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葵素具有弱碱性的特点,在烹调土豆时加入适量米醋,利用醋的酸性作用来分解龙葵素,能起到解毒作用,人常常吃的酸辣土豆丝、醋熘土豆丝,不仅味道好,安全性上也更胜一筹。
龙葵素,又称为龙葵碱,最初于1820年在龙葵(Solanum nigrum L.)中发现。后来从茄科的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inn.)中也分离得到龙葵素,故也称其为马铃薯毒素。随后的研究发现,龙葵素并非单一物质,而是一类结构类似、理化性质相近、有毒的甾体皂甙(苷)类生物碱,包括茄碱、卡茄碱等。
目前总共发现有100多种龙葵素类的生物碱,主要存在于马铃薯、番茄、茄子等茄科植物中,也发现在百合科、菊科植物中发现有龙葵素的合成。迄今为止在马铃薯中发现的龙葵素种类多达80种。 成熟的马铃薯中龙葵素的含量较低,可以安全食用。
马铃薯,别名叫土豆,也叫洋芋,英文名叫Potato。马铃薯是现今人类社会的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土豆是常见的蔬菜之一,但是如果您家的土豆吃起来口感发涩,那可就要小心了,这种土豆很可能已经长芽,严重的话还会引起中毒。
土豆中含有一种弱碱性的生物学碱——龙葵素,它有麻醉中枢神经和溶解红细胞的作用。其含量较少,100克土豆中约有10毫克,一般食后不致引起中毒。但如果土豆存放时间长、温度较高,或有阳光直射,都可能使土豆发生变化,比如发黑发青、发芽、出现黑斑等。
这时,龙葵素含量倍增,尤以芽、皮层内和腐烂处含量最高。极少量龙葵素对人体没有明显害处,但是如果一次吃进200毫克(约半两土豆),经过15分钟至3小时就可发病。
以上参考来源:百度百科-龙葵素
在食用马铃薯时,要挖去生芽的马铃薯的芽眼以及附近的皮肉,并将变紫表皮削除。削好的马铃薯需要放入冷水中浸泡40分钟左右,以使剩余龙葵素溶于水中。如在烹调时放些醋,也可以破坏龙葵素,避免引起食物中毒。
马铃薯及其制品中的龙葵素含量与光照条件、储藏时间、储藏温度、空气湿度 、氧气浓度以及二氧化碳浓度密切相关。在光照的条件下,马铃薯及其制品中的龙葵素会快速合成,其含量比没有光照的条件时增加将近1倍。
此外,增加储藏时间,升高储藏温度、氧气浓度以及二氧化碳浓度,马铃薯中的龙葵素含量都会增加。因此,将马铃薯储藏在干燥、通风、低温的条件下,一般储藏温度在4℃左右比较适宜。同时,在采购、贮存、加工马铃薯时要按规范进行。
毒性
龙葵碱广泛存在于马铃薯、番茄及茄子等茄科植物中。在番茄青绿色未成熟时,里面含有龙葵碱。马铃薯中龙葵碱的含量随品种和季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为0.005%~0.01%,在贮藏过程中含量逐渐增加,马铃薯发芽后,其幼芽和芽眼部分的龙葵碱含量高达0.3%~0.5%。
龙葵碱口服毒性较低,对动物经口的LD50为:绵羊500mg/kg体重,小鼠1000mg/kg体重,兔子450mg/kg体重。
人食入0.2~0.4g龙葵碱即可引起中毒。龙葵碱并不是影响发芽马铃薯安全性的唯一因素,引起中毒可能是与其他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毒理学作用机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龙葵素、百度百科-龙葵碱
龙葵素又名茄碱(Solanine),是一种甾系糖甙生物碱,能引起溶血作用、抗胆碱酯酶抑制作用和神经症状。龙葵素主要存在于茄科植物马铃薯的块茎、龙葵的全草及发芽变绿的山药中。因误食发芽变绿的马铃薯、山药及龙葵果实造成人、猪、牛、马、羊龙葵素中毒多有报道,偶见于犬、鸭,野生动物松鼠、猴亦会发生采食龙葵果急性中毒死亡。因食用发芽马铃薯发生龙葵素中毒病例较多,多为群发性人畜中毒。由于食入龙葵引起中毒的以羊为多见,其次为牛、马等,小孩食未成熟果实亦可中毒。
龙葵素(Solanine)是马铃薯中的有毒物质,也叫马铃薯毒素(也可见于茄子,未熟西红柿),是一种有毒的糖苷生物碱。
能溶于水,有腐蚀性和溶血性,但遇醋酸加热后能分解破坏。一般每百克马铃薯含有的龙葵素只有10毫克左右,不会导致中毒。而未成熟的或因贮存时接触阳光引起表皮变绿和发芽的马铃薯,则每百克中龙葵素的含量可高达500毫克,如果大量食用这种马铃薯就可能引起急性中毒。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33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经常熬夜的白领应该吃这些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