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的钱太婆喜得曾孙,她竟主动请缨当“月嫂”,结果一个月后竟然忙得中了风。
钱太婆身体一直很硬朗,上月喜得曾孙,乐得心里笑开花。觉得自己身子骨还行,这次她不准家人请月嫂,要亲自照顾小曾孙。
开始钱太婆就每天到医院送饭菜,后来是起早贪黑围着孙媳妇转,上街买菜烧饭炖汤,跑前跑后换洗尿布。连着折腾了一个月,孙媳妇的月子终于结束了,可她却开始头晕。家人都以为是她太累,就让她卧床休息了一周,可仍不见好转,赶紧将她送到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一查,竟然是脑中风了。
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邱昕介绍,伺候产妇坐月子本身就是很辛苦的事,一个八旬老人做就更让她难以承受,出现了过劳情况。人一旦过度疲劳或者连续熬夜,就会让身体脱水血液黏稠度增大,从而容易发生脑梗。一旦有记忆减退、头晕头痛、耳鸣等症状,就是身体过劳发出的预警信号。
生完孩子后,通常是一大家子人一起照顾新妈妈和宝贝,有的家庭还要考虑请个月嫂来照顾。但出了月子,就很少有家庭会一直请月嫂,家人也很少会一直陪在身边帮忙照顾宝宝。
所以,出了月子一个人带娃,便成了很多新晋宝妈生活的常态。经验不足加上分身乏术,把很多宝妈都搞得手忙脚乱,尤其是以下这些方面,光是想想就觉得头大了。
01
娃吃饭难,娘吃饭更难
新生宝宝基本上每2、3个小时就要喂一次奶,每天差不多要喂上8-12次。所以新妈妈每天不是在喂奶,就是在喂奶的路上。
但是宝宝一个人吃饱了还不够,为了加快妈妈产后恢复的速度和保障奶水的充足,新妈妈的饮食一样重要。
不仅营养要搭配均衡,汤汤水水的更是少不了。但是宝妈一个人带娃,宝宝奶喝得又频,想要兼顾一日三餐本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别提还要考虑到营养丰富,保证下奶了。
而一旦宝妈的饮食跟不上,奶水质量就会直线下降,甚至直接回奶。所以,一个人带娃,自己和娃的温饱问题不仅息息相关,也是一个大难题!
02
月亮不睡我不睡
准妈妈们都是知道宝宝越小越难缠,尤其是头三个月,宝宝喂得很频繁,宝妈一个人带娃想睡个好觉,基本就是不可能的。
一旦宝宝饿起来根本不管白天黑夜,半夜睡得正香,生生被宝宝的哭声叫起来喂奶,常常是宝宝吃饱了心满意足地接着睡了,自己反而精神得睡不着了。
好不容易把自己熬出困意,刚睡一会就被新一轮的哭声轰炸起来。宝妈一个人带娃本来就很累,再加上天天晚上休息不好,不仅睡眠质量直线下降,整个人看起来也更加憔悴了。
03
精力严重不足
一个人带娃,每天要处理的琐事实在是太多了。不仅要照顾宝宝的吃喝拉撒,还要处理各种细节和善后。从睁眼开始忙活到半夜,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儿。
这些琐碎的小事情看起来不起眼,但真要宝妈一个人干起来,忙活半天不说,真的是感到精力有限,被严重透支了。
而等宝宝大一点会爬、会翻身、会坐的时候,当妈的就更操心了,一分钟都离不开,就怕宝宝摔了磕了碰了。
除此之外还要担心宝宝会不会生病,因为最怕一个人带娃来回跑医院,而如果哪天连自己也病倒了,身边又没个人搭把手,更是让人心力交瘁。
04
遇到问题慌得不行
新妈妈上任,问题就是不断。宝宝呛奶、吐奶、不睡觉、哭闹个不停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更别提宝宝遇到湿疹、感冒发烧、过敏等等这些问题了。
小小的一只抱在怀里,出现一丁点问题,都揪着妈妈的心,但当妈的却一脸茫然,根本无从下手,还怕自己笨手笨脚弄得宝宝不舒服。
这种时候没人帮忙在一边指导下新妈妈,就算当妈的再想把宝宝照顾的更好,却也是力不从心!
新妈妈一个人带娃,不仅容易忙得不可开交,更怕什么自己还什么都不知道娃就已经抱在手上了,下面就让芽芽妈教给新手妈妈们一些实用的小技巧吧~
01
新生宝宝怎么喂?
大多数新生儿每天需要喂8-12次,每2-3小时喂一次。但是宝宝最开始的饮食可能并不规律,尤其是在出生后的2-3周,生长的加速可能会增加宝宝每次吃奶的时间和频率。
所以宝妈们一定要细心观察宝宝发出的饥饿信号,及时喂奶,而不是一定要按时按点地喂宝宝哦。比如,舔嘴唇、伸舌头、张嘴巴、吮吸手指或者身边的东西、变得烦躁不安等等,都是小宝宝饿了的表现。
有时新妈妈总是会担心宝宝吃不饱,这里芽芽妈教大家一个小方法,如果在宝宝出生后的头几天,每天换2-3片尿布。在出生后的4-5天,每天换5-6片尿布就基本说明新妈妈的喂养方式宝宝吃得刚刚好~
如果宝宝的体重也能保持稳定增长,并且每次喂奶之后看起来都很满足,宝妈们就大可放心地按照自己摸索到的规律和方法继续喂养宝宝,不用担心宝宝营养不足或过剩的问题啦~
为了在喂奶时培养和宝宝的感情,让宝宝爱上喝奶,喂奶时可以多和宝宝进行一些眼神交流,抱紧宝宝和他聊聊天,就能让宝宝拥有更多的安全感,和对妈妈的信任、舒适感哦!
02
宝宝哭闹怎么办?
首先要先明确宝宝哭闹的原因,新生儿哭闹通常有几下几点原因:
1、饿了。饥饿是新生儿哭闹的最直接的原因之一。在哭闹时,他/她会张开小嘴四处觅食,有时会啃自己的小手。
2、尿布湿了。注意观察一下尿布的情况。
3、渴了。较难判断的哭声是孩子渴了。尤其在天热时或疾病腹泻时,增加母乳喂养次数或适当补充一些水分;
4、太冷或太热。室温过高或过低,衣被过薄过厚等因素,都是造成宝宝哭闹的原因。
5、不舒服了。衣服穿得过紧不舒服,衣服的缝线勾住了手脚,衣服中留有缝衣针,尿布扎太紧了或太松了等,宝宝觉得不爽也会哭闹。
安抚哭闹的新生儿妈妈们可以尝试下面的方法:
把宝宝抱起来轻轻缓慢摇晃,注意摇晃宝宝的幅度要小而快,不适当的摇晃可能导致婴儿身体受到伤害甚至猝死。
用小毯子包起宝宝,增加安全感。
把灯光调暗,宝宝有了白天黑夜的区分后,灯光暗下来就知道该睡觉了,太亮的灯对宝宝也是一种刺激。
或者对着宝宝轻轻的哼唱或者是说话,对着宝宝的耳朵''嘘''声也让宝宝很受用,他们可以从中获得安全感。
有节奏的拍拍,或者让宝宝贴近妈妈胸口,听到心跳。
尝试给宝宝一个安抚奶嘴也是不错的主意。
03
了解宝宝睡眠规律
新生宝宝白天和晚上大部分时间基本都在睡觉,而且这个时候的宝宝根本分不清黑夜和白昼。
所以基本上白天睡大约8-9个小时,晚上睡大约8个小时,中间还要醒很多次吃奶。大多数婴儿要到至少3个月大才开始能睡整夜(6至8个小时),也有一些宝宝直到接近1岁才整夜入睡。
所以宝妈可以多观察宝宝的睡眠习惯,根据宝宝睡觉的规律一边规划自己的时间,一边提前做好宝宝吃奶的准备,慢慢就不会那么手忙脚乱了。
怎样帮宝宝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呢?
1、 6-8周
有些时候宝宝不肯睡觉的原因可能是过度疲劳,所以不要总抱着宝宝,如果宝宝出现揉眼睛、拉耳朵这些困倦的信号,就把他放到婴儿床上好好睡一觉吧~
2、2周左右开始,教宝宝区分昼夜
尽可能地在白天让宝宝保持清醒,要多他和玩耍、互动。而且要保持房间的明亮,也不用担心日常的一些“噪音”会吵到他。白天小睡的时间也不要超过6-8小时,如果睡得太久,也可以把宝宝叫醒。
晚上,要给宝宝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要控制灯光和生活噪音不要影响宝宝睡觉,在每天睡前都给他唱摇篮曲、给他一个晚安的吻,作为睡前的“小仪式”。
一开始宝宝可能还是会频繁夜醒,但是每次醒来也不要和他有太多的玩耍和互动。时间长了,宝宝就会开始明白,晚上是睡觉的时间。
04
保证宝宝的安全
一个人带娃,最重要的就是安全问题。
首先要把婴儿床放在安全的位置,远离窗户。宝宝的婴儿床上不要放置玩具和其他多余的物品。尽量不要把宝宝一个人放在大人的床上,也不要设置床围栏。如果宝宝在婴儿车里,一定要给宝宝系上安全带,确保宝宝的安全。
因为上面这些行为而发生的悲剧屡见不鲜,所以新手妈妈一个人带娃这些问题更要格外注意才行。
虽然新妈妈一个人带娃并非不能胜任,但是女人刚刚分娩身体本就虚弱,再加上缺乏带孩子的经验,这个时候如果能有家人或者有经验的人在一旁帮忙,对新妈妈和宝宝来说都更有好处。
婆婆不帮忙照顾,这个坐月子请月嫂的钱,我觉得不一定要婆婆给。如果婆婆能够给坐月子请月嫂的钱,当然是最好的啦,如果不给,我觉得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宝宝是夫妻俩的孩子,只是婆婆的孙子而已。法律上并没有规定,坐月子请保姆或者月嫂的钱,必须要婆婆或者公公给,他们能够帮忙支付月嫂保姆的钱,是个好事情,如果不能帮忙,我觉得也正常的事情,只是作为媳妇的新妈妈会心里多少有点不舒服。
其实,有些通情达理的婆婆或者老人家,都会愿意帮忙夫妻俩照顾刚刚出生的小宝贝,为了能够减轻年轻夫妻的育儿成本,他们会在小夫妻的家里帮忙或者给予物质的支持,例如帮忙给保姆的钱,给孩子买尿布和各种各样的补品给新妈妈。
但是这一切,在中国的社会中,很多人都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们要搞清楚一点,小夫妻成家以后,是一个独立的家庭,父辈帮忙不是必须的,应当的,只是身边的很多家庭都是父辈愿意去帮忙小夫妻罢了。自然而然的很多人都觉得父辈帮忙带小孩,照顾产妇,照顾月子都是必须的,而不是父辈出于自愿而帮忙。
在西方国家,父母的一辈就不存在帮忙育儿,甚至对于小夫妻组建的家庭出手援助经济,帮他们减轻负担。所以,如果婆婆不帮忙,也不肯支付月子期间的月嫂费用,我们自己也是应该有个正确的想法,这个都是正常的事情。父母辈不帮忙,我们就自己解决,没有必要为了此事一直在纠结,甚至引发家庭的矛盾。再说,小夫妻的小家庭,更加是应该两个好好经营,要学会独立,育儿也同样的道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208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睡觉落枕怎么办,教你两种快速解决办法
下一篇: 爸妈老是弯腰驼背?当心是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