北地区及山东、江苏、安徽、四川、浙江、福建等地多用全草,中南及西南地区多用根。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全草于夏秋两季当花盛开时采割,除去老茎,晒干,以秋季采者为佳;根于8~10月采挖,除去泥土、残茎,洗净晒干。
【拉丁名】:药材herba seu radix cirsii japonici原植物大蓟cirsium japonicumdc·
【炮制方法】:大蓟:拣去杂质,清水洗净,润透,切段,晒干。大蓟炭:取净大蓟置锅内用武火炒至七成变黑色,存性,过铁丝筛,喷洒清水,取出晒干。《本草通玄》:“酒洗或童便拌,微炒。”
【考 证】:出自《本草经集注》。
【生药材鉴定】:①干燥全草,茎圆柱形,粗约4~10毫米,表面紫褐色或褐色,有纵皱纹,密被灰白色丝状绵毛;质松而脆;折断面黄白色,中央有白色疏松的髓部。叶片多数脱落,残留的叶绿褐色或焦褐色,多破碎皱缩,边缘具不等长的针刺,质脆而易脱落;头状花序存留于枝端,管状花多萎落不存,息苞枯黄色,表面微带紫黑色,白色羽毛状冠毛外露;气微弱,味淡。以色灰绿、无杂质者为佳。②干燥块根呈长圆锥形,或微弯曲,表面黑褐色,具细密的纵纹,有时有屈曲的纵槽;顶端和根茎相连部分带纤维性,末端细瘦部分通常切除,长6~10厘米,直径5~15毫米。质稍硬而脆,折断面较整齐,黄白色,略带颗粒状。以粗壮、无须根、芦头者为佳。显微鉴定:茎横切面:表皮细胞多皱缩;有时可见鞭状非腺毛,在棱脊处的表皮下方有厚角组织;皮层为5-9列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维管束外韧型,有微木化的韧皮纤维束;木质部内侧也有微木化的纤维束;髓部占茎大部分,中央常成空洞。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类多角形,下表皮细胞不规则形或类长方形,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不等式或不定式。鞭状非腺毛极长,多破断,完整者4-18或更多细胞,基部细胞直径15 -150μm以上,顶端细胞极细长而扭曲,直径约7μm;叶肉细胞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3- 24μm;草酸钙针晶长约15μm。根横切面:表皮细胞壁木栓化,常脱落;皮层较宽,紧靠内皮层外侧有类圆形分泌腔,直径 70-140μm,较紧密地排列成环;内皮层明显,韧皮部较窄;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数个成群,径向排列;射线宽阔,中央有髓。地上部分粉末:棕绿色。①鞭状非腺毛极长,多碎断,完整者4-30余个细胞,顶端1-2或数个细胞甚细长,皱缩扭曲,粗细悬殊,直径17-182μm,壁厚3-14μm,有的基部细胞壁较厚,并有略弯曲的角质条纹,有的细胞含黄棕色物。②单细胞非腺毛(冠毛)长短不一,直径约至17μm。③叶上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稍增厚或略呈连珠状;下表皮细胞壁波状弯曲,上下表皮都有微细的角质纹理。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副卫细胞3-5个。表皮及叶肉细胞中含草酸钙结晶;草酸钙结晶呈针簇状或扇形,直径3-18μm。④苞片下表皮细胞表面观条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有斜纹孔,其间散列厚壁细胞(短硬毛)。厚壁细胞黄色,表皮观类卵圆形,直径28-35μm,长40-58μm,壁厚8-15μm,微木化或木化,层纹明显,胞腔类圆形或狭缝状,有的胞腔含黄棕色物;断面观类圆形,突出于表皮。 ⑤苞片上表皮细胞细长,直径8-15μm,壁稍厚,有的含棕黄色物。⑥内果皮石细胞菱形、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4-58μm,长38-144μm,壁厚3-14μm,少数可见孔沟,有的含细小草酸钙方晶。⑦果皮薄壁细胞成片,长条形,末端稍倾斜,壁薄,表面有极细密交错纹理。⑧外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其间布有长圆形细胞,具微细螺纹状纹理。 ⑨果皮纤维梭形,直径10-17μm,长47-167μm,壁厚3-5μm,有圆纹孔,孔沟明显。苞片纤维长条形,直径8-25μm,壁厚3-7μm,有斜纹孔。茎纤维细长,直径10-26μm,壁厚至3μm,有细小圆纹孔。
【中药化学成分】:全草含生物碱、挥发油。根含乙酸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ylacetate)、豆甾醇(stigmasterol)、a一香树脂醇(a一amyrin)、b-香树脂醇(b一amyrin)、b-谷甾醇(b 一sitosterol)。鲜叶含柳穿鱼花甙(pectolinarin)2.1%。根含挥发油,油中含4种不饱和碳氢化合物,为单紫杉烯(aplotaxene)、二氢单紫杉烯、四氢单紫杉烯、六氢单紫杉烯。从地上部分还分得β-乙酰香脂醇、三十三烷醇、β-谷甾醇、豆甾醇、5,7-二羟基-6, 4′-二甲氧基黄酮、φ-乙酰蒲公英甾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806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为何女性的生育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