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症状中有一方面是人的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的情况,这点与进食障碍的症状相似。那么抑郁症和进食障碍有什么关系,又有什么区别呢?
1、症状对比
抑郁症患者关于进食行为方面的改变大多体现在食欲不振,甚至出现厌食情况,也有极少数抑郁症患者会出现食欲增强或无节制地暴饮暴食情形。
进食障碍主要表现为神经性厌食症(精神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精神性贪食症),主要表现为厌食和贪食。
2、二者关系
二者在进食方面的症状上存在相当程度的重叠,二者相互影响。抑郁症会影响进食行为,而进食行为改变也会导致抑郁症发生。可以说进食障碍是抑郁症的一种不典型表现。
3、药物疗效
临床表明,不论进食障碍是否伴有抑郁症状,抗抑郁的药物对进食障碍的治疗同样有效,而且效果十分接近。
神经性厌食症又名精神性厌食症,属精神性的进食障碍、以故意节食致体重减轻为特征。
病因
本病的确切病因尚未明了,有关的病因假设较多,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均在本病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患者的同胞姐妹中,同病者有6%~IO%,远高于正常人的预期患病率。说明遗传在本病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患者有严重的体温调节障碍和月经紊乱,提示在丘脑损害可能是本病的生物学基础。
本症患者存在体象障碍,其心理发育、素质的形成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婴幼儿期有饮食问题;②病人的父母过于关注饮食;③家庭关系影响了儿童期自我认同的发展,有人认为厌食是向儿童期退行的表现,是对青少年期情绪问题的回避。
症状
(l)好发于女性,特别是12~18岁的青春前期或青春早期者。30岁以后发病罕见。
(2)约1/3患者起病前有轻度肥胖。
(3)近半数患者起病前有社会心理因素。
(4)故意节制食量为必要症状。进食量远较常人为少,或仅选择低能量食谱。部分病人在病程中不能耐受饥饿,而有阵发性贪食。呈少食或禁食和贪食相交替。
(5)体重减轻。较以往或常人低25%以上,严重者可达消瘦程度。
(6)极度担心发胖,常采用过度运动、致吐、导泻、服用食欲抑制药或利尿剂、藏匿或抛弃食物的方法减轻体重。
(7)有体象障碍自觉过胖,或部分躯体过胖。即使已明显消瘦.仍认为并不瘦。
(8)有性功能及性发育障碍。女性闭经,男性性敏感减退或阳痿。青春前期者,性心理和生理发育迟缓。
(9)有下丘脑一垂体—性腺轴障碍。如黄体生成素周期变化缺如,氟美松抑制实验呈脱抑制。可的松和生长激素水平升高。
(10)严重者伴有营养不良、毛发呈脱发祥、浮肿、低血压、低体温、心动过缓,甚至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11)可伴强迫性症状及抑郁情绪。
(12)拒绝承认有病,不愿配合诊治。尤其是不承认体重过低和进食过少是病态,患者就 诊的原因常为闭经等继发症状。
(13)多数患者社会、生活功能基本正常。
检查
1)进食量明显低于常人。
2)节食致体重减轻,至少达到下述标准之一:①比原先体重减轻25%以上(减15%以 上为可疑病例);②比标准体重低25%以上(减15%以上为可疑);③utelet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低于17.5。
①身高厘米数减,即得正常体重的公斤数。utelet指数一体重公斤数/(身高米数),utelet指数为17.5或更低,可视为符合诊断的体重减轻。
3)担心发胖,且认为自己太胖。
4)如系女性患者,常有闭经。
5)厌食和体重减轻并非躯体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所致。
(2)鉴别诊断:
1)排除可致厌食和体重减轻的躯体疾病,如慢性消耗性疾病、肠道吸收不良综合征、脑肿瘤等。
2)排除原发性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症或精神症等所致的厌食。
治疗
(1)多数病人需住院治疗,严重者需强制入院。
(2)全身支持疗法。
(3)药物治疗:
1)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舒必利和氯丙嗪,有助于减轻进食焦虑,降低代谢和增加体重。
2)抗抑郁剂。对于伴抑郁症状者,可用氯米帕明之类的抗抑郁药,既可使抑郁症状改善,又可增加食欲和体重。
(4)心理治疗:
l)行为治疗。
2)认知治疗。
3)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
4)家庭治疗。
我觉得吧,第一,这个方法大家可以试一试,最好有人在你身边陪着你那种。不用刻意的不暴食,真的,可以暴,暴多了吐不出来真就暴不动了。也不用刻意的去逼自己出门见朋友,反正我开始飚肿的时候做不到,只能出门散散步。第二,体重会上升,但是不用担心,我去深圳之前92,回来之后飙到未知数,现在开始每天跌停。认真讲,暂时的变胖,总比永远毁掉自己划算太多。第三,反正我吃药没用,还各种不舒服。心理医生找有口碑的,不然没什么用。不要花冤枉钱。第四,我觉得挺重要的,之前我的衣服都是xxs,或者0码。现在买了好多M码的衣服,出门见朋友也不会因为穿不上裤子而自己跟自己发飙了。我觉得吧,我对自己的体重要求过高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衣服的码买的太小T T。哦,还有就是家里镜子太宽了。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03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哪些果皮可以用
下一篇: 冬天总是感冒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