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是中国传承几千年的哲学,既相互统一,又各自对立是阴阳的特点。阴阳学说将中国文化的辩证思维体现得淋漓尽致,小到个人,大到宇宙,这其中无不充斥着阴阳二字。
当然一提到阴阳,很多人就会想到中医说的阳气,那么中医阐述的阳气指的是什么呢?
中医的阳气其实就是大家常说的真气、元气,电视剧里面经常说的元气大伤,其实也就是在说阳气受损。
从中医角度来说,阳气是人们身体运行所需要的能量,它赋予了人类对抗抵御外邪的能力。如果缺失阳气的话,轻则身体状况差,小病不断,重则疾病缠身,徒有一副空的躯壳。
阳气既然这么重要,日常哪些行为会耗阳呢?
一、长期熬夜
很多人都知道熬夜对身体不好,长期熬夜的人精神状态一般都会很差。那是因为他们长时间得不到足够的休息,严重地损耗了身体的阳气,即便是睡很久,也感觉不能完全恢复到之前的状态。
长此以往,身体的阳气越来越不足,身体也会每况愈下,甚至有些功能都不能正常运行。
所以熬夜伤身,大家能够好好休息的时候,尽量早睡,否则身体出现了问题,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二、爱吹空调
现在很多年轻人忍受不了热,稍微热一点,就把家里的空调打开了,更不用说夏天家里的空调24小时不休息。
吹多了空调之所以会使阳气受损,就是因为寒气过多地进入体内,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感冒发烧。
而且夏天吹完空调以后,明显感觉到身体很乏累,这也是寒气积聚造成的。夏天吹空调一定要适度,尤其温度不要太低,否则很伤身体。
三、爱吃冷饮
现在的人吃冷饮不分时令,夏天吃冬天也吃,殊不知虽然吃进去的时候感觉很舒服,但是它对身体的伤害却是无形的。
吃冷饮的时候,寒气也会跟着进入体内,这样寒气的聚集的同时,也严重伤害了自身的阳气。
短时间内可能不会感觉到什么异样,但是久而久之,身体一定会出现问题。因此,冷饮要少吃,天天吃冷饮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
四、久坐不运动
不可否认,现在社会上的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非常大,尤其是职场人士,上班坐一天的情况非常常见。
大家都知道不应该久坐,因为久坐会造成血液流通不顺畅,降低身体的代谢效率,损耗自身的阳气。
人们常说,运动为阳,所以上班的时候,多起来活动活动筋骨,对于增加自身的阳气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大家都知道阳气对于身体很重要,但是不得不说,很多人都没有好好去保护阳气。
如果在生活中想要健康,那么就要重视自己的身体,不要贪图一时的快感,吃冷饮吹空调,也不要觉得年轻熬夜无所谓。
你对身体的每一次不经意的伤害,最后都有可能带来你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你
阳气旺盛,百病不侵。在中医看来,阳气是否充足,与人体的寿命也是有关系的。阳气这个说法来源于太阳,古人认为,阳气对于人体来说,就像是太阳对于自然来说,同样的重要。有了阳气,人体才能正常的运行,阴阳调和。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阳气。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
这句话其实就已经说明了阳气对于人体的作用。阳气既可以内化精微,用于养神;又可以外为柔软,用于养筋。当阳气充足时,可以帮助维持身心的 健康 ,阳气不足,身体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生病。所以才有“阳气足百病消”的说法。
一、阳气充足与阳气不足的人,有什么不同?
阳气充足的人
①脸色红润:阳气充足的人,体内气血旺盛,脸色看起来也比较红润。
②手脚温暖:阳气充足的人,体内血液循环通畅,处于血管末端的手脚,也因为血液的滋润,变得红润。手指甲的颜色也是淡淡的粉色。
③睡眠质量好:晚上睡觉的时候,气温比较低,湿气也比较重。不注意保暖的话,很可能会因为寒湿之气入侵,而影响到正常的睡眠。
阳气充足的人,在睡觉的时候,可以更好地抵御,睡眠质量自然也比较好。
④精力旺盛:阳气充足的人,也给人一种充满活力的感觉。做事情的时候,保持旺盛的精力,工作完成得也比较好,身上有使不完的精力。
⑤筋骨柔软:人的筋骨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僵硬。这是因为阳气衰弱之后,气血流动时无法再滋养筋脉,这才让筋脉变得更加的老化,失去弹性。
而阳气充足,可以帮助养筋。像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五十肩”,就是因为筋短了导致的。
阳气不足的人
①面色苍白:阳气不足,体内的气血运行不畅,脸色也会因为缺乏血液的滋润,看上去比较苍白。
②怕冷:阳气不足的人,体内阴阳失衡,阴气多于阳气,会出现怕冷的症状。
特别是在天气比较冷,或是夏天吹空调的时候,比别人更加的怕冷。手脚即使是在现在这样炎热的夏天,也是冰凉的。
③容易生病:阳气不足的人,抵抗力比较差。气温变化的时候,身体不能很好地抵御,就很容易出现感冒,往往这次感冒刚好,一换季就又生病了。
④无精打采:整天无精打采的,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即使晚上早早就睡了,白天还是动不动就犯困。
因为晚上睡眠时间虽然长,但是睡眠的质量却很差,经常做梦,整个人都觉得比较累。
总的来说,阳气充足的人,面色红润,看上去也显得比较精神。而阳气不足的人,不仅面色苍白,没什么血色,且还经常容易生病,也比较怕冷。
做事的时候,整个人显得懒洋洋的,没什么精神。
阳气就像是人体的动能一样,阳气充足,人体才能正常地生存。如果阳气耗尽了,那么人体就会像是没有燃料的机器一样,失去动力,逐渐走向死亡。
导致阳气不足的原因也有很多,因为人体的阳气,会随着工作、运动、情绪、气温等等,出现损耗。
二、损耗阳气的行为有哪些?
1、吃太多的冷饮
夏天到了,冷饮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受欢迎。不过,吃太多的冷饮,对于人体的脾胃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这些冷饮进入人体后,会带来大量的湿气和寒气,导致阳气受损,出现阳虚。
2、长时间吹空调
因为空调的普及,夏天的时候,又出现一种新的疾病,叫做“空调病”。这种病的病因,主要就是长时间吹空调。
天气太热,吹空调可以帮助室内降温,创造出一个舒适凉爽的环境。但是,这也很容易导致寒气进入体内,损伤阳气。
3、吃西瓜
西瓜是夏季的应季水果,含有大量的水分,还有生津消暑的作用。很多人都喜欢在夏天的时候吃西瓜,甚至有的吃不下饭的人,用西瓜代替日常的饮食。
特别是冰镇过的西瓜,口感更好,消暑的功效也更强。只是,体内的阳气也随之出现流失。
4、过度服用药物
经常服用抗生素或是清热解毒的药物,都容易导致体内的阳气受损。还有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喜欢吃保健品,只是保健品也并不是可以随便乱吃的,吃多了也会损耗阳气。
夏季虽然是适合补阳的季节,但也是容易损阳的季节。最近很多人出现阳气不足,主要原因就和以上这3点有关。
三、如何补充阳气?
除了要注意减少损耗阳气的事外,还要注意适当的补充阳气。而补充阳气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多晒太阳
夏季是补阳的好时节,因为夏季又被称为“老阳”,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节。夏季晒太阳,是最简单的补充阳气的方法。
只是,有的人害怕被晒黑,一直躲避太阳,这其实是不利于补充阳气的。而且,晒太阳还可以帮助祛除体内的寒气,减少疾病的发生。
如果怕晒黑的,可以选择早上10点之前或是下午4点之后。这个时间段的阳光不是那么强烈,不容易晒伤。
多做运动多出汗
人在运动的时候,体内的血液循环加速,促进了身体的新陈代谢。尤其是现在天气那么热,稍微活动一会儿就容易出汗。有的人不喜欢出汗,觉得黏糊糊的。
但是出汗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将体内的寒气和毒素排出体外。只是,出汗之后,不要立即进入空调房。这个时候,毛孔是处于张开的状态的,容易导致寒气入体。
多吃一些养阳的食物
像是生活中常见的生姜、韭菜、牛羊肉等,都是可以帮助养阳的食物。如果阳气不足的话,可以选择适当地摄入一些。
阳气不足,可以按照以上这“三多一少”的原则,减少阳气的损耗,适当的补充阳气,这样才能够达到阴阳调和的状态,维持身体的 健康 。
一个人的阳气是否充足,从日常的生活习惯和精神面貌就能看出来。阳气充足的人,做事积极,充满干劲。面色看起来也比较红润,不容易生病。不像阳气不足的人,经常生病,脸色看上去也比较苍白,还比较怕冷。
我们常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白天和黑夜,没有一年四季的变化,也就没有地球上的生命;在人体内,也有类似于太阳这样的一种能量,我们称之为阳气。《黄帝内经·素问》之《生气通天论》篇中提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人的寿夭与自身阳气是否充沛有很大关系,长寿之人往往是阳气充足的。
阳气对于人体来说至关重要,它是我们身体 健康 和生命运动的基础。很多老人的离世时间是在自然界阳气最少的冬至节气,这是因为冬至前后这一段时间阴气最盛阳气最弱,很多老人因自身阳气已衰弱而挨不过冬至前后漫长的寒冷气候。
许多现代人都有阳气不足的问题。由于环境、工作、生活方式的影响,造成了阳气的衰减,出现了大量的亚 健康 人群,很多疾病都与阳虚息息相关。
阳虚表现
手脚冰凉 阳虚则外寒。阳虚之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手脚冰凉,尤其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很长时间都捂不热,这是因为四肢末端得不到阳气的温煦,血液循环差。阳虚得越厉害,手脚的温度就越低,症状严重的人,肘膝关节以下都是凉的。
怕冷怕风 所谓“阳气卫外而为固也”,若阳虚化生的热量不够、人体抵御外寒的能力也差。这种怕风怕冷的现象并不是因为气候寒冷暂时出现的,而是长期的现象,这种人穿的衣服总比别人多,耐热不耐寒,常年体温偏低。头怕风吹、后背怕凉,对疾病的抵抗力差,发烧达37度多就很难受。
频繁感冒咳嗽 阳气有固表的作用,阳虚之人体表的保护屏障比正常人要弱,在同样的环境下比别人更容易反复得感冒、咳嗽、鼻炎、支气管炎这样的肺系表证,而且痊愈得很慢。疾病症状是“正气”与“外邪”争斗的表现,阳气充足则“战况激烈”,阳气不足虽“战况缓和”,但邪气反而会直接入侵身体深处,缠绵反复。
脾胃寒凉易腹泻 有些人一旦着凉或吃寒凉食物就肚子痛、拉肚子,平时大便也常不成型。这是阳虚之脾阳不足引起的。脾是人体后天之本,如果脾阳不足,运化能力差,脾胃之气不能持续地供养五脏,最后阳气就会越来越虚弱。
夜尿多睡眠差 有的人晚上没喝多少水,但还是要起夜,甚至一晚上起来好多次,导致第二天早上起来人昏昏沉沉的,整天没精神。这是肾阳虚的典型表现。身体里的水不能被肾阳运化蒸腾,直接排出去了,喝点水就跑厕所,小便清长。
勿伤阳气
守护好自身的阳气,首先不做损伤阳气、耗散阳气的事情。
勿吃生冷寒凉食物。 包括冷饮、凉茶等。再者,每天大量喝水,殊不知水为阴寒,若机体阳虚,则无法蒸腾运化水液,大量喝水反倒形成“水饮”“痰湿”等病理产物堆积在组织间隙,加重阳虚。
勿过多食用水果 。尤其是反季水果。大多数水果属性偏寒凉。饮食 健康 首先要顺应自然规律,吃应季的食物。
勿过度节食减肥。 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过度节食减肥,容易引起脾胃中气不足,进而影响人体阳气的化生。
勿滥用抗生素/清热解毒类中药。 这类药物都属于苦寒性质,只适合阳证、实证、热证的体质,中医治病更注重“三分治七分养”,滥用苦寒容易攻伐阳气,致阳气不足,体质会逐渐变得虚弱。
勿熬夜。 很多人超过晚上11点才睡觉,该休养的时候却还在耗散精气,阳气会逐渐虚损。高质量的睡眠是补充阳气的重要方式。中医认为夜间正常睡眠为“阳入于阴”,若长期失眠易醒,多半为“阳不入阴”。
勿过早裸露脚踝。 冬天还没过去就早早露膝盖穿短裙,露脚踝,露肚脐,露腰背,却不知元阳的亏损正在悄悄发生。
勿长期处在阴暗湿冷的环境中。 有人的工作、生活,受限于环境条件,长期不见阳光,应注重做好自身保暖。
勿久坐不动。 现代人长期坐在办公室,缺乏锻炼,不见阳光,极易造成体内阳气不足。现代医学理解为血液循环变差,中医解释为气滞血瘀。
勿长期大量出汗。 很多人白天忙于工作,只能晚上去锻炼,跑步健身大汗淋漓,认为这样就能弥补白天运动的不足,但根据“子午流注”理论,戌时 (19点至21点)为心包经当令,此时“阴气渐盛、阳气将尽”,如果再做剧烈运动,就是耗尽身体最后的一份阳气。况且太晚锻炼,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不利于睡眠,即上文提到的“阳不入阴”。
勿违背自然寒热规律。 夏季正常来说应当多出汗,很多人长期吹空调冷风,尤其从室外到室内,皮肤毛孔正张开出汗的时候猛一受冷,或者汗出时洗冷水澡,很容易将外邪郁闭在体内而生病。
补养阳气
1
上午适度晒太阳,尤其是后背。身体诸多阳经行走于后背。
2
3
4
脾胃虚寒的人可以在夏季每天晨起饮用一杯生姜红糖水,有助于阳气升发。
5
时常艾灸腹部的神阙、中极、关元、气海等穴位,腰背部督脉的穴位。
6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2591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宫外孕卵巢囊肿输卵管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