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在发展,我们的健康却在倒退!”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系副主任钮文异教授说出了国人健康的现状。这句话与亚洲某大型机构公布的居民“健康生活系数”调查结果不谋而合。该调查涉及亚太地区15个国家的1万余人,74%的人觉得自己的健康状况不如5年前,其中包括许多30岁以下的年轻人。
慢性疾病高发是倒退主因
之所以会出现健康状况倒退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慢性疾病的潜在威胁。该调查结果显示,44%的中国大陆受访者关注癌症,为最高,其次是心脏疾病和肥胖问题,比例分别为38%和26%。大家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近5年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与之相关的疾病死亡率也处于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蓝睿明曾指出,中国80%的疾病死亡原因与其有关,“我国慢性病上升在预期之内,未来30年甚至可能出现井喷现象。”钮文异说。
这话并不是危言耸听,我们先看以下一组数据。《美国医学协会杂志》近日刊载的一项调查结果称,与2007年相比,中国增加了2200万名糖尿病患者;截至目前,全国心血管病患者已高达2.9亿,比去年增长28%,脑卒中至少700万;2011年,世界银行发布的《创建健康和谐生活:遏制中国慢性病流行》报告指出,生活方式是导致中国城市居民患慢性病的重要原因,如不改变,到2030年,中国40岁以上人群中高血压、高血脂等慢病患者将增加2~3倍,其中糖尿病将增加4倍。
在最新调查中,污染问题是另一个被关注的热点。各种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七成中国大陆受访者对空气污染带来的健康隐患表示担忧,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研究已经证实,雾霾天气、汽车尾气等因素带来的空气污染会诱发呼吸道、心血管等疾病,甚至癌症。
知而不改是帮凶
人们常说“年老体衰”,其实,年龄和健康的关系并非如此绝对。钮文异说,只要坚持正确的生活习惯,完全可以保持身体健康,做到“年老未衰”。相反,如果按照错误的方式生活,不管你现在多么年轻,等到的结果一定是健康倒退,未老先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副主任姜垣告诉记者,很多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都与生活方式有关,如吸烟、饮酒、高油高盐高糖饮食、运动少、久坐、精神压力大等。世界银行开展的一项关于中国慢病的研究成果显示,由上述因素导致的慢性疾病占所有新发病例的2/3,吸烟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更是慢性疾病导致人们死亡的主要原因。
可以说,改变生活方式是我们可以直接掌握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但该调查结果显示,尽管97%的受访者赞同这一观点,希望自己拥有充足睡眠、定期运动、体检和健康饮食,却无法积极改善;有超过1/4的人在过去一年内并未接受任何健康检查。这一现象在年轻人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对他们来说,健康与事业似乎永远是一对矛盾体,为了工作,有时不得不熬夜、久坐,承担各种压力,由此会引出饮食不规律、缺乏睡眠和运动、吸烟等一系列问题,而他们就在这种恶性循环中透支着健康。
在钮文异看来,人们知行不一是因为“知易行难”,以及家庭、职场和社区中不健康的人文环境。这一直都是国人存在的大问题。就拿限盐来说,“饮食清淡别太咸,每人每天6克盐”是钮文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编的健康口诀,目的就是为了提倡少吃盐,减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但20多年过去了,新标准已经从6克减为5克,中国人吃盐量不降反升,北京居民每人每天吃盐量为13~16克,远远超出了健康标准。
除了个人因素,企业健康政策的缺失也是关键之一。调查中提到,超过90%的受访者认为公司应该有保障员工健康的措施,但在这方面,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企业连员工一年一次的体检都不能保证。钮文异说,健康管理在发达国家早已普及,在我国这种管理理念一直很缺失。研究发现,企业忽略员工的健康管理,至少将使劳动效率降低25%。
从这一刻开始改变
要想把慢性病挡在门外,就必须杜绝不良的生活习惯。这或许是老生常谈,但请从这一刻开始改变,别等明天。
戒烟不含糊。姜垣指出,什么时候开始戒烟都不晚。戒烟在刚开始的1~3周最难熬,此时可以找点有意思的事分散精力,如看电影、打球等。当烟瘾来袭,试试“戒烟四招”:深呼吸15次、喝杯冷水、扩胸伸懒腰、刷牙洗脸,或找人聊天,嚼小黄瓜、口香糖等。当身体出现呵欠连连、精神不济等“戒断症状”时,适当锻炼一下,通过运动释放“快乐激素”,对抗烟瘾。同时,家人要监督鼓励。
运动找个伴。世界各国医生已将“运动”写进处方,建议每天运动半小时,快走、慢跑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我国国家体育总局则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需长期久坐的人应工作40分钟起身活动活动。如果自己很难坚持下来,那就找个爱运动的伴儿吧。
健康饮食从家庭主妇做起。健康人每天吃盐不超过5克,并且特别注意“炒菜少放盐,平时少吃腌”;吃油不超过25克;多吃富含矿物质、维生素等成分的深绿色、红色、橘红色、紫红色蔬菜等。家庭主妇应成为健康饮食的“排头兵”,因为她们影响着全家人的习惯。
目标别太高。西南大学心理学副教授杨东表示,压力的产生,是由于我们的主观对客观环境产生的目标和预期――我要在多长时间内赚多少钱,我要买什么样的房。压力不一定有害,但如果一个人欲望过强、目标过高,面对压力就会失控,所以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身体状况来设立生活、工作目标,这样才不至于被压趴下。
另外,从国家和企业来说,也要出台一些政策来引导公民和员工的健康行为。姜垣说,国外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比如在健康饮食方面,芬兰的全麦食品有补贴,卖得很便宜,美国的低脂奶价钱跟其他奶制品一样,我国就会相对贵一些。在运动减重方面,日本政府出台腰围标准,太胖可能会影响晋升。在禁烟方面,法国“香烟警察”上街巡逻等很有效。
你说的“寿命”是指谁的寿命呢,是批某个个体的寿命,还是人类作为一种整体的平均寿命,或者人类的最高寿命?
癌症对个体来说,如果没能治愈,比如很多晚期癌症无法治愈,那对这个人来说,他的寿命当然会受影响,假如他在四十岁得的是不能治愈的癌症晚期(某些癌症晚期仍有可能治愈,所以要限定条件),由于他得这个癌症不能治愈,就算通过治疗能延长五年,也就是活到四十五岁,很显然,他的预期寿命是明显下降的,因为如果不是得了这个癌症,他本来预期可以活到七十岁左右(按一般来说)。因此,如果癌症被攻克,也就是癌症都能治好,不管什么病情,所有癌症,只要是得了癌症,不管什么类型的癌症,也不管什么分期的癌症,都能治好,他不死于这个癌症,那这个人的生存时间会明显延长。但当然,也只是相对他得癌症生存时间,癌症攻克了,不会提高他本来的预期寿命,比如,他没得癌症本来就只能活到七十岁,癌症攻克了,他也仍只能活到七十岁,不会因为癌症攻克了,他可以活得更长。
就人类作为整体来说,癌症并不是影响人均寿命的主要因素,癌症也只是众多疾病中的一类而已。有人会说,癌症会致命啊,是的,前面说了,那是对个体。事实上,人类的寿命并不会因为癌症的攻克(假如癌症能攻克的话,其实只是假设,并不能真正攻克)而大幅提高,不要弄得好像人类寿命的长短就卡在癌症上似的。你想一下,几千年前,或者就算是几百年前,你们不是说那个时候癌症很少吗?不是说现在癌症太多了,是的,现在癌症多得不得了,几百年前癌症少得不得了,那是现在的人均寿命长呢,还是几百年前的人均寿命长呢?不用说,当然是现在。这就奇怪了,癌症多了,反倒人均寿命长了,你不是说人类的寿命卡在癌症上么……
若癌症被攻克后,人均预期寿命会提高,个体的寿命不会有变化。
1、若癌症被攻克后,其它类别的疾病和 健康 人的寿命不会有变化,因为人寿命长短主要由遗传基因和生活方式决定,如果一个家族有长寿基因,或有较好的生活方式和 健康 的饮食习惯。比如平时勤劳、乐观、仁义,也不吸烟酗酒等等。这些都是提高寿命的良好因素。
2、若癌症被攻克后,人均预期寿命会提高。
人均预期寿命的计算与同时代的死亡率水平有关,若没有因癌症这一占疾病死因第二多的疾病时,不同年龄人口的平均生存人数相对就会增多,由此推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就会有很大提高。
如果人类攻克了癌症,人类的平均寿命会增加3O岁以上,人的寿命为什么能上升30岁以上?
第一,因为咱人类有太多的人士,被癌症早早地夺去年轻的生命。更因为癌症不是单纯的那些慢性顽病。
癌症倒底是什么样的病?癌症是含基因遗传性的,心脏血管衰竭性的,感染性的,神经系统失控性等等在内的,全身全科性的综合征在人体内的大发作,大泛滥,所以癌症非常难以真正地高效治愈,只是隅然的幸运治愈而已,咱人类真的攻克了癌症,平均寿命增加30岁,确实毫无疑问。
咱人类真的攻克了癌症以后,就完全等于攻克了咱人类自身的,含基因病在内的,所有的急慢疾病。谁都知道,人除了意外事故之外,人没有任何疾病的话,就不会轻易地失去生命,人之所发会失去生命,几乎全是疾病在作怪。
咱人类要攻克癌症,首先不能依靠单一的医技,也不能依靠单纯的抗癌特效药,而是要依靠全科性的医技,依靠含流感在内的,全面性的特效药物的灵活施治,才可以真正意义上的攻克癌症。
试想一下,咱人类的现代医药,除了疫苗防病,输血急救,外科手术能治愈一小部份疾病外,其余的,含流感在内的,几乎所有的急慢性疾病,都无力治愈,想要攻克治愈全科全身性的疾病癌症,让人类平均寿命延长30岁以上,确实还有很漫长的路,要咱人类迈开脚步去行走。
百岁左右是可以的!不过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肝炎,肺结核,老年痴呆症也不可小看啊!其实只要定期体检,医疗有保障百岁左右是可以的!
对于患癌症个体来说,会影响其寿命。但现在对于人类来说这个假说现在难成立。虽然医学科学在进步,但攻克癌症路还漫漫。很多自然和非自然的因素都会影响人类的寿命,所以对长寿的研究是全方面的事情。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还没有真正破解人类的生命密码,所以现在所谓的延长寿命都只是推测而已。仅攻克癌症还不行。
某研究根据寿命损失年数,从282类致死原因中找出了2017年中国人的十大死亡原因,分别是:中风、缺血性心脏病、呼吸系统(气管、支气管、肺)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肝癌、道路交通伤害、胃癌、阿尔兹海默症及其它痴呆症、新生儿疾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脑血管疾病是最常见死因。
仅仅攻克癌症还不行,但如果能攻克癌症,相信抗衰老、人体器官抗老化、大幅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及新陈代谢也能有很大 科技 进步和突破,才有可能人类寿命延长。只能相信未来吧。要想寿命长,心态也很重要。
假设癌症被攻克了,没有了癌症,人的寿命会大幅度延长吗?建立在假设命题的基础上,没有现实数据,可以分析推算,癌症对人的寿命影响有多大呢?
国家癌症中心数据,居民所有死因中癌症占到23%左右,若没有癌症,这部分人的寿命肯定会比现在长,那么人们整体的平均寿命也就延长。但是有一个问题不得不考虑,以我们国家目前平均寿命76岁为基线,若病人是75岁死亡,那么就少活了1年,癌症还是以老年人为多,因此癌症对人们平均寿命有影响,但应该不会太大。
假使攻克癌症、没有了癌症,会不会有其它慢性疾病呢?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它们对人们的威胁也是很大的,总体上癌症比它们对生命威胁快一点,但这类疾病发病人数很多,要比癌症病人多得多,因此没有癌症可能最终对人们的平均寿命影响也不大。
如果癌症病人个体,那影响是绝对的,攻克癌症对于年轻人就是救命了,年龄大的病人延长几年就是实实在在的几年!
癌症种类繁杂,目前对付它的策略不是攻克,而是延长病人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病人或许是带瘤生存。癌症总体上还是老年性疾病,与人的寿命关系密切、正比,也是慢性病,对人的寿命会有一些影响,但攻克癌症、没有癌症不太可能大幅度提高寿命。我是@刘永毅医生 ,感谢您的阅读!
韩一声认为即使在癌症被攻克以后,人类的平均寿命也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至少在中国是这样的。
不过,作为一名“不可知论者”,韩一声认为衰老和癌症是人类无法攻克的医学难题。否则,将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灾难。不过能够攻克癌症并非这个问题的关键。题主的问题是建立在人类已经攻克癌症基础之上的。
就目前的中国而言,虽然既往有调查显示中国是癌症患病和死亡的第一大国,但是2018年发表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目前造成中国人死亡的第一大因素并不是癌症,而是中风;第二大因素也不是癌症,而是缺血性心脏病!
即使在造成人口死亡原因排序中,也只有第三位、第五位和第七位是癌症,分别为肺癌、肝癌和胃癌。其他慢性疾病、交通伤害、老年痴呆症、新生儿疾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等疾病在中国居民死亡原因中占有很大比重。
总体上来讲,癌症在所有死亡者中所占的比例并不高,而且其中很多都是年龄较大的患者。因此,即使是攻克了癌症,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并不会有显著的提高。不过,有提高是必然的,但是由于毕竟比例较低,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了解为啥癌症这么难以攻克,要知道癌症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攻克的。
当然以现在的医学技术来看我们还是在不断进步,我记得我小时候听到有人得癌症了,第一感觉就是他们肯定活不了多久了,小时候对癌症的认识也仅仅只是皮毛,感觉得了癌症就是要不断的化疗+掉头发。而现在相信大部分人也看到了人类这个领域的进步有多大,从早筛的普及,让一部分早期癌症患者有了治愈的可能,到各种癌症新药的出现,越来越小的副作用。
虽然无法攻克癌症,但是还是可以让癌症患者寿命不断延长,不断尝试进一步减轻癌症患者的痛苦。
用细菌来做类比,如果我们被细菌感染,那就直接吃抗生素把细菌杀死,与此同时抗生素也不会伤害我们的 健康 细胞,然而癌症治疗方法就没那么轻松了,首先因为我们自身细胞和细菌细胞有差异,所以抗生素可以识别出细菌并且不攻击我们自身的细胞。当然了,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也有一定差别,这也是为啥我们可以用化疗来治疗癌症(化学疗法杀掉癌细胞但是留住 健康 细胞)。
第二:…比起恐怖分子,癌细胞也挺像邪教的,因为他们还可以“洗脑”周围组织去产生新的血管来支持他们生存。就比如说胰腺癌,癌症之王,牛B的很,为啥呢?因为有一种胰腺癌还可以刺激周围细胞给自己形成一个“保护壳”,让化疗药物无法攻击他们。
第三:癌症可以扩散转移-->癌症扩散转移,顾名思义就是当癌细胞进入血管,然后扩散到身体的另一个地方,然后在那个新的地方再重新长一个新的肿瘤。所以,如果你要是无法杀死所有的癌细胞,那肿瘤就会再长出来,如果癌细胞进入血液然后全身扩散那基本上就是没有什么手术的可能性了。
第四:还是拿细菌感染来说,抗生素可以搞死细菌,但是不同的癌症确像是不同的锁,没有一把万能钥匙可以打开所有的锁,就像是直男看所有颜色都是大红色,但是在小仙女的眼里有烂番茄红,樱桃红,姨妈红等等…癌症也有肺癌,乳腺癌,食管癌,而肺癌里面还分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在细分还有鳞状细胞癌,腺癌等等……然而并没有一种万能药专门针对所有特定的癌症。
更崩溃的是,有些时候,身体里还不止一把锁坏了,而是许多把不同的锁都坏了,那些我们修不好的锁,还会再继续扩散转移!!还有些时候,两个得了同一种癌症的人,细胞突变确是不一样的,所以治疗方法在一个人身上有用,在另一个人身上还不一定有用……
不过好在有免疫治疗,也就是我们让自己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因为癌症的多样性,免疫疗法并不能覆盖所有的癌症和所有的癌症患者。当然现在还有很多关于免疫疗法,还有癌症其他的治疗方法的新研究,虽然离完全治愈中晚期癌症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但是相信5年生存率会原来越高~效果还不错。
按照生物学的原理,哺乳动物的寿命是它的生长期的5-7倍,人的生长期是从最后一颗牙齿长出来的时间(20-25岁)开始计算的,因此 人的寿命最短100岁,最长175岁,公认的人的正常寿命应该是120岁。也就是说,我们的生理寿命大约为120岁。
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6岁,日本是公认的最长寿的国家,平均寿命是83.7岁。如果我们攻克了癌症这类疾病,我们的寿命很有可能延长30-40岁。
问题在于,我们怎样攻克癌症。把期望寄托于治疗技术的进步吗?
不是的, 人类要战胜癌症,关键在于预防。
癌症其实是由一群不知道该如何停止分裂的细胞引起的。 它是内源性的、系统性的疾病。 在基因和不良环境刺激的作用下,一个正常的细胞可能会突然不守规矩地疯狂生长、分裂,不断地吸收周围组织的养分,破坏正常组织的功能,逐渐演变成可怕的癌症。
事实上,人体每天都有大约 3000 个 正常细胞发生突变,所幸,人体的修复系统可以辨认出这些突变的细胞,并将他们在变成癌细胞前消灭掉。但是,如果受到了过量不良环境的刺激,这些不守规矩的细胞就会更多、更强,甚至可能让修复系统也难以应付,导致癌症。
癌症的形成其实是人体修复系统和突变细胞博弈的漫长过程。胜出的癌细胞在人体中不断的分裂增殖,大概需要经过 8-10 年 的时间,才能形成米粒大小的肿瘤,这时称为原位癌。之后,癌症进展迅速,从原位癌发展到花生米粒大小约需要1-3年,再发展到核桃大小需要约8个月时间,此时是癌症的中晚期,从核桃大小发展到拳头大小,只需要3-6个月,此时已经是癌症晚期。
所以,攻克癌症,我们很难找到一种万全的方法治疗它,但可以找到方法提前预防和早期发现它,使癌症变成一种容易接受的慢性病。
美国的癌症筛查效果,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结直肠癌是美国的主要癌症之一,但是在过去的10年间,其发病率以每年3%的速度下降。这主要得益于结直肠癌的筛查,尤其是肠镜检查的普及。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开展了大肠癌的筛查,据统计,在2006年,美国全国范围内50岁至75岁人群中已有60.8%至少参加过一次筛查。
目前,包括肺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等在内的多种癌症的筛查已获得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强有力支持。一些癌前病变或者早期癌症的及时控制对于总体癌症的防治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早筛,我们还要做好提前预防工作。
还要拿美国来说。吸烟是明确的致癌因素,近年来,美国控烟的成绩卓著。美国成人吸烟率已经降到了15%,其中男性为16.7%,女性为13.6%。《2017年度美国癌症数据调查报告》指出,通过控烟,从1990年到2014年,美国男性肺癌死亡率下降了43%。
下面是与癌症相关的风险因素的列表,以及不同因素导致的癌症发生的占比(CA CANCER J CLIN 2018;68:31–54)。也就是说,预防癌症先从一下这几个方面做起。
其实,人类攻克癌症这件事很难,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但是如何做好预防和早筛,现在就有很多方法。寄希望于未来,不如现在开始,做好癌症预防和早筛工作吧。
其实,如今癌症只是影响长寿的一个方面,如今还有很多心脑血管疾病没有被攻克,所以单纯治愈癌症,人类寿命也增加有限,这个数字具体不好估计,因为还有很多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哦。
如今影响人类生存的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或者脑出血等等,太多的疾病都没有被攻克,单独靠治愈癌症来延长寿命,估计希望渺小哦。具体看数据吧,这只是急性心梗的患者数和死亡病例。
再来看看癌症数据统计哦!据统计,在2015年我国有429万癌症患者,有280万新诊断癌症患者,合计大约有710万人而已。后来总结为我国的癌症发病率在升高,而死亡率在下降哦。如今的发病率,变成每天大约1万人,一年就是365万人,规模很大吧。
其实,癌症患者即使都被治愈了,生命延长也就只有一点,毕竟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所以要引起重视。
总之,单纯靠治愈癌症来延长寿命,这个还是很有限的,建议考虑其他危急重症的影响数字,比如急性心梗死亡的,急性肺栓塞死亡,急性脑卒中死亡的,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计算量大,还需要收集很多数据,有几个能做到,重点是做到了又有多大意义呢,因为癌症如今还没有被攻克,只是看看结果而已,没有意义的事情又有几个人会去做呢!
排名前十的慢性病分别是单纯性肥胖??慢性支气管/哮喘 腰椎病? 高血压? 心脏病? 糖尿病 慢性肾功能障碍? 类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骨质疏松 僵直性脊柱炎
1、单纯性肥胖
肥胖症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以体内脂肪细胞的体积和细胞数增加导致体重的百分比异常增高并在某些局部过多沉积脂肪为特点。单纯性肥胖患者全身脂肪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内分泌紊乱现象,也无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家族往往有肥胖病史。一般来说,患有肥胖症的人遗传的可能性比较大,再就是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所致。因为患有肥胖症的人是越来越多。所以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十大慢性疾病。
2、糖尿病
糖尿病常见于老年人和肥胖者。一般也是因为遗传为主。不过很多老人也会因为身体衰老而胰岛素增多,导致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特征。一般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等。
3、腰椎病
腰椎病是由于腰部损伤的不断累积而形成的疾病,属于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腰椎处于人体的中心部位,承接着上半身和下半身。当人体发生活动的时候,腰椎都需要活动,因此会不断的出现磨损。而且上半身的重量由腰椎承担,活动的时候腰椎也会承受一定的压力,当压力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诱发腰椎病。生活中常见的病因有很多,人们不良的坐姿、站姿、睡姿等,都会导致腰椎的弹性和柔韧性都会降低,从而导致承重能力减弱。还有人们生活中腰部出现扭伤和撞击的时候,如果没有及时引起重视,也会形成腰椎病。中老年人腰部磨损严重,因此患上腰椎病的几率也比年轻人要高。
4、心脏病
心脏病是心脏病变的统称,疾病既有慢性病,也有急性改变性心脏病。常见的慢性心脏病主要指的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这类疾病是冠状动脉逐渐出现内膜增厚以及斑块形成,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所诱发的心肌缺血性疾病,要预防心脏病最好戒烟戒酒,合理饮食多运动。
5、高血压
作为三高中的一种,高血压也是很常见的慢性病了。事实上高血压现在已经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患高血压。因为现在很多年轻人精神紧张,并且有高钠盐、低钾饮食,大量饮酒等生活方式。其主要症状的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
6、慢性支气管/哮喘
哮喘是能致命的一种慢性疾病,治疗哮喘要找到过敏源,过敏源是引起哮喘病人病发的一大发病原因,有的人是对特殊的食材和药物过敏,还有的人是对一些真菌过敏,过敏的原因各种各样,找到过敏源就能避免哮喘发作。
7、慢性肾功能障碍
慢性肾功能障碍会导致肾脏出现明显的萎缩,而且不能正常的维持身体的机能运行,也会使身体里面出现酸碱度失衡的现象。在出现性功能障碍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早期进行检查,治愈会更加方便,在平时一定要提高自身的免疫力,经常性的进行身体的锻炼,可以加快的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
8、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类风湿,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病,目前公认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9、原发性骨质疏松
在我国,骨质疏松症已经成第四大慢性病。很多人觉得骨质疏松症是人体自然退化的表现,不需要重视,也不用预防,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根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发表的一组数据显示,全球每3秒就会发生一起骨质疏松性骨折,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会在50岁后遭遇一次骨折,20%的髋部骨折患者会在骨折后的6个月内死亡。
10、僵直性脊柱炎
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种慢性发炎性的疾病,主要侵犯脊椎关节及附近肌腱、韧带等软组织为主,严重者其钙化僵硬,使脊椎失去原有的柔软度而形如竹竿,以前被称为“竹竿病”,部分病患会演变为严重的驼背。此病前期和关节炎发病相似,但是严重后会危及生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855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专家认为安定使用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