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降临,对一个家庭意味着什么?
当然是无尽的喜悦、希望和幸福,呵护新生儿的生长,是所有家庭成员共同的责任!
而正是因为我们对宝宝的爱,所以宝宝的一切在家长看来,都是最完美的。生活中,部分家长发现自己的宝宝在出生后,耳朵旁边有一个小孔。咨询家里的长辈之后,他们会告诉你这是宝宝有福气、聪明的象征,这种小孔就叫聪明孔、富贵孔!
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其实,这所谓的小孔可不是富贵、聪明的象征,而是先天性畸形,临床将其称为:先天性耳前瘘管,它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外耳疾病。
该疾病在1846年被发现,其可以单侧病发,也可能是双侧发病,我国儿童的患病率约为1.2%!
先天性瘘管的形成是从胚胎发育时期就开始的,胎儿的第一、第二鳃弓的耳廓原基在发育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全融合,导致相应的部位出现了异常缺失,当结节融合不完全、又或者是第一鳃弓封闭不全之后,就会形成瘘管,这属于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从遗传层面来看,25~50%的患儿都是双侧病发。如果父亲存在该病史,那直系后代的患病风险则能增长到35.7倍,如果是母亲患病,后代患病风险在7倍左右!
先天性耳前瘘管在临床上主要分为三大类型,分别是单纯、感染以及分泌性。患儿的瘘管开口一般都位于耳轮脚前,少数患儿可出现在耳廓之三角窝或耳甲腔部位。
大部分先天性耳前瘘管都没有症状,又或者是仅仅只是在按压时会出现少许的稀薄粘液,或类似于黑头的白色皮脂样物质,局部可能会产生瘙痒感!
但是,如果患儿出现了症状,比如有局部瘙痒、分泌物溢出,特别是出现了分泌型的耳前瘘管,其外口区域会有分泌物产生,一旦诱发感染,局部区域就会出现红肿、疼痛、流脓等症状表现。如果感染进一步发展,甚至是会造成周围软组织肿胀溃破!
根据临床数据调查显示,只要先天性耳前瘘管一次感染,后期就有反复发作的趋势!
感染的次数越多,之后病发的频率也就会越高,患儿需要接受引流、换药、排除脓性分泌物等治疗。
但是,这些治疗方式也是治标不治本,病情可能会反复感染且经久不愈。正因如此,临床对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者,都会建议其进行手术摘除处理!
手术摘除就是一劳永逸的方式,而按照瘘管的位置不同,临床所选择的手术方式也不相同。比如耳轮脚前瘘管患儿,一般都是采用区域切除的方式。而如果是耳轮脚型患者,则采取耳轮脚梭型切口手术治疗,如果是外耳道型,则是需要耳前切迹切口治疗!
具体治疗过程中采取哪一种办法,关键是要看患者的发病部位以及感染的情况。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并非所有的先天性耳前瘘管都必须进行手术切除,没有症状或无感染者可不进行治疗,只有出现症状、反复感染的患者,才可在医生建议下,选择一劳永逸的手术治疗方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716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