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荔枝吃多了好吗

佚名 2023-05-20 13:09:47

荔枝吃多了好吗

荔枝是很多女生喜欢吃的水果,它酸甜多汁,吃起来也很方便,荔枝的个儿小小的,有时候吃着就不小心会多吃,我们知道,荔枝是热性水果,一次性吃多了就会导致上火,所以,建议大家不要多吃。那么,荔枝吃多了会上火吗?吃荔枝要注意什么呢?

引起上火

荔枝中含有大量果糖,一次性食用荔枝过多会给肝脏造成负担,并且为了将荔枝中的果糖转化为葡萄糖,体内需消耗大量B族维生素,从而出现B族维生素缺乏症——口腔发炎,即“上火”。

中医认为荔枝属于大热食物,一次吃太多导致内热严重而出现上火症。

导致低血糖症

多吃荔枝会引起低血糖症,这是因为荔枝中所自的糖是果糖,是一种单糖,不能为人体各器官提供营养。它需要经过肝脏内一系列转化酶的催化变成葡萄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如果过多的果糖进入血液,肝内的转化酶—时难以应付,就有可能引起低血糖症。

造成消化不良

现在市场上很多荔枝都是用水泡讨的,含有大量的水分。大量水分进入胃肠道后会稀释消化液,引起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也会造成暂时性低血糖症。

有恶心、无力症状

有些水泡荔枝可能含有洗涤剂等有害成分,这也可能导致人出现头晕、恶心、出汗、口渴、无力等,所以荔枝不能多吃,尤其是儿童及一些特殊人群不宜大量食用。

荔枝吃多少最合适

荔枝吃多少最合适呢?虽然民间有“一颗荔枝三把火”的夸张说法,但是一天吃荔枝控制在15颗以内,儿童控制在10颗以内是没有问题的。此外,吃荔枝的同时注意补充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花生、坚果、香蕉、鸡蛋等,也有助于预防“荔枝病”的出现。

适当食用荔枝的好处

荔枝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富含葡萄糖、果糖、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枸缘酸、精氨酸、色氨酸等,适量食用能够调节人体的激素分泌,对身体虚弱者具有滋补作用。

荔枝饮食注意事项

1、搭配禁忌

日常饮食中我们通常为了追求营养全面会搭配着食物食用,但是有时搭配不当会影响营养吸收。例如荔枝和黄瓜、南瓜、胡萝卜一起食用时,荔枝中的维生素C会被黄瓜、南瓜、胡萝卜中的维生素C分解酶给破坏掉。此外荔枝和动物肝脏同食营养价值也会被降低,因为动物肝脏中的铜、铁离子也会破坏荔枝中的维生素C。因此荔枝不适宜与黄瓜、南瓜、胡萝卜以及动物肝脏同食。

2、食用禁忌

荔枝的滋补功效良多但是并不适宜一次或经常性的大量食用,因为荔枝容易让人上火,多食于身体无益。另外,空腹状态时也不要吃新鲜荔枝,意味荔枝的含糖量较高,空腹直接食用鲜荔枝胃粘膜会受到刺激,出现胃痛胃胀等状况。而且空腹大量食用荔枝的话,人体可能会因为突然摄入过量的高糖分而发生“高渗性昏迷”。

3、适宜人群

正常健康的人一般只要不过量食用荔枝就不会出现问题,而糖尿病患者、咽喉干疼、牙龈肿痛、鼻子出血、阴虚火旺,有上火症状的人最好不要吃荔枝。因为荔枝糖分高且易致人上火,此类人群食用荔枝可能会加重病情。

荔枝吃多了 真的会上火吗

荔枝吃多了会怎么样

上火

一颗荔枝三把火。按照中医学理论,荔枝属于温热性,多吃易上火不消化,可能会口舌生疮,口臭口干,甚至流鼻血。湿热体质或胃肠机能不佳者,不宜多吃。对孩子来说,荔枝和芒果、龙眼等水果一样,内火重的小朋友最好不要吃,而正常儿童也尽量少吃;对老人而言,有便秘现象的老人尽可能不要食用;特别是有肝病、肾病、糖尿病、胃肠病患者更应慎重。

每天吃多少荔枝最好

1、荔枝属性温燥,阴虚火旺的人最好少吃(一次最好在0.25公斤以内)。

2、如果正在长青春痘、生疮、伤风感冒或有急性炎症时,则不适宜吃荔枝,否则会加重病症,但身体虚寒、胃寒的则适宜多吃。

3、女性朋友可适当的使用

荔枝营养价值很高,100克果肉含碳水化物16.1克,维生素B10.10毫克,烟酸1.1毫克,并含游离精氨酸,色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并富含钙、磷、硒等矿物质,荔枝还有补养大脑细胞、促进皮肤细胞新陈代谢,改善色素分泌及沉淀等作用。所以女性可以适当的选用以改善皮肤状况。

4、孕妇不宜多吃荔枝,孕妇吃荔枝每次以100—200克为宜

荔枝含糖份很高,吃太多容易导致血糖浓度过高,会导致糖代谢紊乱。反复吃大量的荔枝会使血糖浓度持续增高,这样就容易导致胎儿巨大,体重可达4千克甚至更多,容易并发难产、滞产、死产、产后出血及感染等。因此,孕妇不宜多吃荔枝,孕妇吃荔枝每次以100—200克为宜。

5、中医食疗中,荔枝具有健脾止泻,养肝补血,益肾缩尿等功效。无论荔枝肉、荔枝壳、荔枝核都有一定治疗作用。

如儿童遗尿:可用荔枝10个。每日临睡前嚼服,连服1—2个月。

年老体虚,产后气血两亏:荔枝干20克,大米适量同煮成粥,每日当早餐食用。

麻疹初起或出疹而未透:荔枝肉9克,水煎服。

阳痿早泄,子宫下垂,腰酸:鲜荔枝100克(去壳)用低度酒1000毫升浸泡7—10天。每次10毫升,每日2次,连续饮用。

吃荔枝好吗?

荔枝多食对肝脏和胰腺有很好的强化作用。荔枝味甘、酸、温,入心、脾、肝经络,止打嗝、止泻。它是治疗顽固性打嗝和五更腹泻的好方法。具有健脑、健胃、养脾、促进食欲的作用。由于性热,多吃容易着火。荔枝木是实木,质地优雅,耐腐蚀,一直是一流的材料。

荔枝吃多了好不好?

说容易上火,因为荔枝是补身体的,~!~!
“一骑红尘妃子笑”荔枝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其魅力就是贵为妃子的杨玉环也难以抵挡,其不仅味美,而且其营养十分丰富,含有大量的果糖、维生素、蛋白质、柠檬酸等,对人体有补益作用。然而中医认为荔枝是属湿热之品,民间有“一颗荔枝三把火”之说。所以尽管美味可口,也不能多吃,否则很可能会患上荔枝病。
一、简介:
荔枝果肉营养丰富,含有葡萄糖、
蔗糖、蛋白质以及大量的维生素C,实为水果
之上品。但在荔枝飘香季节,如何防止吃荔枝上火呢?
二、方法:
⒈喜欢吃荔枝但又怕燥热的人,在吃荔枝的同时,可多喝盐水,也可用20—30克生
地煲瘦肉或猪骨汤喝,或与蜜枣一起煲水喝,都可预防上火。
⒉还可把荔枝连皮浸入淡盐水中,再放入冰柜里冰后食用,不仅不会上火,还能
解滞,
更可增加食欲。如果泡上1杯用荔枝叶(晒干)煎的荔枝茶,还可能解食
荔枝多而产生的滞和泻。
三、注意事项:
荔枝属性温燥,
阴虚火旺的人最好少吃(一次最好在0.25公斤以内)。如果正
在长青春痘、生疮、
伤风感冒或有急性炎症时,则不适宜吃荔枝,
否则会加重
病症,但身体虚寒、胃寒的则适宜多吃。

荔枝的营养价值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药用价值

《本草纲目》载:荔枝有补脾益肝、生津止呃、消肿痛、镇咳养心等功效。但李时珍说:“荔枝气味纯阳,其性微热。鲜者食多,即龈肿口痛也。”

根部:微苦、涩,温。消肿止痛。用于胃脘胀痛。

叶片:

果肉:假种皮,甘、酸,温。益气补血。用于病后体弱,脾虚久泻,血崩。

果核:甘、微苦、涩,温。理气,散结,止痛。用于疝气痛,鞘膜积液,睾丸肿痛,胃痛,痛经

功能主治

荔枝味甘、酸、性温,入心、脾、肝经;果肉具有补脾益肝、理气补血、温中止痛、补心安神的功效;核具有理气、散结、止痛的功效;可止呃逆,止腹泻,是顽固性呃逆及五更泻者的食疗佳品,同时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有促进食欲之功效。

①《生草药性备要》:浸水数日,贴烂脚。

②《泉州本草》:治耳后溃疡,晒干,烧存性,研末调茶油,抹患处。

附方

治虚喘:荔枝树皮100克,水煎代茶饮。

食用价值

荔枝所含丰富的糖份具有补充能量,神疲等症状;荔枝肉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蛋白质;荔枝拥有丰富的维生素,可促进微细血管的血液循环,防止雀斑的发生,令皮肤更加光滑。

食物搭档

1、荔枝+红枣

荔枝含有丰富维生素,可促进毛细血管的微循环;红枣有养血补血的作用。同食,可起到更好的补血及美容养颜功效。

2、荔枝+绿豆汤(绿茶、凉茶、淡盐水)

荔枝食多上火,而绿豆汤(绿茶、凉茶、淡盐水)是败火之物。同食,能减少上火的影响。

3、荔枝+水产(禽类)

荔枝入菜,一般与水产或禽类等“白肉”搭配:一是因为色泽的考虑;二是因为这些“白肉”在口味上也容易和荔枝相互烘托。其中最适合的就是海鲜,因为海鲜的寒性恰好可以中和荔枝的热性。

食用禁忌

1、荔枝-黄瓜、南瓜、胡萝卜、动物肝脏

黄瓜、南瓜、胡萝卜中所含的维生素C分解酶,会破坏荔枝中的维生素C,动物肝脏中的铜、铁离子也能破坏荔枝中的维生素C。荔枝与这些食物同食,会使原有的营养价值降低,所以不宜同食。

2、荔枝-李子

二者均性温,多食容易上火,同食,更易上火。

注意事项

在吃荔枝前后适当喝点盐水、凉茶或绿豆汤,或者把新鲜荔枝去皮浸入淡盐水中,放入冰柜里冰后食用。这样不仅可以防止虚火,还具有醒脾消滞的功效。

另外,用荔枝壳煎水喝,能解荔枝热。成年人每天吃荔枝一般不要超过300克,儿童一次不要超过5枚。

宜食人群

荔枝适宜体质虚弱、病后津液不足、贫血者食用;适宜脾虚腹泻或老年人五更泻、胃寒疼痛者食用;也适宜口臭者食用。

忌食人群

荔枝性热,出血病患者、妇女妊娠以及小儿均应忌食。凡属阴虚火旺体质者忌食;糖尿病患者忌食。荔枝不可多食,多食发热;老年人多食荔枝可加重便秘。长青春痘、生疮、伤风感冒或有急性炎症时,也不适宜吃荔枝,否则会加重病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447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