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怎么看骨质疏松指数,骨质疏松的病因(骨质疏松到底该怎么查)

妙手生春 2024-05-19 13:49:52

怎么看骨质疏松指数,骨质疏松的病因

一、骨质疏松的临床病状有哪些

1、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

2、身长缩短、驼背

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毫米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厘米。

3、骨折

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二、骨质疏松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血清钙、磷以及碱性磷酸酶水平通常是正常的,骨折后数月碱性磷酸酶水平可增高。

2、血甲状旁腺激素。应检查甲状旁腺功能除外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者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可正常或升高。

3、骨更新的标记物。骨质疏松症患者部分血清学生化指标可以反应骨转换(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状态,这些生化测量指标包括:骨特异的碱性磷酸酶(反应骨形成)、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反应骨吸收)、骨钙素(反应骨形成)、Ⅰ型原胶原肽(反应骨形成)、尿吡啶啉和脱氧吡啶啉(反应骨吸收)、Ⅰ型胶原的N-C-末端交联肽(反应骨吸收)。

4、晨尿钙/肌酐比值。正常比值为0.13±0.01,尿钙排量过多则比值增高,提示有骨吸收率增加可能。

辅助检查

1、摄取病变部位的X线片。X线可以发现骨折以及其他病变,如骨关节炎、椎间盘疾病以及脊椎前移。骨质减少(低骨密度)摄片时可见骨透亮度增加,骨小梁减少及其间隙增宽,横行骨小梁消失,骨结构模糊,但通常需在骨量下降30%以上才能观察到。大体上可见椎体双凹变形,椎体前缘塌陷呈楔形变,亦称压缩性骨折,常见于第11、12胸椎和第1、2腰椎。

2、骨密度检测。骨密度检测是骨折的预测指标。测量何部位的骨密度,可以用来评估总体的骨折发生危险度;测量特定部位的骨密度可以预测局部的骨折发生的危险性。 根据美国最新的国家骨质疏松症基金会制定的治疗指南规定,以下人群需进行骨密度的检测:

65以上的绝经后妇女,尽管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这类人群仍有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如有骨质疏松症存在则应该进行相应的治疗;存在1个或1个以上危险因素、小于65岁的绝经后妇女;伴有脆性骨折的绝经后妇女;需根据BMD测定值来决定治疗的妇女;长期激素代替疗法的妇女;轻微创伤后出现骨折的男性;X线显示骨质减少的人群以及存在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其他疾病的患者。

WHO建议根据BMD值对骨质疏松症进行分级,规定正常健康成年人的BMD值加减1个标准差(SD)为正常值,较正常值低(1~2.5)SD为骨质减少;降低2.5SD以上为骨质疏松症;降低2.5SD以上并伴有脆性骨折为严重的骨质疏松症。

三、骨质疏松的诊断鉴别

诊断

绝经后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首先需排除其他各种原因所致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多发性骨髓瘤、骨质软化症、肾性骨营养不良、儿童的成骨不全、转移瘤、白血病以及淋巴瘤等。1994年WHO建议根据BMD或BMC(骨矿含量)值对骨质疏松症进行分级诊断:正常为BMD或BMC在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的1个标准差(SD)之内;骨质减少为BMD或BMC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1~2.5个标准差;骨质疏松症为BMD或BMC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2.5个标准差以上;严重骨质疏松症为BMD或BMC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2.5个标准差以上并伴有1个或1个以上的脆性骨折。该诊断标准中BMD或BMC可在中轴骨或外周骨骼测定。

鉴别

骨质疏松可由多种病因所致。在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之前,一定要重视排除其他影响骨代谢的疾病,以免发生漏诊和误诊。需要鉴别的疾病如影响骨代谢的内分泌疾病(性腺、肾上腺、甲状旁腺及甲状腺疾病等),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影响钙和维生素D的吸收和调节的肠道和肾脏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疾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影响骨代谢的药物,以及各种先天和获得性的骨代谢异常疾病。

1、骨软化症。临床上常有胃肠吸收不良、脂肪痢、胃大部切除病史或肾病病史。早期骨骼X线常不易和骨质疏松区别。但如出现假骨折线(Looser带)或骨骼变形,则多属骨软化症。生化改变较骨质疏松明显。

(1)维生素D缺乏所致骨软化症则常有血钙、血磷低下,血碱性磷酸酶增高,尿钙、磷减少。

(2)肾性骨病变多见于肾小管病变,如同时有肾小球病变时,血磷可正常或偏高。由于血钙过低、血磷过高,患者均有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

2、骨髓瘤。典型患者的骨骼X线表现常有边缘清晰的脱钙,须和骨质疏松区别。患者血碱性磷酸酶均正常,血钙、磷变化不定,但常有血浆球蛋白(免疫球蛋白M)增高及尿中出现本-周蛋白。

3、遗传性成骨不全症。可能由于成骨细胞产生的骨基质较少,结果状如骨质疏松。血及尿中钙、磷及碱性磷酸酶均正常,患者常伴其他先天性缺陷,如耳聋等。

4、转移癌性骨病变。临床上有原发性癌症表现,血及尿钙常增高,伴尿路结石。X线所见骨质有侵袭。

四、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有效的药物治疗能阻止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包括雌激素代替疗法、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以及二磷酸盐,这些药物可以阻止骨吸收但对骨形成的作用特别小。

用于治疗和阻止骨质疏松症发展的药物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抑制骨吸收药,包括钙剂、维生素D及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二磷酸盐、雌激素以及异黄酮;第二类为促进骨性成药,包括氟化物、合成类固醇、甲状旁腺激素以及异黄酮。

1、激素代替疗法

激素代替疗法被认为是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最佳选择,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激素代替疗法可能带来其他系统的不良反应。激素代替疗法避免用于患有乳腺疾病的患者,以及不能耐受其副作用者。

1)雌二醇。建议绝经后即开始服用,在耐受的情况下终身服用。周期服用,即连用3周,停用1周。过敏、乳腺癌、血栓性静脉炎及诊断不清的阴道出血禁用。另有炔雌醇和炔诺酮属于孕激素,用来治疗中到重度的与绝经期有关的血管舒缩症状。

2)雄激素。研究表明对于性激素严重缺乏所致的骨质疏松症男性患者,给予睾酮替代治疗能增加脊柱的BMD,但对髋骨似乎无效,因此雄激素可视为一种抗骨吸收药。

3)睾酮。肌内注射,每2~4周1次,可用于治疗性腺功能减退的BMD下降患者。肾功能受损以及老年患者慎用睾酮,以免增加前列腺增生的危险;睾酮可以增加亚临床的前列腺癌的生长,故用药需监测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还需监测肝功能、血常规以及胆固醇;如出现水肿以及黄疸应停药。用药期间应保证钙和维生素D的供应。另有外用睾酮可供选择。

2、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该类药物在某些器官具有弱的雌激素样作用,而在另一些器官可起雌激素的拮抗作用。SERMs能防止骨质疏松、还能减少心血管疾病、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这类药物有雷洛昔芬,为非类固醇的苯骈噻吩是雌激素的激动药,能抑制骨吸收、增加脊柱和髋部的BMD,能使椎体骨折的危险性下降40%~50%,但疗效较雌激素差。绝经前妇女禁用。

3、二磷酸盐类

二磷酸盐类是骨骼中与羟基磷灰石相结合的焦磷酸盐的人工合成类似物,能特异性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并增加骨密度,具体机制仍未完全清楚,考虑与调节破骨细胞的功能以及活性有关。禁用于孕妇以及计划怀孕的妇女。第一代命名为羟乙基膦酸钠称依替膦酸钠,治疗剂量有抑制骨矿化的不良反应,因此主张间歇性、周期性给药,每周期开始时连续服用羟乙基膦酸钠2周,停用10周,每12周为一个周期。服用羟乙基膦酸钠需同时服用钙剂。

4、降钙素

降钙素为一种肽类激素,可以快速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缓慢作用可以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具有止痛、增加活动功能和改善钙平衡的功能,对于骨折的患者具有止痛的作用,适用于二磷酸盐和雌激素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国内常用的制剂有降钙素(Miacalcin,鲑鱼降钙素)和依降钙素(益钙宁)。降钙素有肠道外给药和鼻内给药2种方式,胃肠外给药的作用时间可持续达20个月。

5、维生素D和钙

维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可以促进小肠钙的吸收和骨的矿化,活性维生素D(如罗盖全、阿法骨化醇)可以促进骨形成,增加骨钙素的生成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服用活性维生素D较单纯服用钙剂更能降低骨质疏松症患者椎体和椎体外骨折的发生率。另有维生素D和钙的联合制剂可供选择,治疗效果比较可靠。

6、氟化物

氟化物是骨形成的有效刺激物,可以增加椎体和髋部骨密度,降低椎体骨折发生率。每天小剂量氟,即能有效地刺激骨形成且副作用小。对于接受治疗的骨质减少和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建议每1~2年复查BMD一次。如检测骨的更新指标很高,药物应减量。为长期预防骨量丢失,建议妇女在绝经后即开始雌激素替代治疗,至少维持5年,以10~15年为佳。

骨质疏松到底该怎么查

、 经常有患者来了就问骨质疏松该怎么治,我经常习惯的对患者说:“您怎么知道有骨质疏松的”,有些患者会说查过骨密度,但也有不少患者从没做过任何检查,只是凭感觉认为自己患有骨质疏松。科学地讲,骨质疏松的检测方法很多,医院在做、社区也在做,甚至我也见到某些商场里面也有柜台挂着“免费检测骨密度”的牌子。 那么骨质疏松到底怎么检查?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骨质疏松诊断常用方法: 1、X线照相法:用X线拍片的方法观察不同部位骨骼的密度、形态,尤其是骨小梁的数量和形态。最常拍摄的部位主要是人体的髋部、腕部和脊柱,通过光密度的差别来评价骨骼情况,其缺点为,当X线照相法显示明确骨质疏松时,骨量丢失已经至少30%了。 2、X线吸收法:包括单能X线吸收法、双能X线吸收法、定量CT和周围骨定量CT。目前在医院最常应用的是双能X线吸收法,而在商场、或是社区检查仪器多为单能X线吸收法,其数值欠精确。 3、光子吸收法:目前已经被X线吸收法代替。 4、骨病理检测法:将骨组织样品制成病理切片,在特殊的图像分析仪上观察计算骨小梁的形态和数量,对骨质疏松做出直观的诊断,但由于本检测方法属于有创性检测,故仅用于动物实验和临床鉴别诊断。 5、超声检测法:超声诊断是一种新型无创伤骨质疏松诊断技术,其优点是早期可以显示出骨量的变化。值得一提的是,相对于X线吸收法,超声法在数值方面不一定十分精确,但由于其无放射线,对于鉴别儿童骨质疏松具有优点。 6、生化指标:临床上经常通过测定血液或者尿液中骨矿含量来间接的了解骨代谢的情况,有助于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分型,以及原发性与继发性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的的鉴别诊断。

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有哪些?

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年龄老化造成激素的不足,使骨质代谢改变、钙质流失增多、溶骨增加;2、病理因素,如饮酒、吸烟、长期的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D等,影响钙的吸收;3、户外活动比较少、长期缺乏阳光的照射、缺乏钙质等;4、节食减肥可以造成营养不良,缺乏钙质和维生素D;5、严重消瘦的人身体负荷比较低。

担心得了骨质疏松?教你用“1+1方法”自测,积极预防,规避风险

提到骨质疏松,有不少朋友都以为这是一种“老年病”,但实际上,如果没有积极地做好补钙,养骨一类的措施,人体的 骨骼密度从30岁开始就会缓慢下降, 骨质慢慢流失,骨质疏松的风险也会渐渐提高。

换句话说, 骨质疏松并不是大家眼里的“老年病” ,即使是三四十岁的青中年人,患有骨质疏松的也大有人在,这就意味着,绝大部分年龄的人,都有必要,也有义务警惕骨质疏松所带来的风险。引起骨质疏松的日常原因,自然值得各位警惕。

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容易诱发骨质疏松?

1)长期保持低钙量摄入

钙质是骨骼形成和发育的基本,保持 足量的钙质摄入,才能有效激活成骨细胞分泌 ,提高自身骨量,预防骨质疏松。

例如 牛奶,鸡蛋,肉类 等,可能有些朋友天生不喜欢吃这些食物,但它们几乎涵盖了日常钙质的全部来源。久而久之,长期保持较低钙量的摄入,成骨细胞水平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也会增加。

2)经常抽烟、酗酒

抽烟和喝酒是公认的坏习惯,除了会对肺部和肝脏等器官造成损害以外,对骨骼的损害也是显而易见的。

例如酒精会经过肠道吸收,进入神经系统, 降低骨骼生长激素的分泌效率 ,导致骨骼的骨质下降,脆度提升。

又或是 尼古丁,烟毒 等物质,会 提前与人体钙质合成 ,导致供给骨骼吸收的钙量减少,也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及时戒烟戒酒,不仅仅是避免肺病,肝病的产生,也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必经之路。

3)长期卧床,缺乏运动

运动是增加骨量的方式之一,积极运动,可以有效提高骨质吸收营养成分的速率,有助于骨骼发育。

相反,如果长期卧床,骨骼保持相同的姿势, 血液循环缓慢,骨骼吸收钙质 维生素d 等营养的效率减弱, 骨质生成的效率也会因此降低 ,继而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综上,引起骨质疏松的生活原因,还请大家做好日常防范,在预防骨质疏松的同时,也不能忘了定期对自身骨骼 健康 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早期的骨质疏松症状,对于治疗以及后续骨质流失的预防,也能起到有效帮助。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自测是否得了骨质疏松?

不妨尝试“1+1”的自测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 “1问”,“1公式 ”的方式,来全方位推测骨骼 健康 状况。

首先是“1问”

询问自己是否存在下述的几种情况:

①年龄是否 65岁;②是否有过严重的摔倒 历史 ;③家族中是否有过骨质疏松病史;④女性是否在45岁前绝经;⑤是否经常存在明显骨痛症状;⑥有无类固醇激素的服用病史

上述的6个问题,如果超过一半以上的答案自问为“是”,则有很大概率存在骨质疏松的症状,及时前往医院检查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其次是“1测”:

这里给大家分享自测骨密度的公式:

(体重kg-年龄) 0.2=风险指数

如果您计算出来的风险指数 大于-1,怎说明骨质疏松的风险相对较低。

如果风险指数 小于-4,则 说明 存在比较明显的骨质疏松趋向和风险 ,建议寻求医院帮助,采取预防骨质流失的有效措施。

不过,即使真的测出存在骨质疏松的隐患和风险,也不要太过慌乱。积极预防,同样能够规避掉后续严重的骨骼疾病风险。

比如经常运动,积极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定期体检等,虽然简单易行,都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方式。

骨质疏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常常看到电视广告、报章杂志提到要趁年轻存骨本,骨本究竟是什么?真的可以像钱一样说存就存吗?我们又要怎么知道我们的骨本到底有多少呢?“骨质疏松症”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罹患人数比例总是居高不下,不过以往只强调女性更年期后会有骨松问题,事实上男性也会也骨松问题,不能轻忽喔。宇泰复健科诊所陈怡嘉医生指出,骨质疏松多见于70岁以上的老人或是停经后的妇女,女性和男性比例约是2:1到3:1之间。
1、骨质疏松原因
成年后有“非创伤性”骨折病史
每日使用类固醇5毫克(或以上)超过半年
BMI身体质量指数小于19
恶性贫血
罹患肝或肾的疾病
性腺功能低下k
吸烟、酗酒
抽烟者一生的骨质疏松风险、髋关节以及整体骨折都增加,酗酒者骨密度低、骨形成率低、骨折发生率也比平常人来得高!
骨本一分一秒的流失中你发现了吗?
想当年,我们还是年轻力壮的少年时,骨头的重建速度大于破坏速度,自然地骨质也就会以高铁般的速度不断增加;骨质量约是在20~30岁时达到最高峰,但这个阶段约维持10~15年,就会开始逐年递减。既然骨本如此重要,那么当然要尽可能地阻止它从身体流失!
2、生活放荡不羁
“排解压力其实只是借口”(业务员S/45岁)少年时期好傻好天真,跟同学一起体验过后,就再也回不去了。
吸烟无疑地是增加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迅速的凶手之一,不论是肺部、肝肾或是呼吸道,都会直接受到伤害,连带地如果发生骨折,有抽烟者相较没抽烟者,骨头愈合时间会延迟6个月,手术效果也较差喔!
“哥喝的不是酒,是人生!”(经理A/60岁)喝什么牛奶,那是小孩子喝的,大人就是要喝酒啊!来啊干杯~
酗酒跟吸烟一样,甚至酗酒还更严重,因为这是害人害己的行为,所衍生的酒驾、酒后意外都不胜枚举,所以,还是赶快放下手中那杯酒吧!
“我就是愤世嫉俗怎样?”(工程师K/39岁)拼命加班赚钱,连吃饭都没时间了,谁知道我钙质吃了多少啊?太麻烦了吧。
饮食营养不均衡也是造成骨质疏松症的主因之一,现代人饮食通常倾向于精致淀粉类、脂肪偏多,蛋白质、膳食纤维或是其他必需矿物质反而常常摄取不足,若是连三餐都没有正常吃,那当然会钙质不足。
“深夜的灵感是我的粮食。”(文字工作者W/52岁)写小说20多年,早已习惯_伏夜出寻找灵感的生活模式,但医生建议我多晒晒太阳唉,人生好难啊。
维生素D是人体无法自行合成的维生素,要透过日晒或是饮食来补充,例如有添加维生素D的牛奶,或是每天进行日光浴20分钟等等,如果长期没有接触到阳光,就算摄取再多的钙,也很难被吸收喔!
“光晒太阳也没有比较健康”(建筑工人L/59岁)每天太阳刚升起就到工地做板模,结果还是骨质疏松,医生说我只爱吃肉,乳制品跟豆类都不爱吃,难怪会这样啦!
虽然阳光空气水很重要,但说到骨本最重要的还有包括饮食均衡和规律的运动习惯,如果不常吃乳制品、豆类等食物,钙质摄取自然远远不够啦~这样一来,光是有晒太阳,也没办法帮助体_钙质吸收喔。
3、预防骨质疏松
《美国男性健康期刊》(AmericanJournalofMen'sHealth)研究指出,男性在青少年时进行网球、慢跑等高冲击性运动,对于维持骨骼健康很有帮助。
陈怡嘉医生进一步表示,长时期规律性地从事低中强度运动,例如走路对预防骨折可产生不错的效果;走路对股骨颈骨矿密度的改善效果较明显,而中年以上男性,高强度的荷重运动虽然可以帮助增加骨质密度,但也容易增加肌肉及关节的负担,因此长期来说,还是建议中低强度的运动,比较可以兼顾骨密及其他关节肌肉的健康!
简而言之,要把骨本当作是我们银行帐户的存款一样,谁都只希望它多而不希望它减少,骨本更是随着年龄会自然减少的东西,而不像金钱还有可能中年后打拼,因此,更是要趁早固骨本,才不会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唷。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27238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