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刚好6岁的广东女童小欣(化名)与其他小孩一样正在欢度人生第6个儿童节,对于小欣父母而言,这样的幸福来得格外不易。3年前,因患交叉擦腿综合征被误用了国外最多只能用于10岁以上儿童的精神病用药,小欣一度变得意识迟缓。
南都记者注意到,由于担心自家小孩用错药物,目前只要是涉及儿童药禁用的资讯,在妈妈类社群都格外受关注。就在儿童节前一天,一篇名为“划重点!儿童禁用的19类药物,爸妈可别忘了”的文章被热传。事实上,今年的儿童药话题,来得格外早,在一些用药指引类app上,有关儿童药的话题,也备受家长们关注。某app5月份发布的“儿童年龄与用药禁忌表!收藏!”阅读数轻松超4万。
而有专家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坦言,除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日前要求,所有含可待因药品禁忌症项应增加1 2岁以下儿童禁用外,目前国内一些正在热销的儿童药在国外也早已经被禁用或限用。我国儿童药相关标准亟待与国外接轨。
3年前,一位4岁不到的女童小欣因患交叉擦腿综合征,被送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接受治疗。
此前,她在当地医院被用了目前在美国尚禁止用于10岁以下儿童的精神类用药利培酮。
该病其实是一种类似手淫的心理行为障碍,应首先考虑行为治疗和行为干预,但当地医院就给该患病女童用了主要给成人用的精神病用药利培酮。用药数月后,女童变得有点痴了,地上有东西都拿起来吃。精神病用药,通常都是用药物抑制思维,让患者的思维变得迟钝。从该女童的情况来看,用利培酮的副作用超过了正作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副教授张洪宇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其实,依照说明书,利培酮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特别是对阳性及阴性症状及其伴发的情感症状(如焦虑、抑郁等)有较好的疗效。也可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但由于利培酮18岁以下尚缺乏足够的临床经验,此前国外不少医疗机构是禁用于对本品过敏者及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的。
而我国的利培酮片说明书在[儿童用药]一栏仅有如下标示:对于精神分裂症,目前尚缺乏5岁以下儿童的足够的临床经验。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狂躁发作,目前尚缺乏18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的足够临床经验。
热销“儿童版”胃药在美国已退市
采访中,一些医生还向南都记者透露,其所在科室就有转诊到他们医院的儿童患者,一些患儿的既往处方单中,不时会出现儿童吗丁啉这一类药物,有时有的医生甚至还开吗丁啉片剂给患儿,而片剂明显就是成人剂型。
事实上,吗丁啉在欧美一些国家已经被禁用或限用,我国2016年9月也已经发出通知,要求对吗丁啉做了说明书修订。
据广州一位儿科专家介绍,作为“双跨药”,吗丁啉具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双重“身份”。其中,在多潘立酮非处方药不良反应中,国家食药监总局已将“有研究提出日剂量超过30毫克以及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中,发生严重性心率失常或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可能升高”,修改为“有报道日剂量超过30毫克和/或伴有心脏病患者、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中,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可能升高。”
另外,说明书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中还增加了“中重度肝功能不全的患者禁用”“本品用药3天,症状未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药物使用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周”“剧烈呕吐、急性腹痛患者应到医院就诊”等内容。
可以看出,此次修改说明书对儿童使用吗丁啉的表述甚少。而此次说明书的修改,或得益于去年8月份,连续一周时间,一则标题为《“吗丁啉”在美国是非法药物我们竟把它当成常备药》的文章在社交媒体被热传。
目前,来自国家食药监总局的药品查询数据库显示,北京首儿药厂和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依旧拥有吗丁啉的儿童剂型多潘立酮混悬液的批文,由陕西省药监局批出的西安杨森潘立酮混悬液的广告批文多达50条。
与吗丁啉类似,西沙必利(普瑞博思)也是一种胃肠用药。作为第三代新型的胃肠促动力药,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肠肌层神经丛释放乙酰胆碱而起作用,可明显加强胃窦-十二指肠的消化活性,协调并加强胃排空,增加小肠、大肠的蠕动并缩短肠运动时间,但不影响胃分泌。
据上述儿科专家介绍,普瑞博思目前已经在美国退市,全球用药方面的畅销书《致命药方》专门有一节详述普瑞博思退市。
值得注意的是,来自国家食药监总局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仍有西沙必利原料药批文7张,含vasudha pharm achem limited的一张原料药进口批文。成药方面,则有三个剂型,其中片剂总计有9个批文,胶囊剂7个批文,儿童剂型的干混悬液1个批文,拥有者为辽宁诺维诺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孩子用药的安全是很多家长都比较关注的问题,就算如此有很多孩子生病之后,有很多无知的家长会让孩子吃药产生不良的情况。比如孩子吃了不该吃的药。导致耳聋或者是出现激素类的药物、家长还是要多警惕,不要私自在家里给孩子喂药物,应该带孩子去医院做一个全方面的检查、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才是最安全的,用药不当会给孩子带来很多的损伤,这样的例子几乎每年都在发生,目前导致孩子耳聋的药物也有很多,所以这些药物都存在风险。
不管怎样为了孩子的健康,家长千万要提高警惕、特别是感冒发烧,服用药物都要格外当心。第一类药物就是比较常见的抗生素药物,禁止八岁孩子以下服用,常见的土霉素或者是美他环素,这些长期使用的话会沉淀积累。导致孩子牙齿比较黄,甚至骨骼都会受到影响。容易患龋齿,严重的就会影响孩子骨骼发育,对孩子耳朵视力来说也会造成损伤。
第二种氨基糖苷类对早产儿来说是千万不可以使用的,这一类的药物毒性特别强,容易给孩子造成眩晕耳鸣,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耳聋。甚至还会出现肾衰竭,年龄比较小,用药就更加的要注意。有些药物对孩子的损伤造成都不等,孩子毕竟和成年人有很大的区别,用药都需要谨慎。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感冒或者生病之后,总是喜欢在家里私自给孩子吃药,按照严格规定来说,有些药物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到时候就会出现后悔莫及的事情。孩子的健康和家长的教育以及呵护都有很大的关系,照顾婴幼儿一定要负起责任,对孩子的健康才会更加有保障。
九成药品无儿童剂型
2月16日上午,记者走访了京城多家药店,了解目前市场上儿童药品的现状。在金象大药房南湖东园店记者看到,与其他感冒、胃肠、妇科等药一样,儿童用药虽然独占一个橱窗,但药品种类多集中在治疗感冒、咳嗽、清热一类的药品上,其他药品很少。
为何会出现这种药品品种单一、类型不全的现象呢?业内人士认为,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儿童专用药太少。
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主任周忠蜀指出,有资料统计国内大约有90%药品没有儿童剂型。目前最为缺乏的就是儿童专用的皮肤药、鼻腔用药以及眼药。临牀儿科大夫也经常因此而遇到尴尬的事情。
以皮肤药为例,除了治疗儿童溼疹的药品外,治疗泌尿感染、外生殖器感染的药品几乎没有。医生只能被迫给小孩开大人使用的洁尔阴等外用药,为了防止不良反应发生,还得多嘱托家长“加水稀释”。眼药的情况则更加严重,周忠蜀说“外用药还可以稀释一下,眼药也不能稀释,用法完全和大人一样,根本没法控制剂量。”
协和医院药剂科副主任朱珠表示,医院的药房里虽然有几十种儿童专用药,但更多的药没有适合剂量,需要工作人员将药片分成几等份,或者在药液的外包装上标明2毫升、4毫升、6毫升这样的标示线。
资料显示,我国4696家医药企业可以生产化学原料药1500种,化学药品制剂34个剂型、近4000种药品制剂中,供儿童专用的不足60种(含中成药)。
儿童药说明书让人犯晕
儿童用药种类匮乏,在说明书设置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儿童药说明书中常见的“小儿酌减”、“请遵医嘱”、“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等说明让家长不犯糊涂都难。
市民杨倩有一个11个月大的女儿,在半岁到11个月期间,女儿星星经常生病,发热、咳嗽、积食是常事。去过几次医院和药店,医生和售货员都推荐了不少药品。
但这些药品让杨女士忧心忡忡:“有些药品用法用量一栏只写了一岁以上的孩子用量,星星这个年龄段的没有。而且在不良反应和禁忌里面,也只写了‘尚不明确’四个字。”
专家表示,目前,大部分药品说明书虽然是按照《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管理规定》的格式进行撰写的,但具体的内容篇幅较少,甚至根本没有。
如很多中成药中没有儿童剂量;有些说明书在儿童用药安全性等基本科学信息方面只是注明“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此外,周忠蜀表示,在目前儿童受试者有限,儿童用药资料严重缺乏的情况下,药品说明书标识以外的用药行为不可避免,因为药品说明书用法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科学知识和文献,有它的局限性。
以不少早产的婴儿为例,为抢救他们的生命而用的抗生素几乎都是成人用药,都存在超范围用药的问题。
利润低药企“不感冒”
儿童用药之所以会出现种类少、说明书不规范等情况,与药企的冷落不无关系。
卫生部合理用药监测专家组成员、药学专家孙忠实表示,由于伦理方面的考虑,长期以来政策规定,新药不首先在孕妇、产妇以及婴幼儿身上做临牀试验;加之知情同意难、试验者招募难、取血难等,因此儿童试验难以开展。
孙忠实直言,“没有合适儿童的剂型,拿着大人的药片,让家长怎么准确地分药?”
同时,由于国内很多药都没有儿童用药试验资料,儿科医生在用药时常常依靠经验判断。
记者向一位药企负责人求证得知,由于儿童用药开发周期较长,生产小批量、多批次,工艺也相对复杂,生产成本较高,而利润太低。
针对目前儿童用药的现状,孙忠实建议,根据我国国情,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文件,建立我国适合儿童使用的基本药物目录,为 *** 有关部门决策时提供合理依据。关注儿童安全合理用药是全社会的责任。“要想儿童药更好地发展,国家应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处理有关儿童药的各种问题,并建立一整套关于儿童药研究、评价、开发、生产和使用的机制。”
据悉,2010年,世卫组织发布首份面向所有国家的《世界卫生组织儿童标准处方集》,手册提供了如何使用240多种基本药物治疗0—12岁儿童疾患的信息,这意味着世界各地执业者可获得与这些儿童药物有关的用法、剂量、副作用及禁忌证方面的标准信息。世卫组织支持各国制定自己国家的儿童处方集。
专家还建议,国家应该对企业生产儿童专用药给予政策倾斜,给制药企业相关的税收减免、研发支持等,让企业有合法的利润空间,鼓励企业从事儿童专用药的研发。
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尤其是各种器官、免疫系统的发育还不健全,属于低免疫人羣。因此儿童用药需要特别谨慎,专家表示,家长在给宝宝用药时一定避开四大常见雷区。
雷区 1
按成人“缩小版”用药
长期以来,儿童用药都是比照成人用量“酌量减半”,但按成人“缩小版”给儿童用药,被一些医学专家认为极不科学。很多药品说明书没有儿童用药剂量规定,而以“酌量减半”或“减量”标注,更多的只有一句话: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不少儿科医生认为,所谓“指导”是依据孩子体重和体表面积减量,而如何减量,则靠医生临牀经验和儿童胖瘦不同进行换算。目前,计算儿童用药剂量主要有4个依据:年龄、体重、体表面积和药品说明书。按年龄计算时,1岁儿童用药剂量为成人的1/5,2岁为1/4,4岁为1/3,6岁为2/5,9岁为1/2,12—14岁为2/3,18岁时即与成人用药剂量相同。有的孩子与同龄儿童相比,太胖或太瘦,用药时主要参考“按体重计算法”。
孙忠实表示,儿科疾病的药物治疗比成人复杂得多,不能简单地将成人药“打折”使用。儿童时期可以分为多个阶段,例如从出生至28天为新生儿期;28天至1岁为婴儿期;1岁至3岁是幼儿期;学龄前期从3岁到6岁;6岁至12岁是学龄期,12岁到18岁是青春期。
不同时期孩子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能力都不同,绝不能单单按体重、年龄或体表面积来换算,儿科疾病的药物治疗比成人要复杂得多,应根据不同时期孩子特点和具体病情确定治疗方案。“儿童肝、肾的解毒和排泄以及血脑屏障功能均不成熟,对许多药物的代谢、排泄和耐受性差,按成人缩小版给儿童用药极不科学。”孙忠实说。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儿童抗心率衰竭的药品就按照每个阶段年龄段给予了不同的用量用法。“按理说,这种做法很好,值得其他药品学习,但是由于费时费力,其他药品要效仿恐怕很难。”周忠蜀坦言。
雷区 2
乱用成人药酿大祸
市民陈氏夫妇极少带孩子去看医生,前几天,他们不得不把6岁的儿子送往医院。三天前孩子拉肚子,吃了两粒诺氟沙星,效果不明显,很快又加了两粒。随后,孩子开始不吃不喝,昏睡不醒,除了四肢老是发抖以外,身上还长满小红点。
一系列问诊和化验后,陈氏夫妇意外得知:孩子是药物中毒,因过量服用诺氟沙星而出现四肢震颤,伤及中枢神经,肾脏也有伤害。
周忠蜀表示,拿成人药随便给孩子吃的父母并不少见。她此前就接诊了一个因感冒吃了大人感冒药快克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病儿。周忠蜀说,不少感冒药能收缩上呼吸道毛细血管,还能兴奋中枢神经,是治疗成人感冒的常用药,几乎不给儿童用,即便用也不能如此大剂量。
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宋红梅则表示,现实中,不适合儿童却被用于儿童治病的药远不止这些,忽视剂量,擅自给孩子“下药”的也远不止陈氏夫妇。
宋红梅说,儿童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善,解毒排泄功能弱,容易使药物在体内蓄积,引发不良反应,小病用药不当导致大病就医的孩子并不少见。
雷区 3
一生病就输液
作为儿科大夫和药学专家,周忠蜀和孙忠实都对目前动不动就给孩子挂吊针的事心怀忧虑。
孙忠实直言,挂吊瓶是我国的一大特色,这里面透着医患双方的无奈和无知。
“无奈”是指在现有体制下,一些医院和医生歪曲了判断自己是否是一个好医生的标准,在体制和生存的双重压力下,逐利取代了悬壶。
“无知”则多是说家长。目前,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一旦生病,家长便急得不得了,恨不能孩子的病立刻好转,于是很多家长要求医生为孩子进行输液治疗。殊不知,输液和其他给药途径相比,危险系数要大得多,更容易发生输液反应,或引发各种脏器损伤,甚至造成终身残疾,严重者还可导致死亡。因此,家长们切不可不据病情而强求医生为患儿进行输液治疗。
周忠蜀劝告同行和家长们,切记,能不打点滴就不打。宋红梅也提醒,小孩生病后,能不用药就不用。实在需要用药,一定要首选儿童专用药,同时,还要精准把握药量。
雷区 4
孩子生病家长焦虑
家长带小孩看病的时候常常陷入两种极端状态,一种是大大咧咧,对孩子病情关注不够,不能详细描述孩子的病史;另一种是过于细心,反复跑医院。
周忠蜀说,人们常常认为大大咧咧的家长不好,但是殊不知过于细心对孩子的身体恢复也很不利。以发烧为例,患儿发热属于疾病的一种炎症反应,不必过度惊慌恐惧。一般呼吸道感染3天后随着病情好转,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如果孩子体温在38.5℃以上要使用退烧药,但是任何退烧药均需间隔4小时后使用,4小时内家长应耐心地给孩子做物理降温,不要反复带着孩子找医院找大夫,这样不仅很容易导致用药过量,在流感高发的季节,还很容易导致孩子反复感染。
此外,有的家长还过度纠结于药品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内容。因为担心不良反应而擅自为孩子减少用药量或缩短疗程,这样做很容易导致病菌不能彻底杀死,疾病反复发作。还容易导致耐药的严重后果。
面对生病的孩子,家长焦急的心情人人都可以理解。周忠蜀认为,家长在带孩子看病时一定要做到“细心而不纠结”,一定要尽量保持理性的心态带孩子看病。看病时,要准确提供孩子的病情,以便医生对症下药。同时,要告知患儿有无过敏史。
儿童须慎用的四大类药品
专家指出,以下四大类药物儿童应慎用或禁用:
1.氨基糖苷类:
卫生部已明确规定,6岁以下儿童应禁止使用这类药品,比如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链霉素等,这些药物容易导致儿童耳聋,还可能引起肾功能衰竭。
2.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这些治疗衣原体、军团菌、支原体的特效药,往往会对儿童肝脏造成较大的损伤,如果用药的剂量大,或用药的时间长,则可能造成肝功能衰竭、药物性肝炎,甚至可以引起死亡。
3.氯霉素类:
这类药物目前临牀上使用得比较少,但儿童使用这类药物后,可能会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灰婴综合征,甚至引起儿童肝功能严重衰竭。
4.喹诺酮类:
氟诺沙星、环丙沙星等,是目前成人使用率比较高的药物,但儿童必须慎用,最好不用。
因为已有实验数据表明,这类药物可导致软骨发育障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儿童用药安全三要诀
1.药量不多也不少
由于小朋友的肝肾发育未完全,一次给药的剂量错误,就可能产生毒性或治疗失效,每次服用药量应力求精确。
家长应主动提醒医生、配药医生,仔细确认小朋友的年龄、体重、身高,从而认定给小朋友的药量。
同时,要使用精确好用的量具、喂药器,先确认药量刻度,并正确量取,小朋友才能吃进适当的药量。磨粉分包误差大,应避免采用。
2.好吞服、免吃苦
避免孩子哭闹呛吐,家长应选择适合小朋友可以接受的药剂。
家长应主动向医生说明孩子吃药的需求,希望优先选用液剂、糖浆、悬浮剂等喝的药品。
3.仔细覈对药袋、妥善保存药品、记录用药情形
家长应向医生索取药单,拿单领药。领药时覈对药单、药袋等,是否正确无误。把孩子用药情形,仔细记录下来。
要把药品放在适当、安全的地方,以免儿童误食。
儿童用药十大错误行为
1.滥用退热药;
2.滥用抗生素;
3.一病多药;
4.随意进补;
5.滥用维生素;
6.滥用丙种球蛋白;
7.随意用中草药;
8.小病贵药;
9.小儿用成人药;
像氨酚黄那敏等复方感冒药在国外一些国家没有被禁用,但是使用的确有年龄上的限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对于儿童用药非常重视,出于安全考虑,复方感冒药通常不建议用于6岁以下儿童。
氨酚黄那敏主要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125mg)、马来酸氯苯那敏(0.5mg)、人工牛黄(5mg)。对乙酰氨基酚主要用于解热镇痛,马来酸氯苯那敏是抗组胺药,用于打喷嚏、流鼻涕,人工牛黄是一个中药成分,有一定的镇静解热作用,有的人说,按照这样的成分配伍,可以缓解感冒的症状啊,比如感冒发热头痛,打喷嚏流鼻涕。
但是一个药物不仅要考虑它的作用效果,还要考虑它的安全性,特别是对于儿童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在美国2岁以下儿童禁止使用复方感冒药,6岁以下不推荐。
主要是出于以下原因考虑:1.感冒是病毒引起,可自行缓解痊愈,没有并发症的情况下可以不用药,在发热、头痛等较严重情况下,一般都是建议使用单一制剂,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
2.复方制剂成分较多,用药风险就会明显增大,对于婴幼儿,肝肾肝功能尚不健全,很容易发生中毒反应,弊大于利;
3.复方制剂中常含有的马来酸氯苯那敏有一定的抑制呼吸、嗜睡不良反应,对于婴幼儿很危险;
4.容易造成重复用药,比如有的家长给患儿使用了复方感冒药后,患者发热症状未缓解,又会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布洛芬(美林)等,造成药物重复,很可能造成肝肾毒性。
药监局发布提醒,儿童用药要谨慎,有哪些儿童用药要注意?
一、药物的使用方法,由于有些药物是液体的,有些药物是粉剂袋装的,尤其是袋装的药物常常需要用温水冲服使用,尽量不要用奶冲服,除非说明书上交代可以使用。
二.如果宝宝有吃药的情况出现的话,妈妈一定要按照医生开的药进行治疗,不要过量或者是少量的吃,如果要是吃太多的话,有可能会发生药物不良的反应,在吃过药之后,也要注意密切观察宝宝的具体情况,如果宝宝出现一些呕吐的情况的话,应该立即停止吃药,然后去医院进行处理。
三、如果宝宝有一些感冒的情况出现的话,父母也不要随意给孩子吃药,一定要到医院确诊一下再进行治疗,如果要是没有合理的使用解热药的话,有可能还会引起宝宝虚脱的情况出现,有的孩子还有一些消化道的情况,平时也有很多慎用的药物。
四、药物的过敏反应,平时一定要留心儿童有没有头孢或者其他药物的过敏史,并及时告诉医生,如果有,尽量避免使用该类药物,以免产生过敏反应。三、药物的禁忌证,例如阿司匹林这个药物,有癫痫或者哮喘病的禁止使用,口服后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所以在使用药物前一定要注意看药物的说明书。
五、平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小孩子吃药期间的饮食,千万不要让小孩子吃一些油炸辛辣的食物,因为这类的食物会加重宝宝的病情,要让宝宝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也可以适当吃一些水果,也要多为宝宝喝一些温开水,饮食也要多吃一些健康有营养的。
儿童用药遵循的原则是:能外用不内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滴,能局部不全身。儿童用药时不能吃大人药,要吃儿童药。用药剂量要准,药物选择要合适,避免选用毒性大,不良反应较重的药物,合理用药,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92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中医读书
下一篇: 艾灸肩颈的功效,艾灸的用处多多_