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与调养]
1.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糖、高血脂、吸烟、饮酒、肥胖等是急性脑血管病(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少这些因素的影响。例如,要养成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饮食习惯,戒烟酒,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肉类食品的摄入,减少钠盐而增加钾盐的摄人等,并应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2.短暂脑缺血发作后应保持大便通畅,保护瘫痪的肢体不受损害(如褥疮、压迫等),并应尽早对瘫痪肢体进行按摩,病情稳定后逐渐进行被动活动和主动锻炼。
17岁的胖小伙晨跑时突发脑梗;
26岁的程序员加班时突发脑梗;
53岁的大叔吃饭时突发脑梗……
打开手机电脑,关于脑梗的新闻比比皆是。脑梗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等四大特点,号称“亚洲第二号杀手”。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最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梗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所以,了解脑梗发作前的症状,尽早防治尤为关键
脑梗前兆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由于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症状一般不超过一个小时,最长不超过24个小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又分为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颈内动脉系统的表现是以下几点:
1、出现阵发性缺血,对侧肢体的单瘫或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向性偏盲,失语。
2、眼动脉交叉瘫,即一侧的单眼一过性黑蒙,对侧肢体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
3、Horner征交叉瘫,即一侧Horner征,对侧偏瘫。
第二、椎基底动脉系统有三个特征性的表现,如下:
1、跌倒发作,是突然下肢失去张力而跌倒,但没有意识丧失,很快就能够自行站起。
2、短暂性全面性遗忘,是发作时出现短时间的记忆丧失,时间、地点的定向力障碍,但其它功能是正常的。
3、双眼视力障碍发作,可以引起暂时性皮质盲。以上分别为两个系统的各三个特征表现,为脑梗前兆的六个表现。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脑梗?
容易得脑梗的人大多是一些中老年人,这些人群大都伴随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如果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没有控制好自身的饮食结构,经常吃一些含油量较高的食物,很容易会造成高脂血症的继续加重,这样就会堵塞血管很容易会得脑梗。在出现脑梗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控制,还需要注意自身的饮食。
1. 合理膳食多运动:提倡清淡饮食,少吃高脂肪、高热量食物、高胆固醇食物,控制盐分的摄入,少吃甜食。可是适当多吃一些木耳、洋葱、海鱼、大蒜等食物,有助于降低血脂。多喝水,净化血液。
2. 不抽烟来少喝酒:烟雾中含尼古丁等有害物质,能刺激病人血压升高,还会损害血管内皮,对预防脑梗不利;限制饮酒,不宜多喝,否则容易加速血流,造成脑出血。
3. 药物辅助是关键:脑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脑梗的主要原因,所以从药物预防的角度来看,主要是抗动脉粥样硬化如瑞旨瑞舒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当然还有抗小板聚集、溶栓等药物。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这类原发病,也要积极治疗。
该病的日常生活管理重在积极防控相关的危险因素,通过有效的药物治疗、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整,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
家庭护理:关注家人的基本血压、血糖、血脂状况,当发现血压、血脂升高,血糖异常等区情况,积极就诊,尽早接受干预治疗,预防疾病进展。
日常生活管理:
戒烟限酒,保持心情愉悦,适度锻炼,调整饮食结构
日常病情监测:对于高血压患者,可以行血压监测,每日早饭前、睡觉前各测一次,记录血压、脉搏、日期、时间、左右臂等信息,待血压稳定达标后,每周测1~2次。
糖尿病疑诊或初诊患者在降血糖治疗方案指定时间,建议在医院专科病房进行密切的血糖监测,血糖控制稳定后可于餐前、餐后或睡前进行间断测量。
他汀类药物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血脂、肝酶,建议患者在晨起空腹不饮水,不进食的情况下进行检查。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874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