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说到中医,
就会联想到整体观念,
还有辨证论治。
其实还有一个,
补偏救弊,因势利导。
关于这个我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
以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
就是《都江堰》。
其实,
中医治病就是以偏纠正人体的偏性。
通俗的理解的话,
可以说成,是把你的不正常调整到正常上来,
所以懂得这个规律,
常常就可以有四两拨千斤的治病效果。
可能开的是轻描淡写的中药,
但是,
却起到了起死回生的效果。
所以,
中药有偏性的。
就是用药物的偏性纠正人体的偏性。
你是热的,我就寒;
你是寒的,我就热来抵消。
======分割线======
临床上,
有些患者会这样问:
“陈医生,吃了中药会不会对身体有什么副作用呢?”
会有这个疑问的患者大多是以下几类人:
第一类呢,对中医中药有兴趣,
也觉得能够治病,
但是以前没有接触过,
对中医还很陌生。
有时候更多是一种敬仰之情。
第二类呢,以前听说过中医,
听到过一些中医中药治病的负面报道,
比如毒性啊之类。
担心开药有问题。
第三类,看过中医,
但是一直没有看到什么明显的效果,
反而有一些副作用。
对于中医的治疗半信半疑之中。
我想这个问题想要表达两个疑问:
1,会不会有毒?
2,吃不好有什么副作用?
其实还有第3个作用,
就是积极治疗作用,
但是大家貌似不会问。
======分割线======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离开舒适区域,
进入一个陌生地方,
总会天然感到不舒服或者说稍微有点不适应。
不然就没有主场和客场之说了。
这是人的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
另外呢,
对于陌生的东西,
任何人都会天然感到恐惧。
鉴于现在大多数人都没有被接受过中医知识的教育,
我想有这样的疑惑,
是很正常的。
所以,我来说说中药的偏性的问题。
也就是中医能够四两拨千斤的道理。
中药治病能够有效,
除了正确的辨证论治,
就是根据患者当时的情况,
比如年龄,体质,季节等具体开方子外,
很关键就是因为中药有偏性。
因为人体生病了,
不舒服了,
就是说你身体不平衡了,
用“内环境”或者“外环境”等现代词语来理解都可以,
就是不和谐了,
叫做“阴阳失调”。
那么我们就要来调节这个平衡。
因为这次说的是方剂,
所以就说中药。
其实中医里面调节阴阳失调的方法还有很多,
比如推拿,按摩,针灸等。
这个中药的偏性,
我们来打个比方,
就比如有些人喜欢喝温水,
如果喝冷的或者热的就会肚子不舒服,
那么当你给了一杯冷水的时候,
你就加点热水,
调和一下,
就成了温水;
但是当你给了一杯热水呢,
我就加点冷水调和一下,又成了一杯温水。
这个中药的作用就有点像这样。
如果你偏的厉害,
就要用力量,偏性大的中药来调节;
如果你偏的不是那么厉害,
可能就用力量相对缓和的,
偏性没有那么大的中药来让你平衡。
所以用药,
都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开的。
所以不得不说到一个很多人的偏见:
“大黄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过”。
中国人尤其如此。
很多老百姓,
没有什么事情就喜欢搞点补药吃吃,
误以为能够“有病治病,无病防身”。
这个就是对中医中药的严重误解了。
大黄虽然是大泻的药物,
如果你的体质需要它,
吃了你就能够身体健康起来。
但是很多人却不会把这个功劳给大黄。
相反,如果你体质不虚,
你吃了人参,
可能就流鼻血,精神烦躁啊,
但是很多人却不会怪罪到人参上面去。
任何药物,
用对了就是好药,
否则就起相反的作用。
所以,用对了能够治病,
用错了,有时候就会有副作用。
所以,找个靠谱中医也很关键。
个人而言,
平时这些都会考虑到这些问题的。
所以一般用药都用相对平和的药物,
药量也都采用常规剂量,
然后会给患者交代必要的服药后反应,
以及处理方法和煎煮中药的方法等。
如果有特殊药物,
也都会严格的要求特殊煮法,
中医本身有一套系统理论是可以处理这些问题的,
具体的就需要面诊的时候详细说了。
不同人开方不同,
本来中医就是个性化的治疗啊。
我在这里再次声明,
疾病很复杂,
不是神医,
没有办法包治百病,
1,只保证认真看病,没能力包治百病,一剂而愈的案子很多,多诊而愈的更多,N剂无效的案子也不少。
2,不提供专业医疗咨询,尤其是没有在我这里就诊过的患者,时间精力有限,看病请预约来诊室。
3,慢性病或复杂病,想几包药就好的,另请高明比较好。本人不是神医,不喜欢吹牛,无法保证个个患者都治好,只能做到认真看病,没法包治百病,人体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而医学的研究非常有限。
至于陈医生可以看哪些病,
我只能说下面这些疾病,
我曾经治疗过,
纯中医,
并且治好了。
如下:
咳嗽、感冒、发热、
儿科的感冒发热咳嗽、小儿磨牙、小儿流鼻血、小儿夜尿多、尿床、小儿盗汗、小儿消化不良、胃痛、胃炎、
胆红素增高、转氨酶增高、
妇科的月经量少、月经不规律、月经不来、
产后身痛、乳腺增生、乳房胀痛、乳少、产后盗汗、
不明疲倦感、容易疲劳、亚健康、易出汗、
怕冷、阳萎、
湿疹、青春痘、荨麻疹、
腰痛、肩周炎、颈肩痛、手麻、
头痛、偏头痛、头晕、头昏沉、
鼻炎,咽喉炎、
吃不到味道、口臭、口苦、口粘、口酸、口甜、
失眠、肥胖、口腔溃疡、
当然也包括了一些疑难杂症。
关于我,
可以看这里:
《我是怎么用中医治病的?》
《我的医路十年》
写公号,写文章,
主要是为了分享:
我在看病、
学医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唯一目的就是,
让找我看病的人知道我的诊疗风格,
和医学理念。
不做科普,
不做教育,
用药遵医嘱,
求医请就近,
急症到医院。
认同的欢迎转发。
不认同的请直接绕过。
最后的最后,分享这些,
自己的患者自己带,
其实也是我的中医观点:
《医生,你会摸脉吗?帮我摸摸脉》
《中药有没有副作用?吃了会不会变黑?》
《给医生多一次机会,给自己多一个希望》
《神奇的“他们说”。。。》
《为什么有些青年中医水平高?》
《为什么说医不扣门?》
……
可以移步阅读。
其他平台: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98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