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世界最长寿老人秘诀竟是生鸡蛋,专家表示生正确吃鸡蛋营养更全面

中医世家 2023-08-16 23:57:57

意大利老人艾玛・莫拉诺11月29日迎来了她117岁的生日,成为19世纪出生的最长寿女性,并打破了世界吉尼斯纪录。生日当天,老寿星向人们透露了长寿秘诀:每天吃2个生鸡蛋。在医学界,生吃鸡蛋的讨论一直存在争议,生鸡蛋中可能存在的沙门氏菌令很多人望而却步,但如果选用正确的鸡蛋,按照标准的方法食用,健康专家表示,生吃鸡蛋营养更全面。

.hzh {display: none; }莫拉诺1899年出生在意大利,也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个仍在世的生于19世纪的人。莫拉诺承认自己长寿的部分原因是跟基因有关。她的妈妈活到91岁,她的8个姐妹也基本活到了百岁。除了基因之外,老人的食谱也非常与众不同。据莫拉诺说,她20岁时被诊断为贫血,医生建议她多吃鸡蛋。从此,她就开始一天吃3个鸡蛋,其中2个生吃作为早饭,另外一个晚餐煎着吃。这一吃,就持续了90多年。直到最近,她感觉3个鸡蛋可能超过自己的摄取能力,才改为每天2个。

她的饮食习惯,按现在健康饮食的标准来说可算不上均衡。除了鸡蛋外,她每天还吃几块饼干。她的家庭医生卡洛・巴瓦说,莫拉诺平时很少吃蔬菜和水果,晚餐会配一点鸡肉。巴瓦说,老人是一个不会轻易改变的人,她每天的食谱都一样,很少会为了均衡饮食变换花样。如今的莫拉诺生活在意大利北部马焦雷湖畔的韦尔巴尼亚,虽然严重耳背,说话困难,视力也不好,但思维清楚。

生吃鸡蛋会感染沙门氏菌

莫拉诺老人生吃鸡蛋有助长寿的秘诀引起了广泛讨论。生吃鸡蛋在一些国家比较流行。在日本,较常见的做法是把生鸡蛋打在米饭上,加少量酱油拌在一起。但就卫生的角度来讲,生吃鸡蛋容易导致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这一点也不假。所以即便在日本,现在也不提倡生吃鸡蛋。

世界著名的自然健康类网站麦考拉医生网调查显示,如果母鸡的生活环境卫生条件不达标,那么它们下的蛋也很容易裹挟沙门氏菌,生吃这种鸡蛋致病的可能性很大。感染沙门氏菌后,患者在12至72小时内会出现发热、腹泻、腹部绞痛等症状。但调查也显示,只要母鸡的生活环境卫生条件有充足保证,则鸡蛋携带沙门氏菌的概率可以大大降低。

通常,沙门氏菌附着在鸡蛋壳上的更多,所以,麦考拉医生网提醒,在食用生鸡蛋之前,可以用肥皂水清洗鸡蛋壳,这样可以洗去部分沙门氏菌,避免在打破鸡蛋皮时细菌沾染到蛋清和蛋黄。

清洗鸡蛋壳最好在食用之前,提前洗可能会不利于存放。因为蛋壳表面有一层自然的蜡涂层,洗掉后,细菌会通过蛋壳上的小毛孔进入鸡蛋内部。最好的方法是鸡蛋买回后不洗,直接放冰箱里单独存放,食用前仔细清洗。

生鸡蛋清会导致生物素缺乏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生吃鸡蛋也不利于鸡蛋中卵白素和维生素的吸收,还会造成消化不良。因为生鸡蛋的蛋清里含大量的抗生素蛋白,抗生素蛋白和生物素相结合,会使生物素变成人体无法吸收的物质。所以,生吃鸡蛋会导致生物素缺乏。鸡蛋经过煮熟之后,这种抗生物蛋白就被破坏了,避免了对人体的伤害。

对此,麦考拉医生网则坚信“自然母亲的伟大”,所有的智慧,在一枚小小的鸡蛋中也能体现。具体来说,生鸡蛋清的确含有大量抗生物蛋白,但在生蛋黄中有足够的生物素可以弥补,所以只要吃鸡蛋时蛋清蛋白一起吃,就根本不会导致生物素缺乏症。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生鸡蛋还是熟鸡蛋,鸡蛋中的蛋白都比蛋黄更容易引起过敏等健康问题。

怎样挑选可以生吃的鸡蛋

鸡蛋生吃,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挑选合格的鸡蛋产品。乔治马特连基金会在其网站上提供了普通人挑选健康鸡蛋的基本方法,一是通过蛋白的黏稠度,黏稠度越高,鸡蛋越新鲜。二是可以通过看蛋黄的紧实度和颜色,蛋黄颜色越饱满,表明母鸡食用的作物越天然。三是蛋清如果呈现偏粉红色,鸡蛋可能被绿脓杆菌感染,被细菌感染的鸡蛋往往散发出类似皮革类的气味。另外,蛋黄上的红色血点也不能作为判断是否感染沙门氏菌的标准。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挑选较新鲜的鸡蛋,但在判断是否含有沙门氏菌上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好消息是,以色列科学家专门研制出一种装置,它可以有效地杀灭鸡蛋壳上的沙门氏菌,以保障人体健康。这种装置可快速放射出大量臭氧,将附在蛋壳上的沙门氏菌杀死。以色列卫生部的检测证明了这种装置的功效,并已获准使用。

当然除了看和闻,也可以通过生产者给鸡蛋贴注的标签来判断。

麦考拉医生网提供的参考意见为,鸡蛋标签上通常有“放养”、“散养”和“非笼养”等几种分类,其中“放养鸡蛋”是所有养殖类型中环境卫生最可靠的一种。不过目前全世界针对鸡蛋的分类还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

【生鸡蛋营养知多少】

一个完整的生鸡蛋(50克)所含的成分包括

能量:72卡路里

蛋白质:6克

脂肪:5克

维他命a、b2、b5、b12

叶酸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427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