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甲状腺位于劲部所管前下方,它的体积很小,重约20-25克,其血液供应却非常丰富。每克组织每分钟4-6毫升,较肾脏还多。人体全身的嗣约1/5都贮存在甲状腺中,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缺碘可引起甲状腺肿大,发生单纯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这早已为人们熟悉。但摄碘过多对人体也不良影响,并非多益善。
凡一个地区20%以上的12~14岁少年有甲状腺肿大,则可认为是地方性甲状腺肿浒区。在地方性碘缺乏性甲状腺肿地区的居民中,采取集体性预防,即食用碘化食盐的方法来预防单纯性甲状腺肿,防止呆小病、腺瘤及腺体的功能失常等,起到了显著的效果。但若不管当地是否存在缺碘,强制性地给中小学生服用碘钙片之类的碘制剂,可引起中毒,近年已多次见这种病例。不论是缺砚还是碘足够地区,如果食用了过多的碘剂,在临床上产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表现时,则称为碘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在医院里,有时给病人过多的碘,如X线造影剂,心脏病人长期服用乙胺碘呋酮治疗心律失常时,也可引起碘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老年人更容易发生。
碘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症大辩论与通常所见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相似,如怕热、多汗、心悸、心动过速、紧张、兴奋、食欲亢进反而消瘦,大便次数增多等。然而这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很少肿大,年龄偏大,很发生突眼。如果一个病人有摄入过多碘的病史,化验检查时发现血中甲状腺激素(T3、T4)增多,甲状腺R131碘率降低,又找不到其他原因时,即可诊断为碘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由于摄碘过多有可能引发碘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故对补碘人群细心监测是必要的。
血循环中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以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称为甲状腺毒症;由于甲状腺腺体本身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增加所致的甲状腺毒症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下面一起来看看甲亢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吧!
临床表现
(1)多食、消瘦、畏热、多汗、心悸、激动等高代谢症候群。
(2)神经和血管兴奋性增强,如手颤、心动过速、心脏杂音,严重者可有心脏扩大,心房纤颤、心力衰竭等严重表现。
(3)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和突眼等特征性体征。
(4)严重者可出现甲亢危象、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5)少数老年患者高代谢症状不典型,而仅表现为乏力、心悸、厌食、抑郁、嗜睡、体重明显减轻,称为?淡漠型甲亢?。
实验室检查(1)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FT3、FT4)水平增加;
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水平降低;
血清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阳性。
(2)放射性核素检查,甲状腺摄131I 率升高。
药物治疗
甲亢的主要治疗药物是应用抗甲状腺药,如夏枯草颗粒、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其他治疗药物有碳酸锂,可抑制甲状腺激素分泌,主要用于对于抗甲状腺药和碘剂均过敏的患者,临时控制甲状腺毒症,300~500mg,q8h。
对甲亢初治患者、新生儿、儿童和20岁以下的患者,首选抗甲状腺药治疗,分为三个阶段。
1初治阶段
夏枯草颗粒、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
服药3个月如症状仍明显,应检查有无干扰因素,如不规则服药,服用碘剂、精神或感染应激等。
2减药阶段
当症状显著减轻,体重增加,心率下降至80~90次/分钟,T3或T4;接近正常时,可根据病情每2~4周递减药量1次。
3维持阶段
甲状腺功能在1~3月内恢复正常,之后改为维持量,维持期约1~1.5年,在疗效不稳定而不愿采用其他方案者,维持阶段可延至2~3年或更长。
其他治疗
1放射性131I治疗
适应证:
①中度甲亢,年龄在25岁以上者;
②对抗甲状腺药物有过敏等反应而不能继续使用,或长期无效,或治疗后复发者;
③合并心、肝、肾疾病等不宜手术,或术后复发,或不愿手术者等。
禁忌证:
①妊娠、哺乳期女性;
②25岁以下;
③有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或活动性肺结核者;
④血白细胞低下者;
⑤重度浸润性突眼症;
⑥甲亢危象;
⑦甲状腺不能摄碘者
2手术治疗
甲状腺次全切术的治愈率可达70%以上。适应证:
② 中、重度甲亢,长期服药无效,停药后复发,或不愿长期服药者;
②甲状腺巨大有压迫症状者;③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者。
用药注意(1)妊娠伴甲亢宜采用最小有效剂量的抗甲状腺药物,妊娠期妇女甲亢首选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可由乳汁分泌,引起婴儿甲状腺功能减退,故不宜哺乳,若必须用药,首选丙硫氧嘧啶,其乳汁分泌量较小。
(2)抗甲状腺药物在白细胞数偏低、对硫脲类过敏、肝功能异常等情况下慎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亢者、甲状腺癌患者禁用。
(3)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的药物相互作用:与抗凝药合用可增强抗凝作用。高碘食物或含碘药物可使甲亢病情加重、抗甲状腺药需要量增加,应避免。磺胺类、对氨基水杨酸、保泰松、巴比妥类、酚妥拉明、妥拉唑林、维生素B12、磺酰脲类等都有抑制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肿大的作用。
(4)服用碳酸锂时应监测药物浓度:当血锂浓度>1.5mmoI/L,可出现不同程度中毒症状,如脑病综合征(意识模糊、震颤、反射亢进、癫痫发作、昏迷)、休克、肾功能损害等;当血锂浓度超过1. 5~2. 0mmol/L可能危及生命。老年患者更易出现。
患者教育(1)避免碘摄人过多:世界卫生组织推荐12 岁以下儿童每日碘摄入量为50~120?g,12岁以上儿童为150?g,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为200?g。碘摄入不足可以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碘摄入过量可引起甲亢、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炎等。应避免服用含碘的药物(如胺碘酮、西地碘等),并禁食富碘食物(如海带、紫菜、虾皮等海产品、碘盐等)。
(2)保证均衡膳食:给予充足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和维生素C)及钙和铁。适当控制膳食纤维的摄入,因甲亢患者常有腹泻现象,过多膳食纤维会加重腹泻。
(3)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按时作息,睡眠充足,劳逸结合,避免情绪波动。患者出汗多,应保证足量饮水;戒烟戒酒,禁用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4)预防感染。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低甲状腺激素血症或甲状腺激素抵抗而引起的全身性低代谢综合征。
临床表现1一般表现
1. 症状
易疲劳、怕冷、体重增加、记忆力减退、反应迟纯、嗜睡、情绪低落、便秘、月经不调、肌肉痉挛等。
2. 体检
表情淡漠,面色苍白,皮肤十燥发凉、粗糙脱屑,颜面、眼睑和手皮肤水肿,声音嘶哑,毛发稀疏、眉毛外1/3 脱落.由于高胡萝卜素血症,手脚皮肤呈萎黄色
2肌肉与关节
肌肉乏力,暂时性肌强直、痉挛、疼痛,咀嚼肌、胸锁乳突肌、股四头肌和手部肌肉可有进行性肌萎缩
3心血管系统
心肌黏液性水肿导致心肌间质水肿、心肌纤维肿胀、心肌收缩力损伤,表现为心动过缓、心包积液和心脏增大,有学者称之为?甲减性心脏病?。
4黏液性水肿昏迷
见于病情严重患者,多在冬季寒冷时发病。诱因为严重的全身性疾病、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屮断、寒冷、手术、麻醉和使用镇静药等。临床表现为嗜睡、低体温:(<35。C)、呼吸徐缓、心动过缓、血乐下降、四肢肌肉松弛、反射减弱或消失,甚至昏迷、休克、肾功能不全危及生命。
药物治疗1左甲状腺素(L-T4)治疗
治疗目标是将血清TSH 和甲状腺激素水平恢复到正常范围内,需要终生服药。
1. 治疗剂量
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年龄、体重和个体差异。
成年患者L-T4 替代剂量50-200?g/d,
儿童需要较高的剂量,约2.0?g/(kg?d);
老年患者则需要较低的剂量,约l.0?g/(kg.d) 。
2. 服药方法
一般从25-50?g/d 开始,每1-2 周增加25?g,直到达到治疗目标。患缺血性心脏病者起始剂晕宜小,调整
剂量宜慢,防止诱发和加重心脏病。
2黏液水肿性昏迷的治疗
(1)补充甲状腺激素首选T3 静脉注射,每4 小时10?g,直至巢者症状改善,清醒后改为门服;
或L-T4 首次静脉注射300?g.
(2)保温、供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等。
(3)氢化可的松200-300mg/d 持续静滴,患者清醒后逐渐减量。
(4)根据需要补液,但是液体人晕不宜过多。
(5)控制感染,治疗原发疾病。
用药注意(1)左甲状腺素钠片应于早餐前半小时,空腹,将1日剂量1次性用水送服。
(2)对老年患者,冠心病患者,以及重度或长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应特别注意在使用甲状腺素治疗的开始阶段选择较低的初始剂量,剂量增加的间隔要长些,缓慢增加用量,定期监测血甲状腺素水平。
(3)继发于垂体疾病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必须确定是否同时伴有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如果存在时,必须首先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4)妊娠期间不宜用左甲状腺素与抗甲状腺药物共同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因加用左甲状腺素会使抗甲状腺药物剂量增加,而与左甲状腺素不同,抗甲状腺药物能通过胎盘而降低胎儿甲状腺功能。
(5)不良反应个别病例由于对剂量不耐受或者服用过量,特别是由于治疗开始时剂量增加过快,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包括手抖,心悸、心律不齐、多汗、腹泻、体重下降、失眠和烦躁,必要时需停药,直至不良反应消失后再从更小的剂量开始。
(6)药物相互作用①左甲状腺素的使用可能会增强抗凝血药的作用,以及降低降血糖药的效果。②同时使用消胆胺和左甲状腺素治疗,消胆胺会抑制左甲状腺素的吸收,两药服用应间隔4~5h。③快速静脉注射苯妥英可能导致游离的左甲状腺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浆浓度增加,个别情况可导致心律不齐。④水杨酸盐,双香豆素,大剂量呋塞米(250mg),安妥明等可促进左甲状腺素从其血浆蛋白结合位点上转换出来。
患者教育(1)长期甲状腺素替代治疗患者建议每2~3个月监测1次TSH水平,根据患者年龄及心脏状况,TSH目标个体化。
(2)由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症状较隐匿、不典型,建议老年人体检时要注意进行TSH检查,避免漏诊。
(3)某些表现为抑郁、认知功能下降的患者,应常规筛查甲状腺功能,除外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上述表现。
(4)甲状腺素替代治疗患者如出现感染、腹泻、手术等应激情况时,需咨询专科医师是否调整甲状腺素的剂量。
甲状腺吸碘试验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1、正常值
2小时13%-25%;
4小时18%-30%;
24小时36%-45%。
2、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增高:常见于未经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
减低:常见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亚急性非化脓性甲状腺炎。
特别说明:机体缺碘、服用抗甲状腺药及口服避孕药可使吸碘率偏高。
需要检测的人群:
大脖子,心悸、胸闷、气促,神经过敏,易于激动,烦躁多虑,失眠紧张
甲状腺吸碘试验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
1、检查过程
口服或注射少量含放射性核素碘盐后,直接在甲状腺局部测定放射性强度。
2、注意事项
检查前:须停食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海鱼虾等,根据食用量的多少,停食2-4周。检查前须停服以下药物,根据用药量和时间,停服2-8周。含碘药物,如碘化物、复方碘溶液、含碘片等。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物,如甲状腺片、抗甲状腺药等。不少中草药如昆布、黄药子和食物中海带、紫菜所含碘高,可影响结果。
检查时:检查当日患者应空腹。
甲状腺吸碘试验的相关疾病和症状
1、相关疾病
小儿碘缺乏病,高碘性甲状腺肿,碘源性甲亢,胸内甲状腺肿,小儿结节性甲状腺肿,小儿散发性甲状腺肿,甲亢,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亢进伴发的精神障碍,甲状腺功能减退伴发的精神障碍
2、相关症状
心悸伴消瘦、腹泻,进行性消瘦,手足多汗,掌跖多汗,腋窝多汗,压力和体位性多汗,消瘦严重者呈”皮包骨头”样,下半身消瘦型,单纯性上半身消瘦型,全身消瘦型
甲状腺吸碘试验的不适宜人群和不良反应
1、不适宜人群
一般无禁忌人群。
2、不良反应
一般没有。
问题:男性,52岁,4年来因心律失常,长期用乙胺碘呋酮,近期出现消瘦、便频、手抖,临床诊断为碘甲亢。下述哪项检查结果是错误的?
A.甲状腺吸131I率升高
B.FT4明显升高,FT3正常或略升高
C.sTSH降低
D.甲状腺肿大不明显,质地硬
E.TSAb阴性
什么是碘甲亢,什么选A?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A。
碘甲亢是指碘摄入过量而引起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特点是其甲状腺吸131I率是降低的,可有FT4明显升高,FT3正常或略升高表现。可sTSH降低,TSAb阴性。查体甲状腺肿大不明显,质地硬。
一般甲亢发生于应用碘剂后1~40个月,高峰常在应用碘1~3年时z临床表现与Grayes病相似,但病情多为轻症,重症少见。症状以心血管系统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出现较早,且较明显。患者年龄常较大,乎均年龄在的岁左右。一般无突眼及胫骨前粘液性水肿。甲状腺可大可小,多呈结节性,质地较硬,无血管杂音和震颤。TT3、TT4、YT3、FT3、FT4均升高,TRAb阴性,自身抗体的检出率也明显较低。甲状腺摄131碘率明显下降,24小时常低于3%或为0,131碘或99M得甲状腺显像常不显影或很浅,TRH兴奋试验无反应或反应低。
临床上能使摄131I率升高或降低的原因如下:
(1)使甲状腺摄131I曲线升高:某些甲状腺肿、散发性克汀病、慢性肝病、肝硬化、肾病、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病早期、绒毛膜上皮细胞癌、活动性风湿病、精神分裂症、肺结核病早期及使用甾体避孕药、胰岛素、TSH、小剂量咖啡因、维生素B、维生素C、补血钴剂、利尿剂、抗结核药、长期使用女性避孕药物等。
(2)使甲状腺摄131I曲线降低:无甲状腺的散发性克汀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晚期、继发于垂体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西蒙?席汉综合征、高血压动脉硬化症、晚期肺结核病、心力衰竭、胸腹水及水肿、梅毒及进食高碘食物、加碘食盐或饮高碘水和使用甲状腺激素、过氯酸盐、硫氰酸盐、硝酸盐、各种含碘、含溴的药物及含碘的造影剂,以及使用抗甲状腺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保泰松、D860、PAS、利血平及镇静安眠药等。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27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为什么癫痫被错误地认为是不治之症?
下一篇: 结节病的治疗(结节病能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