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新西兰恒天然公司误报原料被肉毒杆菌污染的事件,让公众对肉毒杆菌有了更多的了解。而据台湾《联合报》报道,美国加州科学家最近就发现了一种新型的肉毒杆菌素,但由于这种毒素极其危险,科学家未公布全部细节。
据了解,关于此次发现的部分相关细节已经通过《传染病学》期刊发表,但一些敏感的细节则被删除,期刊主编胡波表示,学术期刊通常会要求科学家说明制造毒素所需的基因排序,然而由于这种新型的肉毒杆菌毒素足以构成严重的安全威胁,相关人士决定保密,以免有心人士将这种毒素用于生物战。这是科学家40多年来首次发现新型的肉毒杆菌素。
据了解,肉毒杆菌毒素是肉毒杆菌制造的蛋白质兼神经毒素,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毒素,如果被人体吸收,出现在伤口感染部位或婴儿的胃肠道,可能导致局部瘫痪,甚至致命。
当恐怖袭击所施放的病毒或细菌侵入人体后,会破坏人的生理功能而发病。目前的大多数细菌或病毒使人发病后,会出现发烧、头痛、全身无力、恶心、上吐下泻、咳嗽、呼吸困难、局部或全身疼痛等症状,如不采取医疗措施,轻者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痊愈,重者还会有生命危险。一般恐怖袭击所采用的细菌或病毒引起的大多数传染病,都可通过在人群中传播流行。特别是鼠疫、天花、霍乱和斑疹伤寒等病原体效果非常厉害,有的还可感染当地的动物和昆虫,形成疫源地,造成持续性危害。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炭疽杆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67年。首先对它实现分离培养的,是著名的细菌学之父,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获奖者,德国人罗伯特·科赫。科赫对炭疽杆菌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特性描述:炭疽杆菌两端平齐并有芽孢及起保护作用的荚膜。炭疽杆菌属于厌氧菌,在有氧或不利的生长环境下会形成芽孢,而且具有很强的抵抗和生存能力,能够在土壤中存活40年,一旦环境合适则又由芽孢状态恢复成杆菌。所以作为生物武器制剂来说,其为首选。
炭疽病以在南美、非洲和亚洲的牧区多见。食草类动物很容易感染炭疽病。因此,它也是皮毛加工业的一种职业传染病。炭疽杆菌芽孢可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经口鼻进入胃肠道和肺部,在人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从而引起感染发病。炭疽病的潜伏期为1到5天,最为多见的类型是皮肤型炭疽,占病例的95%。感染炭疽后始发症状是丘疹、水泡和区域水肿,进而发生出血性坏死、溃疡并形成黑痂,局部疼痛并不显著。 天花病毒属DNA类痘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呈方砖形,是病毒里个头最大的。天花病毒环境抵抗力强,耐干燥、低温,在污染的痂皮、衣服被褥和尘土中可存活数年,但不耐热和紫外线。天花的传染途经主要为病人咳嗽时的飞沫微粒。可以迅速地导致千万人规模的大流行,且病死率高达30%以上。天花的潜伏期为8到17天,起病急,以高热、寒颤伴头痛、全身酸痛等病毒血症及呼吸道症状为主。
天花病无医药可治,危害性巨大。一旦发现患者,曾经与他/她接触过的人,都需要接受免疫疫苗并隔离观察2周以上。20世纪60年代,德国某医院曾经发生过三楼天花病人房间开窗导致5楼也出现天花病的案例,因此目前针对天花病人的隔离房,必须为密闭式,而且室内气压都要低于走廊。 肉毒杆菌毒素,是由一种被微生物学家称之为梭状芽孢肉毒杆菌的细菌产生的蛋白质神经毒素,堪称目前世界上毒性最强的物质,甚至比氰化物的毒性还要强10000倍,是沙林毒气毒性的10万倍!肉毒杆菌的芽孢耐热性极强,在开水中可以存活5到22小时。在缺氧或无氧状态下,如在加工消毒不良的罐装肉类、海鲜及素菜食品罐头里,严重污染不清洁的伤口里,肉毒杆菌都会大量繁殖增生,同时产生肉毒杆菌毒素。
感染毒素的重症患者,经常因为并发吸入性肺炎和心力衰竭于2到3天内死亡。病死率曾高达40~60%。目前,美国的肉毒病例死亡率已降至6%。虽然目前已经有了肉毒类毒素疫苗,但是并没有在人群中进行普遍接种。如果恐怖分子采用在空中大面积播撒的肉毒气溶胶攻击,大量的受害病人将对医院的专业医护人员和设备数量构成严重挑战。 埃博拉出血热是1976年在非洲苏丹和扎伊尔(今刚果共和国)交界的埃博拉河流域发生的一种病死率很高的病毒性出血热。因此WHO专门调查委员会将分离出的致病病毒定名为埃博拉病毒。由于这个病毒引起的出血热病死率高、传染性强、引起的症状可怖,对社会及整个医疗卫生保健系统的破坏作用很大,而目前医学上又无有效治疗措施,故其被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于1999年确定为生物战A类六种重要生物制剂之一。1990年春天,俄国情报部门和军方曾设想用此病毒谋杀格鲁及亚总统加姆萨胡尔季阿。
埃博拉出血热的重症病人在5到7天左右会出现全身性的出血:呕血、鼻出血、眼结膜牙龈出血、便血、阴道出血等。病人的排泄物、血和使用过的物品都能够成为传染途径,而对病人却只能采取休息、输液和对症治疗的方式,所以威胁性非常强。
所谓基因武器,是运用遗传工程技术,按人们的需要通过重组DNA,使一些致病细菌或病毒具有抗普通疫苗或药物的能力,或者使一些本来不致病的微生物成为致病的微生物。由这种基因被重组的微生物制成的生物武器就是“基因武器”。
基因武器与其他现代化武器比较,除不易防御和被伤害后难治疗的特点以外,还有成本低、易制造、使用方便、杀伤力大等优势。有人匡算,用5000万美元建立一个基因武器库,其杀伤能力将远远超过一座50亿美元建成的核武器库。将一种超级出血热菌的“基因武器”投入对方水系,顺流而下,会使整个流域的人尽数丧失生活能力,这要比核弹杀伤力大几十倍。“基因武器”可以用人工、普通火炮、军舰、飞机、气球或导弹进行施放。可以投在对方的前线、后方、江河湖泊、城市和交通要冲使疫病迅速传播开来。有人认为,一旦基因武器投入未来战争,将使未来战争发生巨大的变化。首先,战争的固有概念将发生变化。敌对双方再不是依靠使用大规模“硬杀伤”武器,进行流血拼杀摧毁一支军队、一座城镇去夺取胜利,而可能在战前使用基因武器,使对方人体组织及生活环境破坏,导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丧失战斗力,在不流血中被征服。有的人甚至认为,未来战争如果使用基因武器,就不再需要核武器和中子弹,不需要集群飞机坦克,也不要士兵冲锋陷阵,就可以消灭对方。第二,军队的组织结构将发生变化。可能使战争部队减少,“小队伍”就可取得“大胜利”,而救护保障部队可能要大大增加,形成“前轻后重”的新型军队组织结构形式;第三,将使“战略武器”与“战术武器”融为一体。“基因武器”一经使用不仅对方战斗力当时会削弱,而且会使某一个民族失去正常智力,甚至代代相传,从而长期变成侵略者的殖民地;第四,未来的战场很可能是无形的,将使战场情况难以掌握和控制;第五,军事防御和军事医学也都将随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一些科学家对“基因武器”的忧虑远远超过当年一些核物理学家对核武器的忧虑。
近年来,国际上特别是少数国家对“基因武器”的研究很重视。据美国国防部有关化学和工程参谋专家T·R·希达尔博士的报告,美国国防部的生物工程计划中,在军内安排了11项研究课题,在军外由国防部资助的遗传工程技术研究课题有32项。在美国“科学家促进协会”1984年5月举行的年会上,S·P·赖特指出,从1980~1984年,美国用于整个生命科学研究的基金费用减少了2%,而在同一时期内,美国防部资助生命科学(用生物工程研究生物战防御)的基金费却增加了26%。美国国防部计划在1987年花费150万美元搞生化武器系统和防御系统,其中包括一系列以重组DNA技术为基础的项目。美国从1983年以来,研究人员已用现代生物技术繁殖成功炭疽杆菌、A型肉毒杆菌、霍乱弧菌、志贺氏痢疾杆菌和白喉杆菌毒素的基因。他们还在研制用生物技术生产更具毒性的同种细菌和病毒,甚至用加入基因的方法使本来不引起疾病的细菌转变为病菌。据美国重组DNA顾问委员会遗传工程管理人员报道,痢疾攻毒素基因已移植到非致病的大肠杆菌中。据悉,设在马里兰州的美军医学研究院就是一个基因武器的研究中心。
美国前国防部长温伯格在向国会提交的1983年财年报告书中指出:“苏联在基因工程方面最近进行广泛的研究。”据外电报道,苏联在谈论禁止生物武器时,确实在悄悄地研制新式遗传工程武器,企图夺取领先地位。据说,他们研制的基因武器是在规定时间内使作战人员腹泻不止,或泪流不止,以致不能正常地使用武器,也无法执行任务。从不造成人员伤亡的角度来看,这种武器被某些人士认为是理想的武器,因为它可以在作战双方都不发生重大伤亡的情况下完成作战任务。它比西方的一些武器先进得多,可以穿透北大西洋公约部队现在正使用的防化设备。西方情报部门认为,这种武器已经在苏联的几个秘密研究站里进行过试验。因此,北约有关部门也正在紧张工作,为研制一种对付这种毒剂的装置和解毒药物。据有关方面认为,苏联目前研制的这种最新一代遗传工程武器在功能方面已经产生了一次飞跃,将改变战争的全貌,它的出现使苏联的生化武器又前进了一大步。
此外,在20世纪80年代末,前苏联在新西伯利亚研究中心已研究出在极其通常的酿酒菌中,投入一种裂谷热病细菌基因的方法,可以使发酵香甜的酿酒菌传播具有毁灭性的裂谷热疫。
另据报道,还有的研究者将常见的肉毒杆菌的一种毒素基因移植到另一种特别的基因上,从而产生一种名叫“热毒素”的剧毒的奇特物质。试验者声称,这种物质只需20克就足以使全球50亿人死于一旦。外军还把基因武器称之为“世界末日武器”。不论这是否是危言耸听的一种新的讹诈,抑或是真有如此巨大的威力,但是,将现代生物技术引入“生物武器”制造,不能不引起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高度重视和警惕。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1395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