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要者,一言而终
这句本来是《黄帝内经》中的话,完整的是“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出自“至真要大论”,头一次听说还是上《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的时候。结合自己学习中医的历程,仔细回味,总是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今天,看到有个中医学习群里,有人咨询妇科问题。有人回答,然后他就问。有人给方,然后就询问。想起自己刚开始接触中医的时候,就是这样。和同行交流,这个其实也是无数中医学生的历程。
中医知识,浩如烟海,而其中还有很多坑,有时候掉入一个可能就很难翻身,有人一辈子翻身不了的。太多泥淖了。而这些知识,刚巧又是支离破碎的,或者说大多数时候是这样的。
一个行业的知识,如果都是碎片化的,其实价值不算很大,因为顶多算作一个萝卜一个坑,或者一个有限作用的经验,如果没有提纲挈领的系统,那么难成气候。
碎片化是好的,能够填补自己虚空的大脑,满足当时的求知欲望,但是如果都是这些,很多东西就容易陷入白学状态。
就像计算机,有主板,有电源,还有内存,还有CPU,声卡等,都是好东西,都很有料,但是如果没有按照一定的结构组合,就不能够称为“计算机”。如果没有按照一个“视窗”系统,那么就没有办法无限的输入和输出有价值的信息。
个人觉得,中医的过程中,需要的就是这个系统。虽说系统有优劣,比如你的windows,还是IOS,但是你需要这个。这样才可以将所有的其他知识纳入这个体系。
所以,能否提纲挈领,自学当然是一条路。但是有更好的道路。
以前学习克亚营销的时候,有条铁律:
不论你想到的多么独特的点子或者想法,一定有人已经想到了并且在实行了。
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这样的老师,和他学习。
“跟名师”,是一条捷径,是一条非常好的路。
如果没有,只好拼命看书,自己苦苦求索了。
但是怎么读书呢?建议先看看《名老中医之路》,学一些前辈是怎么读书的。
刚开始读书,肯定是不准的。其中明显的感觉就是不知道选书,应该先看什么。很多时候你可能就会选那些看着漂亮的,新潮的,但是很多时候这些常常脱离实践,天马行空。
所以,一开始没有鉴别真伪的能力,所以很多人一开始主张读经典。而不是泛读书,因为书里面鱼目混珠。什么是珠,什么是鱼目,分布清楚。但是,经典相对来说,比较纯粹,含金量高。比如可以看看《伤寒论》的讲稿。
但是有老师就不同了。
别人几代人或者数十年的研究所得,很多时候比你零起点的相对客观很多。应该找到一个巨人,然后站到他的肩膀上。而不是所有的一切都是从0开始,再到1。我们完全可以从1甚至10为起点的。
那么,哪里有好老师?首先自己要中正、不偏。
而个人认为,刚开始,能够让你建立自信,比如看好了简单一两个病,你才有信心去学习其他更多的知识。更高深的知识。
所以学习还是有扳机的。
最后有几个字和大家分享(好友润禾书):
- END -
另外,我猜你可能喜欢,点击可 :
门诊见闻和“老闹”
姚荷生学术思想资料下载
或进入主菜单点击已发精选 可查看更多文章。
▼往期内容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104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