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冲了龙王庙。
今天说的是小孩子尿床的事情。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几个事情。对于缓解家长焦虑还是有帮助的。
首先,分清,
什么是正常的,什么才是异常的。
尿床,也叫遗尿。就是说这个小孩子,睡着了,然后拉小便到床上。自己还不知道。
平常有些小孩子习惯不好,或者懒,或者没有养成晚上拉尿的习惯,还有就是可能晚上睡觉前喝液体太多,也有可能尿床,这个需要针对性的纠正过来。
习惯;
恶习;
睡前喝东西;
把这些排除,还有一个就是年纪太小的小孩,也有尿床。那是因为发育的还不好,器官全了但是没有长好,或者说控制不住拉尿,白天玩的太过了,睡的太沉了
这样的尿床,一般不考虑是生病了。
但是,排除以上情况,然后3岁多了,还是尿床就要注意了。有些十多岁的还尿床。
陈医生再次提醒:把能够做的检查都检查。不要一来,中医不是把脉吗,怎么还要检查结果。
这里再统一回答:所有的检查结果都仅供参考,中医思维这里看看而已,但是可以以防万一。你一个咳嗽,如果是一个很隐蔽的肿瘤呢?等等等等。
像尿床的,可能什么X光啊,尿常规啊之类的,找专科做。
排除了这些严重疾病,不要耽搁时间。
人体生病,肯定是以人体的组织结构为基础的,如果没有人体,也就无所谓生病了。西医有西医的生理病理基础知识,中医同样有中医的生理病理知识。所谓的中医思维,就是以中医的生理病理知识为基础的,不要搭错了弦了。
比如,我们的尿床,就和肺、脾、肾,还有膀胱啊,三焦(也是一个中医的生理组织名称,大家就想象是身上的各种膜结构就可以了),这些都有关系,如果把尿睡觉的时候拉到了床上,就从这些地方来考虑。
所以中医基础理论是很有用的。比如来了一个没有看过的病,然后如果有了中医的生理病理基础,你就会自己分析,病位啊,是什么、病因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变化,然后配合方子啊、推拿啊等就把问题处理。
那能够分析的多准呢?就看对收集起来的各种信息的分析的准确与否了,或者是多准的问题。
那么一般情况下,有几种了。
注意观察:
比如小孩子先天就比较弱的,尿没有什么气味的,比较清水样,然后比较多的,肾气不足的,可能会考虑用用五子衍宗丸。
然后有一些,尿床的,不愿意动,容易感冒,吃饭不好,大便可能拉稀,一派脾肺气功能不好的,可能就会考虑用用补中益气汤。
还有一些比如脾气大的小孩,急躁,然后尿骚味重,黄色的,比较少量的,就要考虑是不是肝火重,或许龙胆泻肝丸有作用。
大家注意了,其实我之前在我公众号里面反复强调了,为什么书上会有一个病下面分几个型,很多中医爱好者肯定都知道,但是又不实用呢?因为说的对,又不对。
病绝对不会按照书本生病的。但是书又为什么有用呢?因为给大家做了个展示,可以这样思考。或者说,可能更多概率的出现会这样。给大家做义工提示作用。
但是具体到了病人,就要认真收集更多信息了,大家可以看《儿童看中医前必须要观察的生活细节》,然后想想是什么原因作用到了哪个部位产生了病变了。
比如上面,我说了五子衍宗丸,然后有补中益气汤,然后有龙胆泻肝丸,其实我治疗过小孩子遗尿 ,效果不错,用的是五苓散的。
但是为什么有时候,看着不是很对路,然后用上了就又有用了呢?很多中医爱好者有这个体会的。我用这个方子,有效;然后用那个方子也有效。可能不是很切合,但是就是有效果。
怎么回事呢?
人有自愈能力的,一个要死的人,怎么处理都终归要死的,就是说死病没药医。但是人因为有自愈趋势,但是因为偏的太厉害,所以生病了,然后用药物(或者其他办法)纠正了一下,身体顺势就自己好了。所以上面说的五子衍宗丸,补中益气丸或者龙胆泻肝丸,如果有些基础的中医知识,即使不是太对证,有时候也效果可以的。
所以说,医学是贪天之功为己功的学问哈。
大概说到了中成药的处理,因为这个更有操作性,汤药不介绍了。
最后我会说一个推拿的方法。有个视频,在我的微博里面。很实用。
接着说下护理的。
比如不要让小孩子太疲劳或者太情绪激烈,睡觉前不要喝太多水,养成好习惯。如过自己小孩有尿床习惯,不要取笑,鼓励,建立信息。
另外我在我的千聊直播间,专门开了一次讲小儿遗尿的,有兴趣的可以关注一下。点击左下角的“ ”进入就可以了。
推拿是,小儿捏脊的。
进我的 ,然后搜索“小儿遗尿推拿”就可以了。
其他平台: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100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儿童看中医前必须要观察的生活细节
下一篇: 亮博头孢泊肟酯胶囊该如何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