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中药来治病,大家认为中药的性质平和,副作用较小。其实情况并非如此,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是药三分毒”的说法吧,有些中药的副作用更大一些,长期服用会苦寒的中药很可能会伤及脾胃的健康。
苦味的中药很伤脾胃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开方也要综合考虑病人的体质、病情以及药物的性质和功能。
一般来讲,药物要辨析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等。四气是指寒、热、温、凉,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其中苦寒药多用于清热、泻火、解毒,但是久服易伤元气,容易损伤脾胃功能。如日常服用的板蓝根,药性苦寒,属于清热解毒的药品,对于体质较强、易上火的人群疗效较好,但如果患者本身属于虚寒体质,面色发黄且经常拉肚子,则不宜久服,否则会因其苦寒伤胃,引起胃痛、怕冷、食欲不振等症。此外,市场上流行的减肥养颜类中药制剂,大多含有大黄等药物,而大黄性味苦寒,更不宜久服,否则不但损伤脾胃,还可引发黑肠病、肾结石等病症。
肠道的敌人还有这些
高脂肪食物。长期吃高脂肪的食物,会减少体内有益菌的数量,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产生“内讧”,致病菌分泌出的大量毒素被人体吸收后,容易让人没精神、脸上长痘、肤色变差,毒素刺激肠壁,还会直接导致肿瘤发病率的增高。
高盐食物。吃盐过多,容易使胃肠道内形成高渗透压环境,使肠道内水分无法被吸收,从而引起腹泻等肠道问题。在烹调时,如果菜中用了酱油、味精、豆酱等调料,要少放盐。另外,还要小心身边的“隐形盐”,面包、饼干、炒货、香肠中都含有一定的盐分。
加工肉类。加工肉类脂肪含量高,在加工过程中的化学添加剂及加工后产生的其他物质可能引起细胞突变,继而引发一系列慢性病。英国剑桥与牛津大学科研人员一项针对45万人的研究发现,每天摄取加工肉制品超过160克的人,死亡率比每天仅摄取20克的人增加了44%。
油炸食品。油炸食品在高温下会产生各种致癌物质。临床研究也证明,长期大量食用油炸食品,大肠癌及胃癌的发病率升高3~5倍。
刺激性食物。酒、过浓咖啡及茶水等刺激性饮料、过于辛辣的食物等都会刺激肠道,引起肠胃黏膜损伤,导致肠胃功能紊乱。
甜食。甜食在体内代谢时产生的酸性物质会破坏体内的酸碱平衡。英国一项研究证实,爱吃甜食的人比不爱吃甜食的人患肠癌风险高18%。
这6种不良习惯不注意肠胃疾病找上来
1,吃的太饱
吃太饱不仅仅是体重增加那么简单,有时候还可能会撑出胃病。
如果吃得过饱,肠胃的负担将会加重,从而引发消化不良,另外,由于人体胃黏膜上皮细胞寿命较短(每2到3天就修复一次),如果上顿未消化,下顿又急于将食物填满胃部,就容易导致胃黏膜得不到有效修复,使胃部分泌大量胃液,从而破坏胃黏膜,产生炎症。
2,吃的太快
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人们为了节省时间,吃饭都是狼吞虎咽的,其实,吃饭吃太快非常不利于肠胃健康,如果吃饭太快,食物就会咀嚼得不够仔细,从而容易损伤消化道黏膜,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慢性炎症。
3,吃的太冷
到了夏天,许多人由于没胃口吃热食,都喜欢吃点生冷的食物,如凉拌食物、冰冻雪糕、饮料汽水等,人是恒温动物,体内温度维持在37℃左右。
消化道中的大部分酶只有在接近人体体温时催化性能最好,当温度降低时,催化性能与活力就会减弱,如果吃太多过多冷的食物则会使胃肠道温度下降,减弱消化食物能力,导致胃痛,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的现象。
4,吃的太辣
许多人都是“无辣不欢”一族,虽说适量吃点辣椒具有开胃、美容、祛湿等功效,但如果辣椒吃多了,或者吃得太辣,就容易刺激胃黏膜及溃疡面,继而产生胃痛,甚至严重者会出现胃出血等问题。
此外,辣椒中所含有的刺激成分进入肠胃后对胃肠粘膜的刺激性很大,过多食用辣椒,可引起胃肠粘膜过度充血,胃肠蠕动加速而产生腹痛、腹泻。
5,烟酒过度
抽烟、酗酒对身体的危害相信大家都了解,长期抽烟喝酒对胃非常不好,不但容易减弱食管下段括约肌的防御功能,造成胃食管反流或使反流症状加重,还可能会引发诸如食管狭窄、食管炎(黏膜糜烂)等并发疾病,甚至可能引起食管腺癌等疾病。
6,饮食不规律
胃病是吃出来的疾病,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对肠胃最不好,早上不吃早餐、午饭随便应付、晚上夜宵大吃一顿、饥饱不均等都属于不规律的饮食习惯,若经常如此,不仅会对胃造成影响,而且还会牵连到肝、胆、肾等器官,危及健康。
每年约38万人确诊大肠癌,哪些坏习惯会导致大肠癌?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961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更年期女性更易患高血脂
下一篇: 养生重在保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