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坦克训练发生爆炸,引起四方关注(二战时期苏联坦克兵是如何训练的)

佚名 2023-07-04 05:49:26

英国国防部16日消息,一辆参加军事演习的塔克突然爆炸。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发生任何的袭击事件,也没有涉及其他的坦克装备。不过这次爆炸还是造成了两个士兵死亡,两个士兵受伤。引起坦克爆炸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一时间各界疑云纷纷。

据了解,这次坦克爆炸的主要原因和坦克装备的弹药有很大的关系。当时受伤的四位士兵正在坦克中进行实战演习,当时采用的弹头虽然是假的,但是弹药却分量不轻。所以有人猜测,这次坦克爆炸是由于假弹头无法匹配弹药造成的。

在这次事件发生后,实弹演习立即被终止。许多英国媒体争相报道。他们此次爆炸事件需要引起重大关注,特别是对于参加演习的军事人的安全尤其重要。

事实上,这样的安全隐患在英军的演习史上也发生过一次。当时发生的地点在卡斯尔马丁基地,时间大概在5年前。一个刚从阿富汗服役回来的士兵正在参加射击演习。然而,在射击的过程中,由于在瞄准时出现了误差,子弹飞向了坐在一旁休息的士兵。最后子弹夺取了他的生命。最终法院在审判的过程中,并未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只是声称,这位士兵是被非法杀害,他们还认为附近海滩上的人们都面临着危险。

这位年纪轻轻就丧命的士兵名叫马奎尔。在事情发生这以后,马奎尔的家人十分痛心。他在如此艰难的阿富汗战场上安全回来,却在回国参加训练而牺牲生命,对于他们来说十分难以接受。对此,英国政府也并未给出一个合理的答复。

战争纵使是无情的,但是如果战士在普通训练之中就丢掉了生命,而政府国家却不闻不顾,这对那些为国家牺牲生命的战士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强大的军队不仅需要高科技的武器,娴熟的作战技巧,衷心和无谓的牺牲精神也是必要的。因此国家完全有责任对战士负责。

二战时期苏联坦克兵是如何训练的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的时候,苏联的坦克部队处于不利的局面,新式的T-34和KV-1还远远没有替换掉老旧的BT系列坦克、T-26,T-28等。匆忙扩军时征召的大量新兵训练没有完成,军事素质不尽如人意。但是战争也促使苏联坦克部队为了战争,对训练体系进行了巨大的改进。

兵员征召

实际上从1939年起,苏联为了应对欧洲越来越动荡的局势就采用了普遍兵役制。坦克部队这样的技术兵种,由于需要学习较复杂的军事技能,在兵员方面,优先征召文化程度较高的兵员,另外集体农庄的拖拉机手因为拥有履带式车辆的驾驶经验,也是优先考虑的对象。

坦克兵培训机构

1941年以前,苏联培养坦克部队中级指挥人员的军校有:伏龙芝军事学校(奥廖尔)、哈尔科夫第一军校、第一,第二军校、乌里扬诺夫第一坦克军校、基辅坦克技术学校、普希金汽车技术学校、高尔基汽车摩托车学校和波尔塔瓦摩托化学校。

1941年2-4月增设了7所坦克兵学校:喀山、司兹兰、契卡洛夫、乌里扬诺夫第二、萨拉托夫第三坦克学校、奥尔忠尼启则汽车摩托车学校和卡梅辛摩托化军校。

战争刚爆发时,又增设了3所坦克学校(车里雅宾斯克、斯大林格勒和哈尔科夫第二坦克军校)。

1944年又增设3所近卫坦克学校:哈尔科夫近卫坦克学校、西瓦什近卫红旗坦克学校和塔曼什近卫坦克学校。

由于战争初期,苏联在欧洲部分的接连失利,这些坦克学校曾一度搬迁到莫斯科以及后方,继续开展教学工作。

坦克学校主要培养坦克部队的基层指挥员和坦克车长,毕业以后一般授予少尉军衔,优秀的授予中尉军衔。

坦克学校的学员入学要求是:学历最低是七年级毕业(大致相当于初中),因为战功获得过勋章奖章的班长级以上级别的军人不受学历限制,年龄18-65岁。由此可见,坦克部队这个技术兵种对兵员素质的要求是高于一般部队的。

至于坦克部队的营连级的指挥员和技术干部,是从优秀的基层指挥员中选拔人才进行深造。深造机构有:1918年成立的列宁格勒装甲坦克指挥干部深造班,1933年成立的喀山红军技术人员深造班,1941年建立的哈尔科夫坦克兵预备人员深造班。

这三个深造班在1943年全部改编为军校,分别是:列宁格勒红旗高级坦克军官学校、喀山红军装甲高级技术军官学校和哈尔科夫自行火炮高级军官学校。

苏德战争时期,除了沿用各军区的后备坦克团,1941年也增设了坦克教导营和坦克训练连,1942年继续增设了坦克教导营。

后备坦克团、坦克教导营和坦克训练连主要训练坦克兵和士官。

训练科目

战时的坦克训练要求可以简单概况为一句话:战争需要什么,坦克兵就训练什么。苏军要求所有教员都要把战争的经验贯穿到教学内容中去,而且将一些富有战斗经验的坦克兵轮换到教学机构去,把经验教授给学员们。

苏军坦克部队在战时依然遵循互换角色训练的原则,所有指战员必须学会坦克车组各乘员的所有技能,比如驾驶员也要掌握坦克主炮射击技能,以备战时出现伤亡后替补。

学制方面,坦克车长和基层指挥员的学制较和平时期缩短,先是改为6-8个月,到了1943年5月改为较为灵活的两学期一年制,其中第一个学期(8个月)学习全部科目,第二个学期(4个月)为巩固提高阶段,这主要是为了帮助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学员强化知识。优秀学员可以只学习一个学期就毕业。

培养中级干部的坦克军官学校在战时的学制是一个半月到3个月。

坦克学校的学员的学习任务比和平时期繁重,由于学制缩短,每个训练日长达12个小时甚至更多,至少8个小时教学,4个小时自习,学习期间大约有一般的时间要用于野外训练和和演习。

而后备坦克团,坦克教导营和坦克训练连训练的士兵,以掌握对应的技能,比如电台的实际操作时间不低于45个小时,行进间演练不低于6个小时。

祖国最强陆地战甲,99A主战坦克

祖国最强陆地战甲,99A主战?坦克

祖国最强陆甲

在世界第三代主战坦克的研发趋势中,中国的坦克研发并没有落后。 1999年,中国新一代主战坦克ZTZ99主战坦克正式定型。经过进一步的优化改进,开发出了99改型一期、二期改型和三期改型。第三阶段的修改是当前的99A ?型。 99A型坦克也被称为第三代大改型。它是在99式坦克基础上重新研制的新一代。模型,本武器大讲堂就和大家一起解析这款世界上最强的陆地装甲之一——中国99A主战坦克。

99A主战坦克最全解析

99A主战坦克是99式坦克的第三代改型,由总设计师毛明设计。与一期、二期的99式主战坦克相比,其炮塔、底盘悬架设备、发动机和电子信息作战能力都有较大提高。

整车设计依旧沿用了99系列坦克的车身设计。舱室布局从前到后依次为驾驶舱、炮塔和动力舱。 554武器大讲堂,前座舱的位置较上一代99A从中央移到了左侧。车长和炮手的位置依然位于炮塔战斗舱内,炮手在左侧。司机在右边。

动力舱的结构设计也进行了修改。 99二代改装版的纵置发动机布局改为横置发动机布局,排气口后移。新的布局可以缩短坦克的车身。从而缩小负重轮之间的距离,让整个坦克车身的重量分布更加均衡,带来更好的越野和机动能力,这些基本上都是一些重大的布局调整。

在防护能力方面,99A主战坦克有了很大的提升。车体主体装甲仍为全焊接钢装甲。在这层车体的底装甲外侧,增加了改进型复合装甲。

这种复合装甲是一种由多种材料复合而成的新型装甲,可以通过多种材料的不同性能来降低穿甲弹的侵彻能力。

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来袭目标的防御,除了两层被动装甲外,还加装了主动防御爆炸反应装甲。

99A坦克的反应装甲以单件形式直接安装在主装甲上,可用于抵御各种型号的反坦克导弹和火箭弹。当探测到来袭目标时,爆炸反应装甲会在距离坦克一定距离后发生爆炸,以降低反坦克武器的杀伤力。

它的前装甲设计摒弃了早期使用的参考自俄罗斯T-72坦克的V形子弹挡板。这种V型挡弹板主要是用来防止炮弹击中正面装甲而跳弹的。专为炮塔下部设计。

但现代化的尾稳式穿甲弹跳弹几率很低,所以在后来的99式坦克改进型中取消了这一设计,取而代之的是光滑的整体倾斜装甲结构。配合爆炸反应装甲,前部整体防护能力超过1000mm均质钢装甲的防御水平。这个实力堪比美国M1艾布拉姆斯等国际主流主战坦克的正面防护水平。它是中国第一款防护等级在1000mm以上的均质钢装甲坦克。

在侧面装甲和后方防护方面,采用纵装装甲设计,履带由侧裙板保护。从一战和二战的实战经验来看,坦克的炮塔顶部和车体前部是最重要的防御区域。跳出率最高的区域。

因此侧面装甲防护相对薄弱。这也是99A坦克的一个防御弱点。但是,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主战坦克都存在这个问题。主要看谁的防护等级好。可以看出99A的尾部防御弱于一些北约坦克,但整体整车的防御要好于德国的豹2坦克。在炮塔的设计上,99A主战坦克并没有采用传统的铸造炮塔,而是采用了目前国际主流的焊接炮塔。

之所以没有延续苏式鹅形铸造炮塔,是因为世界上出现了更优秀的新型穿甲弹和复合装甲。

传统铸造炮塔改进空间不大,而焊接炮塔有利于布置大厚度、大倾角的复合装甲模块,也便于加装爆炸反应装甲。是目前加强炮塔防护的有利手段。这边走。

炮塔前部采用新型钝角楔形装甲设计,同样的设计在炮塔主装甲外约束陶瓷复合装甲,并增加了新型双抗反应装甲。正面防御能力也超过了1000mm均质钢装甲的防御水平。

据公开资料显示,99A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可以抵御美国M1A2坦克的M256滑膛炮或德国豹2A6的加长版M829A4和DM53/63贫铀穿甲弹的攻击直径为120mm的水箱。一侧加装14块附加装甲,进一步提高炮塔的防御等级。目前几乎所有的标枪导弹、长钉导弹等反坦克武器都可以防御第三代反坦克导弹。

除了这些装甲之外,炮塔后部还设计了新型高能激光压制系统。这种激光发射器可以水平360度旋转,俯仰-12~+90度,以每秒45度的水平速度跟踪俯仰。速率40 度/秒。

该装置激光输出能量为1000兆焦耳,脉冲恢复频率为每秒10次,最大工作距离为4000米,最短工作距离为200米,可连续工作30分钟。它可以干扰敌方反坦克导弹并烧毁敌方坦克。该瞄准具可致盲敌方步兵,也可用于反坦克武装直升机的防御,在国际坦克市场上独树一帜。

99A主战坦克的总战斗重量为55吨。想要驱动这种钢铁战甲,需要比较好的动力系统。早期动力为150HB-1柴油机。该发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为1200马力。升级后的99A版本换装了一台能够输出1500马力的150HB-2水冷V12双涡轮增压发动机。

推重比为27马力/吨,554武器大讲堂配合全新设计的全自动液压机械一体化传动系统,可带来出色的动力输出。

移动设备使用6 对负重轮。由于车体长度的缩短,负重轮之间的距离也缩小了很多,这让坦克拥有了更加灵活的机动性和原地转弯能力。

驾驶舱一改以往复杂的机械化操作,可以通过方向盘、油门踏板、制动踏板和变速杆进行驾驶操作,变速箱为手自一体变速箱。可以说,99A主战坦克的驾驶体验与驾驶汽车相差无几。

通过这套动力系统,99A主战坦克可以实现最高80公里/小时的公路行驶速度和60公里/小时的越野行驶速度。油箱上的燃油最大可提供800公里的续航里程。在如今的主战坦克市场上,无论是装甲还是机动性,都完全可以达到第一梯队的水平。武器装备方面,99A主战坦克的主炮为ZPT-98式125MM滑膛炮,口径50倍。

主炮装有稳定系统和新型火控设备。枪内有发烟装置,枪口上设计有枪口瞄准镜。该装置也称为枪口参考镜。与枪口和枪罩上的激光发射器配合使用。

其工作原理是在发射前发出激光束,打在炮口上的反射器上,激光束被反射回炮塔上的激光接收器,然后通过测量反射激光束接收点的变化,它可以自动计算出太阳光照射,雨水,射击产生的热量等因素引起的枪管曲率变化,并将这些参数输入火控计算机,由火控计算机进行修正,从而保证射击准确,相当于自动实时比对枪支,无需人工比对。

与以往的坦克炮相比,这套系统可以大大提高99A主炮的精度。目前,欧美国家使用的RH ?120系列滑膛炮已经将这一功能集成到炮手的潜望镜中。 99A主战坦克通过这种设计,火炮的精度可以达到欧美国家的顶级水平。

当然,火控系统还包括新型激光测距仪、星光夜视镜、光学瞄准具、热成像仪、动作射击稳定系统等,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99A主炮双向稳定系统。我以前做过实验。在枪口上放一杯水来驱动坦克,调整枪口的瞄准可以防止水溢出。即使在枪口上放一个扳手也能使扳手保持平衡和可操作性。机动范围不是很大。相较于之前德国豹2A4坦克40km/h的越野机动,用枪口平整一杯啤酒不洒的稳定性水平,99A的双向稳定系统水平有待加强。

其炮弹采用改进型125mm各型炮弹,装填自动装弹机。自动装载机安装在司机的右后方,由司机操作。主炮备弹42发。发射尾稳壳穿甲弹时,可在2000米距离内有效击穿680mm厚的均质钢装甲,这个标准比北约标准高出40%,因为北约标准是50%的穿甲率,中国的标准是90%的穿甲率,因此其实际穿甲能力远高于北约水平。

除主炮外,车长舱上方还设计了一挺装弹量500发的02式14.5毫米车长防空机枪,车长舱上方设计了一挺装弹量2500发的86式7.62毫米同轴机枪。主炮右侧。并且有用于主炮俯仰瞄准的垂直狭缝。此外,战场上还有12具94式烟雾弹发射器用于掩护。

在电子信息化方面,99A坦克是中国第一款完全信息化的主战坦克。搭载9602型北斗三号双模导航定位系统,可确定坦克的位置、方向和速度。天线位于炮塔内。后车厢右侧。

通信系统为中国新型的VHF-2000型坦克无线电通信系统,可以进行加密的语音、文本和数据通信,并可充当敌我识别的功能,而99A坦克是可以与多辆坦克通信并协同作战的,也可以与战斗指挥部通信进行统一指挥部署,堪称是现代全面信息化的陆地战甲,基本上作战系统与信息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目前中国最先进的一款主战坦克,99A的发展见证了我国坦克技术的飞跃,也成为保卫我国领土的重要利器,并以卓越的作战能力与96系列坦克形成高低配的搭配作战模式。而随着99式主战坦克的最新改进型99G主战坦克的陆续研制服役,这款我国目前最先进的第三代主战坦克系列必将有极强的实力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坦克对抗,为祖国的安全保驾护航。

T80战车涡轮发动机加持

T80战车涡轮发动机加持

据了解,苏联工业经过二战的洗礼而取得了迅速发展,并涌现出以T80坦克为代表的先进装备。据悉,T80坦克绰号为飞行坦克,以燃气轮机为动力来源,具有1000马力的强大推力。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升级坦克的压力下,苏联开始尝试为本国坦克换装诸如GTD-1000T等航空发动机,而在此后更是以所谓的219工程为突破而打造出T-80坦克。

从武器装备来看,该坦克除了配备类似榴弹、穿甲弹等普通弹药外,还列装了“眼镜蛇”炮射导弹和AT-8反坦克导弹等新式弹药,满足了43吨的最大装填需求。如此配置让其能够对高空直升机实现全方位打击。

从外形上看,为克服发动机所造成的灰尘倒灌难题,苏联技术专家为其搭载了过滤系统等装置,还调整了发动机排气口的位置,从而确保其动力更为强劲。另外,该坦克还对内部系统进行升级,分层采用诸如钢材,玻璃纤维等载体,以此显著增强其防护性能。

值得注意的是,T-80坦克也是缺点鲜明,其一是油耗巨大,正常行进期间至少需要使用普通坦克1.6倍的油量。其二则是具有实际射击方面的危险,如果在实战中它的装甲被击中,那么很大可能会引燃内部弹药,继而发生爆炸。

据了解,此种情形曾在此前的车臣战争期间出现过,因此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其实,当初外界对该款坦克升级并未给予太大希望,但因德米特里乌斯季诺夫这位时任国防部长的坚持,这才最终取得成功。

T-80坦克已无法应对现代战争的实际需求,不过其采用燃气轮机的特征仍具有历史意义,因此,它仍然在一些类似保卫的任务中担负重任。

反坦克导弹有多厉害?

反坦克导弹有多厉害?

坦克被称为陆战之王,在二战以前,各国都缺乏对付坦克的武器,这就导致坦克在战场上几乎如入无人之境,普通士兵手中的步枪根本无法穿透坦克厚重的装甲,因此坦克在战争中经常会给士兵带来极大的损失。而在反坦克武器出现以后,普通士兵也能够对坦克进行致命性的打击,二战中主要的反坦克武器是火箭筒和反器材步枪,有些国家还装备了反坦克炮。现代主要的反坦克武器是反坦克导弹,这种导弹体积较小,单兵可以携带,给坦克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反坦克导弹主要有两种攻击方式,一种是通过直射攻击坦克,导弹从正对着的坦克车体射入,在坦克车体内部发生爆炸,从而给坦克内的乘员造成杀伤,不过这种攻击方式有一个缺点,坦克的正面装甲一般比较厚,很多坦克的正面装甲厚几百毫米,有的坦克甚至还加装了反应装甲,所以一旦反坦克导弹击中坦克的正面装甲,很有可能无法击穿坦克,甚至有可能只将反应装甲引爆,并不能对坦克车体和乘员造成伤害,反坦克导弹的威力也会被大大降低。

而另一种反坦克导弹的攻击方式是对坦克的车顶进行攻击,整辆坦克最薄弱的位置就位于车顶。由于坦克既要讲究防护性能,又要讲究机动速度,所以坦克的装甲厚薄不一,正面和侧面的装甲较厚,而顶部的装甲就需要做得薄一些,否则坦克就相当于顶着一个巨大且厚重的帽子,又怎么可能保证机动性能呢?因此这种反坦克导弹会飞行至坦克上方,从坦克上方对坦克进行打击,即便战斗部的重量有限,也能够给坦克造成致命性的伤害。

不过对于坦克的顶部进行攻击并不只有一种方式,反坦克导弹攻击坦克顶部时有两种方式,分别是掠飞式攻顶和弹道式攻顶。掠飞式攻顶的反坦克导弹会直直地飞向坦克车顶上方,在到达坦克车顶上方时,导弹上搭载的传感器会感应到坦克的存在,从而将导弹的战斗部引爆,这种反坦克导弹上的战斗部并不被布置在弹头,而是垂直向下布置,战斗部会立即脱离弹体,竖直射向坦克,从而射穿坦克的顶部装甲,继而对坦克内的乘员造成杀伤,这就是掠飞式攻顶反坦克导弹的工作原理。

而弹道式攻顶反坦克导弹的工作原理则完全不同,这种导弹的飞行路线并不是直线,射手将导弹发射出去之后,导弹就像是迫击炮的炮弹一样,会先向上运动,随后以抛物线的形式运动到坦克上方,在锁定坦克以后会迅速向下运动,以极快的速度射向坦克顶部装甲,随后发生爆炸,对坦克进行毁灭性的攻击。相比于掠飞式攻顶的反坦克导弹,弹道式攻顶反坦克导弹能够发挥更大的威力,在导弹速度的带动下,弹头能够更好地射穿坦克的顶部装甲。

比较知名的掠飞式攻顶反坦克导弹是美国生产的陶氏反坦克导弹,这种导弹基本上都被架设在装甲车辆和直升机上,而比较知名的弹道式攻顶反坦克导弹有美国生产的“标枪”反坦克导弹和中国的红箭-12,这些反坦克导弹给坦克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曾经在战场上不可一世的陆战之王如今也遭到了致命的打击,各国对于坦克顶部装甲的防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704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