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Nature:重磅!新的肾癌治疗药物比舒尼替尼更有效

妙手生春 2024-03-15 18:22:34

Nature:重磅!新的肾癌治疗药物比舒尼替尼更有效

2016年09月11日讯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和中国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类新的被称作HIF-2抑制剂的药物要比用于肾癌治疗的标准治疗药物舒尼替尼(sunitinib)更加有效和耐受性更好。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9月5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argeting Renal Cell Carcinoma with a HIF-2 antagonist”。

HIF-2抑制剂是由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开发的,它们的工作机制是干扰促进细胞生长的过程。

研究人员在接种来自20多名患者的肾瘤的小鼠体内开展临床前试验,结果发现HIF-2抑制剂PT2399抑制一半小鼠体内的癌症生长。

论文通信作者、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肾癌项目主任James Brugarolas博士说,“这是一种全新的肾癌疗法。我们想要让HIF-2抑制剂对病人也是有效的,而且当前正在开展临床试验。”

Brugarolas博士正在领导一个获得来自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1.1千万美元SPORE资助的项目,以便将这些发现转化为用于治疗肾癌病人的新疗法。

在之前的研究中,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内科医学助理教授Kevin Courtney博士已在美国临床肿瘤学协会年度会议上报道HIF-2抑制剂在病人体内是安全的,而且即便是在之前接受过多次治疗的肾癌病人体内也是有效果的。在当前的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证实即便之前接受过七线药物治疗,抑制HIF-2也能够控制转移性肾癌。

Brugarolas博士说,这些发现表明HIF-2是抵抗肾癌的一种大有希望的试剂。

根据美国癌症研究所的统计,如今将近40万美国人被确诊患有肾癌,而且Brugarolas预计今年有6万多人将被确诊患有肾癌。

HIF-2是什么

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s, HIFs),如HIF-2,允许体内的细胞适应低氧环境。HIFs激活促进血管发育、促进氧气运输和促进营养物高效利用的程序。肾癌细胞劫持同样的系统来促进它们自身的生长。

HIF-2抑制剂抑制HIF-2效果的工作机制包括下调一种重要的被称作VEGF的蛋白,其中已知VEGF促进肿瘤生长所需的血管形成。

Brugarolas博士解释道,“不同于现存的VEGF抑制剂,HIF-2抑制剂仅阻断癌症中的VEGF,因此不会导致心脏毒性或高血压。”

新的HIF-2发现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直接比较了这两种药物,结果发现HIF-2抑制剂PT2399比舒尼替尼具有更强的活性,而且它有效地抵抗经舒尼替尼治疗后仍在发展的肾癌。

他说,“再者,它也具有更好的耐受性。就像有时在病人体内发生的那样,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小鼠多病,而且丢失体重,相反,接受HIF-2抑制剂PT2399治疗的小鼠尽管还处于研究当中,但是它们的体重都增加了。”

研究人员吃惊地发小一部分小鼠体内的肾瘤并不对这种药物作出反应,但是能够鉴定出一些生物标志物,其中这些生物标志物一旦获得验证,将有助确定哪些病人更可能受益于HIF-2抑制剂治疗。

Brugarolas博士说,“HIF-2被认为是最为重要的肾癌驱动因子。传统上,诸如HIF-2之类的蛋白并不被视作药物靶标,这是因为它们的形状使得设计针对它们的药物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采取的这些方法为传统上被认为无药可靶向(undruggable)的其他蛋白鉴定出候选药物铺平道路。”

HIF-2似乎也在其他类型的癌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致命性的被称作胶质母细胞瘤的脑癌和一种最为常见的肺癌,即非小细胞癌。

HIF-2的由来

1997年,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Steven McKnight博士和David Russell博士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和描述了EPAS1基因编码的蛋白HIF-2α,其中HIF-2α是HIF-2的主要组分。在之后的10年内,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Richard Bruick博士实验室和Kevin Gardner博士实验室解析出HIF-2α的结构。

到2009年,研究人员已在蛋白HIF-2上鉴定出药物能够结合并关闭它的活性的一个最佳位点(sweet spot)。利用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哈罗德-西蒙斯综合癌症中心(Harold C. Simmons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的高通量筛选技术,科学家们已测试了20万多种化学物以便观察哪些化学物能够干扰HIF-2的活性,并鉴定出几种潜在的化合物。最为希望的化合物已被许可给Peloton治疗公司(Peloton Therapeutics Inc.)。2014年,首个HIF-2抑制剂,即一种被称作PT2385的口服药物,在患有晚期或者说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的病人体内开展临床试验。

我做肾癌切除手术检查发现双肺多发小结节是肾癌转移造成的吗?

肾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约有25%的病人,在诊断肾癌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远处转移。肾癌做肾癌根治手术,根据分级分期不同,也会有不同比例的病人在手术后会发生转移。那么肾癌病人在检查胸部CT的时候,发现双肺多发小结节,是不是肾癌转移呢?

首先需要回顾一下你做手术的时候的病理检查结果。第一是肾癌的种类,最常见的是透明细胞癌,还有嫌色细胞癌,囊性肾癌,乳头状细胞癌等,如果是嫌色细胞癌,那么肺转移的可能性要小一些,如果是乳头状细胞癌尤其2型,那么转移的可能性就大一些。第二是肿瘤分级,病理分级1-2级的肾癌,转移的可能性要小一些,3-4级的肾癌,转移的可能性大一些。第三是肿瘤分期,如果是4cm以下的肾癌,分期T1a期,转移的概率更小,如果7cm以上为T2期或者已经累及肾周脂肪等T3期以上,转移的概率更大。如果肾周围淋巴结有转移,转移的可能性就很大。还有是当时手术的单位,如果在手术不太标准规范的医院,那么发生转移的概率会高一些。

这只是一个粗略判断肺转移风险的办法,具体到每一个病人,还需要具体的分析。尤其是动态的分析。一般在做肾癌手术之前,都会有胸部CT的筛查,如果在手术之前没有这些双肺的小结节,手术之后复查的时候发现双肺多发结节,那么很大可能是发生了肺转移。如果手术之前就发现肺部多发结节,手术后1年2年甚至更长时间复查,这些结节没有任何变化,那么很可能就不是肺转移,而是之前肺部慢性炎症引起;又或者病人本身长期从事粉尘的工作如矿工,石匠等,那么肺部多发结节可能也不是转移;如果手术前就有双肺结节,手术后复查这些结节有长大或者变多,那么很可能就是肺转移。

第三是需要在CT上观察双肺结节的位置和形态。这个就更加专业了。比如结节多位于肺尖部,有高密度钙化,那么很可能是陈旧性结核,还可以从结节和血管的关系,结节的形态是否规则,结节和胸膜的关系等来判断是否是肺转移。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方法来判断,比如可以做PET-CT来进一步判断结节的代谢活性,如果结节的位置大小比较合适,还可以通过穿刺活检来准确判断。

最后,如果单纯的肾癌肺转移,瘤负荷不太大的话,其实也是不用担心的。肾癌是靶向药物疗效最好的几种癌症之一。肾癌的靶向药物多数已经纳入医保,医保病人服用肾癌靶向药物,大概花费每个月在2000-3000元,虽然不算低,但是大多数医保病人已经可以承受。晚期肾癌靶向治疗的平均生存期已长达4-5年,如果是单纯肺转移,平均生存期可超过5年,在晚期癌症里已经算不错的疗效。

所以,肾癌病人手术后复查发现双肺多发结节并不用过分沮丧,首先需要专科医生来判断是不是发生了肺转移,即使发生了肺转移,治疗效果也还不错。

肾癌检查发现双肺多发小结节,确实是让人比较苦恼的事情。根据题主的描述, 现在并无法排除肾癌双肺转移的可能。

一、肾癌容易发生肺转移 肾癌中,以透明细胞癌最常见,约占 60% - 85%。

1、症状。

早期肾癌无明显症状。随着人民对 健康 的重视,体检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早期肾癌被发现。确诊时已属晚期的患者已由数年前的 30%下降至现在的 17%。

经典的肾癌三联征:

△血尿

△腰痛

△腹部包块

当以上三种症状都出现时,肾癌大多已经进入中晚期(60%的患者至少已达T3期)。

转移性灶引起的症状:

部分肾癌 一发现就已经转移。表现为:

△骨痛、骨折

△咳嗽、咯血

△双下肢水肿等

2、肾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转移。

肾癌的常见转移发生率依次为:

肺转移(48.4%)

骨转移(23.2%)

肝转移(12.9%)

肾上腺转移(5.2%)

皮肤转移(1.9%)

脑转移(1.3%)

其他部位等(7.1%)。

其实,不仅仅是肺癌, 约有20%~54%的恶性肿瘤都会发生肺部转移,其中以乳腺癌、结肠癌、肾癌、子宫癌和头颈部肿瘤最常见。 这是因为肺存在庞大的毛细血管网且位于循环系统中枢,使肺部成为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器官之一。

3、肾癌发生肺转移的几率大小与肿瘤的大小、病理分型、临床分期都有关系。

相对来说,体积较小的肾癌,直径小于七厘米,特别是直径小于四厘米的小肾癌,发生转移的机会很小。

但这并非绝对,有些肾癌在体积很小时,就已经发生远处部位的转移。

二、多发性肺部结节如何定性 肺部结节可以是良性病变、原发肿瘤或者转移性肿瘤。

一般 认为>10 个的弥漫性肺结节,多为恶性肿瘤转移或者良性病变 ( 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的炎症性疾病 ) 所致, 原发肿瘤的可能性较小。

引起肺部多发结节性的 良性病变 ,包括肉芽肿(结核、真菌感染、组织胞浆菌病、Wegner肉芽肿)、肺脓肿、多发性肺梗塞和结节病等。

而引起肺部多发结节的 转移性肿瘤 以绒毛膜癌最高,其次为支气管癌和肾癌。

那么,如何鉴别肺部多发结节性的性质呢?

1、CT检查。

在CT上,转移性肿瘤所致的肺部多发性结节有以下特点:

病灶边缘多清晰,密度均匀,大小不等,直径3 mm~15 cm或更大,多分布于肺野外1/3,尤其以两中下肺胸膜下区多见。

对CT上发现的肺部结节,应定期复查随访,建议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进行复查。

2、细胞病理学。

大约35%~50%的肺转移性肿瘤患者,从痰液或支气管镜刷进行病理细胞学检查,可呈现阳性结果。

但由于阳性率较低,就像从痰液中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查类似,有时连续检查数次,还有可能查不到。

另外,除了肾癌和结肠癌转移以外,细胞学检查结果常难以区分肿瘤是原发或继发。

3、组织病理活检。

包括纤维支气管镜、经皮肺穿刺或开胸肺活检等。

△纤维支气管镜活检。

一般肺转移性肿瘤多分布于肺周边部,病灶小且有包膜,纤维支气管镜不容易到达病变组织获取病变肺组织标本,诊断阳性率较低。

△经皮肺穿刺活检。

X线或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病变组织进行活检,对肺转移性肿瘤的检测敏感性较高。

△开胸肺活检获取组织标本进行检查。

由于创伤性大,目前已经较少使用,仅用于纤维支气管镜和经皮肺穿刺活检都无法得到病理组织标本的病人。

三、题主肾癌伴肺部多发结节如何处理 肾癌一般主张根治切除手术,如果肺部已经转移,一般身体状况还好的话,肾脏原发性肿瘤仍可进行减瘤性切除手术。总体上可以延长生命。

所以, 题主肾癌如果尚未手术,身体许可的话,可以切除肾癌。

至于肺部多发性结节,最好能明确性质,是转移还是良性疾病亦或是原发性肿瘤。

良性病变,则最好不过,通过抗炎等相应治疗,结节可缩小或消失。

如果明确为肾癌转移,则相对棘手。

肾癌对放疗与化疗都不敏感。其它常见晚期癌症的治疗手段放化疗作用不大。但近年发展起来的 分子靶向治疗 ,对转移性肾癌有不错的反应。

分子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使用药物进行阻断,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

目前针对 肾癌的分子靶向药物有索拉非尼和舒尼替尼等多个药物,但大多价格昂贵,需量力而为。

参考文献:

1、《肾癌诊疗规范肾癌诊疗规范》(2018 年版)年版。

2、白春学,张萍海,《肺部肿瘤与肺部多发结节性病变》,中国内科杂志,2007,27(17)。

3、王雅娟,刘长庭,孙宝君等,《肾癌根治术后12年单侧肺、胸膜转移1例》,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4。

4、《中国肺部结节分类、诊断与治疗指南》2016年版。

我是小影大夫,一名影像科医生。做了肾癌切除手术,发现双肺结节,是不是肾癌转移?不一定,有可能是转移,也有可能不是转移。这个得具体看了片子才好判断是不是转移。如果结节太小,单靠片子也没法判断是不是转移,必要时还需要做穿刺活检。

癌症手术后,发现双肺多发结节,有哪些可能性? 不仅是肾癌,其他癌症也有很多人问到同样的问题。癌症做了手术后,发现双肺多发结节,是不是转移?很多朋友就怕就是出现肺转移,是不是转移,还得具体看看片子。影像科医生需要通过片子看结节的形态和大小,有多少,来判断是哪种可能性大。

1.肾癌转移

这种情况是最不想看到的。癌症做了手术后最怕的就是复发和转移。而肺转移也是常见的转移部位。如果双肺结节呈圆形、类圆形,多发,随机分布,叶间裂有结节,那么转移的可能性很大。CT发现可能是转移,最好要做个PETCT再评估一下。有些癌症肺转移有些非常典型,通过胸部CT基本上能判断。

但是有些肺结节还非常小,或者单个出现,即便是转移,早期也不好判断。需要复查或者结合其他检查。

2.良性结节

正常人,没有得过癌症的人很多都有肺结节。所以出现肺结节不都是恶性的。肺结节有良性和恶性之分。有些炎性吸收好转后,也可以表现为结节的改变。还有就是良性的肿瘤,也可以是结节样。

3.原发性肺癌转移

出现肺多发结节,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其中一个是肺癌,出现的多发肺转移。这种情况,也是非常不幸的。除了得了肾癌,还有肺也长了癌症,并且也是出现了肺多发转移。这种情况比较少见,最终还得穿刺活检来确诊。

所以,单纯这样是无法判断是不是肾癌转移,先不要过于担心。具体还得请影像科医生看看片子,或者进一步做检查。如果影像科医生说还是转移可能性比较大,那么就要综合治疗了。如果还是不能判断,就要做穿刺活检了。

肾癌切除手术后,检查发现双肺多发小结节,会是肾癌转移造成的吗?答案是:有可能,但不一定。下面来分析一下。

第一种可能:是肾癌转移引起的。如果这个双肺多发结节是之前没有的,手术前没有,手术后也没有,是最近复查才新出现的,那么要高度怀疑肾癌肺转移的可能,当然,也不是一定,要综合肺CT的影像表现特点来看。

第二种可能:是肺部炎症引起的。肺部炎症有的也会表现为双肺多发小结节影,这个要结合血象,炎症指标,咳嗽发热等症状,肺部听诊,肺CT影像表现特点等来分析判断。

第三种可能:肺癌引起的。这种可能性不大,但也有可能,同样要结合年龄、肿瘤标志物、吸烟史、肺CT影像表现等特点来分析判断。

第四种可能:其他癌症发生肺转移。得过肾癌的人不是说以后就肯定不会得其他癌症,有的人先后得多个不同的癌症,比如,得了肾癌,以后又得了肝癌,淋巴瘤,乳腺癌等等,这就是所谓的双原发癌或多原发癌。注意,不能是指相互转移,比如肾癌转移到肺,仍然是肾癌,并不是得了肾癌和肺癌,还是一个癌。比如,胃癌转移到肝,仍然是胃癌,并不是得了胃癌和肝癌。

以上只是分析可能性,到底是什么情况,只是根据检查发现双小结节这一个信息是不可能判断的。

肾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大约60-70%肾癌转移到肺,因此肾手术前检查或者术后复发发现肺小结节,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是否为转移。

要明确肺结节是否为转移需要进一步明确以下几个情况:

1.肾肿瘤的分级,如果肾原发肿瘤巨大,且分化不好,如合并肉瘤样变,或者伴随周围淋巴结转移,这样情况说明肾肿瘤恶性度较高,如合并肺结节,则高度怀疑是转移;

2.肺转移瘤通常形态为类圆形,单发或多发结节,如结节大于1cm,则转移可能性比较大;

3.肺转移瘤比较确定的情况无需穿刺明确病理,如果特殊情况可以行穿刺活检可以明确诊断。

1.肾癌肺转移发生率还是较高的,与癌细胞经肾静脉回流至肺部有关,较容易导致转移。

2.另可以通过PET-CT或者经皮肺活检进一步明确肺部结节性质。

应该与癌症转移有关系

吃中药,改善体质。

应该没有什么联系,注意按时复查和后期治疗就可以了。

不清楚

肾癌转移了怎么办?

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及情绪压抑,生活要有规律。合理调整好饮食,多食水果、蔬菜,适当使用鸡肉、猪肉、牛肉、豆制品及牛奶等。
一、禁忌食品
1、煎炸食品:如油条,麻花、锅烙、煎饼等
2、膨化食品:如玉米花,虾条、薯片及炒花生、葵花籽等.
3、辛辣食品:如生葱,生姜,生蒜及辣椒、韭菜等.
4、海产品:如鱼,虾、甲鱼等海鲜
5、发物:如鸭肉、鹅肉、羊肉、狗肉、母猪肉、猪头肉、猪蹄肉、下水、飞鸟、蛋类等
6、慎用大补:如人参、鳖甲、胎盘、西洋参等
二、忌烟、酒
肾癌(carcinoma of kidney)又称肾细胞癌,肾腺癌,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可发生于肾实质的任何部位,但以上、下极为多见,少数侵及全肾;左、右肾发病机会均等,双侧病变占1%~2%。
肾癌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等效果不理想,亦不肯定有统计肾癌配合放疗对5年生存无影响。  
肾癌手术分为单纯性肾癌切除术和根治性肾癌切除术,目前公认的是根治性肾癌切除术可以提高生存率根治性肾癌切除术,包括肾周围筋膜及其内容:肾周围脂肪肾和肾上腺,关于根治性肾癌切除术是否进行局部淋巴结,清扫尚有争议有的认为淋巴结转移时,往往有血行转移有淋巴转移的病例,最终都出现血行转移,淋巴结分布广不易清除干净;但亦有人认为淋巴结转移主要在肾门附近;下腔静脉和主动脉区可以根治性切除,但根治性淋巴结清扫手术发现有转移灶者很少有生存超过5年者,肾癌手术时应争取先结扎肾动脉和肾静脉,可以减少手术中出血和可能引起的肿瘤扩散。
肾癌是多血管肿瘤常有大的侧枝静脉手术,容易出血且不易控制,因此在较大肿瘤手术时可以在术前进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可引起剧烈疼痛发热肠麻痹感染等不应常规应用。  
  肾动脉栓塞术是指通过经皮穿刺选择性肾动脉插管,注入栓塞物质,使动脉闭塞。主要作用:
①栓塞后肿瘤发生广泛坏死,肿瘤缩小,为手术创造条件,使术中出血少,容易分离肿瘤和缩短手术时间;
②减少肿瘤细胞播散;
③对于难以切除的巨大肿瘤,栓塞后可以增加手术切除的机会;
④姑息性栓塞治疗,可控制和缓解患者的症状;
⑤激活宿主的免疫机制等。栓塞术还可用于治疗肾癌的大出血。选择性栓塞肾动脉,是一种损伤小的治疗方法。由于栓塞治疗的疗效80%是栓塞作用,而肾癌对化疗不敏感,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大,肾癌介入宜慎用化疗药物。   
肾癌治疗中的特殊问题:   
(1)保留肾组织的肾癌手术:保留肾组织的肾癌手术,如双侧肾癌或孤立肾肾癌以及对侧肾功能不好,如肾血管性高血压肾结石肾结核,肾盂输尿管连处狭窄肾癌较小,即<3cm直径并位于肾边缘的亦可考虑保留肾组织手术,手术方法为部分肾切除术亦可将肿瘤刺出。   
(2)下腔静脉癌栓:肾癌容易发生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内癌栓,近年来认为如未发现局部或远处扩散肾癌根治切除术时,可同时切除静脉内癌栓或取出下腔静脉内癌栓,预后仍然良好,手术时阻断下腔静脉应在血栓水平以上,可避免致命的肺栓塞如血栓延伸到心脏,可在心包内把下腔静脉阻断再切开下腔静脉取出栓子。   
(3)肾癌局部扩散侵犯邻近组织和脏器:这是肾癌治疗中的棘手问题,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和其受累的组织是唯一能治愈的方法,这类病人5年生存者不过5%肾癌局部扩散,可伴有疼痛,由于肿瘤侵入后腹壁骶棘肌和神经根肾癌直接浸润,肝脏比较少肝内转移多于直接浸润十二指肠和胰腺,受累几无可能治愈虽然有远处转移,只要手术可能多数还是能将原发病肾切除,转移处病灶还是有可能获得相当长的存治率,摘除病肾后血尿和疼痛亦被去除还是值得的。

中国自主研发抗癌靶向新药上市,更有效、副作用更小吗?

听到这个消息,无疑是振奋人心的!不药不药博士也是首先抱着怀疑的态度,查了一番。发现此消息是来自于6月26日国际顶尖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在线发表的一篇文章,首次报道了呋喹替尼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III期关键性临床研究的结果。使用呋喹替尼治疗的患者生存期延长至9.3个月,对照组延长2.7个月。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项由中国研究者和医疗团队的创新型成果,意义重大。

目前此项临床研究结果已经申报国家药监局,准备注册上市。且已获进入优先审评的绿色通道。但截至目前,还在审评审批中,还没最终获得批准。

重大意义1、药效、毒副作用等具有极大竞争力

目前市场上的进口抗癌新药舒尼替尼和索拉非尼都是多靶点的的小分子激酶抑制剂,理论上毒副作用会大一些。而呋喹替尼是自主研发的全新小分子靶向药物,对血管生成相关激酶VEGFR家族有高选择性的强效抑制作用,但是对其他生长信号激酶抑制活性较弱,所以理论上毒副作用要更小一些,安全窗更大。临床试验结果确实证明了呋喹替尼常见不良反应均可控,患者对本药耐受性较好。

2、自主研发、打破垄断

呋喹替尼一旦上市,势必逼迫进口药降低价格。就拿舒尼替尼来说,一个疗程6个月的治疗费用高达30万,患者经济负担太重。所以呋喹替尼可以以较低的价格和良好的治疗效果造福中国癌症病人。而且也不用再担忧进口药因某些原因缺药了。

3、鼓励创新,振奋制药行业

国内靶向抗肿瘤药的研发起步相比国外较晚,所以一些重大的创新性药物都是国外企业垄断。所以呋喹替尼的研发成功,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一剂兴奋剂。不但以此奠定了此类新药的开发基础和平台,而且也鼓舞了科研和制药工作者的士气,不断研发出拥有中国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惠及老百姓。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副主任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0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倡导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肾癌吃索坦后引起的手脚皮肤不良反应,不是严重,但也不舒服,怎么办?

肾癌,服用了靶向药索坦,手脚开始麻木刺痛,以为没什么,谁知道时间越久,症状就越明显,现在甚至还脱皮了,在医院药房买了一支evoskin修护霜,用了几天,症状改善了很多,脚底脱皮的地方重新长出来了,刺痛的感觉也没那么明显了,就是这东西贵了些,如果价格合理些,就更好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214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