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通过对中国6个省份12000名大学生做了关于抗生素使用知识和行为调查后,最新发布了一份数据报告:19.9%的大学生就医时主动向医生索要抗生素、63.1%的大学生在家或宿舍中储备抗生素、95.5%的大学生在无处方的情况下买到了抗生素……
根据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最新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抽样的6个省份大学生自限性疾病就诊率高达27.4%,而国外大学生自限性疾病去医院就诊比例只有15%,且中国医院抗生素门诊处方率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两倍左右。
据英国韦尔科姆基金会5月的一份报告,目前在中国,人用和兽用抗生素泛滥,不用处方就能得到。中国每年的抗菌药物消耗量占世界的一半。who列举了几个在中国助长抗生素耐药性的关键问题。医师和兽医缺少快速诊断方法,结果在没必要和无用的情况下也会依赖抗生素。不凭处方就能买到抗菌药物的情况大大增加了药物的过度使用,同时医院也依靠卖药获利。消费者和农民也要求快速方便地获取抗菌药物,并过于频繁地使用,造成抗菌药物的药效下降。
传染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说,滥用抗菌药将导致耐药菌肆虐。一旦广泛耐药发生,即使是剖腹产、髋关节置换术等常规手术,患者死于手术并发感染的风险将倍增。
耐药性是目前全球最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在2014年发布的报告称,抗生素耐药性细菌正蔓延至全球各地,情况极为严峻。
2015年11月,华南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英国《柳叶刀&传染病》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报告发现对粘菌素出现耐药性,而粘菌素通常是终极抗生素。先前之所以没有出现对这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一部分原因是一般只有在其他药物无效的情况下才会使用它。研究人员发现,在中国,带来耐药性的基因已经在细菌中传播。粘菌素被广泛用作牲畜的预防药。
今年8月,中国官方多部门联合印发了《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以管控肆虐的抗生素滥用。
问题一:滥用抗生素会造成什么后果?建议: 滥用抗生素,可以导致菌群失调.正常人类的肌体中,往往都含有一定量的正常菌群,他们是人们正常生命活动的有益菌,比如:在人们的口腔内,肠道内,皮肤....,都含有一定数量的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有益菌群,他们参与人身体的正常代谢.同时,在人体的躯体中,只要这些有益菌群的存在,其他对人体有害的菌群是不容易在这些地方生存的.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如同某些土地中,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人类,其他的人类是很难在此生存的. 而人们在滥用抗生素的同时,抗生素是不能识别对人类有益还是有害菌群的,他们如同在铲除当地土匪的同时,连同老百姓也一起杀掉的情况,结果是人身体正常的菌群也被杀死了. 这样,其他的有害菌就会在此繁殖,从而形成了二次感染,这往往会要导致应用其他抗生素无效,死亡率很高。
问题二:滥用抗生素会造成什么后果?抗生素(kangshengsu)又称抗菌素。是由一些微生物合成的、能抑制或杀灭某些病原体的化学物质。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1、诱发细菌耐药 病原微生物为躲避药物在不断变异,耐药菌株也随之产生。目前,几乎没有一种抗菌药物不存在耐药现象。
2、损害人体器官 抗生素在杀菌同时,也会造成人体损害。影响肝、肾脏功能、胃肠道反应等。
3、导致二重感染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口腔、呼吸道、肠道都有细菌寄生,寄殖菌群在相互拮抗下维持着平衡状态。如果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敏感菌会被杀灭,而不敏感菌乘机繁殖,未被抑制的细菌、真菌及外来菌也可乘虚而入,诱发又一次的感染。
4、造成社会危害 滥用抗生素可能引起某些细菌耐药现象的发生,对感染的治疗会变得十分困难。
常见的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1、肝脏损害 抗生素吸收后在肝脏代谢,故肝脏易受抗菌药物损害。
2、肾脏损害 药物经肠道吸收,吸收后均以原型或代谢物经肾脏排泄,故肾脏最易受到药物损害。
3、神经系统损害 中枢神经系统、听力、视力、周围神经系统病变以及神经肌肉传导阻滞作用等。
4、血液系统损害 各类抗生素在长期和大量应用时都可以影响血细胞的生成,致血细胞减少,包括白细胞及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全血细胞减少即再生障碍性贫血。
5、消化道反应 多见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几乎所有抗生素都可引起。
慎重使用抗生素,学会合理用药,坚持做到“四不”原则:
1、不自行购买 多数抗生素是处方药物,不要凭想当然到药店买药,而应有病先看医师,凭处方购药。
2、不主动要求 抗生素是用来对付细菌的,确有细菌感染时才有疗效,需要专业的评估,所以看感冒等日常小病时不要动辄要求医师开抗菌药。
3、不任意服用 对家庭小药箱中储备的抗生素类药,要谨慎使用,最好到医院确诊后,根据医生的建议服用,千万不要盲目乱用。
4、不随便停药 一旦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就要按时按量服药,以维持药物在身体里的足够浓度,因为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
资料转自大洋网: news.dayoo/...70
问题三:什么是滥用抗生素?怎样避免滥用抗生素抗菌优一类的药品都属于抗生素,比如,一些小的感染类,就打量喝这些药物,建议最好多采用食疗。缓解抗生素带来的危害,望采纳
问题四:什么样的范围是滥用抗生素?你好,这位朋友 你的问题我来给你回答 据你的描述,问题比较清楚,你的情况暂时还不不属于滥用抗生素,但是也不能每次生病都要使用抗生素来治疗。如果感冒了,立即服用对症的感冒药,因为感冒分很多类型,每次都不一样的,因此要对症下药才能有效治疗感冒。比如你感冒发烧了浑身疼,完全可以判定属于病毒性感冒,这个情况下只要服用抗病毒药物就可以了,即使你服用再多的抗生素也是无用的,因为抗生素对治疗病毒是无效的,这点切记。另外,滥用抗生素最大的危害就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发体内免疫力下降,导致反复性的上呼吸道感染。 好了基本上就是这些了 如果还有疑问呢 请继续咨询。谢谢
问题五:什么是抗生素?抗生素对身体有哪些坏处?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产生、能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的物质。抗生素分为天然品和人工合成品,前者由微生物产生,后者是对天然抗生素进行结构改造获得的部分合成产品。 副作用身体菌群失调,机会性感染增多。 免疫力下降,导致停药后经常被相应菌种感染体内菌产生耐药性,抗生素失效,而抵抗力又降低的情况下,反复感染。 部分抗生素具有毒性,毒害人体系统(例如四环素具有肝毒性,庆大霉素能损伤听觉神经) 总之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 1 被一种或多种细菌反2 抗生素无效,无法治疗 3 器官损害
问题六:抗生素是什么东西,哪些药含有抗生素其实简单来说抗生素就是抗菌药的一类药物。“菌”包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等微生物。你说的那个罗红霉素就是属于抗生素的药物。其实,抗生素在我们生活当中应用得很广泛,只是我们不太注意观察不知道那是抗生素罢了。比如青霉素G,阿莫西林,头孢克洛,红霉素,链霉素等等。
至于你说的感冒药如果合并细菌感染的话,可能会有抗生素。药店里卖的感冒药阿司匹林不是抗生素,它是解热镇痛药的一种。
ps:所谓的滥用抗生素是指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会容易导致耐药性的发生。“耐药性”是指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比如说,要是病毒引起的感冒,一般情况下不会使用抗生素,是因为人体自己可以产生抵抗力。因为据现在的医疗水平,治疗病毒最后一条防线就是抗生素了,要是连抗生素都没效的话,那就完了。当然,要是细菌引起的感冒可以用抗生素。
还有,比如,一种抗生素效果虽然比较好,但若产生耐药性那么会对同一类的抗生素都会产生耐药性,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抗生素不应该成为首选药,如果滥用这种抗生素的话,可能在没产生新的药物之前对同一种药物都没效了。
因此,为了防止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抗生素应该在医师的指导下严格规范地使用。不过,如果碰到的是黑医生,还是多看一下说明书。
问题七:怎样才算是滥用抗生素?您的这位朋友当然算滥用抗生素。专家的定义是:社会人群对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非理性使用。专家介绍,在我国,滥用抗生素现象已颇为严重,其主要表现有三点,其一,医疗机构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不分青红皂白,不管大病小病一律使用抗生素。其实使用给抗生素要有明确的指针:是患什么疾病?一般感染性疾病可给抗生素,但抗生素的选用,是何感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等。抗生素的剂量(尤其在小儿)、疗程,抗生素有副作用,对人体的肝、肾有害,长期应用还会引起二重感染,如隔三天、五天的用抗生素是很危险的。二,无目的地多种抗菌素联合使用;其二,患者在自我药疗中滥用抗菌药;其三,畜牧、水产等养殖业滥用抗菌药,通过食物链进一步延伸到人身上。人常说,是药三分毒。抗生素也是药,所以我们不能动不动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是觉得不舒服就用任意服用抗生素,这样不但不能治病,反而延误病情。抗生素都是有针对性的,首先必须做到对症使用。千万不要随便买抗生素吃,这样做非但起不到作用,还徒然增加耐药性。
问题八:什么叫滥用抗生素?试论滥用药物的社会原因滥用抗生素是我国和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抗生素在杀灭细菌的同时,也加速了耐药菌的蔓延,细菌耐药形式严峻,不仅抗生素普遍细菌耐药率升高,并且危害极大的“超级细菌”也纷纷登场。
一、社会原因
1.养殖行业中的大量使用,导致“间接”滥用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不仅可使动物抗病能力提高,还可让它吃得更少,长得更快,因此在养殖业领域,为了加速动物的生长和获得更好的成活率,应用极为普遍。
2经济利益驱使,形成恶性市场竞争
3凭处方购买抗生素的规定执行不力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从2004年7月1日起,抗生素必须凭处方购买。然而10年过去了,我国医药体制尚未分家,监督机制执行不力,凭处方购买抗生素药的规定,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施,要真正做到凭处方在药店买药,仍然存在较大的现实障碍。
4临床药师指导治疗的制度不完善
21世纪药物使用的多元化,使执业药师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执业药师指导用药又确有必要,但在我国药品零售体系还不完善的形势下,执业药师指导用药仍存在局限性。
二、医师原因
2.1专业理论水平欠缺
①是混淆抗生素与消炎剂
抗生素是通过杀灭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来对炎症发挥作用的;消炎药是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许多医师以为有炎症就应用抗生素,这是不对的。比如“关节炎”主要由微生物感染以外的原因引起,多数情况下不需要使用抗生素。②是混同抗生素与抗菌药
抗菌药与抗生素是大概念和小概念的关系,抗菌药包含抗生素。一般来说,抗菌药是指一类对细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除一部分来自于自然界某种微生物的抗生素外,还包括人工合成的抗菌药,比如磺胺类、喹诺酮类等。青霉素、链霉素等有抗细菌作用的抗生素是抗菌药。抗菌药只对细菌感染有效,对其他微生物感染无效或效果很差,但目前在临床中经常会出现以抗生素代替抗菌药的使用范例,比如在病毒性感染(如感冒)或在发热时使用抗生素现象就较为普遍。③是未能熟练掌握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
有些医师看到患者病情一时间没有缓解,就随意更换或联合使用抗生素,而看到患者病情缓解时,就又随意地减少剂量或停药。给药次数、剂量或疗程的掌握不科学合理,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病原菌,反而会促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只好加大抗生素使用剂量,形成恶性循环,滥用不止。④是临床对病情不能作出准确诊断
担心漏诊、误诊,应用抗生素时采取联合用药或大剂量用药,忽视了感染的程度和细菌的敏感性。有的对一般感冒、发热病人也用上2~3种抗生素、连续3~5天。
2.2临床用药习惯不良
①是无指征预防性用药较多:有的医师为保险起见,随意扩大预防性用药范围或缩短给药间隔时间,在手术前后长时间大量使用抗生素.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预防性用药的指征。②是选用抗生素或联合用药不科学:不少医师为了让患者早日康复,对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联合使用2种以上的抗生素。殊不知,每种抗生素的抗菌谱不尽相同,若联合用药不当,不仅达不到理想的疗效,反而降低疗效,甚至加重毒副作用。③是倾向应用广谱抗生素较多: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在未能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应使用窄谱抗生素。④是存在保险起见心理:对已确诊的病毒性疾病,为保险起见,也给予抗生素。经常把抗生素当作安慰剂使用,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疾病,部分医师总觉得不用抗生素就不放心。⑤是凭经验盲目使用抗生素:忽视了抗菌药物的特性和抗菌谱......>>
(一) 所谓抗药性是指致病菌对一些抗生素或其他药物产生的抵抗力。这类致病菌具有耐药性和赖药性趋势,成为临床医学最棘手的难题。对抗生素产生抗性不单指致病菌个体,更为重要的指群体(菌落),这种群体又有“生物膜”之称,即指生长在某个表面上有组织的细菌群落,它们具有抗药性的最主要原因是某致病菌产生R因子,被抗药性质粒所控制,对囊性纤维瘤患者绿脓杆菌敏感而被侵染,发现菌的自由生活者与其生物膜(群体)对抗生素的抗性有所不同,与其抗药性基因的表达有着根本的区别;但彼此又相互联系,抗生素诱导的抗药性因子在菌群中是互染的,互通信息,显示了菌群(生物膜)抗药性优势之所在。
另一方面,滥用抗生素药物也会导致抗药性:
1.服药期程不足:很多病人以为症状已经纾缓就不需再服药,令所幸存的细菌开始产生抗药性,留在病人体内,甚至传播到社会其他人。
2用药不当:医生在某些情况下会误用抗生素, 又或者因应病人要求而滥用抗生素, 不是细菌引起的疾病(例如多数伤风由病毒引起),却使用抗生素治疗,不但对症状毫无帮助,更促使细菌产生抗药。
3重复用药:要时抗生素的应用广泛,在医学,动植物及农业上都大量应用抗生素.若重复使用某种抗生素,细菌会慢慢学习改造自己以产生抗药性,就像适应环境一样,最后就不会被该种抗生素杀死。
4 剂量不足:当抗生素剂量不足,只能杀死部分细菌,存活下来的细菌,为求生存就利用基因转变等方法改造自己,而不再被相同的抗生素消灭。
5 药物交互作用:有些药物若与抗生素共同服用,会在身体内产生化学反应,而减低抗生素的效用,造成无法杀死细菌,存活的细菌因此产生抗药性。
(二)现在有种方法是可以使抗药细胞恢复原来的敏感性
伊利诺依大学的化学家保罗·赫根勒特尔发现了一种可以将携带耐药基因的质粒从细菌细胞内驱逐出去的方法。细菌中的质粒在复制时会出现一种特殊现象:当多个质粒以相同方式进行复制时,它们要争夺各种蛋白质和RNA分子,在竞争过程中,一个质粒占了上风,成功完成复制,其它质粒因无法完成复制就最终被排出细胞。这种现象被称为“质粒不相容性”。受此启发,赫根勒特尔开始寻找可以模拟一小段RNA功能的小分子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在细菌内可以诱导出“质粒不相容性”,最终他们找到一种叫做阿泊拉霉素(apramycin)的化合物。阿泊拉霉素可以干扰质粒复制,并将携带耐药基因的质粒赶出细菌。这样,耐药细菌就可以恢复原来的敏感性。
可惜阿泊拉霉素因为毒性太大,所以不可能用于临床,但既然科学家已经知道了阿泊拉霉素的作用机理,那么找出毒性低并具有相同作用的化合物应该为期不远了。
家长说的?消炎药?就是指抗生素(抗菌药物),这是大众对待抗生素使用的两种常见态度,一种是随意自行使用抗生素,一种是坚决拒绝使用抗生素,其实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都是不对的。那么抗生素到底是什么,应该怎么应用抗生素,接下来我们就跟随了解一下吧。
1、什么是抗生素?
抗生素是人类对抗细菌的有力武器!
抗生素是一类抗菌药物。严格说来,抗菌药物根据来源分为抗生素和化学合成抗菌药物两大类。各类微生物广泛存在,我们人体和周围环境可谓无?微?不至,细菌是微生物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有的细菌对人体无害,有的细菌可以引起疾病,称之为致病菌。不同类型的抗生素和抗菌药物对细菌等微生物具有各类杀伤武器,可以对付不同的细菌,有的对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效。病毒是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抗菌药物缺乏对付它们的武器,不具备抗病毒作用。
2、哪些药物属于抗生素?
抗生素是个大家族,分为很多类别,其中儿科常用的包括:某某西林(美洛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氨苄西林等)、头孢某某(头孢克洛、头孢西丁、头孢克肟等)、某某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等)等。
3、抗生素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抗生素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功不可没!
在十四世纪,?黑色妖魔?鼠疫肆虐着欧洲及其他大陆,繁荣的城市一夜之间变得凄凉、恐怖,大片大片的农田变的荒凉。当时这个?黑色妖魔?在欧洲的流行夺走了大约二千五百万人的生命。除鼠疫以外,霍乱、天花、伤寒??人类历史上许许多多的传染病一次次猖獗地吞噬着无数宝贵的生命。谁是导致和传播这些疾病的黑手?科学家、医生一代又一代付出了艰苦的努力,终于发现这些传染病是由各种细菌等病原微生物造成的。
人类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与细菌斗争的历史。在发现抗生素之前,细菌感染占人类死因的第一位,人类几乎是笼罩在细菌独步天下的时代,直到抗生素的发明终结了这种局势。
1929年,弗莱明发现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二战期间,青霉素首次在美国批量生产出来,当时也是二战最残酷的年代,亚洲、非洲各战场每天都有无数伤员不是被子弹夺去生命,
而是受伤后死于可怕的细菌感染。青霉素一生产出来,马上就被投入到战地治疗,拯救了数以千百万的伤病员。人们把青霉素和原子弹、雷达并列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三大发明。
自青霉素被发现以来,链霉素、金霉素、红霉素等其他多种抗菌药物相继涌现,目前用于临床的有上百种。这些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使往日猖獗一时的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明显的控制,彻底地改变了我们现代医学,大大提高了人类寿命。
4、什么情况要使用抗生素?
既然抗生素是人类用来?杀细菌的?有力武器,那么可以理解,主要就是在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时候需要使用抗生素。而病毒感染(普通感冒、流感等)、免疫性疾病等情况下不需要使用抗生素,这些情况下使用抗生素就是无的放矢,无益甚至有害。
那怎么知道孩子是不是细菌感染了呢?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不是所有的?感染?和?炎症?都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医生根据孩子的年龄、症状、体格检查情况及血液化验等结果,考虑孩子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还是别的情况,但是所有这些(包括血液化验结果)只能作为临床医生的参考,毕竟目前?还没有一项临床指标能百分百地区分到底是细菌感染或者病毒感染? ,很多时候是经验用药。所以有时同样的情况医生有不同的意见不足为奇,就不要逼问医生孩子是不是?百分百?细菌感染了。
?一知半解?的家长更要注意,有时同样的症状、同样的诊断医生也可能给出不同的治疗方案。例如,同样是发烧两天、没有其他症状,如果孩子4岁大,各方面情况良好,那考虑病毒感染可能性大,暂不需特别服用什么药物,高热时服用退烧药即可,重点是进一步病情观察;如果孩子只有一两个月大,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需要尽快就医,而且极有可能医生会处方抗生素甚至建议住院观察治疗,因为新生儿、小婴儿更易细菌感染而且病情变化快。再例如,同样诊断?肺炎?,肺炎可以由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也可能由腺病毒等引起,还可能由支原体等引起,病毒引起的肺炎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合并细菌感染时也需要),细菌、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就需要使用抗生素,而且要足量足疗程,不能随便改变剂量或缩短疗程。
5、滥用抗生素有什么危害?
无适应症、超量、长期或不按规范使用抗生素,都属于抗生素滥用,可能引起毒副作用。对一些过敏体质的人来说,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严重时可能致命。大量长期、不规范使用抗生素,会让致病菌产生耐药性,使抗生素失去效用。长期滥用抗生素还会因一些不敏感的细菌或霉菌大量生长,造成二重感染,使治疗更加困难。
?抗生素耐药性?是全球卫生一大威胁
抗生素是人类对抗细菌的有力武器,但细菌虽小,却是强大的对手,细菌在地球上生存了30亿年,它们对环境具有奇强的适应能力,它们可不会坐以待毙,细菌也在不断地?进化?,他们中有些细菌会演化出各类新式武器,在与抗生素的战斗中取胜并生存下来。抗生素的种类和战斗模式是有限的,而细菌却可以万千变化躲避打击。就这样,那些抗生素打击不到的落网之鱼可凭借其顽强的生存力不断壮大,它们不仅可自身繁衍,还可以把?抗药性?通过基因传递给其他细菌,让细菌军团越来越强大,甚至出现?超级细菌?,可以抵抗所有的抗生素,医生无药可用。
不必要的、不规范的使用抗生素会加速抗生素耐药性,这是全球卫生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70万人死于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超级细菌?感染。
我国是抗生素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同时,相关部门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管力度严重不足,老百姓通常不需要处方就可以在药店轻易买到抗生素,部分医生有时处方不合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普通民众滥用、误用抗生素引起耐药性。而在治疗病人时就不得不使用对付耐药菌的新药,细菌又拿出对抗抗生素的秘密武器,这再度导致了病菌产生更强的抗药性,各种超级病菌相继诞生。过去一个病人用几十单位的青霉素就能有很好疗效,而相同病情现在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没有效果。
6、怎样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
合理使用抗生素这把双刃剑!
(1)只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永远不在没有处方时自行购买抗生素,学会对药店工作人员的热情推荐?置若罔闻?,学会对闺蜜同事、邻居大婶等非专业人士的个人经验介绍?微笑拒绝?。如果家里有以前剩下的抗生素,扔掉它们,不要分享给别人或自己又接着用,同样是发热,别的孩子可能和你的孩子病因不同,这次发热和上次发热原因也可能不同。
(2)不要强迫/要求医生开抗生素处方。可以向医生表明自己的态度:请医生对我进行全面的诊断,并在必要时处方抗生素。了解医学的特殊性和不可预测性,医生只能根据孩子的情况给出最优的诊疗方案(任何情况都不能保证百分百治愈),过度要求?一定能好?、?快点好?可能会让医生选择过度医疗。
(3)不盲目拒绝使用抗生素。在基本明确是细菌感染性疾病或较大可能是细菌感染性疾病时,医生会建议使用抗生素,请勿盲目拒绝。现在宣传细菌耐药和合理用药越来越多,有的家长一知半解,又走到?盲目拒绝?这个极端。
(4)选择合适的用药途径。从安全性上说,口服给药更安全,从起效时间来说,静脉注射更快,但在门诊每天一次静脉给药,大部分药物达不到理想效果。我们需要根据病情具体情况和严重程度权衡利弊,选择合适的用药途径,而不是道听途说的?听说输液很不好?或者?输液才好得快一定要输液?这样的观点,让一个重症细菌性肺炎的孩子单单口服抗生素治疗欠妥当,而每次一生病就输液治疗的方式也是错误的。
(5)不随便自行停药。有的家长孩子发热时急得火急火燎,甚至主动要求用药,但却烧一退又自行停药。按照医生医嘱服药,不能病情稍一好转就自行停药,疗程不足时细菌死灰复燃易导致病情反复,而且杀细菌不彻底让部分细菌落网并?进化?,产生细菌耐药性。另外提醒家长,要及时复诊,因为有时医生因为处方权限等原因只开了两三天的药,但实际上没有达到疗程,需要继续用药。
(6)积极预防细菌感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用肥皂水洗手(特别是在如厕后和进食之前),避免与病人接触,及时进行预防接种,以防止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7)做合理用药的宣传员。细菌耐药性危害的不只是滥用抗生素的那个人自己,细菌的强大传播性使得任何年龄的任何人和任何国家都有可能受到影响。所以,尽你所能向家人和朋友宣传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136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