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艾灸肩颈的功效,艾灸的用处多多_

夕阳红 2023-07-28 23:10:59

一、艾灸能缓解肩颈疼痛

落枕

凡落枕患者,禁止为了缓解疼痛和不适而进行有意识的运动,应保持原有姿势,做到放松,避免风寒。轻者三四天即可痊愈,重者需十天左右。

自我灸疗穴位:

悬钟穴,外踝上。

主治:落枕。

灸法:艾条灸3~7分钟,艾罐灸5~10分钟。

后溪穴:握拳,在第五掌骨小头后掌横纹头处。

主治:落枕、腰背痛等。

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特效反射区:手背中指指根下(桡侧)。

主治:落枕、颈部酸痛。

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颈椎病

避免长时间紧张劳累,注意防风寒,多进行局部功能性锻炼,积极配合治疗。

自我灸疗穴位

肩背穴:位于侧颈部锁骨上窝,锁骨上窝中央上约2寸,斜方肌上缘中部。

主治:肩背神经痛,肩胛风湿症,项背部肌肉疼痛及痉挛。

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特效反射区:拇指根部内侧,横纹尽头处。

主治:颈项僵硬,颈项酸痛,各种颈椎疾病。

灸法:艾条灸3~10分钟。

肩周炎

肩周炎多因露肩贪凉,风寒温邪乘虚而入,淤滞关节所致,或因肩外伤,慢性劳损,使肩部气血淤滞,复受风寒温邪而起。灸法治疗本病以祛风、散寒、利湿、活血通络、止痛为主,如配合自己康复活动效果更佳。

自我灸疗穴位

尺泽穴: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

主治:肩周炎:肘臂屈伸不利,手臂作痛,不能提举。

灸法:艾条灸5~10分钟,艾罐灸10~20分钟。

特效反射区:手背第二掌骨尽端。

主治:肩周炎,肩关节疼痛。

灸法:艾条灸3~10分钟。

艾灸的疗效就十分神奇。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你了解了吗?

二、艾灸为什么能治病

艾灸是将艾叶用于针灸治疗,下面我们将对艾叶的针灸原理进行一个剖析。

每逢端阳节,在自家门上悬挂艾叶、菖蒲,借其芳香气味来避秽、消灾,是大多老年朋友熟知的常识,但艾叶用在针灸方面来防治疾病,就不一定人人都知道了。

艾叶是常用的中药之一,性温、味苦、辛辣、芳香,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中医医生多在虚寒性的出血症、腹中冷痛、月经不调、崩漏下血时配伍应用。而用得较多的,还是针灸方面,把艾叶制成艾绒、艾炷、艾条等点燃后,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温热性剌激,并能使药力内透, 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等防病治病的目的。

古代医书《医学人门》中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灸法是除药物、针刺之外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在传统的灸法中,艾灸只是灸法的一种,此外,还包括用灯心草蘸油点燃淬烫为位的灯火灸,用一些剌激性较大的药物,如大蒜;白芥子、旱莲草等捣烂后敷贴体表,让其发泡的无针灸,以及艾灸与其他方法配合运用,如在艾灸时垫隔生姜、食盐、胡椒粉的隔物灸,把艾条切成小段插在已刺人穴位的针柄上的温针灸等等。它们各有其特点和适应症, 针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用不同的灸法来治疗的。

经过以上对艾灸的一个简单的了解,你是否已经明白艾灸是怎么回事了呢?

三、五大艾灸禁忌抢先知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 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 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四、艾灸的作用有哪些呢

1、温经通络,行气活血

传统中医认为,气血通畅,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气血有“遇温则行,遇寒则凝”的特点,艾灸疗法可以使高温透彻身体肌骨经脉,使寒冷的气血温暖起来,流动更加畅快。

2、驱寒逐湿,消淤散结

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能够迅速打开气结,消散淤血。正阳气进入体内,能够清除湿浊之气,散寒回阳。

3、温中补气,保健强身

艾灸疗法历来就被医家公认为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更多的人体正气,能提高体内各组织器官的抗病能力,具有良好的补益强身的养生功效。

艾灸有着如此多的作用,但是在运用艾灸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的就是像脸部不能直接灸,防止对脸部有所伤害。对于像女性的乳头,阴部以及男性的睾丸处也不能灸,关节部位也不要直接用艾灸,像有传染病,或是有发热,昏迷等现象的时候也不要进行艾灸。

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5 祛湿散寒,通络止痛艾灸的时候,艾火的热力能透过肌层,向下行气,所以艾灸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功能,对风湿,痛经,闭经,胃脘痛,寒疝腹痛,泄泻,痢疾等病有疗效。

6 艾灸的原理艾灸是将艾条或艾绒,放置在体表的穴位或患处进行熏灼,熨烫或贴敷,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和气血,扶正祛邪,调整人体生理功能平衡,达到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7 艾灸的好处艾灸调理范围广,无毒副作用,是中医有效的治疗手段,能有效调理机体的生理功能,增强身体抵抗力,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而且艾灸疗法简单易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施灸取穴手法,自己在家里也可以施灸调理身体;再者,艾灸法治疗的病症广泛,有着“一炷着肤疼痛即止,一次施灸沉疴立除”的神奇疗效。

8 艾灸适应症1.可治疗寒凝血滞,经络辟阻引起的各类病症,如风寒湿痹,痛经,闭经,寒疝腹痛等。

2.可治疗外感风寒表证及中焦虚寒,呕吐,腹痛,泄泻等症。

3.可治疗脾肾阳虚,元气暴脱之症,如久泻,灸痢,遗尿遗精,阳萎,早泄,虚脱,休克等症。

4.可治疗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以及崩漏日久不愈等症。

5.可治疗外科疮疡初起,或疮疡溃久不愈,有促进愈合,生长肌肉的作用。

6.肝阳上亢之症可灸涌泉穴治之。

艾灸的好处与功效有哪些

艾灸的好处与功效有哪些

艾灸的好处与功效有哪些,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是会选择去艾灸来改善自己的身体,但是大家都不知道艾灸是有哪些功效和作用的,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艾灸的好处与功效有哪些的相关资料。

艾灸的好处与功效有哪些1在现实生活中,艾灸治疗有温补身体阳气,温经通络的作用,对于寒凉性疾病或者因为身体阳虚导致的各种疾病都可以采用艾灸治疗。

一般情况下,每天需要至少艾灸半个小时,坚持做一个月才行,如果不坚持做艾灸治疗也达不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当然,做满一个月的艾灸治疗以后也可以休息几天,或者休息一个星期,再接着做艾灸治疗,并不是要天天都做,否则容易导致身体出现其他的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做艾灸治疗对于操作者的要求比较严格,防止皮肤烫伤的出现。最好是到康复科或者针灸科去了解一下,不要盲目地自己做艾灸治疗,以免出现其他的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做艾灸治疗期间,要少吃油腻、生冷、难消化的食物,注意身体的防风保暖。

艾灸的好处与功效有哪些2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

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

艾灸的好处与功效有哪些3艾灸,又称灸疗或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

艾灸的.原料是艾草,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消肿活血、祛寒湿等功能。艾草长于山阳,是一种纯阳植物,加上点燃后火力的具有物理作用,中医认为艾灸是补充人体阳气最好的方法。

艾灸是用易燃的艾绒在体表经穴或患病部位进行烧灼、熏烤,借助药物温热的刺激,直接或间接地施以适当温热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作用而达到防病治病和养生。清代针灸学家吴亦鼎在《神灸经纶》中说:“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简要地说明了灸法治病的特性和效果。

总结古往今来的实践经验,艾灸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温经散寒。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艾灸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艾灸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其二,行气通络。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

其三,扶阳固脱。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气虚陷,脉微欲脱。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此为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所不及。

其四,升阳举陷。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灸疗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如脱肛、阴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以“推而上之”。

艾灸多久做一次好

急性疾病艾灸

有的人身体不适状况比较严重,或是急性疾病症状,艾灸时间可以多一些,在身体能接受的情况下,一天灸一次到两次左右。

比如身体的突发某些急性症状,有些严重,我们可以灸的时间灸一些,一天灸一次到两次左右,天天灸,直到病症好为止。但是有个前提就是自己的身体能吃得消。艾灸的时候心态要放好一些,毕竟艾灸是一个慢性调理过程。

慢性疾病艾灸

如果是慢性病的话,则要适当选择艾灸的时间,可以在刚开始艾灸的时候每天灸,灸半个月左右,中间休息几天,再进行艾灸;如果前半个月艾灸后感觉身体好了一些,可以选择隔天艾灸一次,或者一个星期艾灸两次到三次。

如果某种疾病困扰我们很多年了,即慢性疾病,刚开始艾灸的时候要慢慢来,讲究循序渐进,这种刚开始可以天天艾灸,灸半个月左右,也就是十五天,之后中间休息两天,然后再天天艾灸,如果前半个月艾灸感觉身体好很多,或者时间不充足,那么可以选择隔天艾灸的方法,或者一个星期灸两次到三次,如果艾灸有上火的现象,可以艾灸涌泉穴引火下行,或者多喝水。

养生保健艾灸

如果单纯是靠艾灸养生保健的话,则每个星期灸3次左右,或每隔3到5天艾灸一次即可。如果是按疗程艾灸养生的话,可以前三日连续艾灸,休息一段时候后,再隔日艾灸。

平时如果身体没有什么病痛的话,艾灸只是为了日常保健,每隔3-5天艾灸保健穴即可。或者是本身就是阴虚阳盛的体质,比如有盗汗,手足心热,心烦,失眠,口干口渴,小便黄大便干燥这样的现象,也不宜每天艾灸。不过,就算是为了保健,如果是按疗程艾灸,前三次最好每日连续灸,每个穴位15—20分钟,以后可以隔日一灸10天为一个疗程。小孩子和老人艾灸的时间要短些。

随着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现在很多人都比较注重保养,艾灸有很好的功效,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效果。

艾灸养生穴位之——肩井穴,常灸具有疏导水液、祛风清热等作用

穴位名解

肩井穴。肩,穴在肩部也。井,地部孔隙也。肩井穴名意指胆经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故名肩井穴。



取穴方法

【肩井穴】: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

取穴方法: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俯伏或者俯卧的姿势,该穴位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艾灸肩井穴的作用

艾灸该穴位具有疏导水液、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作用。


艾灸肩井穴的功效

艾灸该穴位具有调理肩背痹痛、上肢不遂、颈项强痛等肩颈上肢部病证的功效。


艾灸的时候,常见肩井穴配伍穴位

配肩髃穴、天宗穴,艾灸肩背痹痛;

配乳跟穴、少泽穴,艾灸乳汁不足、乳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92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