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是很多人都要进行的一项身体检查,一般包括血常规、视力、身高体重、透视、血压等检查项目。
通常情况下人体出现异常状况,血液中都有可能有所显现,因此血常规检查项目是必检项,通过体检有一部分人检查出癌症。
一、抽血检查,能确诊癌症吗?
体检的抽血检查一般都为血常规检查,主要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等。
虽然身体健康情况可以在这些数据上显示出来,但并不意味着癌症也会在此显现,尤其是初期的癌症很有可能无法确诊。
不过也有一些癌症可以由此体现出来,比如血癌,也就是白血病!
二、哪些检查项目可以检查出癌症
1、B超
B超具有简单、快捷、无毒副作用等优点,是利用超声波进入人体内部,遇到体内不同物体返回,经计算处理形成图像,能够直观的将体内部状况展现在显示屏幕上,及时发现病灶所在。
B超虽能够发现肿瘤,但肿瘤为良性还是恶性,该检查方式无法定性,还需要搭配其他生化检验项目确诊。
2、CT
CT检验是医院检验科最常用到的检查手段,能对患者全身各处做全面检查,一次性捕捉多个方位图像,直观反映体内病灶情况,能够检出肺癌、肝癌、胃癌等多种恶性肿瘤。
不过CT具有一定的放射性,有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此外普通的CT检查容易漏掉一些恶性肿瘤,因此常用于癌症筛查的为螺旋CT或加强CT。
3、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形成的一组图像,它是一种无伤害的绿色检查手段,相较CT,核磁共振成像更清晰准确,可多方位多角度成像的优点,能够将患者体内的恶性肿瘤信息清晰的呈现出来。
不过因其原理的特殊性,任何金属制品不得带入检验室,装有心脏起搏器、假牙、金属心脏瓣膜、金属支架的患者不宜使用,此外危重患者和幽闭恐惧症患者也不适用。
4、内窥镜
肠镜、胃镜、阴道内窥镜等都属内窥镜,简单的讲就是利用镜头观测患者体内状况,适用于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直肠癌、宫颈癌、胰腺癌、胆管癌等恶性肿瘤。
缺点是内窥镜在进入身体时会造成患者不适,患者在检查前应做好心理准备,倘若患者害怕疼痛也可选用无痛内窥镜检查。
通过上文了解,体检的抽血检验并不能检出所有癌症,想要知道体内是否有癌,还需借助以上四种检查手段B超、CT、核磁共振和内窥镜。
不过这四项检验都为影像检查,通过他们能够发现病灶,想要确诊癌症,还需进一步进行一些生化检查项目,如宫颈癌的宫颈细胞学检查,肝癌需要做的血液甲胎蛋白检验。
检查癌症,至少10000以上,一个是核医学科的patct检查,检查费就在10000左右,预约时间一到两个月。。第二个就是肿瘤标志物检查,就是血液生化检查。费用3000左右。 普通的核磁ct查不出来的。我就是早期癌症病人
单位组织的体检一般都是常规体检,大体项目如下:
一般检查:
身高、体重、血压 四肢形态 皮肤状况 腹部乳腺检查等(其实教科书上远不止这些,但是这些最为重要) 了解你身体的大体状况,一般要动态观察,也就是每年查个几次,才有一定价值。比如短期内体重迅速下降,对肿瘤诊断有一定的意义。血压检查有无患高血压病,可以对此病诊断及预防,并及时用药干预防止其进展。
化验检查:
常有的项目是:血常规、肝肾功能、肝炎类(乙肝五项)等,有的单位体检还会有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如:爱滋病、淋病、梅毒等。
具体讲,血常规是检查各类血液中各种细胞蛋白等的量和状态等,比如血红蛋白低可能贫血,白细胞高可能有感染。肝肾功能顾名思义就是检查肝脏和肾脏的生化代谢等功能,肝炎类的检查是检查有无患甲肝、乙肝等肝炎。
然后有一些仪器设备类的检查:
B超、心电图、胸片:B超查的是肝脏、胆囊、胰腺、脾脏、双肾脏的形态大小质地有无畸形变异或异常增生物(比如肿瘤)等,女性B超因为要检查子宫和卵巢的情况,为了让它们的影像和膀胱区分开以便更清楚的显示出来,所以女性体检B超前要“憋尿”;心电图就是检查心脏的运动和生物电情况、胸片是检查胸腔中肺、器官支气管的情况以及纵膈(包括心包食管等)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查腹部B超时一定要和医生多交流,因为每天的人会很多,所以有一些很小的变化B超看不到,或者医生没有找到都会影响诊断,争取让医生看的仔细些。心电图有时候并不能完全发现心脏的疾病,因为有些时候只有在心脏病发病的时候心电图才会有所改变。胸片检查因为有放射性的X线,所以要做好防护工作,头、脖子、性器官一定要用铅制的衣服防护好,还没孩子的年轻人一定注意。
最后你说的能否查出癌细胞,简单的说,查不出癌细胞。
但是通过检测一些癌细胞分泌出来的因子或者由癌细胞致使机体产生了原来没有的血液和细胞因子等物质,可以提早发现肿瘤。目前很多医院都有这种检查,比如“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这些都可以去医院查,不过体检是一般没有,如果需要可以自己交钱做。女性还要定期检查宫颈涂片,预防宫颈癌,乳线癌检查一般通过触诊和B超,年轻女性不要轻易作“钼靶”检查,因为有报道说会使正常细胞变为癌细胞。
总之,这种体检是很必要的,可以排查出很多常见病,但是不要简单的认为检查正常就完全正常了,道理很简单,去医院看病时,项目少,病人多流量大,等各种因素都会造成漏诊现象的发生。所以除了单位每年的体检外,最好自己再安排一次体检。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近日一名50岁的女士在医院做无创痰液检查时,被查出了肺癌,进一步确诊后发现是早期肺癌,手术后安全出院。这不免让人好奇,现在只需一口痰就能检测出肺癌吗? 一口痰查出早期肺癌 50岁的潘红(化名)来到医院做体检,发现肺部有小结节,专家看了体检报告后,告诉她:有可能是肺癌。于是建议她做无创痰液检查,进一步确诊。 刚开始,潘红心中也有疑虑,毕竟一口痰怎么可能检查出肺癌,但想到不用穿刺、照片子,只要一口痰也就去做了。 结果显示,有两个基因呈阳性。之后,潘红在医生的指导下切除了结节,幸运的是,病理检查显示是早期肿瘤,5年生存率非常高。 痰液不是检测肺癌“金标准”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病内科倪莲芳副主任医师指出,虽然痰液检测确实能一定程度发现早期肺癌,但它并不是肺癌诊断的“金标准”。 临床上诊断肺癌,最终还是要依靠病理检查。 倪莲芳主任介绍说,肺癌之所以死亡率那么高,就是因为患者检查得太晚了,一发现就已经是晚期,预后差。所以提高早诊率是肿瘤界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临床上的肺癌早诊方法包括:加深公众对肺癌的认识;用X线和CT做早期筛查;检查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呼吸道分泌物和呼出的气体。 其中呼吸道分泌物指的就是痰液检测。 说到痰液检测,倪莲芳认为它对肺癌检测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它够简单,不需要昂贵设备,病人也没有痛苦; 其次,痰液中含有支气管肺组织的脱落细胞,肺部癌变产生的癌细胞也会随痰液咳出,所以用它检测还是基本可靠的。 不过,因为它的影响因素颇多,再加上医生技术水平的影响,所以检出阳性率较低,而且出结果时间较长,一般需要3天才能拿到报告,所以临床上并非首选。 “痰液检测”是一个高科技成果,它的主要价值在于筛选高危人群,而并非作为诊断标准,所以它只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检查工具,新闻所说的“一口痰就能发现肺癌”太过绝对了。 检测早期肺癌,低剂量螺旋CT仍是第一检查手段 在2015年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上提出的“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专家共识”建议,高危人群最好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以便发现早期肺癌。高危人群包括: 年龄50-70岁人群; 吸烟20年以上; 长期出于二手烟环境中; 有职业暴露史(铍、石棉、氡、铀); 有肺癌家族史; 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 倪莲芳副主任介绍说,在以后,还可考虑加做一项“痰液检测”,以提高准确率。 据了解,低剂量螺旋CT用于检测早期肺癌,它的优势在于敏感度高和辐射低。敏感度是常规胸片的4-10倍;而患者照一次所受的辐射量也比普通胸片下降了80%以上。所以一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完全不用担心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2928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