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息肉有多个病理类型,长在4个部位的息肉易癌变,及时切除

佚名 2024-05-30 19:32:16

息肉有多个病理类型,长在4个部位的息肉易癌变,及时切除

来自息肉的独白:我的名字叫做息肉,说穿了我无非就是你体内多余的一块肉!

只要你体内空腔器官、有黏膜覆盖的区域,都是我爱生长的环境,从鼻腔到你的肠胃,任何一处都可能有我存在。

你可别小看了我,我虽然是良性息肉,但同样也有癌变可能!

你可能会认为这是息肉在夸大其词,但事实上,息肉中的确有可能会发生癌变的种类。息肉就是一种良性肿瘤,它和细胞突变、单克隆增殖有关。

临床上息肉有多个病理类型,少数息肉恰恰就与癌相关。因此,如果以下四个部位生长出息肉,千万不要放松警惕:

1、肠道息肉:肠息肉在临床上可笼统地分为腺瘤和非腺瘤两大类,其中非腺瘤性息肉包括了炎性、增生性等,它与肠癌的发病关系不大,但是腺瘤却并不相同。

根据临床数据表明,有近95%的大肠癌患者,都是从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的,特别是多发性、生长直径较大的腺瘤息肉癌变率最高,超过2cm以上的息肉,癌变率能达到50%以上;

2、胆囊息肉:这种息肉可分为腺瘤性和胆固醇性息肉两种,和大肠息肉不同,临床上出现于胆囊的腺瘤性息肉较为少见,不过只要出现就有癌变的可能。

通常,胆囊腺瘤性息肉多是单个存在,越是生长较大的息肉,超过1cm以上,癌变的可能性也就会越大。

除此外,胆固醇性息肉也有癌变可能,因为它可造成胆囊功能异常,进而发展为胆囊积液、胆囊炎,长期慢性炎症持续刺激,也会造成癌变出现。

因此,只要是发现胆囊息肉、生长过大时,无论是哪一类型,都需要及时进行切除治疗;

3、胃息肉:和以上两种息肉类型比起来,胃息肉与大家而言是较为陌生的存在。它的早期症状多隐匿,而出现症状时,则表现为上腹部隐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

根据临床掌握的资料来看,只要是发现胃腺瘤性息肉、即便是小的腺瘤也需及时切除。

这是因为随着腺瘤性息肉增长、受到慢性胃病等多方面影响,癌变率会与日俱增,所以越早切除、风险也就会越小;

4、宫颈息肉:通常情况下,宫颈息肉的出现多和慢性炎症长期刺激有关,绝大部分宫颈息肉都是良性状态,且没有明显症状。

但是,随着息肉持续增长,患者阴道生理环境可能会被破坏、息肉形成粘液栓,容易影响受孕。

所以,女性在发现宫颈息肉时,应尽早切除处理。且术后需要进行病理检查,确定息肉的性质。如果病理提示有恶变,则需要进行下一步治疗。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息肉并不能和癌划上等号,从腺瘤性息肉到癌变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所以查出息肉大家无需过度紧张,只要按照医生建议进行观察、切除治疗即可。

不过,息肉具有复发的可能性,所以即便是进行切除处理,患者也需定期复查,以免息肉复发而不自知。

大肠息肉开始癌变,有哪些症状呢?怎么处理呢?

“肠息肉到底是什么?”“肠道长了息肉一定要手术切除吗?”“肠息肉切除后一定要定期复查吗?”“肠息肉一定会癌变吗?”这是在接诊过程中问的非常多的问题,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看看。



什么是肠息肉呢?肠息肉,其实就是肠粘膜表明上凸起的一种赘生物,一个肉疙瘩,说白了,就是肠道上多了一块肉。一般来说,肠息肉发生时,身体不会有任何症状,只是默默的潜伏在我们的身体内,除非进行体检,否则很难察觉到长了息肉。

或者是一些较大的息肉会引起肠道症状,主要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大便带血,偶尔会有腹痛,还有一些患者在大便时会有肿物从肛门脱出。由于大肠息肉临床上常无症状,即使是出现了某些消化道症状如腹泻、腹胀、便秘等较轻微和不典型的症状而被忽视。一般病人多以便血、粘液血便等来就诊,又长被误诊为痔疮等肛门疾病而延误检查,因此而误诊误治。



肠息肉一定要切除吗?肠息肉可以说是大肠癌的“近亲”,虽然诱发肠癌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但是95%的肠癌却是从肠息肉演变而来,可以说息肉是大部分肠癌的“元凶”,所以不得不防。

肠息肉从无到长出来,再到癌变,一般来说需要三至五年的时间,因此早期筛查很重要,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切除,是预防大肠癌的最好方法。

但是更值得警惕的是,肠息肉即使是切除,也极易出现复发的情况,在一个对近万名大肠息肉患者的调查研究发现,大约有50%的大肠息肉患者在术后4年内出现了复发的情况。

所以说,如果您曾经得过肠息肉,那就意味着可能再次得大肠息肉。由于大肠息肉通常无任何症状,如果等到出现症状时往往可能已经发生癌变,为时已晚。所以曾经有大肠息肉病史者,一定要定期复查。



肠息肉一定会癌变吗?哪种息肉易癌变?虽然说,肠息肉是肠癌的元凶,但也并不是所有的肠息肉都会癌变。息肉是否会癌变,还与年龄、大小、形状、数量、部位、遗传等有关,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判断它离癌是远还是近:

●看大小:?越大的息肉越危险。1厘米以下的腺瘤样肠息肉癌变率为1~3%;1~2厘米的为20%;2厘米以上的高达50%。

●看形状:“趴”着长,长得像个摊开的饼子,这种扁平型的息肉最危险,需要尽早发现,尽早排除。

●看数量:单个、两个息肉癌变概率不高,有的人可长出10多枚、20多枚息肉,数量越多越危险。

●看部位:有的部位容易发生癌变。

●看家族史:某些息肉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有肠癌或者肠息肉家族史的人要特别关注息肉。



一般来说,肠息肉分为两大类,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样息肉。

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一般来说不易癌变,但是大部分息肉都有癌变的倾向,尤其是腺瘤样息肉被定性为癌前病变,可以说,大多数肠癌都是有腺瘤发展而来。因此当发现息肉,判断是否有癌变风险,最准确的评估是病理检查,息肉是否是肿瘤性息肉和腺体增生异型性程度是主要的判断依据。

肠息肉的癌变过程是从微小息肉到小息肉,再到大息肉,最终发生癌变,这一过程一般需要5~15年,病人只要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及时发现,必要时及时切除,就可以消除后患。

哪种息肉会变成恶性肿瘤?你引起注意了吗?

息肉是什么东西?可能会有很多人还不知道息肉是什么东西吧?其实简单点说,息肉就是在黏膜表面上多长出来的一块肉,这块肉被称为赘生物,这种赘生物很容易被误以为是脂肪瘤,囊肿,纤维瘤等。

平时如果没有注意,皮肤表面会出现一种赘生物,在临床上,称之为息肉。很多人对于息肉并不是太了解,所以对它也存在一定的争议,有的人认为息肉不用治,对身体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有的说息肉会癌变,必须及时治疗。

鼻息肉

鼻息肉是赘生于鼻腔或鼻窦黏膜上突出于鼻腔黏膜表面的增生组织团。以鼻阻塞或鼻分泌物增多为常见表现,伴面部疼痛或肿胀感,嗅觉减退或丧失。鼻镜检查可见鼻腔内有一个或多个表面光滑、灰白色、淡黄色或淡红色的如荔枝肉状半透明肿物。

触之柔软,不痛,不易出血。息肉小者须用血管收缩剂收缩鼻甲或用鼻内镜才能发现。息肉大而多者,向前发展可突至前鼻孔,其前端因常受外界空气及尘埃刺激,呈淡红色,有时表面有溃疡及痂皮。鼻息肉向后发展可突至后鼻孔甚至鼻咽。

巨大鼻息肉可引起外鼻变形,鼻背变宽,形成“蛙鼻”。鼻腔内可见到稀薄浆液性或黏稠、脓性分泌物。如果息肉阻塞咽鼓管,可能会导致患者耳鸣,听力减退,还可引起打鼾、鼻窦炎、慢性咽炎等耳鼻咽喉并发症,更致命的是可引发癌变。

因此,一旦出现鼻塞感加重症状,建议到医院做鼻窥镜检查。如果确诊是鼻息肉,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早期彻底摘除息肉,一般不会癌变。但是,由于有时鼻息肉摘除后又复发,因而许多人反复手术,对鼻腔组织和生理功能产生严重刺激,与慢性炎症交互作用,就会增加恶变的可能。

胃息肉

胃息肉是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凸入胃内的隆起性病变。早期或无并发症时多无临床症状。有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

合并糜烂或溃疡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粪潜血试验阳性或黑便,呕血较为少见。位于幽门部的带蒂息肉,可脱入幽门管或十二指肠,出现幽门梗阻。生长于贲门附近的息肉可有吞咽困难。

胃息肉主要有两种,增生性的息肉和腺瘤性的息肉,增生性的息肉在胃息肉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大约是75%至90%。腺瘤性的息肉是指胃黏膜上皮的,一般体积还比较大,但是面比较光滑,主要是表面的上皮、小凹上皮,和腺体的增生构成的。

胃息肉没有比较有效的预防方式,出现胃息肉以后要及时检查和治疗,这是最好的方法。

肠息肉

肠息肉多发于结直肠,是结直肠最常见的良性瘤样病变,青壮年多见。绝大多数肠息肉不是严重的疾病,是可以治好的。

经肠镜切除术,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首选方法。通过内镜的定期随访,我们还可以发现息肉复发,并且及时予以治疗来防止癌变。肠息肉与恶性肿瘤不同,一般情况下它生长都比较缓慢,细胞的分化良好不会转移到别处,癌变的发生率很低,更不会直接危及生命。

肠息肉多数是单发,少数为多发,表面光滑、质地很脆,容易被大便擦破而出血、溃烂、无蒂、宽基的息肉可以转变为恶性肿瘤,息肉越大,癌变的机会也越大。直径超过 2 厘米的息肉,风险提高;若是肠镜检查发现了5厘米以上的息肉,需要立即切除。

为什么会患上结肠息肉

长期腹泻。其实在临床上有发现,称很多的病人的肠道粘膜是很容易出现过敏或者是自身就有慢性的肠炎产生的。这和病人平时饮食不注意有很大的联系,比如平时比较喜欢喝酒,吃生冷的食物,吃海鲜,吃辣椒等等,这些情况更易造成腹泻产生,而且有些人还会没有原因就出现腹泻的情况,这就会造成肠道粘膜病变,从而发生息肉。

炎性刺激。有些病人的直肠粘膜产生息肉,主要是由于自身有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造成的,它会让肠粘膜经受长时间的刺激,从而造成息肉状肉芽肿出现,而这种病理变化一般都是炎性息肉,所以老年人应看看是不是自身就有炎症,如果要马上进行治疗。

遗传和基因问题。有研究发现称息肉的产生和病人自身的基因突变,遗传体质等情况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基因问题可能是父母遗传给自己后代的,而且在遗传机会上不分性别,也就是说男女都是占有同等几率的,所以如果上辈人有结肠息肉产生,那么老年人在平时更需注意自己的身体变化情况。

饮食关系。饮食关系和直肠息肉也是有一定的联系,专家称在肠道里面的细菌会和胆酸物质产生作用,这可能是腺瘤性息肉生长的根基,而如果一个人在平时的饮食里面释放类的食物有超过百分之四十的话,那么就更会更容易造成结直肠息肉出现,所以说如果老年人平时比较喜欢吃脂肪多的食物那么就更容易患上该疾病。

长期便秘。便秘病人也是可能会出现直肠息肉的,这是由于病人排便时间比原来要长很多,而且还会几天排一次便的情况,由于病人的粪便长时间在肠道里面储存,那么产生的毒素就会再次被息肉吸收,这样就会造成肠粘膜长出息肉。

关于预防息肉癌变,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定期复查。通常情况下,单个息肉,一年复查一次;如果是多个的息肉,且面积超过2cm,需引起重视,一般半年就要检测一次了;如果结果为阴性,可以一年一次。

息肉和癌症的关系是怎样的?

先来为大家科普一下息肉和癌症的概念到底是什么?

息肉主要是说生长在组织表面的一种赘生物,息肉的类型有很多种,常见的是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息肉主要有胃部息肉,肠道息肉,宫颈息肉,胆囊息肉等等。

而癌症的概念是说起源于上皮组织的一种恶性肿瘤,也是恶性肿瘤中最为常见的,生活中常见的癌有胃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食管癌等等。

关于息肉和癌症又怎样的关系,大多的息肉是属于一种良性的息肉,基本不存在有恶变的可能性,只有少部分的息肉才会出现恶变,比如一些炎性的息肉,腺瘤性的息肉和一些胃肠道的息肉虽然是属于一种良性的病变,但是当某些因素长期的刺激之后,就会有可能导致恶变的发生,所以对于腺瘤性的息肉和炎性的息肉需要进行内镜的定期复查,防止其发生恶变,必要时进行手术的切除或者套扎。

所以说息肉和癌症的关系主要在于某些息肉存在有一定的恶变性质,需要患者自身的定期检查和及时治疗,由于现在人们的健康意识普及,大多的中老年人群会定期的进行胃镜,肠镜的检查,使得一些息肉早期的发现,形成了良好的治疗。

息肉是可以通过检查发现的,所以,为了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每年至少两次的体检是必要的,发现息肉后及时行病理检查以排除癌变的可能,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考虑是否手术切除;但是,息肉是比较容易复发的,尤其是在不良的饮食及生活习惯下,所以,即使切除了息肉也应该按时复查!

对于息肉常用的治疗方式主要是以内镜下的切除为主,是防止息肉癌变的一个重要举措,目前内镜下消除息肉的方式主要有:电凝,电灼,激光,冷凝等。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2954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