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气滞血瘀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脏病患者要注意哪些生活方式 怎样才能减轻痛苦)

佚名 2023-12-11 12:59:04

气滞血瘀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症状:喘急气促,胸胁闷胀,急躁易怒,唇甲青紫,舌红,苔薄黄,脉弦。

治则治法:活血化瘀,益气通阳。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0g,红花6g,当归10g,川芎10g,丹参15g,鸡血藤10g,生地黄6g,桔梗6g。加减:痰稠色黄,加黄芩9g,瓜蒌15g以清热化痰;大便干结,加大黄(后下)6g以活血通腑;喘甚欲脱,加人参(单煎)15g以益气固脱。

心脏病患者要注意哪些生活方式 怎样才能减轻痛苦

对心脏健康有益食物 桂圆 可用桂圆肉泡茶常饮,或煮桂圆粥食用,它有益心脾、补气血、安心神的用途,尤其适宜心血不足型心悸之人。 红枣 可用红枣煎水服,或用红枣煮粥食,或早晚空腹嚼食。红枣中含有多量的、为造血不可缺少的营养素——铁和磷,是一种天然的补血剂。对各种贫血、体弱、产生虚弱、手术之后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者,最为适宜。 酸枣仁 宜用酸枣仁6~10克,芡实12克,龙眼肉6克,煮汤后睡前服食。酸枣仁可以宁心安神,配合龙眼肉和芡实,对心血不足型心悸颇有裨益。若无芡实或龙眼肉,亦可单用酸枣仁15克,捣碎后同粳米煮粥食。 荸荠 每日可用荸荠60~120克,配海蜇50~100克,煮汤分2次饮用。此法为清代名医王士雄的“雪羹汤”, 有清热化痰之功,适宜痰火上扰型心悸之人服食。 百合 选用鲜百合50~60克,或干百合30克,煎水后加入适量冰糖食用。此法适宜心气不足型或阴虚火 旺型心悸,包括体质虚弱,妇女更年期,以及神经官能症所致的心悸之人服食。 莲子 先将干莲子磨粉,每晚取莲子粉50克,桂圆肉30克,同粳米50~100克煮成稀粥,然后加入冰糖适 量,临睡前服食1小碗。或用干莲肉50克,桂圆肉30克,冰糖少许,一同煎服。此法适宜心血不足型心悸者食用。 莲子心 每日用于莲子心1.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适宜阴虚火旺型和痰火上扰型心悸者服食。 麦门冬 选用于麦冬20克,煎水代茶饮。或再配合沙参30克,一并煎汤饮用。此法适宜阴虚火旺之心悸病人常饮。 西洋参 单以西洋参片3~5克,泡茶常饮。适宜心气不足或阴虚火旺之心悸者食用。 山楂 可用野生山楂10~15克,每天煎水代茶饮。此法适宜气滞血瘀型心悸,包括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以及阵发性心动过速者心悸时服食。 小麦 宜用小麦60~100克,同大枣10枚,炙甘草6~10克,一同煎水代茶频饮。此法尤其适宜妇女体虚心悸,或心脏神经官能症心悸不安者服用,可以起到养心安神止心悸的效果。 肉桂 可选用桂枝10克,炙甘草6克,煎水代茶频饮。此法适宜心气虚弱型心悸者服用。 牡蛎肉 性凉,味甘咸,有滋阴养血的作用。《医林纂要》还说它“清肺补心”,崔禹锡《食经》中也认为牡蛎肉“治志意不定”。尤其是心阴虚,心火旺的心悸烦躁者,食之颇宜。 金橘 性温,味辛甘,有理气,解郁,化痰的作用。《中国药植图鉴》中说它“治胸脘痞闷作痛,心悸亢进。”因此,金橘对痰阻心络和气滞血瘀型心悸,包括由高血压病、血管硬化、甲亢、冠心病或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悸,食之颇为适宜。可煎汤服,亦可泡茶饮。 葡萄 性平,味酸甜,有补气血的作用。《陆川本草》中说它“滋养强壮,补血,强心利尿。治血虚心跳。”由于葡萄中所含的葡萄糖、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都很丰富,对大脑神经有补益和兴奋作用,葡萄干的糖分和铁的含量也较高,这对体弱贫血者也有补血效果。因此,对心气不足型和心血不足型心悸,以及神经衰弱及贫血体弱者心悸心慌之人,常食葡萄,尤为适宜。 苦瓜 性寒,味苦,有清心火的作用。《滇南本草》中说它“泻六经实火”。《生生编》认为苦瓜“除邪热,清心明目。”《随息居饮食谱》亦云:“青则涤热,明日清心。”这对痰火上扰或心火偏旺的心悸者,食之尤宜。 海蜇 性平,味咸,能清热、化痰、消积。《医林纂要》中还说它“补心益肺,滋阴化痰”,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海蜇有类似乙酰胆碱的作用,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还能防止动脉硬化。所以痰热偏盛的高血压病、冠心病引起的心悸患者,宜常食之。 黑木耳 性平,味甘,有滋阴、养胃、活血、润燥的作用。清代食医王孟英认为它能“补气,活血”。根据现代医学研究,黑木耳是天然的抗凝剂,能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作用。因此,凡心血管疾病导致的心悸者,宜经常服食,颇多裨益。 银耳 性凉,味甘淡,能滋补健脑、益肺强心。它不仅是一种名贵的滋补品,同时也是一味扶正强壮剂,是心气不足型心悸和心血不足型心悸者理想的食疗品,与红枣、莲子等一同炖服,最宜神经衰弱的心悸和肺源性心脏病人的心悸,早晚空腹食用。 蜂乳 性平,味甘酸,能滋补、强壮、益肝、健睥。近代研究认为蜂乳对细胞具有再生作用,可增强造血机能,这对心气不足型和心血不足型的心悸患者,经常服食,尤为适宜。 灵芝 性平,味甘,有治疗虚劳的作用。对心气不足型心悸,常食颇宜,包括冠心病、神经衰弱、心律失常、体质虚衰等引起的心悸,皆宜食之。有报道,单服灵芝糖浆,对冠心病所致的心悸、心跳、气短等症状的好转率为64.5%,对心律失常的心悸、气短也有控制作用。 茯苓 性平,味甘淡,有宁心安神的作用。《本经》中早有记载,说它“主忧恚惊邪恐悸”。《药性论》也认为茯苓“善安心神”。各种原因所致的心悸者,皆宜食之。 心血不足型心悸还宜服食菠菜、阿胶、松子仁、当归、何首乌等;心气不足型心悸还宜服食党参、黄芪、太子参、蜂蜜、西洋参、炙甘草、羊心、牛心等;心火偏旺而心悸者,还宜吃些竹叶茶、白茅根茶等;痰火上扰型心悸者还宜吃些旱芹、白菊花、冬瓜、丝瓜、萝卜、菊花脑等。
求采纳

关于心脏病的详细资料

  心脏病
  心脏病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种心脏病。临床实践表明,手部按摩是防治心脏病有效的辅助方法。
  [编辑本段]心脏病诊断
  生活中出现下列现象时,建议做一次心脏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心脏病,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体力活动时有心悸、疲劳、气急等不适 ,或产生呼吸困难感 ;
  ◆劳累或紧张时 ,突然出现胸骨后疼痛或胸闷压迫感 ;
  ◆左胸部疼痛伴有出汗 ,或疼痛放射到肩、手臂及颈部;
  ◆出现脉搏过速、过慢、短促或不规则;
  ◆熟睡或做恶梦过程中突然惊醒 ,感到心悸、胸闷、呼吸不畅 ,需要坐起来一会儿才好转;
  ◆性生活时感到呼吸困难、胸闷或胸痛;
  ◆饱餐、寒冷、吸烟、看情节紧张的电影或电视时 ,感到心悸、胸闷或胸痛 ;
  ◆在公共场所中 ,容易感到胸闷、呼吸不畅和空气不够 ;
  ◆上楼时比以前或比别人容易出现心悸和气急 ;
  ◆突然出现一阵心悸、头晕、眼前发黑 ,有要跌倒的感觉 ;
  ◆儿童的活动能力比同龄差 ,活动时感觉心悸、气急、乏力、口唇青紫 ;
  ◆感冒后轻微劳动也感到心悸、疲乏 ,或走路稍快就觉气急 ;
  ◆突然胸部不适而昏倒在地上 ,或有马上要“死去”的感觉 ;
  ◆晚间睡觉枕头低时感到呼吸困难 ,需要高枕而睡 ;◆出现下肢浮肿 ;
  ◆手指或足趾末端出现肥大、变形 ;
  ◆脸、口唇和指甲出现青紫、暗红等异常颜色 ;
  ◆静息时自觉心跳有异常声音 ,或手掌握触前胸壁心脏部位时有震颤感 ;
  ◆妊娠期出现心悸、头晕、气急或浮肿 ;
  ◆左肩痛长期不愈。
  出现早搏就意味着得了心脏病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引起早搏的三个原因谈起:
  1、找不到任何心脏病证据的早搏、往往与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烟酒过度、饮用浓茶等因素有关,这类早搏称为功能性早搏。
  2、由于心脏本身的器质性疾病引起的早搏、常见的病因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风心病、肺心病等。
  3、某些药物如洋地黄中毒也可引起早搏。
  由此看来,一出现早搏就轻率地诊断为心脏病是不正确的。
  如果发现自己有早搏的症状,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以便确诊早搏的性质、类型以及有没有心肌缺血的表现,有条件的做携带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仪进行监测,及时选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一般而言,每分钟少于5次的偶发早搏,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早搏总数在400次以下者,对身体的健康几乎是没有什么影响的,可以不必进行治疗,这种早搏可以看为是生理性的早搏,而对于频繁的早搏特别是恶性早搏,就必须积极治疗了。
  [编辑本段]认识心脏
  人体“发动机”
  ●心脏是一个强壮的、不知疲倦、努力工作的强力泵。心脏之于身体,如同发动机之于汽车。
  ●如果按一个人心脏平均每分钟跳70次、寿命70岁计算的话,一个人的一生中,心脏就要跳动近26亿次。一旦心脏停止跳动而通过抢救不能复跳,那就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终止了。
  ●心脏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全世界1/3的人口死亡是因心脏病引起的,而我国,每年有几十万人死于心脏病。
  [编辑本段]早期症状
  察言观色早发现 。俗话讲,无病早防,防患于未然;有病早治,亡羊补牢未为晚。心脏的防病与治疗关键是“早”。 那么如何在早期发现心脏病呢?那就是察言观色:心脏病除常见的心悸、心前区疼痛等人们熟知的症状外,常常还有一些体表征兆。注意观察这些先兆症状,就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这些体表征兆包括:
  ◆呼吸:作了一些轻微活动时,或者处于安静状态时,出现呼吸短促现象,但不伴咳嗽,咳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脸色:如果脸色灰白而发紫、表情淡漠,这是心脏病晚期的病危面容。如果脸色呈暗红色,这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特征。如果呈苍白色,则有可能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征象。
  ◆鼻子:如果鼻子硬梆梆的,这表明心脏脂肪累积太多。如果鼻子尖发肿,表明心脏脂肪可能也在肿大或心脏病变正在扩大。此外,红鼻子也常预示心脏有病。
  ◆皮肤:慢性心力衰竭、晚期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皮肤可呈深褐色或暗紫色,这与机体组织长期缺氧,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有关。皮肤粘膜和肢端呈青紫色,说明心脏缺氧,血液中的还原血蛋白增多。
  ◆耳朵:心脏病人在早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耳鸣表现,这是因为内耳的微细血管动力异常,病症尚未引起全身反应时,内耳就得到了先兆信号。如果你的耳垂出现一条连贯的皱褶,极有可能是冠状动脉硬化所致。
  ◆头颈:如果由锁骨上延伸到耳垂方向凸起一条表筋,如小指粗,很可能是右心功能不全。
  ◆肩膀:天气明明很好,左肩、左手臂内侧却有阵阵酸痛,这有可能是冠心病。
  ◆手脚:手指末端或趾端明显粗大,并且甲面凸起如鼓槌状,常见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或先天性青紫型心脏病患者。
  ◆下肢:中老年人下肢水肿,往往是心脏功能不全导致静脉血回流受阻的表现。此外,如果时常心悸、气喘,只有蹲位才得以缓解,这是紫钳性心脏病的特有表现。
  重视胸闷与心慌
  我发现,不少老年人对自己的一些症状缺乏认识,而一些年轻人对出现胸闷、心慌等症状也不是很重视,往往认为没什么关系,忍一忍就过去了。正是这些想法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有一位40岁左右的高校领导,平时自觉心脏不适,却不加重视,结果猝死了,英年早逝,非常可惜。如果他及时就诊、及时治疗,结果就会大不相同。所以说,只要积极治疗,心脏病的治愈和缓解还是很乐观的。
  [编辑本段]高发人群
  1.年龄大于45岁的男性、大于55岁的女性。
  2.吸烟者。
  3.高血压患者。
  4.糖尿病患者。
  5.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6.有家族遗传病史者。
  7.肥胖者。
  8.缺乏运动或工作紧张者。
  9、进公安局被审讯者。
  [编辑本段]治疗方式
  虽然年龄、性别、家族遗传病史等危险因素难以改变,但是如果有效控制其余危险因素,就能有效预防某些心脏病。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自我管理,建立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心脏病患者而言,至关重要。
  1954年,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患了严重的心力衰竭。他的私人医生怀特博士建议他改变某些生活方式,如减肥、戒烟,并坚持锻炼等。虽然政务繁忙,艾森豪威尔还是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并坚持不懈。不久后,居然恢复了全日制工作,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由此可见,科学的生活方式,不但会预防疾病,还可能减轻疾病程度,病人的生活质量也完全有可能恢复到患病前的水平,甚至比以前更健康。
  建议大家注意事项可包括:
  控制体重
  研究表明:体重增加10%,胆固醇平均增加18.5,冠心病危险增加38%;体重增加20%,冠心病危险增加86%,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比没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冠心病患病率增加1倍。
  戒烟
  烟草中的烟碱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过量吸烟又可使血压下降)、心脏耗氧量增加、血管痉挛、血液流动异常以及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加。这些不良影响,使30—49岁的吸烟男性的冠心病发病率高出不吸烟者3倍,而且吸烟还是造成心绞痛发作和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
  戒酒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实验证实乙醇对心脏具有毒害作用。过量的乙醇摄入能降低心肌的收缩能力。对于患有心脏病的人来说,酗酒不仅会加重心脏的负担,甚至会导致心律失常,并影响脂肪代谢,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
  改善生活环境
  污染严重及噪音强度较大的地方,可能诱发心脏病。因此改善居住环境,扩大绿化面积,降低噪音,防止各种污染。
  避免拥挤
  避免到人员拥挤的地方去。无论是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还是冠心病、风心病,都与病毒感染有关,即便是心力衰竭也常常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急性加重。因此要注意避免到人员拥挤的地方去,尤其是在感冒流行季节,以免受到感染。
  合理饮食
  应有合理的饮食安排。高脂血症、不平衡膳食、糖尿病和肥胖都和膳食营养有关,所以,从心脏病的防治角度看营养因素十分重要。原则上应做到“三低”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
  适量运动
  积极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维持经常性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身体正常的代谢,尤其对促进脂肪代谢,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对心脏病患者来说,应根据心脏功能及体力情况,从事适当量的体力活动有助于增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提高全身各脏器机能,防止血栓形成。但也需避免过于剧烈的活动,活动量应逐步增加,以不引起症状为原则。
  规律生活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
  [编辑本段]先天性心脏病
  一般认为妊娠早期(5—8周)是胎儿心脏在母体发育最重要的时期,一些内在或外在因素影响到胎儿心脏的正常发育是造成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原因。比如孕妇在孕早期内发生病毒感染(流感、风疹、腮腺炎)、服用某些药物(抗肿瘤药物、抗糖尿病药物)、接触放射线等。
  先天性心脏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在同一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或兄弟姐妹中同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并不少见,但确切的联系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妊娠早期(5—8周)是胎儿心脏在母体发育最重要的时期,一些内在或外在因素影响到胎儿心脏的正常发育是造成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原因。比如孕妇在孕早期内发生病毒感染(流感、风疹、腮腺炎)、服用某些药物(抗肿瘤药物、抗糖尿病药物)、接触放射线等。
  先天性心脏病的种类很多,也很复杂,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不及时治疗,早期死亡率较高。一般先天性心脏病中仅有少数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可以自然恢复,有的则随着年龄的增大,并发症会渐渐增多,病情也逐渐加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多种。另外,什么时候适宜手术应根据病情,请心脏专科医生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提出建议,如孩子的病有无自愈的可能性,将来的病情演变趋势如何,指导合理用药,科学的护理,从而提高患儿的生存能力。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抵抗力一般较差,容易生病,所以法定的预防接种也应按时进行。
  一些年轻的父母缺乏对这种疾病的认识,一听说小孩有先天性心脏病往往显得不知所措,其实不必担心。因为只要做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绝大部分先天性心脏病都能通过手术彻底根治,术后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
  先天性心脏病的预防:
  1.在怀孕早期(3个月之前)尽量别在电脑前微波炉等磁场强的地方坐太长时间因这时的胎儿还不稳定各个器官还正在成形阶段很可能造成孩子先天性心脏病。
  2.不要接触宠物因宠物身上的细菌及微生物也可能造成孩子先天性心脏病。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730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