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茯苓和土茯苓有什么区别(土茯苓和茯苓的区别)

佚名 2023-11-02 02:49:10

很多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到中药材其实很多人都不认识,就算是有人吃过这种中药也没有见过这种中药的样子,比如说茯苓,还有一种中药材叫做土茯苓,很多人觉得这两种东西应该是一样的,那茯苓和土茯苓有什么区别?茯苓与土茯苓是一样的吗?

1、物种不同

茯苓:茯苓是一种菌类,属于寄生菌,常寄生在松树的根部,中药用的是这种菌类的干燥菌核。

土茯苓:土茯苓是一种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这种灌木在根部结有块状根茎,这时土茯苓入药的主要部分。

2、成分不同

茯苓:热量、硫胺素、钙、蛋白质、核黄素、镁、脂肪、烟酸、铁、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锰、膳食纤维、维生素E、锌、维生素A、胆固醇、铜、胡罗卜素、钾、磷、视黄醇、钠、硒。

土茯苓:根茎含皂甙、鞣质、树脂、落新妇甙、异黄杞甙、琥珀酸、胡萝卜甙、棕榈酸、β-谷甾醇,以及生物碱、挥发油、糖、甾醇、淀粉等。

3、功效不同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解毒,除湿,通利关节。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

4、泡制方法不同

茯苓:取茯苓个,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削去外皮,切制成块或切厚片,晒干。成品呈白色。

土茯苓:未切片者,浸泡,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

5、食用方法不用

茯苓:茯苓中含有非常多的茯苓多糖、蛋白质、氨基酸,因此茯苓经常被做成茯苓饼、茯苓酥和茯苓酒等食品。

土茯苓:土茯苓常是作为中药,很少用来食用,因为土茯苓带有药味,严重影响食用价值,食用的方法仅限于需要中药气味的菜肴类,比如:土茯苓炖龟。

6、茯苓的食疗保健

茯苓含茯苓多糖、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脂肪、卵磷脂、腺嘌呤、胆碱、麦角甾醇、多种酶和钾盐。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有利尿作用,能增加尿中钾、钠、氯等电解质的排出;有镇静及保护肝脏、抑制溃疡的发生、降血糖、抗放射等作用。茯苓还用作茯苓饼、茯苓酥和茯苓酒等。有的国家将茯苓作为海军常用药物及滋补品的原料。在温度较大的地区和场所,茯苓可作为重要的食疗品种,经常食用可健脾去湿,助消化,壮体质。

土茯苓和茯苓的区别

土茯苓和茯苓的区别
茯苓被称为“四时神药”,用途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近年还发现茯苓粉具有美容、美白的作用。连金庸老先生笔下也有“茯苓花雕猪”这样珍奇滋补的高档食材,可见茯苓的名气着实不小。不过,各位看官可千万不要想当然,认为两广著名食品龟苓膏,里头的“苓”字,指的就是茯苓,那可大错特错了。龟苓膏里头的其实是土茯苓!那么下面我们就说一下土茯苓和茯苓的区别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吧!
土茯苓和茯苓的区别
茯苓又称白茯苓,是一种寄生于松树根上的菌,表皮黑褐色,里面是略带的白色。以云南出产的茯苓品质最佳,所以又称:云苓。土茯苓是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其样貌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好看,看上去有些须,而且还不干净。从其功效性上来看,茯苓和土茯苓都有祛湿的作用,但茯苓性平,主要是祛湿、健脾、利尿;土茯苓则主要是清热、解毒、祛湿。
需要提示您的是茯苓以白色、紧密为佳。市面上有些不法商家,为了使卖相更好,用硫熏处理,这类茯苓丁嘴嚼后有酸涩的感觉,尽量不要购买。这就是我们对于土茯苓和茯苓的区别的相关解释。

茯苓和土茯苓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

茯苓和土茯苓的名字非常相似,但是这两种中药材却是不一样的,它的功效和作用也有很大区别,所以大家一定要分辨清楚后再使用,茯苓和土茯苓的物种不一样,成分也不同,功效当然也是不一样的,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泡制,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大家应该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茯苓属于一种寄生菌,经常寄生在松树的根部。在一些中药方子里面使用的是菌类的干燥菌核。土茯苓是一种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这种灌木在根部结有块状根茎,这时土茯苓入药的主要部分。

茯苓和土茯苓之间的成分也不一样,茯苓里面含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c,碳水化合物,铁元素,烟酸,脂肪,镁元素,核黄素,蛋白质,钙硫氨素,还有热量,维生素E、锌、维生素A、胆固醇、铜、胡罗卜素、钾、磷、视黄醇、钠、硒。土茯苓:根茎含皂甙、鞣质、树脂、落新妇甙、异黄杞甙、琥珀酸、胡萝卜甙、棕榈酸、β-谷甾醇,以及生物碱、挥发油、糖、甾醇、淀粉等。

它们的功效也有所不同,茯苓主要就是进入肾经,脾经,肺经以及心经,可以达到宁心健脾利水渗湿作用。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解毒,除湿,通利关节。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

它们的泡制方法也有所不同,泡制茯苓需要先浸泡,然后清洗干净,稍微煮蒸一下,然后把外皮削掉,切成块状,或者切成厚片晒干。土茯苓:未切片者,浸泡,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

上面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茯苓和土茯苓之间的不同之处,看了上面的介绍大家应该也有了一定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还是非常大的,所以大家不要胡乱使用,要分清楚自己身体情况和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正确服用,否则没有办法达到最终的治疗效果,反而会让身体变得越来越糟糕。

土茯苓与茯苓有什么区别


说起土茯苓和茯苓,可能很多人认为它们是同一种东西,其实它们虽然只差一个字,营养价值和功效却相差甚远。那茯苓和土茯苓有什么区别呢?应该用于什么症状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土茯苓是一种植物,藤蔓植物,叶如大竹叶而更为厚滑植物,藤蔓植物,叶如大竹叶而更为厚滑。伏苓则是一种寄生,属于菌类,寄生于松树根部。
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其为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干燥入药;或趁鲜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药。味甘、淡,性平。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效,主要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
炮制方法有:未切片者,浸泡,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本品呈长圆形或不规则的薄片,边缘不整齐。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以水湿润后有黏滑感。主产于广东、湖南、湖北、浙江、江苏、四川、江西等地。
而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它入药部位真菌的干燥菌核。味甘、淡,性平。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炮制方法是取茯苓个,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削去外皮,切制成块或切厚片,晒干。不过阴虚火旺者忌服。分布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等地。主产于安徽、云南
、湖北。
从以上关于土茯苓和茯苓的种种知识,就可以看出它们根本就不是一种药材,它们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茯苓和土茯苓有什么联系区别

茯苓,来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因其产地不同,故商品又有云苓、茯灵、松薯、安苓之称。 主要成分:菌核含B-茯苓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乙酰茯苓酸,茯苓酸,3B-羟基羊毛甾三烯酸。 性状: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无臭,味淡,嚼之粘牙。 功能主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茯苓皮用于水湿外泛、皮肤浮肿之症。茯神用于心神不安、惊悸失眠。1.利水渗湿:主治脾虚湿停,水肿胀满,小便不利,及痰饮眩悸等证。2.健脾:可治脾胃虚弱,运化失职,症见食少健忘等证。 土茯苓,攀援灌木。根茎成不规则块状,多分枝,有结节状隆起。 根茎含多种甾体皂苷、生物碱、挥发油、鞣质、淀粉等;药用,能清热解毒、除湿、舒筋利关节,治梅毒、钩状螺旋体病、恶疮、风湿筋骨痛、皮炎等,一般秋末冬初采挖。 根茎富含淀粉,可酿酒;含鞣质,可提制拷胶。 由此可见茯苓和土茯苓根本就不是同一种东西。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04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