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07日讯 自今年3月份CFDA颁布了新的注册分类以来,整个制药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其中,改良型新药首次被单列,并以2类新药的全新面目出现,吸引了无数业内同仁的目光。目前,改良型新药也已经成为整个制药行业讨论的热点。
本次论坛邀请到了绿叶制药项目经理马乐伟先生为我们做了一次改良型新药的主题演讲。他以“赢点在哪里--改良型新药及其案例启示”为题,介绍了全球改良型新药典型的成功案例,分析了这些案例带给我们的启发,并分享了绿叶制药在改良型新药方面的成功经验。
赢点在哪里--改良型新药及其案例启示
改良型新药:全球新药研发的趋势
从全球新药研发成功率的角度看,改良型新药的研发成功率最高。
据统计,相较于新化学实体药(NME)和生物药,改良型新药在新药研发各个阶段的成功率都是最高的:从I期临床到获批上市的整个过程来看,改良型新药的成功率为NME的3.6倍,即便与当下全球研发最火热的生物药相比,改良型新药的成功率也是其2倍。
基于其高临床成功率的特点,改良型新药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新药研发的趋势。以美国为例,从2002年到2015年FDA批准的新药类别及数量来看,在2010年前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10年之前,505(b)(1)占主导,2010年之后,505(b)(2)逐渐呈上升趋势,并逐渐赶超505(b)(1),2015年505(b)(2)以46:37的比例超过505(b)(1)。改良型新药当之无愧地成了全球新药研发的主旋律。
改良型新药的三大特点:
收益高、生命周期长、成功率高
案例分享阶段,马乐伟先生重点介绍了3个在全球范围内取得巨大成功的案例:利培酮、紫杉醇及透皮制剂。
强生在利培酮改良之路上策略非常清晰,共进行了六步升级:利培酮常规制剂(片剂)→利培酮速释制剂(口崩片、口服液)→长效注射剂(RisperdalConsta)→代谢产物的缓释制剂(Invega)→代谢产物前药的长效注射剂(InvegaSustenna)→代谢产物前药的超长效制剂(InvegaTrinza)。得益于强生强有力的策略性布局,在利培酮常规制剂的专利悬崖后,改良型利培酮系列产品的市场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增长,2015年RisperdalConsta,Invega,InvegaSustenna三个产品仅在美国的市场销售额就已经逼近25亿美金。通过对利培酮的改良升级,强生在临床及市场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该案例也体现了改良型新药“收益高,生命周期长”的两大特点。
肿瘤领域的经典老药紫杉醇也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全球第一个上市的紫杉醇制剂Taxol,曾经给全球肿瘤患者带来了希望,并为BMS创造了至少144亿美金的全球销售额。但其溶媒中聚氧乙烯蓖麻油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严重限制了该制剂的应用。当然,正是这一点也为全球范围内紫杉醇的改良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其中,Abraxane在顺应性及有效性方面较Taxol有了很大的改进,也使其成为全球范围内取得巨大成功的紫杉醇改良性新药。Cynviloq作为全球第一个获批的紫杉醇胶束,可能是继Abraxane的另一重磅产品,2015年5月份,美国华人首富、Abraxane的发明人黄馨祥博士以13亿美金的价格将其全球大部分权益买断,体现了Cynviloq的巨大潜力。
得益于国家对医药创新的鼓励,中国上市许可人制度试点工作已经悄然进行。黄馨祥博士与Abraxane及Cynviloq的故事给中国的科学家们无限的鼓励:通过智慧创造属于自己财富的时代俨然已经到来!
马乐伟先生进一步介绍了日本久光在透皮制剂领域坚持170年的成功案例,这个案例给我们另外一个启发:制药企业的成功绝非产品多元化一条路,在任何一个领域做到全球领先,同样可以称霸世界。
改良型新药的成功三要素:
临床需求、合作意识、工匠精神
在如何做好改良型新药方面,马乐伟先生建议注重三点:密切关注临床需求;保持开放的合作态度;根据企业自身优势确定发展战略,并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在关注临床需求方面,不仅要关注患者的需求,更要关注医护人员的需求,这一点是大部分企业很容易忽略的。此外,还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这要求企业一定要重视医学团队的建设,这一团队在中国未来的新药研发方面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战略层面,马乐伟先生引用了RobertLanger教授的“创新研发3P法则”。他认为,做好改良型新药也离不开3个P,即:Platform,Paper,Patent。
绿叶制药的成功经验
绿叶制药实际上就是“创新研发3P法则”的践行者。通过近15年的坚持,目前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在Platform方面,绿叶制药拥有“长效及缓释技术、脂质体及靶向给药技术、新型化合物”三大平台。每个平台上都有多个产品处于不同研究阶段;Paper方面,绿叶制药积极与全球多所知名高校及科研单位开展合作,发表了多篇高影响因子的国际期刊论文,在医药行业具有较高的影响力;Patent方面,截止今年8月底,绿叶制药在国内已授权专利有285项,有效在申请专利39项,国外已授权专利130项,有效在申请专利59项。绿叶制药也是第一批全国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国际化方面,绿叶制药目前有5个产品在国际注册。除目前处于NDA阶段的LY03004(利培酮缓释微球肌肉注射剂)外,绿叶制药还有LY03003、LY03005、LY01005以及LY02405等项目,分别在中美两国处于不同的临床试验阶段。
其中,LY03003为全球首个治疗帕金森病的缓释微球制剂,可以很好地减轻“开关”现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目前在美国完成了I期临床研究;LY03005为治疗中至重度抑郁症的缓释片,为一种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三重摄取抑制剂,与市场上已有的双摄取抑制剂相比,起效更快,能有效改善快感缺失、体重增加等副作用,目前已经在中美两国完成I期临床试验;LY01005为注射用醋酸戈舍瑞林缓释微球,用于治疗前列腺癌及绝经前及围绝经期的乳腺癌,有望为临床提供更多选择,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中美两国I期临床阶段。LY02405为血脂康胶囊,该产品为大规模循证医学证明的纯中药调脂药物,目前已经在美国完成II期临床试验。
结语
全球新药研发失败的风险越来越高,开发新靶点的NME药物也越来越难。在当前国家大力鼓励创新药研发的大背景下,改良型新药具有“高临床成功率、高收益、长生命周期”等特点,对于有志于创新的企业,改良型新药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
1、研发过程不同
原研药需要经历4期临床试验。其中,Ⅰ期临床试验在动物上进行,Ⅱ、Ⅲ期都在患者人群中进行,上市后还要进行Ⅳ期临床试验。这整个流程往往要耗时十余年时间,涉及数千名患者,才能全面地考察一种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仿制药则只需要进行一个规模较小的“生物等效性试验”,考察它和对应原研药的吸收速度、程度,只要为原研药的80%~125%即可假设其与原研药疗效相同;试验人群也大多为年轻的健康人群,而非病人。
2、质量和有效性不同
原研药和仿制药的质量和有效性、安全性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为几大块:
组分含量的差异:临床上资料反映同一药品,不同品牌(原研药和仿制药),组分含量的差异导致产品疗效有差异。
杂质及残留物:药物原料的纯度不够纯,在生产、运输、贮存过程中药品或者药物原料中都可能混入杂质或者发生降解,影响药品中活性成分的含量与稳定性。包装材料:包装材料需要质量上过关、并且稳定适合该药物,否则可能会引起药物中的活性成分的迁移、吸附,导致药品失效,甚至会产生毒副作用影响健康。总的来说,以上的三点,其中的杂质研究是影响到药品质量非常重要的一项,可以说保证杂质的控制是药品质量控制与保证的关键因素。
3、生产工艺不同,由于原研药和仿制药在生产工艺和制剂技术水平的不同和差距,所造成的药品的批次间、甚至一瓶瓶间的差异不同,可能会导致其质量以及药效出现明显的区别。在原料药符合要求的大前提下.产品的杂质水平则取决于处方工艺。如果杂质水平超过标准值,应当尽力去完善工艺。总结来说,制剂工艺的提升提高对于缩短仿制药和原研药的差距很关键。
4、安全性不同,原研药品试验检验和临床试验和仿制药相比,时间较长。这些药品试验和临床试验的目的主要用于表明或有力证明该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仿制药是不需要经过II、Ⅲ、IV期临床试验,由于未经过II、Ⅲ、IV期临床试验的有力验证,缺乏足够有力的临床数据,所以很大一部分的实际效果并不能全面评估。此外毒副作用的实验检验时间不是很长,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其实际性能。
4、价格不同,价格因素的话,主要分为显性成本和隐形成本。显性成本为原料成本、包装外形等;而隐形成本为临床试验,审批过程,知识产权、生产成本,研究开发。事实上,隐形成本是更大的一部分。仿制药的成本主要体现为显性成本,价格比原研药便宜很多,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在我国家临床应用上用仿制药来代替原研药的现象比较普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407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