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导致肾功能不全的原因之一。统计资料表明,原发性高血压中约10%~15%将发展至肾功能不全。我国终末期肾病中20%是因高血压所致。长期高血压会使肾功能逐步减退,表现为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等上升,以及蛋白尿、血尿和水肿等,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
我在这里谈谈高血压肾病非药物治疗中的饮食治疗。
饭桌上的“三多四少”
1、少盐饮食
饮食应以清淡为宜,少吃咸食;吃盐过多,会使血管硬化和血压升高。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人每日摄盐量在6克以下。对于高血压患者,单纯限盐即可能使血压恢复正常;对中、重度高血压患者,限盐不仅可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还可使降压药物的剂量减少,从而大大减少降压药物的副作用和药品费用。小心看不见的盐:
味精、酱油、番茄酱、芥茉
咸菜、酱菜等腌制品
香肠、午餐肉、酱牛肉、烧鸡等熟食
冰冻食品、罐头食品及方便快餐
甜品、零食、冰激凌、饮料
2、少吃甜食
甜食含糖量高,可在体内转化成脂肪,容易促进动脉硬化。
3、少吃动物脂肪
动物含胆固醇量高,可加速动脉硬化。如肝、肾、脑、心等应少吃。
4、戒烟少酒
有烟酒嗜好的高血压患者,会因烟酒过多引心、脑、肾的损害。
5、宜多食含钾食物(注意:适用人群是肾功能正常者)
钾在体内能缓冲钠的作用。食物有:黄豆、小豆、番茄、西葫芦、芹菜、鲜蘑菇及各种绿叶蔬菜;水果有橘子、苹果、香蕉、梨、猕猴桃、柿子、菠萝、核桃、西瓜等。
6、宜多吃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
如鱼、牛奶、瘦肉、鸡蛋、豆类及豆制品。
高血压的危害实在太大了,我们是不是应该充分重视起来,积极预防、积极治疗。下面是我推荐给大家的肾性高血压的危害,供大家参考。
肾性高血压的危害 1、心脏??高血压可引起左心室肥厚、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最常见的靶器官损害, 是导致心功能衰竭的重要病理基础。
冠心病:高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随着血压水平的增高,冠心病发病的危险也随之增高。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较正常血压者增高2.6 倍。
心力衰竭:由于心肌肥厚及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心肌供血不足,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受损,最终发生心力衰竭。若不积极治疗,心力衰竭对人类寿命的影响与恶性肿瘤相似。
心律失常:由于心肌肥厚、缺血和纤维化,左心室肥厚患者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心房颤动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易在左心房形成血栓,血栓脱落,随血液流动, 阻塞血管,如果阻塞脑动脉则引起脑卒中。
2、脑??中国是脑卒中(脑梗死、脑出血)高发区,每年新发脑卒中250 万人。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70% 的脑卒中患者有高血压。高血压可引起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脑卒中是导致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原因。
3、肾脏??长期高血压使肾小球内压力增高, 造成肾小球损害和肾微小动脉病变,一般在高血压持续10~15 年后出现肾损害,部分患者可发展成肾衰竭。
预防高血压疾病 1、控制高血压
血压也是影响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
通过饮食、运动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的风险,也可以帮助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但大部分的高血压患者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
现在常用的降压药除了可以控制血压外,还有保护心脏,预防心脏病变的作用,可以长期改善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
健康的成年人应该尽量把血压控制在 120/80 mmHg 以下。高血压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控制目标,一般来说,血压应该控制在 140/90 mmHg 以下。
2、控制糖尿病
过高的血糖可以使血管硬化、变脆,更容易发生破裂和硬化斑块。有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积极控制血糖。
通过健康饮食、规律锻炼、保持健康体重以及按时服药等方式均有助于良好的控制血糖水平,保持健康。
健康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应 ? 6.1 mmol/L。
3、积极运动锻炼
过高的血糖可以使血管硬化、变脆,更容易发生破裂和硬化斑块。即使轻微的运动,也能降低心脏疾病的风险。
对大部分来讲,应当保证每天 30 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养成运动习惯之后,可以逐渐提高运动的强度。
推荐选择慢跑、游泳、跳绳等这种强度不高、能带动多处肌肉的有氧运动,对健康益处更大。从没有运动习惯的人,在开始运动时,可以从健步走这种强度稍低的开始。
血压没有控制好的患者,需要咨询一下医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糖尿病患者,要小心低血糖。
高血压患者选择降压药物因素 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主要有以下5类: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以及?受体阻滞剂(BB)。由于?受体阻滞剂(如哌唑嗪、特拉唑嗪等)不良反应较多,并且靶器官保护作用较差,所以不再用作一线降压药物,但在某些患者(如难治性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前列腺增生症)仍可考虑使用。
若患者血压增高幅度较小(<160/100 mmHg),起始治疗可选用一种降压药物;若治疗2~4周后血压控制不满意,可以考虑联合用药。如果患者血压就诊时明显升高(超过目标值20/10 mmHg以上),初始治疗即应选择2种降压药或选用新型固定复方制剂,此时应用一种药物很难使血压达标。临床研究证实,大多数患者需要联合应用降压药物。
联合用药的基本原则是作用机制互补、降压作用相加、不良反应抵销。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以下6种联合用药方案作为首选:ACEI与利尿剂,ARB与利尿剂,ACEI与二氢吡啶类CCB,ARB与二氢吡啶类CCB,二氢吡啶类CCB与利尿剂,二氢吡啶类CCB与BB。
【答案】: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有两大类:①肾实质性高血压:主要因钠、水潴留,致血容量增加,引起容量依赖性高血压;其次因肾实质缺血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引起肾素依赖性高血压;此外,肾内降压物质如前列腺素、激肽释放酶—激肽生成减少及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改变等,也是肾实质性高血压的原因之一。②肾血管性高血压:主要因肾动脉狭窄而分泌过多肾素所致。其狭窄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主干或分支。
肾性高血压包括肾实质性高血压和肾血管性高血压两种,各种肾脏疾病引起高血压的机会与其病变的性质、对肾小球功能的影响、造成肾实质缺血的程度有关。一般肾小球肾炎、狼疮肾、先天性肾发育不全等病变较广泛,可伴有血管病变或肾缺血,故常出现高血压,而肾结石及肾盂肾炎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机会较少。
此外,肾性高血压与肾功能状态有关。肾功能减退血压趋于升高,肾功能衰竭后期80%以上伴有高血压。
肾性高血压的危害极大,应该积极进行护理和治疗。在治疗降压的同时,应该注意保护肾功能,宜用对肾血流无影响或增加肾血流量的药物,以免一些药物对肾功能造成更大的伤害。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降压药是从不离手的,但到冬天,血压计也应不离身。特别是血压不稳定的患者,建议每天测量2~3次血压,以观察自己早中晚的血压变化,避免因血压突然升高而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在生活中可以用来调节血压的措施有许多,比如饮食、情绪等都对高血压的病情具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604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