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降糖药联用有禁忌

祝由网 2023-11-13 03:47:32

降糖药联用有禁忌

糖尿病患者需长期服用降糖药,但降糖药与某些药物同服,很可能减弱或增强降糖药的药效,造成血糖不稳定,所以应谨慎使用。

一、抗生素。如四环素、土霉素、庆大霉素等,这些药物与苯乙双胍(降糖灵)同时服用,易发生乳酸性酸中毒。氯霉素能抑制肝内药酶的活性,使口服降糖药代谢减慢,易引起低血糖,故在应用氯霉素的同时,需改用降糖灵或降糖片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复方新诺明可加强口服降糖药的作用,应用时要注意调整降糖药的药量。

二、利尿药。如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呋塞米(速尿)、依他尼酸(利尿酸)等,都能抑制胰岛素β细胞分泌胰岛素,使甲苯磺丁脲无法发挥降糖作用,导致血糖升高,少数病人甚至会发生糖尿病性昏迷。

三、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中的糖皮质激素,如醋酸可的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强的松)和地塞米松等。这些药物虽能增强肝糖元的合成,但会大大减少器官、组织和细胞对葡萄糖的分解利用,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升高。

四、抗凝血药。如双香豆素、华法林可延长甲苯磺丁脲的半衰期,并抑止其代谢,导致患者出现高血糖症。

五、胃肠解痉药。如颠茄、阿托品、丙胺太林(普鲁本辛)等,这些药物都是同一类抗胆碱药物,且具有阻断胆碱能受体、减少胰岛素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作用,故能减弱磺脲类降糖药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使老年人的血糖迟迟不能下降。

六、抗结核药。如异烟肼、利富平、吡嗪酰胺等这几种药物都能使肝脏分泌较多的酶,导致甲苯磺丁脲代谢加速,排泄增加。因此,降糖药与抗结核药同用时,不但不能降低血糖,还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七、升压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儿茶酚胺都能增加肝糖元的分解,可使患者血糖升高而减弱降糖药的作用。

八、抗精神病药。降糖类药与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泰尔登、奋乃静、三氟拉嗪等同用,能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可对抗降糖作用而致血糖升高,故不宜合用。

九、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可干扰磺脲类降糖药的降糖作用,二者合用时可使磺脲类降糖药药效降低,血糖升高。

十、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可使口服降糖药代谢与排泄减慢,增加磺脲类药物的药效,加上阿司匹林的羟基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与降糖药物产生协同作用,合用会使血糖降得过低,易引起低血糖昏迷。

药师释药——糖尿病人用药禁忌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什么是禁忌?

什么是禁忌?所谓禁忌,或称“不宜”。

俗话说得好:是药三分毒。也就说药物有防治疾病的一面,也有不利于人体的一面。如中药的寒凉药虽能清热,但又易伤阳;辛热药虽可祛寒,但又能耗阴;攻伐药固可祛邪,但又能伤正;滋补药固能扶正,但又可恋邪等等。西药如比如阿托品有缓解内脏绞痛等作用,却有便秘、出汗减少、口鼻咽喉干燥、视力模糊、皮肤潮红、排尿困难(尤其是老年患者),口干(特别是男性)等不良反应。因此,我们既要了解它的防治疾病的作用,又要了解它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特别对药性较猛或有毒的药物,尤须引起重视,或避免使用,或通过炮制、配伍及减轻剂量等方法,以纠正或减少其偏胜之性后再用。这些对人体不利的方面或需注意的问题,就是通常所说的“忌用”和“慎用”。禁忌一般为禁、忌、慎三者的泛称。此三者虽然也有通义,但三者程度不同。

禁:程度最重,包括:禁止、制止等含义。

忌:程度较禁次,包括畏忌、顾忌、憎忌等含义。

慎:程度最轻,包括谨慎、慎重等含义。

用药禁忌涉及配伍禁忌、病症禁忌、妊娠禁忌、服用(饮食等)禁忌等几个方面。


降糖药与剂型的选择


患了糖尿病,用什么降糖药好?是 吃口服药 好,还是 注射胰岛素 好?这是糖尿病人首问的问题。这主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看: Ⅰ型糖尿病人 没有选择只有依靠胰岛素维持生命。 Ⅱ型糖尿病人 其实是有很多选择的:如果没有禁忌症和不适应,二甲双胍无论国内和国外指南都是首选全程用药。二甲双胍除降糖、降体重,还可对心脏有保护作用,有人说二甲双胍伤肾,没有科学依据。如果病人不能耐受可选用单药的备选,如糖苷酶、促泌剂等都是在单药的第一类。单药的第二类就是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再加其他药;胰岛素作为二联的注射类,所以口服药加胰岛素是根据病人的情况来选择的。

配伍禁忌

服用降糖药时,如果再服用其他药物,要看药品说明,是否有配伍禁忌。

比如苯乙基双胍,土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同时服用,易发生乳酸性酸中毒;再如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呋塞米(速尿)、依他尼酸(利尿酸)等,都能抑制胰岛素β细胞分泌胰岛素,使甲苯磺丁脲无法发挥降糖作用。又如醋酸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强的松(强的松)和地塞米松。虽然这些药物能增强肝糖原的合成,但却会大大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器官、组织和细胞的葡萄糖分解、血糖升高等。还有很多。

病症禁忌

病症禁忌,就是服用降糖药时应注意哪些病症

比较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如肾脏及眼底病变者,如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者,应停用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治疗。

肝、肾功能不全者不用或慎用口服降糖药。

妊娠禁忌

糖尿病孕妇应一律停用口服降糖药,以免血糖控制不佳,同时引起胎儿发育有异常,因为口服降糖药能通过乳汁排泄,所以喂奶的女性也不要服用口服降糖药。

服用(饮食等)禁忌

尿糖患者应长期保持低糖、低脂肪饮食,避免吃肥、腻、煎炸食物和各种快餐食品。多摄入全麦类、谷物类食物,如玉米、红薯等,以及富含纤维的蔬菜以及含糖量较低的水果如草莓等。应减少含能量高而营养价值低的食物,如汽水、可乐、糖果等。

各种降糖药常见副作用,降糖药物到底有哪些副作用?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它与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并称为现代人健康的三大杀手。糖尿病一旦被诊断,几乎都需要长期使用降糖药物,但同时糖友们又无可避免地需要面对一个问题——药物副作用!

药物副作用不仅会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更可能会给身体带来直接损害。特别是近年来不断上市的新型降糖药物,许多糖友们甚至来不及对它们作充分了解。今天,笔者就带糖友们深度认识降糖药物的常见副作用。

盘点降糖药物的常见副作用

1.胰岛素

皮下注射胰岛素是糖尿病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胰岛素种类繁多,有普通胰岛素,短效、中效、长效胰岛素以及预混胰岛素。

由于受注射的起效时间、人体吸收快慢、进食时间与食物吸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胰岛素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低血糖,严重者会发生低血糖昏迷甚至致命。

低血糖反应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轻微低血糖反应表现为心慌、头晕、心悸、出汗、手抖、无力、肢冷、饥饿感、面色苍白、视物模糊、手足和嘴唇麻木、焦虑不安、情绪不稳。在临床上出现反复低血糖或严重低血糖时,可导致患者脑功能受损,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如果低血糖不及时抢救,则可引起不可逆的脑组织损伤,严重的低血糖反应可以导致患者昏迷、抽搐甚至死亡,因此低血糖反应的防治非常重要。

一旦出现低血糖,如果患者还清醒,进食含糖食物(葡萄糖水和糖块、巧克力、甜点)或静脉滴注葡萄糖注射液,大多数患者的症状通过摄入含糖食物会很快得到纠正,比较轻微的低血糖反应一般在十五分钟内缓解;若患者没有意识,可将患者平卧头侧向一边,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呕吐物,防止误吸引起窒息,并迅速将其送到最近的医院进行救治。

另外,胰岛素还会引起过敏反应、体重增加以及注射部位脂肪萎缩,所以糖友们注射胰岛素时一定要经常变换注射部位。

2.双胍类

二甲双胍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它的副作用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所以普通片建议在餐中或餐后服用,肠溶片可在餐前服用。

另外还可能会引起乳酸性酸中毒,这种情况在肾功能减退的糖友们较多见。

如果正在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友们需要使用碘造影剂检查时,需要暂停二甲双胍至少72小时,以免二甲双胍抑制碘造影剂从肾脏排泄。

长期服用双胍类药物需要患者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及有无贫血问题,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B12,因为已经有多项交叉临床试验研究证明,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可引起体内维生素B12的下降,具体机制目前尚无明确定论。

3.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药物与格列奈类药物

这是临床上最大的一类口服降糖药,主要包括磺脲类药物与格列奈类药物,这类药安全性普遍都比较高,常见的副作用也是低血糖、体重增加和胃肠道反应,特别在与其他类降糖药联合使用时更容易发生低血糖,所以使用时需要密切监测血糖,随身携带糖果和饼干。


若是对磺胺类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或慎用磺脲类药物,因磺脲类药物与磺胺类药物有相同的基团-对氨基苯磺酰胺基。

磺脲类药物与格列奈类药物主要通过肝药酶代谢,注意和其它药物合用时,可能导致体内血液浓度升高,增强降糖效果从而导致低血糖。

4.胰岛素增敏剂

这类药物有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主要的副作用有体重增加和水肿,另外近年来上市后观察发现,该类药物还会增加骨折和心力衰竭的风险,心功能不全患者禁用这类药物。

注意与磺脲类及胰岛素合用时,可能出现低血糖反应。

还要注意长期使用,可引起贫血和红细胞减少。

5.阿卡波糖

阿卡波糖主要作用于肠道,全身吸收较少,与第一口饭同时服用,但它与碳水化合物一起服用时,会容易发生腹胀、腹痛及腹泻等副作用,进食的碳水化合物越多,这种副作用就越明显,所以通常从小剂量开始服用。

服用阿卡波糖后可能引起放屁增多,这是因为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中未被消化吸收,大量未分解的碳水化合物进入大肠,使大肠内厌氧菌(双歧杆菌和嗜酸杆菌)显著增加,从而导致肠道内气体产生过多。

有严重消化吸收障碍、肠道炎症、慢性肠道疾病伴消化或吸收不良者、部分性肠梗阻或有肠梗阻倾向者、结肠溃疡以及肠胀气的患者等不适合使用阿卡波糖类降糖药。

6.列汀类

常用的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包括阿格列汀、利格列汀和沙格列汀等,俗称“列汀类”降糖药。作用机制是能够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糖素的分泌。

此类药物总体安全性高,上市后观察发现,除了沙格列汀存在与心衰风险相关外,同类的其余药物均不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急性胰腺炎,若出现持续性的剧烈的腹痛,请立即就医;关节痛(可致残),若出现持续性关节痛,请立即就医。

7.列净类

常用的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包括恩格列净、达格列净和卡格列净,俗称“列净类”降糖药。其机制是通过抑制肾小管中负责从尿液中重吸收葡萄糖的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促进尿葡萄糖、钠排泄,从而降低血液中葡萄糖水平。

同样是新型降糖药之一,上市后观察发现,该类药物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所以特别适用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友们。

常见尿路和生殖器感染,与SGLT-2升高尿液葡萄糖水平有关。

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增加下肢截肢风险,如果用药期间发现足部有任何伤口、变色或疼痛,请立即就医。

8.胰高血糖素样肽受体(GLP-1受体)激动剂

主要由艾塞那肽和利拉鲁肽,不能作为2型糖尿病的首选用药,在饮食控制、减轻体重、运动、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糖还不达标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

GLP-1受体激动剂适合与二甲双胍合用来发挥不同药物的降糖疗效。

该类药物也有一些副作用,常见的是胃肠道反应,甲状腺髓样癌或MEN的患者不建议使用。

总之,我们在长期服用降糖药的时候,它们的副作用也是不能忽略的。通常来说,只要严格把握好适应症,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其副作用很少发生,也很少会因副作用而停药,所以糖友们不需要过于担心。

糖尿病患者服用降糖药的误区有什么

2型糖尿病的治疗,最主要的就是依靠口服降糖药物了。那么,只要是2型糖尿病,只要血糖升高就要用口服降糖药,这种观点可取吗?糖尿病病友须知,其实降糖药不是想用就用的。在某些情况下,您还得学会对口服降糖药说“不”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1.肝、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这一类患者应该不用或慎用口服降糖药,因为几乎所有降糖药都需经过肝脏代谢,大多数的药物还要经过肾脏排出。如果是肝、肾功能不好的患者服用了降糖药,就很有可能出现药物蓄积,引起中毒或低血糖症,还有可能会更进一步损害肝、肾功能。
2.患糖尿病的孕妇或哺乳的女性。这一类糖妈妈或“准”糖妈妈们应该停用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治疗,有条件的最好佩戴胰岛素泵治疗,以免血糖控制不佳,从而引起胎儿发育异常。绝大多数口服降糖药可通过乳汁排泄,因此哺乳期女性也须停用口服降糖药。
3.1型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患者绝不可以单用口服降糖药治疗,因为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已不能分泌胰岛素,如果只用口服降糖药而不加以胰岛素补充,将会危及生命。当然,对于这一类患者,某些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联合使用是值得提倡的。
4.当患者出现某些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时。当患者出现某些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时,最好不用口服降糖药,这些情况包括:急性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等病人,使用口服降糖药效果很差,有些还可能加重酮症酸中毒或引起乳酸性酸中毒;发展到Ⅲ期或Ⅲ期以上的肾脏及眼底病变者,应停用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治疗。
5.见于其它某些急症:如心肌梗塞、手术、创伤等,应短期停用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治疗。
注意事项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31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