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身上有一些变化时,家长一定要留心观察,小孩子腹部出现肿块可能一些疾病的反映,所以家长要注意这些问题。小孩出现腹部肿块和疝气的关系很大,那么,小儿腹部肿块是疝气吗?疝气怎么缓解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小儿疝气的知识吧!
1、小疝气也会出大问题
专家介绍,小儿腹股沟斜疝很常见。门诊中,很多家长对小儿疝气并不放在心上,认为疝气“进进出出”,无碍健康。孩子腹股沟或阴囊内出现肿块,只要用手轻轻一推,或者平躺一会,也就消失了。但是,并非是所有的小儿疝气都是“哭之即来,推之即去”。6个月以内的患儿有自愈可能,但如果患儿疝气反复发生嵌顿,脱入疝囊的小肠过多或时间过长,随着疝囊的颈部紧缩,使其不能回纳,就形成了嵌顿性疝。
因此,家长若单纯地认为“过段时间就好了”,甚至认为疝气不痛、不变大就不需要治疗,这都是错误的看法。一旦发生嵌顿,被嵌顿的小肠等脏器的血液供应受影响,使组织水肿,患儿就会因疼痛而哭吵不止,并因肠道梗阻而有呕吐、腹胀。不及时治疗,就可能导致组织坏死、肠穿孔,腹部剧痛等危险情况。
2、药物治愈疝气不靠谱
“疝气好比是衣服上的洞,破洞了应把它缝好。如果不及时修补,这个洞只会越来越大。”专家指出,单凭药物治疗难于治愈疝气,而民间流传的带绑扎方法,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延缓病情的发展,起不了治疗的作用。目前来说,手术是治疗疝气的可靠方法。
在术式上,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方法与成年人有所不同,通常不修补内环和腹股沟管壁。
3、小孩子有疝气的症状
1、腹股沟肿物
在小孩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时,在腹股沟处会有一突起块状肿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压时会自行消失。
2、消化系统症状
小儿疝气会影响宝宝的消化系统,从而引起腹胀气、便秘、腹痛、吸收功能差等症状。
3、生殖系统症状
由于腹股沟和泌尿生殖系统相毗邻,部分患有疝气的小儿会因为疝气的挤压而影响生殖器官的发育。
4、可复性疝气
小儿疝气发病初期,当幼儿平卧安静时肿物可消失;随着腹内压力的继续增高,肿物可下降到阴囊里。这时如果能解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并让患儿平卧,或轻轻地将肿物往腹腔方向推送,肿物则可通过睾丸下降时的那条通道返回到腹腔,肿物消失,这种情况称为可复性疝气。
5、疝气嵌顿
一旦疝块发生嵌顿(疝气包块无法回纳)则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烧,厌食或哭闹、烦躁不安。
小儿出现疝气嵌顿的症状主要是因为疝囊内的肠管或大网膜易受到挤压或碰撞引起炎性肿胀,致使疝气回纳困难,导致疝气嵌顿,最终引起腹部剧痛以及肠梗阻、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不及时处理还有可能危及生命。
6、肠梗阻症状
如果肿物不能返纳腹腔,就会出现腹痛加剧,哭闹不止,继而出现呕吐、腹胀、排便不畅等肠梗阻症状,在腹股沟或阴囊内可见椭圆形肿物,质地硬,触痛明显;嵌顿时间久者皮肤可见红肿,若长时间肠管不能回纳则有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小儿疝气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又称“脱肠”。疝气一般是由于人体器官异味所引起,会影响人体的消化系统,导致患儿出现腹胀、腹痛、便秘、消化差等症状。
小儿疝气的原因
小儿疝气俗称“脱肠”,是小儿普通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疾病。疝气在婴幼儿中的发生率为4%左右,一般多见于男宝宝,早产儿发生疝气的几率更高。
小儿疝气的原因:
在妊娠期,胚胎腹股沟处有一“腹膜鞘状突”,可以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但有些孩子出生后,此鞘状突关闭不完全,反而成为较大的腔隙,腹腔内容物就会从这里突向体表,而形成斜疝,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进入此鞘状突,即成为疝气;若仅有腹腔液进入阴囊内,即为阴囊水肿。有些男孩因为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腹股沟疝较多。当然,女孩也可因腹壁薄弱形成斜疝,只是发病率非常低。
有些孩子由于脐部发育缺陷脐环未闭合,或脐带脱落后脐带根部组织与脐环粘连愈合不良,在腹内压力增高的情况下,网膜或肠管即经脐部薄弱处突出形成脐疝。
除了先天原因外,一些后天因素,如孩子咳嗽、打喷嚏、啼哭或排便用力过度、腹部过肥等原因都会引起小儿疝气。
小儿疝气的症状
有些家长会发现孩子的脐部有一个向外突出的核桃般大小的球形肿物,肿物柔软且顶端有瘢痕,这就是脐疝,是由于疝气造成的。 小儿疝气的具体症状表现如下:
1、小儿疝气的发作时间可能在出生后几天或几个月,甚至有些孩子在4、5岁之后也会发病。
2、小儿疝气一般是由于用力咳嗽、排便、排尿、哭闹、剧烈运动等引起,孩子的腹股沟有突出块状肿物,肿物在用手按压、孩子安静时或平躺睡觉时就会消失或忽隐忽现。
3、孩子的肿块摸起来很柔软,在按压肿块时常会伴有咕噜咕噜的杂音,这多是由于小肠脱出造成的,大肠、阑尾、大网膜等也可能会脱出导致脐疝。除了可以看到或摸到肿块之外,有些孩子还会有便秘、食欲不振、吐奶等现象,也有些可能会变得易哭、不安等。若疝气严重会导致孩子行动不便。
4、如果肿物不能返纳腹腔,就会出现腹痛加剧,哭闹不止,继而出现呕吐、腹胀、排便不畅等肠梗阻症状,在腹股沟或阴囊内可见椭圆形肿物,质地硬,触痛明显,嵌顿时间久者皮肤可见红肿,若长时间肠管不能回纳则有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5、小儿疝气如果久拖不治疗就有有可能出现嵌顿疝,一旦出现嵌顿疝就容易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烧,厌食或哭闹、烦躁不安,甚至危及孩子的生命健康。
小儿疝气的治疗
小儿疝气复发性强,病情严重的话要通过手术手段进行治疗。因此,家长若发现孩子出现疝气症状,需要马上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切勿耽误病情。
若患儿脐疝较小,一般可在2岁前自然痊愈,只需在患儿脐疝处贴胶布或缠绕弹性腹带来治疗;但若脐疝较大,患儿2岁后仍未痊愈,则需要通过手术手段,开刀治疗。
鉴于小儿疝气很少发生嵌顿,可先予非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
一般针对直径小于1.5cm的较小的脐疝,这些脐疝多数在2岁内可随着发育腹壁增强能自愈。
弹性腹带法:此法对新生儿、小婴儿尤为适用。可白天佩带弹性腹带,睡觉时松下,并经常调节松紧度。这方法操作较简便,既防止脐疝过分膨出,又保证孩子饮食入量和腹部发育弹性。
胶布粘贴法:取宽约5厘米、长度超过病儿腰围6-10厘米的医用胶布,一端前约5厘米剪成舌头样,另一段中间开横口以便让对侧插入。插入后,贴有胶布的腰背部可内垫纱布。
粘贴时必须适度贴紧,并使疝囊空虚或呈内陷状态。一般1-2周更换1次,可连续贴用3-6月。外围可加弹性带(松紧带),防止胶布滑脱。由于胶布粘贴有一定的难度和合并症以上操作应由医务人员完成。
2、手术治疗:
若患儿已满2岁但小儿疝气尚未痊愈,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通过以上手段均能有效治疗小儿疝气。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具体症状,咨询医生意见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小儿疝气俗称?脱肠?,在婴幼儿中发生率为4%左右,尤其多见于男宝宝,早产儿发生疝气几率更高。
发生疝气原因
在妊娠期间,胚胎腹股沟处有一?腹膜鞘状突?,可以帮助睾丸降至阴囊固定。但是有一部分宝宝出生后,此鞘状突关闭不完全,留有较大的空隙。腹部内容物就会从这里突向体表,而形成斜疝。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等进入此鞘状突,从而形成疝气。男孩的发病率高于女孩。
疝气症状1.有的宝宝出生几天或几个月就会发生疝气,有的宝宝可能1-2岁才有反应,更甚至4-5岁偶尔也会发生。
2.小儿疝气可能是因为用力过度,比如咳嗽,排便等,宝宝腹股沟处有突出肿块。用手按压或者平躺时就会消失。
3.除了看到肿块外,有的宝宝还会出现食欲不好、哭闹等情况。严重还会导致宝宝行动不便。
治疗方法1.间接治疗:一般对于直径较小的疝气,在2岁以内一般可以自愈。改善引起疝气的原因,减少便秘,多吃水果蔬菜益生菌。不足之处是无法控制疝气痊愈。
2.疝气带治疗:能迅速阻止疝气的凸出,从而有效阻止疝气的发展,但是使用多有不便,而且要定期更换。一般新生儿和小宝宝比较合适,因为运动量小,可以睡觉时佩戴。
3.粘帖治疗:较大一些的宝宝很活跃,用疝气带固定很不方便。可以取疝气直径大小的医用胶布,里面放一些纱布,贴在疝气位置。粘贴时松紧要适度,一周更换1-2次,连续贴3-6个月。
3.手术治疗:通常1-2岁以上宝宝疝气没有痊愈,应该考虑手术治疗。如果宝宝腹股沟疝气严重,保守治疗危害很大,此时应该考虑手术。
预防
疝气是先天发育导致的,很难有预防办法。避免早产和体重偏低能减少发病率。出生后避免引起严重哭闹、便秘和咳嗽等能引起腹腔内压力升高的行为。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547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新生儿屁股红烂怎么办
下一篇: 什么水果干的营养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