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第三届中国婴幼儿发展论坛即将发布行业蓝皮书(母婴行业的前景怎么样?)

佚名 2023-07-29 07:27:34

11月16日,在史上最严奶粉新政正式实施的一个多月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上公布了奶粉配方注册制的关键性文件——《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申请材料项目与要求(试行)》和《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现场核查要点及判断原则(试行)》,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配方注册做出细化规定。关键性文件的出台,意味着乳企将从原来的观望正式步入实操阶段,也加速了厂家启动对主要品牌的注册工作,以及对旗下副品牌、子品牌的清理。第三届中国婴幼儿发展论坛即将发布行业蓝皮书

向“高”发展

尽管国内奶粉市场消费信心仍需提振,但是近年来,伴随着多项政策的实施,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发展较成熟稳定,虽整体销售增长量停滞,但婴幼儿配方奶粉实际上是处于快速地消费升级过程中的。以尼尔森定义的婴儿配方奶粉价格段计,消费者都持续、显著地向更高价位段的产品转移。价位段转变的背后,是消费者转而购买定价更高的产品系列,利益诉求更明确、专业乃至丰富的配方,质量安全更令人具有信心的原产地。

在12月5日将举行的2016年第三届中国婴幼儿发展论坛上即将发布的《中国婴幼儿行业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中提到,从长远来看,政策对价格将更多产生稳定剂的效果,真正影响价格的还是厂家之间的竞争策略——从全球角度来看,进口婴儿配方奶粉在国内的价格仍是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仍有降低空间,渗透率逐渐饱和,消费者和厂商共同促进产品高端化,尼尔森监测范围内的婴幼儿行业产品除了少数品类外,已经不再依靠销售量来带动增长,而主要依靠产品的高端化来驱动增长。这一现象也导致了目前的婴幼儿行业中,外国品牌逐渐占据了较高的份额,这一现象在发展时间相对更久、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已经较为成熟固定的婴幼儿食品更为显著,厂家在实现了对大部分消费者的渗透和培养消费习惯之后,更多地依靠更高的产品质量(更丰富的成分、更精益的加工技术、更安全的生产和有机的原材料)来提高产品价格和利润。这一趋势在非食品行业中也不可忽视。在这里,厂家虽仍然能享受渗透新消费者、加深消费习惯提高使用频率,但也普遍开始了高端产品的竞争,甚至以此为重心。另一方面,母婴渠道和电商渠道也为产品高端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在格局越来越成熟稳固的细分市场中,值得称道最新的发展是“有机”概念。这一概念已经渐渐地开始被各大厂家覆盖在自己的产品线之中。蓝皮书中也提到,联系到整个中国快消类食品品类中普遍的“有机”趋势,有机仍然会保持出色的增长,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细分。如果从原产地和奶源地划分产品,会发现市场上更加显著的发展趋势。乳业高级分析师宋亮也曾公开表示,市场上有机奶粉未来的5到10年里,在中国能保持快速增长,同比大概能达到33%,远高于行业五年的增长速度5%到7%的增长。

母婴行业的前景怎么样?

母婴行业市场潜力巨大 未来将呈现线上线下融合趋势发展 消费升级、新产品推出驱动母婴行业持续稳定增长

母婴产业是从人群年龄角度划分出的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产业群,是为满足孕产妇及0-12
岁阶段婴童用户的衣、食、住、行、用、娱、教等需求而形成的消费产业体系。消费升级、新产品推出是驱动大部分母婴品类增长的主要动力,以奶粉品类为例,高端化趋势非常显著:2003-2016Q3,婴儿奶粉线下平均价格保持11%以上的年度复合增速,线下市场超高端和高端奶粉销售额占比接近50%,结合母婴消费具有质量要求高、价格相对不敏感的特性,产品创新和消费升级有望推动母婴市场持续稳定增长。

2011年11月,国内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2013年12月,开始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底,全面二孩政策开启,与之对应的2012、2014和2016年出生率较上年均有显著提升。

2000-2017中国年出生人口和出生率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8年中国母婴行业市场规模分析预测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母婴电商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母婴行业市场规模已达1.3万亿元。2014年中国母婴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万亿元。截止到2017年中国母婴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2.9亿元。预计2018年中国母婴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2万亿元。未来市场规模的整体增长率将逐渐趋于稳定。2017年母婴线下渠道市场占比78%,线上渠道占比22%。

到2018年间的高速发展期间,淘宝、京东、亚马逊等纷纷经营母婴渠道,综合电商平台成为母婴网购的主要方式;并购整合成为行业主基调,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线上线下全渠道经营的新零售模式将成为头部厂商的发展趋势,为母婴用户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服务。

2012-2018年中国母婴行业市场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8年中国母婴行业线上各渠道市场份额占比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预计2018年中国母婴家庭群体规模将达2.86亿,母婴市场潜力巨大

2010年中国母婴家庭群体规模已达2.36亿人,2012年中国母婴家庭群体规模增长至2.57亿人。截止到2017年中国母婴家庭群体规模约达2.82亿人,预计到2018年年末,中国母婴家庭群体规模将达到2.86亿,与2010年相比,增长21.2%。伴随着家庭决策结构不断优化和母婴家庭人群迅速扩张,母婴市场潜力巨大。

2012-2018年中国母婴家庭群体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胎政策”出生小高峰叠加消费升级驱动母婴市场快速发展,母婴行业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因更偏向于消费升级。“二胎”政策下二孩占比不断增大,二孩家庭在母婴市场的消费能力不容小觑,目前生二胎的基本已经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了。由于当前消费习惯、消费理念和消费需求等多方面升级,母婴产业整体规模预计将会不断向好发展,母婴市场中高端领域或将持续扩大。

母婴线上、线下渠道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母婴渠道龙头公司受到国内外资本追捧,线上流量红利消退,加强社交和差异化优势,线下抢占连锁市场,优化购物体验,未来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趋势。

杭州玩具展今年第几届

杭州玩具展今年第21届。

2023杭州国际玩具展览会,简称HTE。将于6月16-18日在杭州举办。同期举办:2023杭州幼教展、玩具选品&供应链采购会。
HTE以市场发展为导向,立足杭州,面向国内外,是集产品展示、采购、贸易、配对于一体的专业贸易展会。充分利用长三角地域和经济优势,融合范长三角及一带一路契机,服务玩具行业全产业链。
杭州作为长三角地区核心城市之一,高度重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特别注重聚焦外贸优进优出,在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上砥砺前行,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新型贸易方式的迅速兴起,成为浙江乃至整个长三角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地理位置贯通南北。且江浙沪皆为国内外贸出口大省,外贸资源丰富;产业优势,浙江是玩具、礼品、教具等产业大省,义乌小商品,永嘉教玩具,云和木制玩具,平湖电动童车等等产业带等聚集。电商优势,杭州被称为“电商之都”,拥有数量庞大的电商企业、头部主播、MCN机构、直播运营公司和新型电商平台等,是玩具企业开发传统和跨境电商渠道的最佳选择。
本次展会特设玩具产品跨境贸易对接会,为企业展示产品、宣传品牌、开拓市场搭建了更好更直接的渠道,为采购商拓宽渠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现在早教机构的发展前景怎么样?还适合加盟吗?

1、早教行业产业链概览

早教按照服务形态来划分,可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大类。其中全日制包括托管(0-3岁)、幼儿园(3-6岁)和学前班(5-6岁)三类;非全日制主要包括亲子教育/活动和幼儿课程(3-6岁为主)两大类,其中亲子教育/活动又包括家庭教育(0-6岁)、亲子游(0-6岁)和早教中心(0-3岁为主)三大场景。

随着行业发展,早教行业在上述核心产业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为核心产业提供支持和服务的周边产业,近年来各类互联网产品也蓬勃发展,早教产业链正在日渐丰富完善。

2、产业链上游

——数字类早教产品竞争激烈

早教类数字产品类型多样,以早教学习机为例,婴幼儿儿童早教学习机,目前生产早教内学习机的品牌较多,行业竞争较为激烈,以下列举部分早教类学习机的领先品牌:

3、产业链中游

——早教行业投融资活跃

根据IT桔子统计,从2013年开始,国内早教行业投融资开始爆发,早教风口正式确立,资本涌入。2020年,早教行业的投融资事件数量为40起,投融资规模达到116.4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4.82%。从2020年投融资事件轮次来看,天使轮事件数量最多,达到10起,战略投资金额最大,达到100.63亿元。

根据IT桔子统计,2021年以来,早教行业投融资事件数量达到15起,金额合计47.98亿元,金额最大的一笔为叽里呱啦的C轮融资,规模达到35.1亿美元,投资方为挚信资本、腾讯投资和光源资本。

——早教行业规模实现快速增长

虽然近年来,新生儿出生率大幅下降,但整体新出生人口规模基数较大,加上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家长对于儿童早期教育意识和教育消费水平提高,均极大的促进了早教市场的发展。家长对于婴幼儿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的理解,是构成早教行业需求的核心要素。家长对早教必要性和效果的认同度越高,早教行业的刚需程度就越高。

随着国民收入不断提升,新一代家长消费观念升级,国家放开计划生育政策,幼教行业利好政策不断出台,驱动幼教市场规模持续扩容,为早幼教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开端,目前我国早教行业已经进入了稳步发展阶段。

2015-2020年,我国早教行业市场规模逐年增加,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7.19%;2020年中国早教行业市场规模达3038亿元,较2019年上升13.6%,因疫情影响,增长率较往年略有下降。早教行业连续多年市场规模增长超过10%,2021年有望突破3270亿元,潜在市场巨大,预计未来将持续快速发展。

——课程以知识技能训练为主

根据儿童发育特点,早教偏重点有所不同,具体来看,针对0-3岁儿童的早教,更侧重于身体机能和知觉训练,如听觉、触觉、视觉、协调发育等;针对4-6岁儿童的早教,更侧重于综合素质和技能训练,如少儿英语、艺术技能等。

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国内的早教大致可以分为四类:思维训练类、语言培训类、兴趣培养类以及综合类。其中思维训练类、语言培训类、兴趣培养类又被合称为专业类,主要针对4-6岁儿童;综合类早教机构的特点在于有丰富的软硬件设施,引入多样的课程内容等,更侧重婴幼儿身体机能的培养,适用于0-6岁儿童。

从我国早教发展情况以及市场上早教内容来看,我国早教更偏重于对儿童知识技能和艺术、兴趣培养方面,以3-6岁儿童为主。如语言早教市场、舞蹈早教市场、音乐早教市场、书法美术早教市场等。

在各类早教细分市场中,则主要以语言类早教为主,而由于长期以来英语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语言早教又以英语类早教为主。

注:样本量N=1644;调研时间2021年4月

4、产业链下游

——适龄儿童规模持续增长

从幼儿园在园人数来看,2014年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幼儿园在园人数规模持续提升,2018-2020年整体增速有所放缓。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到2020年底,全国在园幼儿数量为4818.3万人,较上年增加104.4万人。

随着新生代父母对科学早教的认可,0-6岁的婴幼儿在各年龄段都出现了对早期教育的需求,且在早教市场消费群体中有一定占比。接受早教的婴幼儿中,截止2021年4月,据调研数据显示,2-3岁孩童占比达到27.5%,而2-4岁儿童占比超过五成。

注:草莓派调研社区,样本量=1644;调研时间2021年4月。

——出生率下降,生育政策松动

从近几年我国人口出生情况来看,2010-2014年,婴儿出生数量逐年上升,由2010年的1595万人上升至2014年的1687万人,但增速较缓;2015年,全国出生人口为1655万,比2014年小幅减少32万,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行,当年出生人口攀升至1786万,创2000年以来峰值,但之后连年大降。

2020年,公安部数据显示,新生儿登记数仅1003.5万,2019年公安部新生儿登记数为当年统计局出生人口的80.5%,按此比例反推2020年出生人口或较2019年下降超200万,较2019年大幅下降约15%。

2021年4月14日晚间,央行官方微信发布工作论文,直指我国面临的人口严峻形势,直指应该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切实解决妇女在怀孕、生产、入托、入学中的困难。

——中国早教机构数量不断增加

在幼儿园数量方面。2010-2019年,我国幼儿园数量不断增加,近年来数量增速有所放缓。截止到2019年底,我国共有幼儿园28.12万所,同比增长了5.44%。

——早教课程场景多样化

在早教行业中,近四成家长选择线下机构,34.7%的家长选择了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家长注重儿童对于早教课程的体验,相比线上,线下机构更具优势,能够满足家长的托育需求。

但由于疫情的影响,激发在线教育进一步发展,同时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线上早教课程的陪伴性凸显,线上早教课程成为不少家长的选择。

注:样本量N=1644;调研时间2021年4月

——低龄托育领域发展潜力较大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婴幼儿在各类照护服务机构的入托率不足5%。2021年,卫建委数据显示,超过八成家长有婴幼儿托育需求。婴幼儿家长托育需求强烈,但目前国内婴幼儿托育服务相关政策和法规不健全,托育机构缺乏规范管理,社会力量办托育机构的积极性较低,市场供需矛盾突出。

2021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将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位数提高到4.5个,中国低龄托育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早教低龄化渐成趋势

相比80后妈妈,90后妈妈对让孩子上早教持更积极态度。对于0-1岁儿童,准备让孩子接受早教教育的90后妈妈相比80后妈妈多出6.1%。年轻妈妈对于早教意识觉醒更强,态度更积极。早教低龄化渐成趋势。

5、竞争格局

——早教机构品牌情况

国内早教龙头从发展背景和模式上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从国外原版引进课程内容,在服务和运营上进行一定的本土化,定位高端,以金宝贝为代表;第二类是基于海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结合国内需求进行二次开发,如运动宝贝;第三类是基于国内主流教育理念或为了突出某方面特色,进行本土化的自主研发。其中第二类中西合璧的早教模式更受欢迎。

2021年,根据目前的早教中心分布情况数据显示,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早教中心网点分布占全国的13.88%。纵观近年来各大早教品牌发展状况,实地考核北京、上海、广州、南通等一二线城市上百家早教品牌的经营情形,口碑、点评网口碑调研以及通过对百度、360、腾讯教导、网易教导等威望平台大数据统计剖析鉴定,剖析得出2021年最新十大早教排名如下:

——区域竞争格局:国际早教品牌主打一二线城市,本土早教品牌深耕下沉市场

根据各早教机构官网统计7家代表性早教机构在一线城市网点数合计481家,二线城市网点数合计1876家,三线及以下城市网点数合计1971家。7家代表性早教机构中,门店数量最多的为红黄蓝,达到1300家,其次为美吉姆,达到511家。

国际早教品牌多分布于一二线城市,不过鉴于金宝贝和美吉姆因客单价较高、单店会员人数较多、一二线城市门店占比较高。

在本土早教品牌中,红黄蓝以1300家线下机构的规模位列第一,其中,一线城市网点数占比为6.8%,三线及以下城市网点数达到809家。本土早教品牌多分布于三线城市,以较低的客单价服务广大具备托育需求的中小城市消费者群体。

从营收角度考虑,我国早教行业的龙头企业为金宝贝和美吉姆。

6、需求趋势:AI技术+线上+线下融合

随着人工智能的成熟及其对垂直领域的不断渗透,越来越多的AI技术被运动到早教产品的迭代发展上。早教行业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2021年最具前景的早教品牌是哪一个?口碑一定要好

我之前看过一个早教托育品牌排行榜,他们位于第一,各方面体系非常全面,而且疫情期间,免费推出很多教育内容供大家学习,一直很为家长、孩子考虑,是个良心品牌。这样的品牌,无论是招生还是招商都会很受欢迎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105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