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还敢将奥密克戎视为流感?一图告知:为何我国一直坚持动态清零?

佚名 2023-08-11 07:20:00

#奥密克戎真是大号流感吗#

也许很多人都没想到,疫情的第三年,却仿佛回到了疫情刚开始爆发。

网课、居家办公、抢菜、疫情防控.......似乎一切都回到最初的轨道。

尤其是位于疫情爆发点的上海,连续十天新增感染率超过1万例,更别说吉林、广东等地区也陆续爆发新增本土病例。

而据专家推测,未来几天,上海新增感染者人数依然处在最高位,疫情处于快速上升期,社区传播依然未能得到有效遏制,且外溢多个省市。

疫情,何时才能进入拐点?

在过去两年抗疫经验中,中国虽说也出现多次局部本土新增病例,但在大规模封控下,坚持清零的原则下,多数都很快能够得到控制。

在以往疫情曲线可以看到:

从最初严密管控到病例高峰,新冠病毒周期大约持续1周内,然后就会快速下降,从病例出现到基本清零大约在1个月。

但遗憾的是,无论是上海,还是吉林,疫情曲线却不同往日,即便封控区域连续三周检测依然还能发现出阳性病例。

当然,这背后还与病毒株的感染能力、传播力度,以及封控时间是否及时等有关系。

不过按照上海发展趋势,即便管控区外,依然还有不少确诊,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依然还在上升期,感染率也不会骤然下降。

是坚持动态清零,还是躺平共存?

咱们可以拿一组数据来说话:

据NBC新闻的统计,1月30日-2月5日这一周,全美单周死亡人数已经超过2021年6月和7月的总和,仅仅一周死亡人数就达到18000人。

这也是2022年至今为止最为致命的一周,也是美国本轮疫情最致命的一周之一。

而死亡人群中,老年人和未接种疫苗的人占据大多数,仅仅在1月30日这一天,有8成的死者都是65岁以上的老人。

虽说目前新冠病毒流行株是奥密克戎,对比以往病毒株,这类病毒严重程度相对较轻,但传染性却强得多,导致病毒迅速传播。

而在近日,世卫组织于当地时间4月12日发布新冠肺炎每周流行病学报告,其中数据显示:

全球所有地区在最近一周新增病例数以及死亡人数均呈下降趋势,但这种趋势却需要慎重对待,因为部分国家已经减少了病毒共存。

(确诊数和死亡数均呈下降趋势,但这类数据并不可靠)

尤其是这几个月,一些国家已经大幅度减少对于新冠疫情检测,导致各国都无法准确判断流行病学趋势,就得需要采取必要防控措施以及监测病毒变异。

(全球所有地区最近一周的新增病例数和死亡人数,均呈下降趋势)

若中国完全开放,与病毒共存,又会呈现出什么样的趋势?

正如钟南山院士所说的一句话----

“中国会在动态清零中逐步开放,但完全开放不适用,那样因病死亡人数会明显增加。”

为何长期以来,我国依然坚守“动态清零”政策?

或许,一图能告知答案:

“科学精准、动态清零”是最佳方案,目前全国的疫情情如何?

我们国家一直在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的防疫政策,目前全国的疫情情况属于点多、面广、频率大,并且已经波及了27个省市。截止目前为止,上海,广州,吉林的疫情仍在发展中,而多地已经在收尾中,所以虽然这种精准防疫的方案会让我们短暂的困难,但是却能最大程度的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一、?动态清零?方针针对奥密克戎毒株是有效的

这一次在我国大流行的病毒是奥密克戎毒株,针对这一毒株的传染快,隐匿性强的特点,很多人都会质疑目前我们的动态清零方针是不是有效。特别是国外很多国家已经开始彻底躺平,也就是说即便是感染,也不需要进行隔离治疗。

我们的防疫政策,对于打败病毒要?稳准狠?,也就是说我们要发现一起疫情,就扑灭一起疫情,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与病毒赛跑,它的传播需要时间,那么我们就在它之间就将携带病毒的人隔离开,这样既不会让这类传染病在我国大范围内流行,也不会过于耽误我们的生产生活。

二、国内疫情反弹,但是人仍要坚持之前的防疫政策

从过完年之后,我们很多地方就出现了疫情,特别是像吉林,上海,广州等都比较严重,而像内蒙古地区也已经反复出现了几次的疫情,所以这样复杂的疫情发展情况,的确是比较棘手的。很多人都希望能够将这个严格的防疫政策更改一下。但是根据数据显示,虽然这个病毒的致死率很低,但是我们有这么庞大的人口基数,一旦放开政策,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三、结语

国内的疫情发展得这么快,但是国家依旧在坚持着动态清零的总方针,而实践证明,我们的国情是最适合这样的防疫政策的。很多国家的躺平政策实则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即便疫情这么艰难,但是我们一定要相信我们的政府,病毒一定会被我们所战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360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