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中药的患者朋友,
相对来说,可能真是妇孺更多。
自己分析原因是,女人容易坚持,更在意感性的东西,
在沟通过程中,很多时候其实也是治疗过程。
所以说《你的故事,是你的药》。
而儿童则容易被父母监督,按时服药。
以前,扁鹊到不同的地方会根据实际情况而调整业务的范围。
其实是必须的,也有助于医生集中精力,发挥最大的作用。
就诊前应该准备什么资料,
很多人并不是那么清楚。
很多信息,中西医关注点还是不同的,
很多人印象中还是以为看医生就是检查检查检查,
其实这些都仅仅是参考因素,
还有更多的更重要的内容需要收集。
问诊最难,也最灵活,也是最有技巧和体现诊疗水平的。
一般的诊疗关注的信息,
大家可以参考这个:
《问诊,医生要看,患者更要读》
《哪些资料先备齐,可以让看病更顺畅?》
其中,小孩子的问诊和需要了解的信息更细致,
而小孩子常常不能够表达的很清楚和准确,
所以需要家长平时多观察和留心,
常常问起家长相关情况,
甚至一问三不知。
有些是因为爷爷奶奶帮忙带小孩,有些是因为自己没有留心。
那么,哪些资料需要事先了解呢?
做过大概的介绍,这样平时也可以留意。
如下:
是否足月顺产?还是剖腹产?
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
预防接种史?
吃饭情况怎么样?有没有什么特别喜欢吃的?
有没有口气?
大便怎么样?黏不黏?臭不臭?形状?颜色?
有没有肚子痛过?
身上会不会出汗?腋窝下有没有汗?背上有没有汗?额头、脑袋容易不容易出汗?质地怎样?黏的还是清水样?
发病前,有没有着凉?有没有吃错东西?
平时会拿水喝吗?喝水情况怎样?
平时脾气怎么样?会不会抢东西玩?
平时喝牛奶多吗?
游泳多吗?
会不会磨牙?
会不会踢被子?
会不会趴着睡?
睡觉的时候会不会把手伸到被子外?
容易感冒吗?
容易咳嗽吗?
有没有眼屎?
平时注意力怎样?
……
这些是一般情况,但是具体到疾病,我会根据实际情况而有所选择的询问,但是这些都是需要家长留心的。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100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小孩尿床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