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各种痛经形成的原因
1.气滞血瘀
主证:每于经前一、二日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或排出不畅,经色紫暗有块,血块排出则疼痛减轻,胸胁乳房作胀,舌质紫暗,舌边或有瘀点,脉沉弦。
分析:冲住气血郁滞,气血运行欠畅通,故经前或经期少腹胀痛、拒按,经量少或排出不畅;经血瘀滞,故色暗有块;块下瘀滞稍通,故疼痛暂减;瘀滞随经血而外泄,故经后疼痛自消。但若郁滞之因未除,则下次经期腹痛复发。舌质紫暗,脉沉弦,均为气滞血瘀之象。
2.寒凝胞中
(l)阳虚内寒
主证: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痛减,经量少,色暗淡,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苔白润,脉沉。
分析:肾阳虚弱,冲任、胞宫先煦,虚寒滞血,故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经少色暗淡;寒得热化,故得热痛减;非实寒凝血,故喜按。余症均为肾阳不足之象。
(2)寒湿凝滞
主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量少,色暗黑有块,恶心呕吐,畏寒,便溏,苔白腻,脉沉紧。
分析:寒湿之邪伤及下焦,客于胞中,血被寒凝,行而不畅,因而作痛,经血色暗黑而有块;寒湿中阻,阳气被遏,水湿不运,则畏寒便溏,恶心呕吐。余症均为寒湿阻滞所致。
3.湿热下注
主证:经前、经期少腹胀痛,经量多,色红,质稠或有块,平日带下色黄或有秽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分析:外感或内蕴湿热,流注冲任,阻滞气血,经行不畅,故经来腹痛;热扰冲任,则量多色红有块;热灼津液,则经水质稠;湿热下注,伤及任带,则平日带下色黄或有秽臭。舌脉均为湿热内盛之象。
二、痛经食疗方法
玄胡益母草煮鸡蛋:玄胡20克,益母草50克,鸡蛋2个。将以上3味加水同煮,待鸡蛋熟后去壳,再放回锅中煮20分钟左右即可饮汤,吃鸡蛋。具有通经、止痛经、补血、悦色、润肤美容功效。
乌豆蛋酒汤:乌豆(黑豆)60克,鸡蛋2个,黄酒或米酒100毫升。 将乌豆与鸡蛋加水同煮即可。具有调中、下气、止痛功能。适用于妇女气血虚弱型痛经,并有和血润肤功效。
姜艾薏苡仁粥:干姜、艾叶各10克,薏苡仁30克。将前两味水煎取汁,将薏苡仁煮粥至八成熟,入药汁同煮至熟。具有温经、化瘀、散寒、除湿及润肤功效。适用于寒湿凝滞型痛经。
益母草香附汤:益母草、香附各100克,鸡肉250克,葱白5根。将葱白拍烂,与鸡肉、益母草、香附加水同煎。饮汤,食鸡肉。适用于痛经,并能光艳皮肤。
山楂桂枝红糖汤: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红糖30~50克。将山楂肉、桂枝装入瓦煲内,加清水2碗,用文火煎剩1碗时,加入红糖,调匀,煮沸即可。具有温经通脉,化瘀止痛功效。适用于妇女寒性痛经症及面色无华者。
姜枣红糖水:干姜、大枣、红糖各30克。将前两味洗净,干姜切片,大枣去核,加红糖煎。喝汤,吃大枣。具有温经散寒功效。适用于寒性痛经及黄褐斑。
姜枣花椒汤:生姜25克,大枣30克,花椒100克。将生姜去皮洗净切片,大枣洗净去核,与花椒一起装入瓦煲中,加水1碗半,用文火煎剩大半碗,去渣留汤。饮用,每日一剂。具有温中止痛功效。适用于寒性痛经,并有光洁皮肤作用。
韭汁红糖饮:鲜韭菜300克,红糖100克。将鲜韭菜洗净,沥干水分,切碎后捣烂取汁备用。红糖放铝锅内,加清水少许煮沸,至糖溶后兑入韭汁内即可饮用。具有温经、补气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型痛经,并可使皮肤红润光洁。
三、缓解痛经的几个穴位
1、三阴交穴
按揉三阴交:具有交通心肾,引火下行的作用,对所有妇科疾病疼痛均有缓解作用。
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三阴交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三阴交1分钟。
2、太冲穴
揉太冲:具有明显疏肝止痛的作用。不仅可以治疗痛经,还可以治疗一切妇科疾病。
位置:脚大趾与第二趾之间。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
3、子宫穴
点揉子宫穴:刺激子宫穴是直接针对女性生殖器的调理手法,疗效显著,具有活血化淤、理气止痛的作用。
位置:子宫穴位于下腹部,脐下一横掌处(脐下4寸)正中。左右旁开四横指(旁开正中线3寸)的距离各有一点即是此穴。
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以酸胀为度,操作5分钟,以腹腔内有热感为最佳。
4、血海穴
揉按血海穴:具有引血归经,治疗血分诸病的作用,按压血海穴能够缓解月经期的小腹疼痛。
位置: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
按摩方法:两个大拇指重叠按压这个穴位,痛经的时候通常左腿也会一起痛,多刺激左腿。要是在腰上放一个暖水袋效果会更好。
四、3种按摩法缓解痛经
1、中医按摩法
这个按摩手法操作简便,治疗痛经也有较为不错的效果,具体的做法如下:
1、舒适地平躺在床上,两腿弯曲,从上腹部向下推,反复5~10次。
2、用掌根在腹部顺时针地环摩腹部5~10次。
3、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肚在脐周反复旋转按摩3~5分钟,使之产生温热感。
4、从大腿内侧,脚髁骨内侧到脚骨的沿线,用手的根部及手指的指腹按摩,能消除下腹部的紧张,尤其是脚髁骨内侧三指宽上的穴位,是消除痛经非常有效的穴位。
5、用拇指按压在尾骶骨上方,找出使你感觉舒服的地方,重点性地按揉该处,疼痛感会大为缓和,头痛也会减轻。
6、从肚脐以下,约四指宽度距离的下方,到阴毛际的边缘,也是按摩痛经的有效穴位。将四指并拢,用中指慢慢做指压,能消除痛感。
2、按摩小腹法
按摩方法:双手相叠置于小腹中间,以缓慢而轻柔的动作摩腹,频率控制在每分钟10次左右,直至小腹内有热感为宜,摩腹5分钟后,再以双手在小腹两侧从后向前作单方向斜擦,方向朝向腹股沟,以透热为度。
3、斜擦小腹两侧
按摩方法:具体的按摩位置为两侧肋弓下缘至髂骨之间的侧小腹,操作方法为双手置于侧小腹,从后向前斜擦,方向朝外生殖器。不要往返擦动,要方向一致,以摩热为度。共操作5分钟即可。
痛经,几乎是所有女性都会面临的问题,是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由于个体差异,每个女性痛经的程度不尽相同,行经前后或月经期腰酸、下腹坠胀痛疼,疼痛剧烈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疼痛剧烈的女性,很多都会选择服用止痛药缓解疼痛,这仅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并且,长期服用止痛药会产生依赖性,对身体也会有一定的危害。
中医常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在行经期间会引起气血两亏,血气运行不畅通,所以经期会产生疼痛感。在讲解缓解痛经的办法之前,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引起痛经的因素。中医认为痛经的原因分为气滞血瘀、寒、湿热下注、气血虚弱、肝肾亏虚。
气滞血瘀
主证:行经小腹胀痛、拒按,血量少呈紫暗有块、血块排出则痛疼减轻,舌质紫暗、舌边或有淤点,脉沉弦。
1、阳虚内寒
主证:小腹冷痛、喜暗,血量少、色暗淡,腰腿酸软,舌苔白润、脉沉。
2、寒湿凝滞
主证:小腹冷痛、按之痛甚,经量少、色暗有块,畏寒、恶心,舌苔白腻,脉沉紧。
湿热下注
主证:腹痛、血量多,色红,质稠或有块,平时白带色黄或有秽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气血虚弱
主证:经期或经净后,小腹隐痛、喜揉按,色淡量少、质稀,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虚细。
肝肾亏虚
主证:经净后小腹隐痛、腰酸、量少而质薄、色暗淡,或有头晕耳鸣,小腹空坠不温,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防治痛经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痛经的女性要注重日常保养,少食性寒水果,以免性寒伤阳;平日注意保暖,以免受寒;疏肝理气,肝主疏泄,温升肝血,助肝疏泄。参考经期的生理病理特征有针对性的选方用药,建议可以找中医调理,从根本上改善痛经问题。在疼痛发作时,可以尝试自行按摩穴位止痛,相信大家听得最多的就是掐虎口止痛,掐虎口其实按摩的是合谷穴,除了合谷穴还有哪些穴位能达到缓解经期疼痛的效果?
合谷穴
合谷穴是止痛第一穴位,位于大拇指与食指掌背肌肉隆起处,痛经时按压会有痛。痛经时用拇指点按此穴20下,左右手共计40下。注意:体质差者刺激不宜过强;孕妇禁按此穴。
关元穴、气海穴
关元穴在肚脐下3寸,气海穴在肚脐下约1.5寸,这两个穴位是治疗痛经的有效穴位,热敷这两个穴位或者是用两拇指点按这两个穴位都可以缓解疼痛。
三阴交
小腿部的三阴交是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在足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左右各一。按压此穴3分钟左右,有较明显的缓解感受,是常用的缓解痛经穴位。
地机穴
地机穴是足太阴脾经的郄穴,位于阴陵泉穴下3寸,有健脾渗湿、调经止带的功效,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阴道炎等症。用拇指尖沿骨头向内按压,可以感受到一个痛点。
背部的气海俞穴和关元俞穴
这两个穴位位于腰椎部,在其旁开1.5寸位置,按摩可找到痛点,这两个穴位需要在旁人帮助下按摩,如果条件允许,热敷这两个穴位效果更佳。
注意事项
1、找准穴位,用准确的手法按摩才能起到好的效果。
2、点按穴位前,注意指甲修剪干净,以免操作中损伤皮肤而发生疼痛、充血、感染等。
3、点按穴位前可适当引用温水,有利于体内气血运行通畅。
4、继发性痛经者应查明病因,在医生指导下治疗,以按摩为辅助治疗。
引起我们痛经的原因是有很多,生活中一些不良的习惯也是会导致痛经,大家如果是在平喜欢吃辛辣油腻的食物,时间长了也是会引起痛经,所以痛经的人群是可以多食用一些清淡的食物,我们痛经的话也是可以按摩学习来进行治疗。
痛经的根源在于子宫,因此,按摩法治疗痛经的方向主要有2个:一是止痛,这属于治标;二是改善子宫功能,这才是治本。由于痛经发生时,疼痛的部位并非一处,所以,可以根据痛处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按摩。例如,按摩太冲穴对于痛经引起的各处疼痛均有一定的效果;按摩血海穴对于下半身的疼痛有较明显的缓解作用;应对剧烈的腹痛,可以考虑按摩子宫穴。在改善子宫功能方面,最直接的一个穴位就是子宫穴了,但是大家需要很好的注意的是,如果是经期长期疼痛难忍的话,就是最好不要用按摩的疗法,我们是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按摩,这样是可以预防痛经。
推荐穴位
掌揉气海穴
位置:肚脐下约2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双掌交叠,放于气海穴,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揉至发热时疗效佳。
祛病功效:我们按摩这个穴位是可以很好的帮助女性朋友调理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等。
按揉关元穴
位置:当脐中3寸。
按摩方法:取仰卧位或坐位,先用食指或中指顺时针方向按揉关元穴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祛病功效:我们按揉关元穴是可以很好的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羽经、腹痛、腹泻、腹胀等。
按揉中极穴
位置:把肚脐和耻骨联合连线5等分,耻骨联合上1等分处。
按摩方法:中指放于穴位上,顺时针方向按揉2~3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祛病功效:大家如果是有月经不调、月经来潮前小腹冷痛、小便不通、带下病、闭经是可以很好的按摩这个穴位来帮助进行调理。
对于女性朋友来说遭受痛经对于我们身体的影响是非常的大,大家是可以通过按摩的方法来进行缓解自己的症状,是可以很好的帮助早日摆脱痛经的症状。同时也是可以很好的改善我们的子宫功能。
中医按摩既能够治疗疾病,又可以预防一些疾病,按摩也是一种简单的养生方法,按摩对身体的好处很多,有痛经毛病的女孩就可以学习下穴位按摩来治疗痛经,那么,痛经按摩那些穴位有用?按摩什么穴位能缓解痛经?下面来看看文章的解答。
1、按摩子宫穴
按摩子宫穴位可以起到活血化瘀以及理气止痛的作用,在月经来之前或者是结束后按摩子宫穴位的话,都会起到治疗以及预防痛经的功效。
2、按摩八_穴
泌尿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可以通过按摩八_穴来治疗,按摩八_穴还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女性的生殖系统来讲,按摩八_穴位的话,可以起到血化瘀以及运行气血的作用,痛经的时候也可以使用按揉以及按压的方式,对于痛经的疗效也是很好的。
3、按摩太冲穴
太冲是肝经的穴位,起到了疏肝解郁以及行气止痛的作用,按揉太冲穴位的话有利于改善痛经的症状。
4、按压合谷穴
很多穴位对于痛经都可以起到止痛的作用,合谷穴只是其中之一,按压合谷穴,可以起到镇静止痛以及通筋活络的作用,对于合谷穴位使用的是按揉的方法。
5、痛经要注意
1、剧痛时应卧床休息,如出现面色苍白,肢冷出汗等虚脱症状,应立即平卧,保暖,必要时就诊。
2、对痛觉敏感及精神紧张者,尤其青春期少女,因缺乏对月经的了解,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而致加重疼痛,因此需要加强心理护理,了解妇女生理知识,解除精神负担,保持心情舒畅,痛经自会减轻。
3、痛得受不了的,可采用针灸止痛:委中、足三里、三阴交、合谷、内关。
4、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安静、舒适、温度及湿度适宜。
5、保持外女性私处清洁,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温水清洗外阴,1~2次/日。经期及余血未净禁止同房、游泳及坐盆,勤换卫生巾垫,用合格的卫生巾垫。忌坐卧潮湿之地。
6、正值经期,注意腹部保暖,两足勿下冷水,防止寒邪侵入。同时注意生活起居,避风寒,防感冒。月经期避免激烈运动及过度劳累。
7、经前期及行经期,勿食冷饮、辣椒、酸醋、甜品及田螺等寒性食物。
8、平时注意营养,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如果难以忍受痛经的折磨,女性朋友们首选就应该想到先去医院看看是怎么回事,然后再来对症治疗,治疗痛经的方法很多的,中医就有好几种治痛经的方法,比方说穴位推拿,那么,推拿哪些穴位可以治痛经?穴位按揉可以治痛经吗?来看看。
1、中医穴位推拿治痛经
肾俞:在后腰,与肚脐相平,脊椎旁边1.5寸,左右各一穴;
阿是穴:两侧腰部最痛的部位;
气海:肚脐正下方1.5寸;
关元:肚脐正下方3寸处;
三阴交: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后缘处。
另外还有一个腰阳关(以脊椎为纵坐标,髋骨最高点为横坐标就可以找到),每个穴位按摩几秒钟。
有痛经的女性平躺在床上,家人站在一旁帮她按摩,按摩时可以采用推法(用手掌根前后推),也可以用揉法(用手掌根作圆周运动),不论顺时针倒时针,以达到发热、酸胀感为宜。在月经来潮前1周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
另外在按摩穴位的同时,可以在痛经期配合用热敷法,将1斤左右的粗盐用铁锅炒热,放在布袋里,敷在腹部痛的地方,一天一次。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痛经的女性平时在生活中要注意经期保暖,不要过度疲劳。
2、痛经中医的几种类型
气滞血瘀型
经前或行经期间出现小腹胀痛、乳头触痛、心烦易怒,经量少或行经不畅等。气滞血瘀型患者情绪波动比较大,经前容易急躁发脾气或者忧郁沮丧。建议此类患者日常生活中不妨多听听音乐,多结交朋友,锻炼身体,释放工作压力来达到肝气舒畅,缓解气滞血瘀的效果。
寒凝血瘀型
寒凝血瘀型又分为外感寒湿和阳虚体质,主要是由于经前游泳、经期淋雨、贪吃凉饮等不良习惯而引起的痛经。这种情况的病人往往要温经散寒、暖宫止痛。建议不要贪吃凉饮,少吃冷饮,注意保暖。
素体阳虚型
素体阳虚型主要表现在平常不在经期也会出现身体寒冷、下腹部的不舒服的情况。此类患者比较气血不足,适宜吃补肾养血的食品,如枸杞,山药等,同时泡脚辅助饮食效果比较好。
气血虚弱型
气血虚弱型患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或者是后天大病、久病或失血之后导致气血不足,阴虚而痛,不荣而痛。日常生活中应该调补气血以外,还可采用一些药物的调理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154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4类疾病可导致尿毒症
下一篇: 脸上3大信号提示身体湿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