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多动症是一种病吗(多动症是什么意思啊)

佚名 2023-05-30 21:05:57

多动症是一种病吗

许多家长都会忽略孩子的多动症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冲动易怒、学业困难等等,甚至有的父母察觉出孩子患有多动症,却仍然认为孩子没有病,许多妈妈都会发现自己孩子非常好动、过分顽皮、经常做出一些危险的、惹人生气的行为,注意力也不集中,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引起重视,可能是多动症导致的,那么多动症是一种病吗?多动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下面和大道家园网一起看看相关知识吧。

多动症是一种病吗

多动症是一种需要治疗才能慢慢康复的病。

多动症也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主要是由于大脑内神经递质失衡所引起的。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孩子患有多动症的原因之一,具有遗传因素的多动症患儿,往往在母亲腹内时就动得特别厉害,出生后很活泼,很难照管。

2、生物化学因素

去甲肾上腺素过多、多巴胺的产生或者应用受到阻碍、儿茶酚胺不足等因素都能导致儿童出现多动症。

3、妊娠因素

在妊娠以及生产时,孕妇生病或者用药,早产、产后感染等都可能引起儿童多动症。

4、铅中毒

小剂量铅中毒,可能是发生多动症的原因之一。

5、环境因素

父母经常吵架、打骂孩子,学习气氛压抑,学医压力多种等多种因素都可能诱发儿童多动症。

多动症怎么治疗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改善儿童的注意缺陷,降低活动水平和冲动,提高学习成绩,改善人际关系,对于儿童多动症有肯定的疗效。

2、纠正行为

通过鼓励、奖励、惩罚等多种方式帮助多动症儿童纠正不正确的行为,达到改善多动症的目的。

3、心理辅导

通过心理辅导可以让患儿加强自我控制能力,使患儿的情绪放松,改善多动症。

4、注重家庭氛围

家长们要和睦、友善、乐观,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活氛围,多和孩子平等交流,这样有利于改善儿童多动症。

多动症是什么意思啊

  多动症定义:

多动症医学名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简称ADHD),又称注意缺陷多动综合征,是儿 童期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明显症状为注意力不 集中、注意缺乏持久性、活动量多且经常变换内 容,可伴有行为冲动和学习困难。通常起病于 6 岁前,男孩多于女孩,学龄期症状明显,部分患 者症状可延续至成年。

什么是多动症?

    注意缺陷障碍又称儿童多动综合征,简称多动症。特发于儿童学前时期,活动量多是明显症状。注意缺陷障碍是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参与事件能力差,伴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智力基本正常等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多动症的症状:

        1、注意缺陷。患儿明显难以长时间注意力集中,且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患儿常常在听课、做作业或其他活动时注意难以持久,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在学习或活动中不能注意到细节,经常因为粗心发生错误。

        2、注意力维持困难。经常有意回避、不愿意从事需要较长时间持续集中精力的任务,如课堂作业或家庭作业。做事拖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指定的任务。患者平时容易丢三落四。

        3、活动过多。患儿经常显得不得安宁,动作多多,手足活跃,在座位上不能安静呆着。在教室或其他要求安静的场合擅自离开座位,到处乱跑或攀爬。

        4、行为冲动。在别人讲话时插嘴或打断别人的谈话,在老师的问题尚未说完时便迫不及待地抢先回答。表现冲动,做事不顾及后果、凭一时兴趣行事。

        5、学习困难。患儿在课堂上的听课效果不佳,完成作业的速度和质量较低,致使学业成绩差,常低于其智力所应该达到的学业成绩。


什么叫多动症

多动症的定义

多动症(ADH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

多动症的核心症状为: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

多动症的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A:一种持续的注意力缺陷和/或多动—冲动行为,干扰了功能或发育,具有如下特征:

注意障碍和/或多动/冲动的6项(或更多)症状持续至少6个月,且达到与发育水平不相符的程度,并直接负性地影响社会和学业/职业活动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l 诊断标准B:若干注意障碍或多动-冲动症状在12岁之前就已存在

l 诊断标准C:若干注意障碍或多动-冲动症状存在于两个或更多场合

l 诊断标准D:有明确的证据显示这些症状干扰或降低了社交/学业或职业功能的质量

l 诊断标准E:这些症状不能仅仅出现在精神分裂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病程中,也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来更好地解释

不同年龄的患者,ADHD表现有所不同,当出现以下主诉问题时,应考虑到ADHD的可能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多动症的共病

多数ADHD患者易共病神经障碍,共病常见神经疾病比例如下: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多动症的诊断

专家指出,我国ADHD患病率高,患病群体庞大,ADHD儿童和青少年总体患病率中国达到6.26%,全世界达到5.84%,ADHD儿童和青少年约2300万人。但ADHD的诊断率不高,这有几个原因,一是很多家长没有引起重视,不接受孩子的问题;二是医生在诊断的过程时间不够,主要依靠家长访谈,家长访谈很多时候带有主观性。

那怎样才能更好的诊断多动症呢?首先专家指出,在诊断前需要做全面的评估,除与家长访谈外,还需要做专业评估,如韦氏智力测验,ADHD诊断的前提是智力处于正常范围,排除智力障碍,当前对ADHD有较好识别作用的是韦氏智力测验第四版,能够根据儿童工作记忆以及加工速度的情况提供儿童是否是ADHD的依据。(港川三益目前有做韦氏第四版的测验,有需要可以联系)

多动症的治疗

目前对多动症的干预采取药物治疗和行为管理。学龄前儿童和轻度多动症只需采取行为管理,中度学龄多动症儿童,先采取行为干预,行为管理无效的情况下配合药物治疗,重度学龄多动症儿童首先需要药物治疗,然后配合行为管理。

1. 药物治疗

当前多动症的一线药物为哌甲酯,哌甲酯治疗6周后若无效可考虑二甲磺酸赖右苯丙胺/右旋安非他明。所有用药需遵循医嘱,不可擅自停药或加药。

2. 行为管理

行为管理建立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

行为管理需要学校/家庭共同配合

Ø 家庭环境调整:

物理环境:设置不同功能分区,提供视觉提示,物品分类等

养育着精神健康

家庭关系

生活方式:设置作息时刻表,多运动,有规律的生活

Ø 学校环境的调整

老师的认知:老师认识多动症,明白多动症的处理方式

师生关系:老师需要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便儿童遵从老师 指令

座位安排:座位靠近老师,老师可随时提醒

教育策略

行为管理的主题包括孩子和家长

如何向儿童青少年解释ADHD吃药的问题?

学龄前的儿童不需说明,关注儿童积极正面的行为,采取行为管理

学龄孩子:可以用打比方的方式,以童真的方式让儿童接受

中学生:直接解释ADHD的机制

行为管理策略

Ø 行为规则明确

Ø 指令简单即时

Ø 视觉提醒

结构化时间活动安排

Ø 阳性强化

Ø 非语言交流

Ø 发脾气时按照行为分析的方法解决

Ø 暂时隔离法

总结

1. 多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问题。

2. 多动症的干预是持续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

3. 我国多动症患病群体庞大,ADHD损害严重,但若早期干预,诊断合理,其具有很好的可治疗性,早发现,早干预。

4. 多动症根据情况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采取药物治疗,用药停药需遵医嘱,家长切不可擅自停药或加减药,也不要惧怕药物的副作用,要根据孩子的需要做出决定。

5. 多动症的共病较多,需要关注多动症本身,也需要关注共病,如焦虑/抑郁,必要时介入心理干预。

6.多动症的干预需要家庭的配合,家长学习干预的策略十分重要。

7.学龄前儿童多动症的干预以行为管理为主,早期干预得当,能够得到很好的可治疗性,如果有学龄前的多动症儿童家长应引起重视,在早期进行科学合理的干预,能将孩子的功能发挥到最好。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464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