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呼多吸少,气不接续,身寒肢冷,汗出如油,舌淡,脉沉细。
治则治法: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中成药:参附注射液20~10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500ml,静脉滴注,1日2次,用于阳脱证;如汗出如油、脉细肢冷之阴脱者,可用生脉注射液20~6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500ml,静脉滴注,1日2次。紧急情况下,也可用生脉注射液,静脉注射,1次4ml,观血压而定,可酌情连用。
方药:参附龙牡汤加减。附子(先煎)10g,干姜6g,炙甘草6g,红参(单煎)10g,黄芪15g,龙骨(先煎)15g,牡蛎(先煎)15g。加减:汗出多,加五味子6g以收敛止汗;神志不清,加服苏合香丸以开窍醒神;汗出如油如珠,加白芍9g,麦冬9g,浮小麦30g以敛阴止汗。
3.热闭心神证
证候:咳嗽气促,痰声辘辘,烦躁,神昏谵语,高热不退 ,甚则四肢厥冷,舌红绛,苔黄而干,脉细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痰开窍。
方药:清营汤加减。
4.阴竭阳脱证
证候:高热骤降,大汗肢冷,颜面苍白,呼吸急迫 ,四肢厥冷,唇甲青紫,神志恍惚,舌淡青紫,脉微欲绝。
治法:益气养阴,回阳固脱。
方药:生脉散合四逆汤加减。
5.正虚邪恋证
证候:干咳少痰,咳嗽声低,气短神疲,身热,手足心热,自汗或盗汗 ,心胸烦闷,口渴欲饮,或虚烦不眠,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润肺化痰。
方药:竹叶石膏汤。
细目四:肺结核
一、西医病因病理
1.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原学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支杆菌 引起。
(2)感染途径 :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排菌的肺结核患者 是主要传染源。
2.病理: 结核病基本病理是炎性渗出、增生和干酪样坏死 。
二、诊断标准
(1)全身结核中毒症状及呼吸道症状:
1发热(长期午后低热或不规则高热)、盗汗、体重减轻;
2纳差、乏力;
3咳嗽、咳少量黏液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
(2)体征 多无阳性体征,如肺上部尤其肩胛间区 出现叩诊音浊、湿啰音等应疑诊肺结核。
(3)结核菌素试验:3岁以下婴幼儿呈阳性反应,提示有活动性结核;成人阳性只说明有结核感染史,但若高稀释度(1IU)呈强阳性,常提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灶 。
(4)血沉 增快有助于结核活动性的判断及治疗效果判定,但血沉正常亦不能除外活动性肺结核。
(5)X线检查: 对肺结核诊断有很高价值 。肺结核早期发现、分型和分期,确定病变性质、范围、部位、转归以及治疗方案等都必须依据X线检查。
(6)痰结核菌检查: 是诊断肺结核的主要依据 ,亦是考核疗效、随访病情的重要指标。
(7)纤维支气管镜及活组织病理检查 : 有助于不典型或疑难病例的诊断。
三、肺结核分类
1999年我国制定了结核病新的分类法,分为原发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继发型肺结核(包括浸润性肺结核、空洞性肺结核、结核球、干酪样肺炎、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其他肺外结核、菌阴肺结核。
四、西医治疗
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 化疗应该坚持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使用敏感药物 的原则。我国应用的第一线化疗药物主要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第二线化疗药物有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
具有独特的杀菌作用,能杀灭酸性环境中的结核菌:吡嗪酰胺;
最常用的`抗结核药――异烟肼;
主要不良反应为第VIII对颅N损害的氨基糖苷类:链霉素。
五、预防
接种卡介苗 是预防肺结核病最有效的办法。
中 医:
一、中医辨证论治
1.肺阴亏损证
证候:干咳,咳声短促,咳少量白黏痰,或痰中有血丝或血点,色鲜红 ,胸部隐隐闷痛,低热,午后手足心热 ,皮肤干灼,口咽干燥,少量盗汗 ,舌边尖红,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
方药:月华丸加减。
2.阴虚火旺证
证候:咳呛气急,痰少黏稠或吐少量黄痰,时时咳血,血色鲜红,午后潮热,五心烦热,骨蒸颧红,盗汗量多 ,心烦失眠,性急善怒,胁肋掣痛,男子梦遗失精,女子月经不调 ,形体日渐消瘦,舌红绛而干,苔黄或剥,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3.气阴耗伤证
证候: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咳痰清稀,色白量较多,偶或夹血,或咯血,血色淡红,午后潮热,伴有畏风怕冷,自汗与盗汗并见 ,纳少神疲,便溏,面色白,舌质光淡,边有齿印,苔薄,脉细弱而数。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保真汤加减。
4.阴阳两虚证
证候:咳逆喘息少气,喘促气短,动则尤甚,咯痰色白,或夹血丝,血色暗淡,潮热,自汗,盗汗 ,声嘶或失音,面浮肢肿,心慌,唇紫肢冷,形寒,或见五更泄泻 ,口舌生糜,大肉尽脱,男子滑精、阳痿,女子经少、经闭 ,舌质光淡隐紫少津,脉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
治法:滋阴补阳。
方药:补天大造丸加减。
细目五: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一、西医病因病理
1.病因:①吸烟;②空气污染;③职业危害;④电离辐射;⑤遗传因素等。
2.病理
(1)解剖学分类 ①中央型肺癌;②周围型肺癌。
(2)组织学分类
1)小细胞肺癌 :又称小细胞未分化癌,恶性程度最高 ,约占肺癌的10%~15%。
2)非小细胞肺癌:主要有以下几种:
鳞癌 :又称鳞状上皮细胞癌,包括梭形细胞癌,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 .
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胸部X线检查是发现肺癌的最基本方法 。
2.病理学检查对肺癌的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 。
四、诊断
40岁以上男性长期或重度吸烟者应提高警惕。
早期,刺激性咳嗽,咳痰,痰中带血;
中期,胸痛,呼吸困难,声音嘶哑,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晚期,恶病质;
五、西医治疗
非小细胞癌早期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可切除的晚期(ⅢA)患者可采取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放疗,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ⅢB)患者可采取化疗与放疗联合治疗,远处转移的晚期患者以姑息治疗为主。小细胞肺癌以化疗为主,辅以手术和(或)放疗。
中 医:
一、中医病因病机
全身为虚、局部为实的疾病,虚以阴虚、气阴两虚 多见,实则不外乎气滞、血瘀、痰凝、毒聚 之病理变化。
二、中医辨证论治
1.气滞血瘀证
证候:咳嗽不畅,咯痰不爽,胸胁胀痛或刺痛,面青唇暗,大便秘结,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或涩 。
治法:活血散瘀,行气化滞。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2.痰湿毒蕴证
证候:咳嗽,痰多,气憋胸闷,或胸胁疼痛, 纳差便溏,身热尿黄,舌质暗或有瘀斑,苔厚腻,脉滑数。
治法:祛湿化痰,清热解毒。
方药:导痰汤加减。
3.阴虚毒热证
证候:咳嗽,无痰或少痰,或有痰中带血,甚则咯血不止, 心烦,少寐,手足心热,或低热盗汗 ,或邪热炽盛,羁留不退 ,口渴,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或数大。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散结。
方药: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
4.气阴两虚证
证候:咳嗽无力,有痰或无痰,痰中带血, 神疲乏力,时有心悸,汗出气短 ,口干,发热或午后潮热,手足心热 ,纳呆脘胀,便干或稀,舌质红苔薄,或舌质胖嫩有齿痕,脉细数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化痰散结。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细目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一、西医病因
最常见的病因――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 。
二、临床表现
1.主要症状及体征
(1)代偿期 常有慢性咳嗽、咯痰和喘息,稍动即感心悸、气短、乏力和劳动耐受力下降,并有不同程度紫绀等缺氧症状。
(2)失代偿期 主要表现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2.主要并发症 主要并发症有肺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三、西医治疗
(一)急性期
1.控制呼吸道感染 :是本病治疗的关键所在;
①院外感染:一般以革兰阳性菌 为主,可首选 大环内酯类、二代以上头孢菌素类和三代以上喹诺酮类,可口服或静脉滴注。
②院内感染:一般为革兰阴性杆菌 为主,首选 三代头孢菌素类。如合并真菌感染,则给予抗真菌药。
2.改善呼吸功能,抢救呼吸衰竭 持续低浓度(24%~35%)给氧。
3.控制心力衰竭 轻度心力衰竭给予吸氧、改善呼吸功能、控制感染后症状即可减轻或消失。较重者加用利尿剂能更快控制心衰。如果心衰控制不满意再考虑使用强心药物。
(1)利尿剂
(2)强心剂
(3)血管扩张剂
4.控制心律失常
5.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短期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抢救早期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有一定作用。
6.营养支持疗法
7.并发症的处理
(二)缓解期
积极治疗肺部原发病,防治引起急性发作的诱因,如感冒和呼吸道感染等,提高机体免疫力。
中 医:
一、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病位在肺、脾、肾、心 ,属本虚标实之证。
二、中医辨证论治
(一)急性期
1.痰浊壅肺证
证候:咳嗽痰多,色白黏腻或呈泡沫样,短气喘息,稍劳即著,脘痞纳少,倦怠乏力 ,舌质偏淡,苔薄腻或浊腻,脉滑。
治法:健脾益肺,化痰降气。
方药:苏子降气汤加减。
2.痰热郁肺证
证候:喘息气粗 ,烦躁,胸满,咳嗽,痰黄或白,黏稠难咯 ,或身热 ,微恶寒,有汗不多,溲黄便干,口渴,舌红,舌苔黄或黄腻 ,边尖红,脉数或滑数 。
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方药: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3.痰蒙神窍证
证候:神志恍惚,谵语,烦躁不安,撮空理线,表情淡漠,嗜睡,昏迷,或肢体#FormatImgID_3#动,抽搐,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苔白腻或淡黄腻,舌质暗红或淡紫,脉细滑数。 治法:涤痰开窍,息风止痉。
方药:涤痰汤加减,另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4.阳虚水泛证
证候:面浮,下肢肿,甚则一身悉肿 ,腹部胀满有水,心悸,咳喘,咯痰清稀,脘痞,纳差,尿少,怕冷 ,面唇青紫,舌胖质暗,苔白滑,脉沉细。
治法: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二)缓解期
1.肺肾气虚证
证候: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白清稀如沫,胸闷,心慌形寒,汗出,舌淡或暗紫,脉沉细微无力,或有结代。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方药:补肺汤加减。
2.气虚血瘀证
证候:喘咳无力,气短难续,痰吐不爽 ,心悸,胸闷,口干,面色晦暗,唇甲紫绀,神疲乏力,舌淡暗,脉细涩无力。
治法:益气活血,止咳化痰。
方药: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概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指慢性肺胸疾病或肺血管慢性病变,逐渐引起肺动脉高压,进而造成右心室肥大,最后发生心力衰竭的一类心脏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患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随年龄增长而患病率增高。寒冷地区、高原地区、农村患病率高。其原发病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最常见。急性发作以冬春季多见,常因呼吸道感染而诱发肺、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为肺原发性疾病的症状,肺气肿和右心功能不全的体征及肺性脑病等。心电图、X线检查有且诊断。治疗以控制感染,改善通气,合理氧疗为主,必要时可应用利尿、扩血管药或慎用小量强心剂。
本病属于祖国医学“咳喘”、“痰饮”、“心悸”、“水肿”等病范畴。本病临床除有肺的咳、痰、喘三大症之外,并有心、脾、肾等其他脏腑的症状,如心悸、气短,紫绀、纳差、腹胀、浮肿、尿少等症状,病机多为本虚标实。急性发作期,为新感引动外邪,使病情严重发展。
【治疗】1.外寒内饮证【主症】咳喘,不能平卧,痰白而粘不易咳出,唇舌青紫,苔黄白,脉细数。【方一】小青龙汤加减【来源】《伤寒论》【组成】党参18克,桂枝10克,细辛3克,干姜6克,白芍12克,麻黄5克,五味子6克,瓜楼12克,白果10克,桑白皮12克,款冬花10克,紫苑12克,生石膏20克,甘草6克。
【功效】益气散寒,止咳平喘。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麻黄发汗解表,利水平喘,配伍桂枝增强宣散之力;桂枝配伍芍药起调和营卫;干姜、细辛散寒温肺、化痰涤饮;加瓜蒌清肺化痰,利气宽胸;桑白皮泻肺平喘,行水消肿;款冬花、紫苑润肺下气,化痰止嗽;白果化痰、止咳、补肺;生石膏清热;甘草调和诸药。
【按语】此咳喘为慢性喘息性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而致。痰多重不得平卧、邪实正虚,易外感,生病时兼夹风寒,故益气散寒为本,止咳平喘为标,标本兼治。收到增强体质,平喘止咳之功效。卫气固,外感亦少,再佐以活血和胃之品,调理善后,巩固疗效,配合适当的体力锻炼,使的病人恢复正常工作。【方二】射干麻黄汤【来源】《金匮要略》【组成】射干10克,麻黄8克,干姜10克,细辛3克,半夏10克,紫菀10克,冬花10克,五味子6克,大枣10克。
【功效】温肺散寒,豁痰平喘。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射干、麻黄,宣肺平喘,豁痰利咽;苏子、沉香,直折逆气;干姜、细辛、半夏温肺蠲饮降逆;蝉蜕、僵蚕开肺闭、降逆气;紫菀、冬花化痰止咳;五味子、大枣敛肺补肺。
【按语】气虚者可加党参、白术。
2.痰热阻肺证【主症】素有痰饮,近加外感,咳嗽气急口渴,自觉内热,四末欠温,二足浮肿,苔薄白腻,脉小数促。【方一】张氏经验方【来源】《张伯臾医案》【组成】麻黄4.5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炙甘草3克,党参9克,熟附子9克,炙苏子9克,开金锁30克,鱼腥草30克,防己12克,泽泻18克。
【功效】益心气清化痰热。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用麻杏石甘清热化痰;加党参、附子补益心气;防己、泽泻利水化饮;鱼腥草清热解毒;炙苏子除气平喘、止咳化痰。
【按语】此为外感引动宿痰、肺病及心的重症。凡痰饮皆津液所化,而所以成痰饮者,责之于肺、心、脾、肾。患者素有咳痰,乃肺气虚而痰饮内停,病久则必及心,心气亦弱。虚人复加外感,则实其实,虚其虚,遂致咳喘脉促,饮溢经络而肿,本虚而标实也;口渴、自觉内热,四末欠温等症,为寒热错杂之象。据张老经验,凡治痰饮久疾,必探其本而标本兼治之,方能获救,若一味治标,必伤其正,非其治也。方用麻杏石甘等味清化痰热之时,又用参、附等品补益心之气,标本兼顾,药效卓著。【方二】麻杏石甘汤【来源】《伤寒论》【组成】麻黄12克,杏仁10克,甘草6克,石膏30克。
【功效】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本方重用辛寒之生石膏,合麻黄共奏清里达表、宣肺平喘之效;杏仁、甘草化痰利气。
【按语】可加薏苡仁、冬瓜仁、苇茎、地龙清热化痰定喘。
3.痰瘀心肺证【主症】咳嗽,气喘,痰多,胸闷,心悸,下肢浮肿,尿量减少,大便四日末行,唇舌黯紫少苔,脉弦滑。【方一】化痰祛瘀汤【组成】桃仁12克,杏仁12克,广地龙15克,昆布15克,全瓜蒌15克,白术15克,琥珀3克,檀香6克,海浮石18克。
【来源】(朱良春,新中医;1983;(11):18)【功效】消痰行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桃仁破血行瘀,润燥滑肠;杏仁祛痰止咳,平喘;广地龙清热通络,平喘利尿;瓜蒌润肺化痰;白术健脾化痰;琥珀镇静安神;檀香理气和胃;海浮石清肺火,化老痰。
【按语】唇舌黯紫,辨证属瘀血无疑。痰热瘀血阻于肺,气道壅塞,故咳喘;肺失通调水道,则见水肿,心悸。大便闭结主因在肺,盖肺与大肠相表里,治以宣肺化瘀,消痰利水。【方二】血府逐瘀汤【来源】《医林改错》【组成】川芎5克,桃仁12克,红花9克,赤芍6克,柴胡3克,桔梗5克,枳壳6克,牛膝9克,当归9克,生地9克,甘草6克。
【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散结。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因瘀血停滞于胸,使气机受阻、气滞血瘀、肝失柔和;若瘀血化热,则会瘀热上冲、胃气上逆。本方中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柴胡疏肝解郁;枳壳、桔梗开胸行气;牛膝引热下行;生地清热养阴;甘草调和诸药。
【按语】本方为王清任治疗瘀血积于胸中,气机受阻所致,配伍得当,疗效确切。也可选用桃红四物汤。
4.阳虚水泛证【主症】心悸,喘咳不能平卧面浮,下肢浮肿,甚则一身尽肿,腹部胀满有水尿少,怕冷面唇青紫,舌胖质黯,苔白滑,脉沉细。【方一】真武汤【来源】《伤寒论》【组成】附子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白芍10克,生姜3片。
【功效】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因脾肾阳虚,水气内停,气化失常,故小便不利;水气溢于肌肤,故肢体浮肿;湿邪下注,故腹痛不利;筋脉失养,故身体震动。水停三焦是本方证的主要病机,治宜温壮肾阳,兼以健脾利湿。方中熟附子温肾助阳;云苓、白术健脾燥湿制水;生姜宣散水气;白芍敛阴护阴,缓急止痛,利小便。
【按语】赵锡武名老中医经验方:生石膏12克,麻黄3克,甘草9克,云苓12克,白术9克,白芍9克,附子6克,生姜9克,车前子15克,白茅根30克,杏仁9克,大枣9克;水肿势剧,心悸,喘满,依息不得卧:加沉香、黑白丑、椒目、葶苈子。【方二】苓桂术甘汤【来源】《伤寒论》【组成】茯苓30克,桂枝12克,猪苓16克,泽泻16克,白术10克。
【功效】振奋心阳,化气行水。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茯苓为君,取其健脾利水,渗湿化饮,非但消已聚之饮,且可祛饮邪之源。饮为阴邪,非温不化,故臣以辛温之桂枝温阳降冲.与茯苓合用,既可温阳以助化饮,又可化气以资利水,尤能平冲降逆。苓桂相伍,一利一温,通阳化气,利湿化饮,对于水饮留滞而偏寒者,实有温化渗利之卓功。湿源于脾,脾阳不足,则湿从中生,故又佐以白术,健脾燥湿,助脾运化,脾气健运,水湿自除;佐使以甘草,一者调和诸药,益气和中,一者以复脾胃升降转输之权。药仅四味,配伍严谨,温而不热,利而不峻。
【按语】气虚可加人参、党参。
5.阳脱证【主症】面色黯滞,唇及四肢紫绀,咳嗽气急,心悸,坐卧不宁,肢冷,脉伏,舌紫暗,苔白而灰糙。【方一】回阳汤【来源】(魏长春,浙江中医学院,1989;(10):422)
【组成】茯苓9克,党参9克,淡附子6克,炙甘草6克,干姜3克,黑锡丹3克。
【功效】回阳救逆。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黑锡丹温壮下元,镇纳浮阳;茯苓利水消肿;党参补气健脾;附子回阳救逆,干姜温中逐寒,回阳通脉;炙甘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
【按语】可加益气之人参、回阳之肉桂。严重可用西药治疗。【方二】四逆汤【来源】《伤寒论》【组成】熟附片15克,干姜9克,炙甘草8克。
【功效】回阳救逆。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少阴阳衰,必然是阴寒内盛,病情深重,正气衰减。病人缺乏阳气来温养肌体,而且脾土也不能温暖,心神不能温养,血脉也不能鼓动。故要用大辛大热而又可以归少阴经的附子,来回阳救逆。本方中熟附片回阳救逆,驱散阴寒;干姜温中祛寒;炙甘草温中益气,也能制附、姜两药的燥性。
【按语】本案肺心病有喘脱之险,魏老认为证虽属于外邪引发,但体温不升,外无表症可见,亦无痰热交阻之象,属久病精气内虚,阳脱于外之侯,故无需宣肺,急予益气、温里、回阳。
1.诊断依据
(1)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或其他慢性肺部疾病或肺血管疾病病史。
(2)有慢性咳嗽、咳痰、气促症状及肺气肿体征,逐渐出现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扩张,伴有或不伴有右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
(3)结合X线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血气分析等检查。
2.鉴别诊断
(1)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冠心病与肺心病均多见于老年人,但冠心病患者常有心纹痛或心肌梗死病史,常并发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史,而无慢性咳嗽、咳痰、喘息病史;后期可出现左心衰竭;一般无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表现;体检、X线片、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呈左心室肥大为主的征象,可资鉴别。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时鉴别较困难。
(2)风湿性心瓣膜病:发病年龄小,多有风湿活动病史,无肺疾病史;瓣膜区可闻及瓣膜损害的特征性杂音;X线、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特殊改变。
(3)扩张型心肌病:本病无慢性肺胸疾病史,多表现为全心扩大、心律失常、左心衰竭。无明显肺动脉高压、显著肺气肿征象。X线、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鉴别。
【治疗】急性加重期关键在于迅速有效地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处理好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控制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缓解期积极治疗基础原发病,提高免疫力,减少急性发作,延缓病情发展。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730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