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归脾经的中药百度文库,中药归脾原理作用

绿色饮食在行动 2023-04-25 20:15:27

每日一中药——丁香

丁香,桃金娘科植物,既是中药也是香料。以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入药。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我国境内主要以广东、海南等地区为主。一般在每年的9月至次年的3月采收,此时花蕾由绿色转红色,采收后将其晒干,即可得到图一所示的丁香。

丁香味辛,性温。归脾经、胃经、肺经及肾经。丁香的主要功效是: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温中降逆之功效,温中温的是脾胃中焦。降逆止呕,因此第一功效应用在临床上主要治疗胃寒呕吐,呃逆等疾病。丁香属于辛温芳香之品,温胃暖脾,同时能够导行气滞,降逆止呕、止呃。 丁香是治疗胃寒呕逆之要药。

丁香还有散寒止痛之功效。温中散寒,寒邪凝聚,不通则痛,丁香散寒邪而止疼痛,归属中焦,因此侧重于治疗胃寒脘腹中焦之冷痛。

归脾经的中药百度文库,中药归脾原理作用

丁香还有温肾助阳之效。丁香性味辛温,入肾经。其辛温之效善温肾阳,扶助肾阳而起到治疗阳痿、宫冷之效。治疗此类疾病时可以与附子、肉桂、淫羊藿等药物一起配合使用。

丁香辛温之品,实热证以及阴虚内热者慎用,十九畏明言: 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 。因此在配伍选方时不可与郁金同用。

本文旨在科普中药的功效,并不推荐随意使用,若有需要,请至正规医院,遵医嘱用药,切勿随意擅自服食药材。

求属性为木、火、水的中药材?

求这些干什么用,想学中药学啊, 肝、肾、心、肺、脾分别对应 木,水,火,金,土

归肺经的有:苦杏仁,紫苏子,枇杷叶,百部,桑白皮,白果等

归肝经的有:延胡索,郁金,牛膝,益母草,莪术,没药,乳香,自然铜,五灵酯等

归心经的有:麝香,冰片,苏合香,蟾酥,樟脑,酸枣仁,夜交藤等

归肾经的有: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车前子,滑石,茵陈等

归脾经的有:陈皮,枳实,木香,香附,沉香,乌药,山查等。

大多数药都是入好几个经的,没法细分啊

只能根据其性味归经来加以分别。如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理药,安神药,平肝潜阳药等等

黄耆-中药知识

【本经原文】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今名黄芪。

【产地】我国山西陕西均有出产,山西绵上者佳,茎卧地成蔓状,叶为羽状复叶,根肥大,短而理横,味苦者不堪入药。

【性味】味甘性微温无毒。

【主治】黄耆为补气要药,功能助肺气,实皮毛,升清气,泻火气,补虚损五劳,痘疮不起,外症治痈疽,托毒止痛。

【别录】女人子脏冷,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

【甄权】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治发背,内补。

【日华】助气,壮筋骨,长肌肉补血,破症癖瘰疬瘿赘,肠风血崩带下,赤白痢,产前后一切病,月侯不匀。痰嗽,头风,热毒,赤目。

【元素】治虚劳自汗,补肺气,泻肺火心火,实皮毛,益胃气,去肌热,及诸经之痛。

【好古】太阴疟疾,阳维为病苦寒热,督脉为病逆气里急。

【容川】禀北方水中之阳气以生,以北耆最佳,人身之阳气皆从肾与膀胱之气海出发,上循三焦油膜,以达于肺,而为呼吸,分布于皮毛,则为卫气,北耆之体极松,内行水道之孔更大,故知其气盛,黄耆之根长数尺,深入土中,吸收土下之水以上其苗叶,气即水也,故其气盛而能补气,色黄如三焦油膜,故为三焦之良药,能拓里达表,行三焦之水气,又皮色黑,是水火之色也,色黄味甘,乃土之色味也,得味厚故能补,黄耆入土最深,得土之气最厚,故又大补脾,所以黄耆归脾经,又能通利三焦也。与升麻不同,升麻味不厚,故能升不能补。

【药征】主治肌表之水,故能治黄汗盗汗皮水,又旁治身体肿或不仁者。

【灵胎】内补脾胃,外托疮毒。

【用量】普通生者钱半至三钱,炙者八分至三钱,大剂一二两。

【禁忌】黄耆功能实表,有表邪者忌,又能塞补不足,胸膈气闭闷,肠胃有积滞者忌,又能补阳,阳盛阴虚者忌,上焦热甚,下焦虚寒,及病人多怒肝气不和,并痘疮血分热者均忌。

【倪注】一般言黄耆专于补气,凡气虚之症皆可用,又治自汗,补中气之不足,外科及痘科多以之托里透脓,肾亏溺血亦治之。

【附录】黄耆皮——性味功用同黄耆,善走表逐水湿,治虚浮及脚肿。

【炮制】拣去杂质,刮去粗皮,洗净捞出,沥干水分,切片晒干,再筛去灰即得。炙黄耆,用蜂蜜与水置锅中炒至干,取出冷却,即是。

【倪解】黄耆这个药, 顾名思义,它是黄色的,这是耆是老,所以说,这个黄耆它是补虚劳,你如果长期吃黄耆, 人 健康 长寿,它是中药里面的气药的王,所以你如果人参、高丽参吃不起,用黄耆跟甘草,或者单用黄耆都。黄耆治症非常的广,他是气药,味是甘饴的, 微温,最重要的功能是大补脾, 让脾实,所以脾太虚,要实脾的时候用黄耆。那黄色的呢?就通利三焦。

黄耆看起来就很像甘草,但是跟甘草不一样,是以北方的黄耆最好,中医的观念里面呢,按照针灸,黄帝内经:脾主湿,主少腹,所以肚子呢,一个人的腹部这边,脾脏在管,虽然下面有膀胱,小肠,大肠,但是脾统少腹,所以腹部的问题一律归于脾脏,脾脏在管。皮肤表面上是气走的地方,黄耆能够固表,表虚的时候,人气不足的时候,都可以用黄耆。脾主肌肉,主四肢,所以四肢上的有问题,肌肉萎缩,人太瘦,都可以吃黄耆,能够长肌肉。由于黄芪能够补脾,所以去湿的功能也很强,比如这个病人生了脓疮,在皮肤表面上脓疮一直没有收口,甚而于那个疮凹陷下去,我们都可以用黄耆把它提升上来,非常的好用。神农本草经的原文说主痈疽久败疮,那个疮不能收口的,不管是褥疮,很多人中风的有褥疮在背后,身上的疮,还有那个糖尿病的病人,脚指头破了个洞,不能收口,都可以用黄耆,它可以排脓,止痛,补虚啊,都可以用。水肿也可以用黄耆,为什么?因为通利三焦,三焦水道出焉,能够通利水道,那能够去湿,腹部的积水都可以用黄耆,这是实脾的竣药,很强,很好的药。喉咙的地方是气的海,所有行气的药,都可以使用,比如说甲状腺肿或者是扁桃腺肿,或者是里面,长硬块,肿瘤或者腮腺炎,要开行气的药,黄耆就是行气的药,很好用,在【日华】就讲他能破症癖瘰疬瘿赘。【日华】还说女人产前产后,一切的病,月经不调都可以治。中医对女人生产的观念是在怀孕的期间,中医想办法让你气虚血旺,气比较虚,血比较旺的话,目的就是安胎,如果说,让病人气旺血衰的时候, 就是下胎,这个原则,你就知道什么时候要用黄耆了,那合谷,三阴交的补泻也不会弄错了,合谷是气穴,你如果让她补气,三阴交是血的穴道,泻血,补气泻血,就是气旺就血衰,那就下胎。补合谷泻三阴交,可以下胎,泻合谷,补三阴交可以安胎。气旺血衰的是要下胎的,所以快生产的时候,原来在怀孕前面九个半月,都是血旺,到临产,越到临产的时候气越来越旺,所以开始震动,气才会动嘛,开始一阵一阵的开始阵痛,那气很旺,那这个时候,开始震动的时候,可以让她气旺血衰,帮助顺产,可以重用黄耆,那生产就会很顺利,气一旺一下就排出来啦,气旺骨盆也会开,气是主开合。平常吃黄耆,对皮肤非常好,要美容可以给太太多吃黄耆。如果你太太怀孕,每天早上让太太喝豆浆,然后你放黄耆,和一些蔗糖,不要把它开的很重,太重等下气太旺了,小孩子没了,补一点点气,比如放一钱两钱,因为产一点甜味就好了,小孩子生下来,皮肤雪白的,那个小孩子将来超极白。【唐容川】说北方是水中阳,所以北耆为最佳,因为北方冷的,人身的阳气,都是从肾脏和膀胱出发,和气海出发,走三焦油膜,这个跟黄耆的性是完全是一样的。唐容川认定黄耆是三焦的良药,能拓里达表,所以说积水的时候,一定会用到黄耆,所以实症的水可能你不需要,比如说我们猪苓汤、五苓散把它已经排掉了,那虚症的腹水,积水,身体里面的积水,就会用到黄耆, 且不单会用到,你还会重用它,用到 5 钱 1 两,都没有关系,2 两都没有关系,有的 2 两不行 3 两都无所谓。它颜色又是黄色的,土能治水,所以是非常得天独厚的药。唐容川的结论就是黄耆归脾经,通利三焦。【药征】说他主治肌表,皮肤表面的水,能治黄汗盗汗皮水。黄汗怎么来的?就是汗出,马上冷遇, 汗没有发透就遇冷,长期这样热冷, 整个腋下衣服全都是黄色的。那这个【附注】上面,黄耆的皮,功用同黄耆。又说五皮,比如说生姜皮,都用皮的,这个橘子的皮,黄耆的皮,什么甘草的皮,陈皮都用皮,这各种皮放在一起,就是要走皮肤表面,中药可以以意来推理,是绝对合理的,所以它这个,走水主表,全身积水的时候,病人只要告诉你,通身都是有水,积水,就是告诉你重用黄耆的时候。所以气虚的时候,肺气不够的时候, 水肿的时候,身体有积水的时候,统统可以用黄耆,女人要生产,待产的时候,都可以用黄耆。

以中医经书为依据,溯本清源,返璞归真,传播中医文化。本文由杂家归真编辑撰写,转载请注明。

一味常见中药,温脾胃而通脾胃之气,李时珍说“暖脾胃,固大肠”

有一味常见的中药,它能够温中行气,还能够益于大肠,中医名词“温中行气”的意思就是温脾胃而通脾胃以及肠道之气,所以李时珍说它“暖脾胃,固大肠”。此外,李时珍还说它是“调中下气,开胃”之品,能调节肠胃气机的运行,它就是中药肉豆蔻。

中药肉豆蔻是肉豆蔻科乔木植物肉豆蔻的成熟且干燥种仁,因为它的花像豆蔻而得名,产于热带地区,入药最早记载于汉末的《名医别录》,被列为上品,是一种常见的中药。

[肉豆蔻的概括]

中药肉豆蔻的原果以个体大、饱满、表面光滑、气味香为最佳,其四气属温,五味属辛,归脾经、胃经以及大肠经,典籍说它有涩肠止泻、温中行气的作用。

[肉豆蔻的中医理解]

中药肉豆蔻是多用于脾以及肠胃的中药,不仅能够调理肠胃的不适,还能够健脾胃之气,所以可以分为2类分析。

1.肉豆蔻暖脾胃,固大肠。

中医认为,肠胃以“通、降”为健,还喜温而恶寒气。中药肉豆蔻辛温,温通而降,能温脾胃,还能降浊气,所以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寒而大肠之气不固者。所以李时珍说它“暖脾胃,固大肠”。

单一的中药有时候并不能完全调理脾胃,大部分时候还是需要多味中药合用,如生姜温脾胃、散寒;人参补脾胃之气等。

2.肉豆蔻调养脾胃,开胃消食。

中医认为脾脏喜燥而恶湿,脾脏最怕的就是湿气,此外,现代人因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而多数有胃寒。中药肉豆蔻除寒气、燥湿,还有温脾胃、行脾气、开胃消食之功,因此适用于脾胃寒气、脾胃之气运行不畅,还有湿气影响脾脏者,所以李时珍说它是“调中下气,开胃”之品。

[肉豆蔻的使用注意]

中药肉豆蔻是温脾胃、调养脾胃的中药,但其主要是针对脾胃有寒气或者虚寒者,所以胃热、湿热的脾胃虚弱并不适用。而且以肉豆蔻的特点来说,使用前必须煨熟去油,而且单次一般不超过一克。

肉豆蔻是自古深受中医推崇的中药,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中药之一,它与桂皮等中药一样还成被用作调味使用,它不仅温脾胃、固大肠,还行脾胃之气,因此是温养脾胃以 养生 的佳品。

脾虚宝宝的中药汤剂的调理方法

孩子胃口差,不愿吃饭,这是都市里家长们经常遇到的问题。而孩子食欲不振,就会容易消瘦,时间长了,还会发生营养不良、贫血等疾病,最终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若方法用尽,仍没法让孩子好好吃饭,可以试试中医。

小儿厌食 多因脾虚

南宁市民廖女士,近几天来为女儿食欲不好而揪心。以前女儿吃饭总是顿顿香,可近一周来,喂她吃饭吃不到几口就不愿张嘴了。看着1岁半的女儿,一天一天瘦下去,原本肥嘟嘟的圆脸快露出尖下巴了,廖女士既心疼又担心。

廖女士为求女儿胃口好,在饭菜上多变了花样,菜肴色泽更好看,味道做得更香,欲以此调动起女儿的胃口。但试了几天,小宝贝的胃口依然不好。年轻妈妈不敢乱给宝宝用药,于是便采纳了朋友的建议,带上女儿去找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小儿厌食、消化不良,多跟脾虚有关。脾虚,则多因饮食不节,或抵抗力不足,致使身体虚弱,因而连累脾胃。脾胃虚弱之后,小儿容易出现的症状是消化不良、食滞等。

四君子汤加减方:

醒脾行气

调理的关键是:醒脾行气。对付小儿厌食,广西区人民医院中医针灸科罗鸿宇医生的经验是:用四君子汤加减方调理。罗鸿宇有个6岁大的女儿,作为一名中医,每当女儿厌食、挑食时,他就会用这个方子来给女儿调理。

四君子汤是中医治脾胃气虚的`主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中药组成。方子对于半岁以上的小儿都适用。人参益气补中,白术健脾燥湿,茯苓渗湿健脾,甘草甘缓和中。四味皆为平和之品,温而不燥,补而不峻。

但小儿不宜用人参,因为人参使用不当,会使小儿身体提前发育,因此以更温和的党参代替,可以减轻此方面的副作用。

相关链接

中药验方

1、厌食用陈皮

对小儿由脾胃虚弱引起的厌食,可用四君子汤+陈皮,组配成异功散,来进行调理。

具体药方是:党参8克、白术8克、茯苓8克、甘草8克、陈皮3克。陈皮归脾经,有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功效。

2、不爱吃米饭用麦芽

当孩子出现挑食、厌食,尤其是不爱吃米饭或面食时,用四君子汤+麦芽来调理。

具体药方是:党参8克、白术8克、茯苓8克、甘草8克、麦芽8克、谷芽8克调理。若孩子有舌苔白厚,则在上面基础上加砂仁(后下)5克。砂仁能醒脾行气。麦芽、谷芽都归脾经、胃经,有消食健胃之功。但前者偏于消食疏肝,而后者长于醒脾养胃。若在补脾方药中,稍微加点麦芽、谷芽,能醒脾健胃,有补而无滞,消而无伤之妙。

3、不爱吃肉用山楂

孩子若不爱吃肉,则用四君子汤+山楂。

具体药方是:党参8克、白术8克、茯苓8克、甘草8克、山楂8克。山楂片含多种维生素、酸类物质等,能促进脂肪类食物的消化。中医认为,山楂具有消积化滞、收敛止痢、活血化淤等功效。

4、伴有食滞用枳实

若孩子胃口不好,伴有大便硬结的现象,说明是食滞。食欲旺盛或消化系统弱,都会引起食滞。应用四君子汤+枳实或鸡内金。

具体药方是:党参8克、白术8克、茯苓8克、甘草8克、枳实8克(或鸡内金5~8克),可有效改善症状。枳实归脾、胃经,有破气消积,化痰散痞功效。鸡内金,归脾、胃、小肠经,有消食健胃功效。

延伸阅读

方药味甘甜 小儿不抵触

家长也许会担心,中药往往苦口,孩子不愿喝怎么办?但该药方成分构成,足以让家长放心了。因为四君子汤中有甘草,甘草味道是甘甜的,因此方药不但不苦口,反而还甘甜。小儿对甜味往往是最难抗拒的,自然愿喝。

用山楂制成的山楂片,常用来调整孩子的胃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2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